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乡村,深藏两座精彩绝伦的石牌坊,珍贵的不得了!(一)

大槐树

一个普通的村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大人物,而今还保留了两座精美绝伦的石牌坊,而且两座石牌坊还都是一个人修建的,就是这么神奇。

本人也算看过不少石牌坊,但是一个村中居然有两座精彩的石牌坊,还是很少见的。这个神奇的地方,还是在山西。这个村庄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大牛店镇阳武一村,两座牌坊都叫 朱氏牌楼。

村里立着两座精美的石牌坊,此中必有故事。

先说说石牌坊的修建者——武访畴吧!他爸爸叫武烈,本身一个村中的秀才,于朱氏姑娘结婚,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武访畴,可惜在孩子一岁的时候,武烈去世了,留下年轻的媳妇朱氏守寡。朱氏一边持家,一边抚养教育儿子,儿子武访畴也很争气,18岁考中秀才,道光年间又中了进士,后来一直在陕西工作,当了好多地方的知县,地方上治理的不错,后来又在陕西当了更高级别的官,由于政绩突出,咸丰六年被后来又被授例加四级请正二品封点,当上了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管理榆林、绥德等地,官声不错,后来他母亲朱氏去世,回家守孝,后来辞官,在汾州西河书院讲书10余年。

他的母亲朱氏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守寡,孤儿寡母的何等艰辛。然而朱氏又是幸运的,儿子很争气,学业顺利,后来又在地方上当了大官,对自己很孝顺,而且自己活的岁数还很大,活了73岁,人到七十古来稀啊!

朱氏的一生,可以说是传统社会中的道德楷模,地方上和朝廷都值得宣传和推崇的人物,个人猜测:地方官员,也是拍武访畴的马屁,上表朝廷,表彰朱氏,朝廷也希望宣传贞节烈女这样的道德模范人物,于是,道光皇帝批准,“旌表”武访畴的寡母朱氏。

给其母亲修建贞节牌坊,对于武访畴和武氏家族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咸丰五年(1855),武访畴为其母亲修建了这座精美绝伦的石牌坊。

如今石牌坊在村中一处高墙院落之内,钥匙在旁边的老人手里,之所以竖起高墙,实属无奈之举,为了保护石刻,不被破坏,都是这些文物贩子给偷怕了,不得不采取此等下策。

推开门,只能够用惊叹两个字来形容,雕刻极其繁琐和精细,

石牌坊后面有一座影壁墙,与石牌坊浑然一体。墙上中间位置就是一组石刻“福禄寿三星”

三星代表了传统社会里,最朴素的追求,也就是人要有福,要能够当官,最后还要活的岁数大,要高寿。三星体型高大,雕刻的惟妙惟肖。

石牌坊上正中的横额上刻着字“旌表资政大夫庠生武烈之妻朱氏节孝坊”

从几个字上可以看出,后来武访畴发达以后,他爸爸武烈还被追封为 资政大夫庠生 。该牌坊建于咸丰五年,上面写着”咸丰五年九月男武访畴谨建

上面还有两块石匾,记录了石牌坊的主人朱氏老太太的一生,一块边是日期,一块匾是岁数。

两侧横额上面还雕刻着佛家八宝,希望佛家来保佑,写着“竹帛流芳”。

“柏舟矢志”

石牌坊的基座还仿照塔基座,而雕刻了身穿铠甲的金刚力士。

柱子基座上还雕刻了一组胖娃娃,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柱子基座上还有一组可爱的小石狮子,石狮子在中国古建中,绝对是明星,人见人爱。

还有其他地方,也运用了大量的石狮子。

麒麟作为一种瑞兽,再加上能够麒麟送子,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石牌坊中大量应用。

当然龙的形象也会出现的,是权力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后面的影壁墙上还有对联:“燕缕凛清操冰霜奇节,鸾书辉彤史闺阁完人”。高度赞扬了朱氏老太太的一生。

两侧影壁墙上的圆形图案很是精彩,也代表美好的寓意”鹿鹤同春“。

如此精美的石牌坊,1965年就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个保护碑都成了文物。 这么精美的石牌坊2019年10月,终于成为国保了。

当年武访畴给自己的母亲修建了一座贞节牌坊,留存世间,也使自己的名字被后世记得,当年还有这样一位大人物,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过。

当年武访畴一共建了三座石牌坊,一座在村中,也就是这座,另一座在村外,

至今依然完好,还有一座据说在其家族墓地,如今无存了。

一个村庄能够留存下来两座精美绝伦的石牌坊,太难得。从朱氏牌楼再次印证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教育好了,子孙将来发达了,祖上都沾光。

下一篇介绍村外的另一座石牌坊,喜欢的朋友,继续关注。

文中广告,动动手指,点击一下。谢谢!

大槐树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同类精品文章,相信你也喜欢

乡村小庙,深藏十三尊明代菩萨神像,满堂菩萨像,太罕见!

乡村小庙内,深藏一组难得一见的宋代神像,只是可惜

揭秘深山中张作霖的元帅林,堪称石刻博物馆!

小县城——深藏明朝的石牌坊,外面人几乎都不知道!

孔府的姑奶奶,让县太爷栽跟头。她的石牌坊还藏在县城中。

大山深处,发现石窟,惊呆了!宋代造像太精美了!。

盗墓贼太猖狂,这个大墓太精彩,我可不敢写地址!

大清朝赫赫有名的恭亲王,死后就葬在昌平,你知道吗?

十三陵雪景、大美如画——石牌坊

作者:大槐树,70后,北京土著,民间古迹的记录者。 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古迹的美丽;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欢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