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吗?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怎么说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或许有的人听过,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伊壁鸠鲁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所谓的灵魂不死,精神永存的观念。伊壁鸠鲁是一位古希腊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创立的伊壁鸠鲁学派也是,后苏格拉底时期四大思想学派之一,其他三个思想学派包括:犬儒学派、怀疑主义学派、斯多葛学派。
在介绍伊壁鸠鲁的思想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古希腊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这段历史背景。古希腊哲学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阶段:是从大约从公元前600多年,至公元前400多年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哲学的起点是从“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之原”。古希腊人们开始摆脱神创论的束缚,打开了理性思考世界的大门。之后一大批古希腊思想家开始对世界进行理性的思考,比较著名的有几大学派,包括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伟大的哲学家,比如提出“气本原论”的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火本原论”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的德谟克利特、当然也包括提出“数本原论”的毕达哥拉斯等等。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他们都偏向“自然哲学”,探讨的主题是“本体论”也就是对世界的起源,万物的构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第二阶段:是从公元前400多年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后便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从外部的自然界,转向了关注人类自身。从探索万物的构成,转向关注人性的善恶、道德以及知识等与人类自身相关的话题。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并一生致力于启迪他人思考,传播知识。之后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了西方此后上千年的思想和文明。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是古希腊思想最为繁荣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也是古希腊从繁荣到衰落的一个时期,古希腊先后经历了波希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古希腊从一个繁荣富强的民主城邦制国家,后来被亚历山大为首的马其顿帝国所征服,最终古希腊文明逐渐走向瓦解和衰落。
第三阶段: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公元前300多年,到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腊文化逐渐走向衰落,而这一时期也出现古希腊四大思想流派:犬儒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思想的特点是,他们对世界并不感兴趣,他们也并不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唯一关心的是人自身的感受,以及如何获得快乐和幸福等等话题。比如伊壁鸠鲁学派就以快乐哲学而闻名;而斯多葛学派则以禁欲主义而闻名。
伊壁鸠鲁出生于公元前341,是古希腊后亚里士多德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也是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无神论哲学家。他出生于古希腊城邦萨摩斯,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14岁开始学习哲学,18岁时搬到雅典,开始学习哲学。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建立起一个思想上统一的完整体系。
公元前306年,他自己买了一所花园,并在里面创办了学校,因此,伊壁鸠鲁学派也称“花园学派”。伊壁鸠鲁的学校里有男有女,还有奴隶,以充满友谊而著称,这个学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传说中,他住在自己的花园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也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
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哲学的代表,构建了古希腊最完整的快乐主义的道德理论。他的思想源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和居勒尼学派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但是又与他们有所不同。
居勒尼学派是古希腊小苏格拉底学派之一 ,他们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善”的概念,认为善就是快乐,快乐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人们应该主宰它,而不能受它支配。在哲学上,强调个人的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知识限制于感觉的范围。
伊壁鸠鲁伦理思想与居勒尼学派不同,它并不把快乐仅仅归于感性的肉体快乐,而是把它区分为自然的和非自然的,认为前者是适度的、健康的,后者是过度的、令人厌恶的。
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快乐:
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须的,比如食欲。
第二种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比如性欲。
第三种则既不是自然的又不是必须的,如虚荣心。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将“快乐”的程度视为评价幸福的标准,对人们的幸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不同的是,德谟克利特认为,快乐来自于现实的物质世界,当人们生活缺乏基本保障时,痛苦必然会伴随,因而必要的物质生活享受和感官的满足是快乐和幸福的基础,而且认为人们受到自身自然本性的影响,一切活动的动机都是为了避免痛苦,追求幸福。
但伊壁鸠鲁的快乐并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他以感觉主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他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并将快乐视为幸福的衡量标准。他提出: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最终的目的也是得到快乐,因此伊壁鸠鲁的哲学也被称之为“快乐主义”哲学。
这其实和后来的西方近现代,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密尔的“最大幸福原则”的伦理学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人都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并且将快乐幸福和道德联系起来,认为,凡是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就是有道德的,而反之,带来痛苦的事情就是不道德的。
虽然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伊壁鸠鲁认为,人类行为的目的就是从痛苦和恐惧中解放出来,求得快乐。快乐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和开始,是善的唯一标准。一切导致快乐的就是善,导致痛苦的就是恶。美德只有同快乐联系起来才有价值,这一点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点类似。
伊壁鸠鲁还分析了现实的世界,会对人的心灵产生纷扰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比如地震、海啸、台风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等等。
第二个是对死亡的恐惧,死亡的不确定性和必然性,会让我们的心灵产生不安的情绪;
第三个是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干扰。人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与人打交道,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这也会对我们心灵带来纷扰。
那如何解决心灵的困扰呢?伊壁鸠鲁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的思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一堆原子构成的,并不存在所谓的神,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比如自然灾害,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原因,跟神无关。
总体来说,伊壁鸠鲁学派提倡的是快乐主义,但绝对不是纵欲和享乐主义。在古希腊文化和社会出现衰落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幸福和快乐,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色彩,这是这一时期各个流派哲学思想的共同特点,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和我国在战国末期的庄子的道家思想非常类似,具体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我们后面的文章继续分享,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