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意义】离开哲学,人生就是盲目的
小
播
读
书
///
05/02 2021
学习哲学的三个意义,为什么说“离开哲学,人生就是盲目的”?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
第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第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第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其实就是让我们去反思、去实践。真正在哲学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讲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应用于实践,这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爱因斯坦说“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其实并不是骂人的话,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只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通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去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智慧。
组织理论学家罗素·艾克提出了人类智慧的金字塔模型,金字塔的底层是数据、数量结构化之后是信息、信息提炼之后是知识、知识经过人类的思考和反思,最终才形成智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每天学习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知识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意味着越来越智慧,知识到智慧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但真正的经典和智慧并不多。所以,读书最好能读经典,《论语》《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都是经过世世代代检验过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在我们知道,智慧是更加精练的知识,智慧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完整性,一个是根本性。这其实也是哲学研究的方法,哲学经常讲,人生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要从整体上和根本上去把握和认识一个事物。
比如,所谓完整就是将人的一生看成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当下的功过得失都不要看得太重,从更长远的时间看这个时间,所谓的上帝视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比如之前网上说,有位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因为失业了,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这就是对人生的完整性缺乏智慧的表现。有的人50岁开始参加高考,60岁还去学小提琴,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将生命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时,遇到任何挫折、困难和不如意,我们会告诉自己“来日方长”,我们要跟时间做朋友,怎么才是做时间的朋友呢?比如你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你在路上被淋成了落汤鸡,这个时候你肯定心情不好,但是如果你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当你10年后,再跟朋友讲起这段经历时,或许它已经成为了你们聊天的一个笑料而已。所以,有时候将人生看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会让我们更加豁达。
第二个是根本性。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是小问题,而有些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生死问题就是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哲学家常常会思考这类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能看透死亡,人生还有什么问题呢?海德格尔说,要“向死而生”。老子也曾经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意思是,老百姓都不怕死亡了,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威胁他也没有用了。
当然除了生死的问题,还有很多都属于大问题,比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为什么有些做了坏事却没有报应,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会受苦,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很难得到唯一的标准的答案,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体验生活,发现智慧。
总之,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以傅佩荣老师说:“离开人生,哲学就是空谈;离开哲学,人生就是盲目的”。那如何提升我们发现智慧的能力呢?傅佩荣老师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这里的思考习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反思的习惯。哲学家怀特海说“一定要等你课本都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部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每一个人都要养成思考和反思的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在《思维的本质》这本书中提出,思维的本质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认真地、有方法的反思。而是否具有反思能力,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学习哲学就是要我们去寻根问底,去问那些完整的、根本性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认真地、有方法的系统性的反思。追求真理和智慧是无止境的,就像庄子说的:“吾生也无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说,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但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没有什么希望。但这或许正是哲学的魅力,它鼓励人们去追求和探索智慧,但不一定拥有智慧。在思想的路上,过程的意义要永远大于结果的意义。
小播读书
微信号 :xiaobodushu
今日头条:小播读书
抖音快手:小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