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好书 | 3次分享带你轻松开启课堂中的PBL

第四步:为项目创设一个愿景

现实问题:项目?项目式学习?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我们已经为教学单元创设了“高影响收获”,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找到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这时你会想起之前实施过的教学活动或者项目,但是要注意的是它们可能会带来麻烦。因为你很可能只是找到了你感兴趣的项目,但是它并不是真正具有项目式学习特征的项目。

项目和项目式学习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以下三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做出判断:

1. 所有的学习是否发生在学生参与项目之前呢?

2. 学生是否在有步骤的引导下学习并达成既定的目标呢?

3. 这个项目的结果是否只是内容的展示呢(信息转存)?

只要有一个问题的答案为“是”,那你很可能只是实施了一个项目而非项目式学习。传统的项目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信息是演示给孩子的,而不是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的;

2. 项目缺乏个性化,也不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关联。通常来说,传统的项目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

3. 传统项目是任务为中心而非学习为中心。很多时候老师发放给学生的学习单上一般就是类似于“在此处插入三张图片”、“找到四处引用来源”这样的任务。学生为了获得好分数,他们就只会简单地去遵循这些指令,而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内容。

4. 在传统项目中,老师的反馈往往是对或错的反馈,而不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这种“结果反馈”模式导致大家忽视过程,而只看最后的分数。

一句话,传统的项目是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和结果都由老师发出指令。而真正的项目式学习应该是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

解决方法:为项目创设一个愿景

有些老师热衷于将自己的教学演绎成一场表演艺术。然而真正的课堂是为学生而不是老师提供一个舞台,是让学生成为这个舞台的“明星”。

项目式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真实的学习体验。“真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真实体现在过程和作品中。真实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以及反馈,这与遵循一系列的指令是截然不同的。同时,真实的作品不仅和学生本身产生关联,而且也对校园外界的社会产生影响。

让你的课程和学生产生关联是真实学习体验这个舞台的一部分。让学生的选择成为项目的起点吧!

我们可以做什么?

☑将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

大部分人的学习都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和学科里的信息产生关联,我们自己首先要制造关联。

☑花点时间研究一下课程,研究一下你所设想的“高影响收获”

信息如何和我们当下的世界产生关联?信息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让学生具备应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成千上万的教育从业者都在研究和实施项目式学习。上社交网络(Twitter, Facebook等等)去发现他们,上网络资源库(Edutopia, IDEO等等)去找你所需要的资源。

实施策略

第一步:用“高影响收获”确定跨学科链接

寻找“高影响收获”的共性和模式,在不同学科之间搭建桥梁。通过真实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看见”这些貌似毫无关联的学科知识。

第二步:选择适合的路径

PBL的实施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老师应该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适合学科要求的方法。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来找到适合的路径:

产品导向路径——四年级的学生要制作一个弹球机器。这个项目式学习与传统项目不同之处在于制作产品的过程因每个小组的创意、尝试以及不断的试错而不同,但是不管是经历了什么过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学习和运用有关电力、磁场、力和运动的知识。

问题路径——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鼓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个问题,从而发起一个项目。当然,这些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去发现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开放式路径——老师首先和学生分享“高影响收获”的设想,也可能是在课堂上提出“伞式问题”(“伞式问题”在下一环节有更多说明)。接下来学生根据他们选择的知识设计一个项目。比如,高中物理老师选定的“高影响收获”是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可以产生电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一个项目来帮助他们理解这条知识。

第三步:设计最有效的手册

项目手册是非常精细的事情。信息太少可能会让学生感到焦虑,太多的指导又可能会大大削弱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意。设计有效的指导手册,我们必须记住以下几条:

什么信息是我的学生此刻必须知道的?

什么样的流程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

整个项目需要什么样的评价?

项目是否有严格的时间节点?我可以做哪些灵活的变动?

什么样的技术(比如字体、图片、要点等)能让我的指导尽可能地吸引学生?

第四步:孵化创意

和你的团队一起来“路演”你的创意吧。千万别让“路演”变成一帆风顺的个人表演。必须让团队其他人给你制造一些障碍,提出质疑。“路演”将更好地帮助你认识到这个项目创意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步:资料存储

不管你选择哪种方式,你和你的学生都需要将项目的有关资料存储起来,这些资料包括:项目手册、反馈表、微课堂资源、小组笔记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简化学生的学习流程,减少他们到处寻找资料的时间,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探究学习与作品创作上。

第六步:发布项目

项目发布是开启项目式学习的“鱼饵”。发布的形式因每个老师的个人风格、项目需求、学生的兴趣以及所需时间而不同。项目的发布决定你的学生是否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要记住的一点是,在发布项目时千万别用项目手册!成功的项目发布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这远比你用手册效果好得多。

第七步:留出学生提问的时间

学生接到新的项目任务时,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譬如,我怎样才能获得积分?项目截止到什么时候?我可以选择我的同伴吗?等等。请一定充分关注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你在设计手册的时候所忽略的细节。

需要克服的障碍

也许会有很多人还在质疑项目式学习的模式,但是请不要因为质疑的声音而阻碍你在教室里实施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我们的学生值得拥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体验。

☒我没有时间来规划

精心设计一个项目当然是需要花费时间的。但是,准备阶段的时间投资对于项目的实施是非常值得的。规划设计好之后,你会发现在过程中我们不必再每天花时间去做计划,而是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应地去做一些调整上即可。

☒如果我不大声地将手册读出来,学生根本不会去看

你当然可以和学生一起浏览整个流程。但是浏览完之后建议将流程分解成小版块,在需要的时候才发放给学生。一份有效的指导手册只会提供给学生“恰好”需要的信息。

另外,一旦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赋予了学生必要的决定权,他们就能独立地去研究并且使用手册,而不是一直依赖于老师。

☒相关性是无关紧要的;学生学习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思维模式在很多学校还十分盛行。互联网时代网上的学习资源很丰富,学生来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化、互动式的交流。上学不只是学习,我们的工作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体验。

☒项目式学习、问题式学习、挑战式学习……我到底要做什么呢?

各式各样的词汇让你觉得迷惑,有些人甚至还会利用这些词汇作为避免改变的“烟幕弹”。其实这些学习方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不必过于纠结哪种方式更好: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体验

-学习是在创造和迭代中发生的

-学习体验超出了教室的范畴

第五步:让学习充满疑问

现实问题:缺乏有吸引力的情境

成功发布项目后,学生激情满满地开始了他们的项目式学习。在项目的早期,每个人都很专注,情绪高涨。但是如果学生发现他们面对的只剩下无休止的指令和任务,慢慢地他们的热情就会被消磨掉。

在第三步中我们提到要将“高影响内容”转化为“高影响收获”,它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知道的,以及他们能够做到的。这种转化其实是可以用学生喜欢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但是老师写出来的却都是陈述性的语言,无法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精心设计的“伞式问题”。

解决方法:让学习充满疑问

确定了“高影响收获”,你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但是你的学生可能还不明白。那么这里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伞式问题”可以将“高影响收获”转换成吸引学生的“催化剂”,这个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它仅仅是鼓励学生去探究事实。同样,学生提出的“伞式问题”也是他们求同存异的一种方法。

“伞式问题”的提出依据学生所赋予的自由度、年段、老师的方便程度、时间限制等而不同。例如,在低年段,老师可以根据全班的水平来设计“伞式问题”。如果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项目式学习体验,那么他们可以自己尝试设计“伞式问题”。

我们可以做什么?

☑在当前的学习单元里使用“伞式问题”

“伞式问题”不一定只是出现在项目式学习中。“伞式问题”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是课本里的某个章节,可以是学生的一篇作文,也可以是传统的一个活动项目。设计“伞式问题”的标准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非伞式问题”

如何做到让学生能够自如地提出问题呢?这里提几个方法。

第一个环节中提到的“问题构思技术”是其中一个。另一个用得比较多的方法就是“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法”,它是基于文本对一系列开发式问题进行的讨论。学生互相倾听各自的意见,阐述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想法做出反应。

☑使用“少即是多”的提问方法

提问的时候不要涉及回忆内容的问题,也不需要提过多的问题,试着提一个有深度、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发掘学习中更多的问题。

实施策略

第一步:让学生掌控学习进程

项目一旦开始,我们就应当开始将项目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项目的流程以及“高影响收获”。如果你设计了一个“伞式问题”,那么你也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项目启动的一部分交给学生。

第二步:让学生设定方向

此时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自己来为项目设定方向。也就是让学生为他们的项目任务创设一个愿景。要注意的是项目中的测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不再为分数而担忧时,他们表现得就更有创造力。所以,允许学生们有一些“疯狂”的想法,只要他们的想法不偏离项目本身,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制定出更为详细的计划来完成项目。

第三步:教会学生提“伞式问题”

设计“伞式问题”时,我们需要肯定地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伞式问题”与正在学习的内容相关吗?这个问题至少要与一项“高影响收获”相关。

这个“伞式问题”可以激发大家的疑问吗?这个问题不是让学生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要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性。

这个“伞式问题”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答案吗?如果学生可以在网上或者某个地方找到答案,这个问题无疑是在侮辱学生的智商。

以下例子供参考:

1. 你所居住的地方如何影响你的生活方式?

2. 章程为什么很重要?

3. 如果你改变了法律会发生什么?

4. 面对逆境,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失败了?

5. 找出类似问题的共性对我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

第四步:确定“伞式问题”

当每个人的项目方向一致的时候,每个人或者每个小组就能提出他们自己的“伞式问题”。所有提交给老师的“伞式问题”可以通过调查、投票的方式,最后选出一个该项目式学习单元的班级“伞式问题”。

“伞式问题”要涵盖这个项目式学习课程中所有的“高影响收获”,你可以为每一项“高影响收获”匹配一个“伞式问题”,或者选择将所有“高影响收获”融合到一个“伞式问题”里。

例如,“伞式问题”为“弹球机怎样才更科学?”学生在设计和制作他们的弹球机的过程中就需要学习电力、磁场、力和运动的知识,不再需要另一个“伞式问题”了。只要一个问题可以涵盖所有“高影响收获”,那么设计一个适用于全班的问题就足以。

如果个别学生或者小组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情况,那么他们可以设计自己的指导性“伞式问题”。

第五步:让“伞式问题”发挥作用

适用于全班的“伞式问题”必须放在非常明显的位置。我们可以采用海报、图表等方式将每个学习单元的“伞式问题”张贴在教室内外。随处可见的问题可以保证每个项目式学习的过程都在问题之下进行,而且每个问题都是息息相关的。

“伞式问题”的作用不可小觑。分享帮助学生获得彼此的反馈,而“伞式问题”引导学生构思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同时也提醒学生将要做什么)。

需要克服的障碍

☒我已经知道哪些是“高影响收获”,为什么还要设计“伞式问题”?

确定了“高影响收获”后,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学生喜欢的语言传达给他们,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喜欢的语言能确保学生积极提问与解答,“伞式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提问而做的示范,让学生不管在哪种情形下都能积极地提出问题。

☒教材里每一课/章节都有一个“伞式问题”,我直接用就行了

如果学生能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那这个问题就不能称之为“伞式问题”,准确地说,它们更像是引导性问题(关注的是特定的某些信息)。

“伞式问题”的概念要广泛得多,它能涵盖一个学习单元的全部内容。而且,“伞式问题”的魅力在于它是学生“所拥有”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是做教材要求的或者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问题就丧失了“支撑”意义。

☒学生提不出他们自己的“伞式问题”

如果你觉得学生做不到,他们就真的做不到。在刚开始实施项目式学习的几个单元里,你可以自己先设计“伞式问题”,然后慢慢地过渡到学生来设计,就像我们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流程,逐步地让学生来掌控进程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