【书评】世界的模样,在你眼里

《被讨厌的勇气》是以对话体的形式展开的。如《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及大多数的佛教经典。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人应接不暇,思想很过瘾。

本书引言就抛出了两大对立的观点。

哲人: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青年:世界是矛盾丛生的一片混沌,根本无幸福可言。

面对这两个观点,我自问了一下自己。我处在中间。说世界简单我赞同,但极其简单就不太接受了。而青年人说根本无幸福可言,我也是极其反对的。人是可以幸福的。

对于哲人与青年这两个形象,我很喜欢。哲人从从容容欢迎的青年的致疑,青年也不是莽莽撞撞的,礼礼貌貌说明造访理由。以辩论见分晓。

青年对于哲人的论点并不是全盘否定,他认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也是幸福的。孩子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又有家长的庇护。很有道理,正如《小小少年》唱得那样: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成人世界的青年眼里是矛盾丛生:人际关系复杂、众多的责任牵绊、还有战争、歧视、阶级。宗教又失去力量。人们陷入了焦虑不安。这样的一个世界我想很多人都是会认可的。

而哲人一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世界极其简单、人生也是如此。他以井水常年18度,夏天喝时清凉,冬天喝时湿润为例,引出了“主、客观世界”。   井水常年18度是“客观世界”,而井水夏天清凉,冬天湿润则是人的”主观世界“。这两个世界都真实存在。人都生活在自己主观世界里,这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在每个人眼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而这个客观世界的模样全由主观看法决定。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由主观滤镜而呈现不同的模样。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境由心生”。你想世界的什么模样,全由你自己决定。正如甘地名言“欲变世界,先变自身”。

哲人:人可以改变,无一例外

青年:人无法改变

从这两个对立论点引出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及阿德勒的“目的论”。

这一部分极具冲击力。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认为“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的产物。”现在的你由过去决定。现在的不幸是童年里的创伤所造成的。试想当一个有困扰的成年人找精神分析流派求助时,精神分析治疗师一定会帮着他追溯到童年,追溯到潜意识里去找原因。这个过程的确很神奇,同时也很费时(起始二年),也很痛苦(深挖潜伏在潜意识里的创伤事件)。试想终于找到原因了,接下来怎么办?原因论就是决定论。“过去”就是铁板订钉的事实,没有人可以回到过来重新来过。一种无力感,束缚感漫了过来。对人生产生厌倦,对世界绝望。是不是也有人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躺在糟糕的现状里。他可以无辜的说:那不是我的错,我也无能为力。

而佛教里也讲“因果关系”。我琢磨了一下这两个“因与果”。发现是有所不同。弗洛伊德的原因论里的因是种在“过去”的即成事实。而佛教里的“因”则是教导人们向善,在当下种下“善”因,将来得“善”果。如果人们依赖原因论,那就永远止步不前。原因论可能最大的好处就是将无比自责的人解脱出来。

而阿德勒旗帜鲜明的反对“原因论”、“创伤论”,提倡“目的论”。我超喜欢,直接蹦起来高呼了两声!“目的论”很好的把人从过去解救出来。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如何赋义”,这将直接决定我们生活。他认为过去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怎么归因才是王道。打个比方,一对婚姻不幸的夫妻的有两个孩子。长大后,一个孩子后婚姻不幸的婚姻,一个孩子却拥有了幸福婚姻。我想这正是不同归因的结果。一个孩子从父母的婚姻里归因:婚姻无幸福可言;另一个孩子归因:婚姻可以幸福。再举个例子,我去年肺部手术,我的归因是:我是生了不好的病,但我运气好啊,不用放化疗啊!正归因,生活依然美好。

而青年对于“目的论”还是不能接受,继续提出不同意见。他举了自己的例子,因为是很贵的新衣服被服务生弄脏了而大发雷庭。那个愤怒里是没有目的,只是在当下瞬间不可控的情感爆发。而哲人却说愤怒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捏造出来的。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果真发现情绪并不是不可控的,而是为目的达成的手段。有些不可控的愤怒只是被理智放任了而已。一个员工努力工作,别人都加了工资,偏偏老板不给他工资。他为了达到公平加工资的目的,制造出了生气,行动上配合的消极怠工。一个孩子为了达到父母从婚姻大战里停火的目的,制造出了逃学、成绩下降、生病、闭门不出等症状与行为。全是主动选择。

阿德勒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几天前自己琢磨的“如果”两字,发现人生之苦很多都出于“如果”两字。一则这个“如果”总是人生的谎言。如果我貌美如花,我便会拥有爱情;如果我的父母有钱有势有文化,我便可拥有的轻松而幸福的人生;如果我有个聪明的脑瓜,我就能进名校,就能成名成家……这个如果不可实现是一苦;二则“如果”只关注的给予了什么,成了“怨妇”。曾经有个朋友,工作总是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抱怨还挺多。有一天他愤愤的说了句:如果给我个部经理当当我就好了。这个“如果”其实就是做好了不改变的决定啊。而利用已被给予的去创造,立根于现实当下,又积极主动。实在是积极的心态啊。

对于原因论还是目的论,可能并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我更偏向了目的论。那是主动权在自己手的掌握感。

好了再回到“人可改变,还是不可改变”上来。青年认为由于人的性格原因而不可改变。而哲人却不用不可改变“性格”一词,用了“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可以选择的,那就可以随时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而人之所以不改变只是下了“不改变”的决心。是不是又很惊心的论点?环顾 四周的确看到了很多一边抱怨一边还保持现状的人们。为什么下了不改变的决定呢。那跟“舒服圈”有关。在这个舒服圈起码可以很安心,对出现的状况起码有应对评估能力。而改变了,一切都是新的,不可控的,未来充满不安,可能会更加的痛苦不幸。所以保持现状倒更轻松,更安心。由此可以推断出:人的不幸都是自己的选择。

所以说人改变是可能的,随时随地的,只是你有没有勇气去改变而已。阿德勒的心理学其实就是勇气心理学。幸福是奋斗出来,不是“如果”出来的。

关注

扫描二维码

你若喜欢

(0)

相关推荐

  • 心约读书会 | 3月27日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3.27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你不是世界 的中心(2) 哲人:例 ...

  • 心约读书会 | 3月24日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3.24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人际关系的 终极目标(2) 哲人: ...

  • 劝别人学习的人,好卑微

    前天,在在朋友圈说了一下关于读书的事,很多朋友都说内容太真实了,看的膝盖痛. 东西也不深刻,就是有感而发,我说: 关于读书这个事,我的建议是大家都不要再劝别人读书了,读书的好处谁都懂. 懂了,还不去做 ...

  • 所长荐读 | 被讨厌的勇气

    今天我们要一起共读的书,名字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是由二位阿德勒心理学的追随者,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共同编写的.这本书在日本颇受欢迎,富士电视台在2017年将书中内容改编成了同 ...

  • 被讨厌的勇气(1)

    「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渠海霞 译 岸见一郎曾著<阿德勒心理学入门>,他立志成为阿德勒的柏拉图,古贺史健想当岸见一郎的柏拉图.此书缘起.这是一本有关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2021年 ...

  • 心约读书会 | 4月8日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4.8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 ...

  • 心约读书会 | 4月16日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4.16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年轻人也有胜过 长者之处(2) 哲 ...

  • 读书计划分享室第六期——当你感到迷茫无措备受困扰时,推荐《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静璇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作品.书中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式辩论,向我们传递阿德勒心理学的精髓: 作者说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人是活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每 ...

  • “原因论”VS“目的论”,你是哪一种?

    午睡前在读<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刚读了几页就被书中禅师的观点吸引了,书中通过一种全新的观点,解答青年的困惑. 只说故事太浅,只讲道理太深,于是智慧的禅师和困惑的青年相遇了,通过问答的形式, ...

  • 27/50|《被讨厌的勇气》 读书会分享~

    举办成功! 书籍:<被讨厌的勇气> 媒介:微信群 流程: 第一环节:分别陈述各自的框架脑图 第二环节:逐章分享感受.疑问并讨论.(之中代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并探究) 第三环节:总结可实践性原则 ...

  • 心约读书会 | 4月30日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4.30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人生的意义,由 你自己决定(2) ...

  • 心约读书会 | 4月29日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1)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4.29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人生的意义,由 你自己决定(1) ...

  • 蓝色周一 | 豆瓣8.6高分图书《被讨厌的勇气》,学会课题分离,赢得幸福人生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第1768期 今日豆瓣评分8.6分,25101人评价 简介: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 ...

  • 阿德勒: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Marie Muravski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quo ...

  • 目的论

    第590天 果然随着阅读量的增多,理解能力也是逐渐变强的,去年读被讨厌的勇气没有认真读完,仅仅记住了一个书名,今天再读把我震惊的热泪盈眶. 书中青年的问题不是特例,而是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映射,可以说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