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宋伟光专栏 | 逝去的辉煌
▲
初入雅典,只感到马路窄窄的,路两旁的建筑几乎是统一模式的方块型,长长的通间,阳台外露。它们织密一起,有的还显得脏兮兮的,毫无异国风情,倒有几分像是中国南方的一些小城市。随着渐行渐深,可见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教堂夹杂其间。这里的教堂是圆形穹顶,外墙的细部多有镶嵌,呈现出东正教教堂的特征,也显示出受中亚土耳其清真寺建筑风格的影响,这种装饰性风格遍及地中海地区,所以,形成了地中海式的镶嵌艺术。
多立克式柱
几经弯转回折,见一些残败的科林特式的希腊柱子,凸现于树丛或路旁,随着视线的调转,蓦然间,发现雅典卫城遥遥在望,方知,此地正处于卫城的怀抱之中。
多立克式柱
卫城坐落于古城的中心,是建立在石灰岩上的一座长方形大殿,是为希腊战胜波斯而建造的。登上已被岁月打磨得很是光滑的大理石阶梯,多立克式立柱列阵而至。多立克式柱也称多利亚式,这种柱式是欧洲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这种柱式一般建立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呈倒圆锥台,无柱础,柱身约有20条凹槽,由下自上逐渐收缩,而中间略为鼓凸,显示出一股承受重压却挺拔坚韧的力量感。这种柱子是男性刚毅性格的象征,它同奥欧尼克式柱的精巧、柔美以喻女性,均是古希腊人神合一思想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古希腊的建筑多以人体为立柱的原因。
柱头残遗
穿过一条长廊,眼前顿时开阔了起来,只见帕蒂农神殿历史性地伫立在那里。神殿的左边是伊克特瑞翁神庙,残败的只剩下围墙和立柱了,所幸的是在它的西南角尚存6尊几乎完整的女神雕像,这6尊雕像是以建筑立柱的功能存在的,其风格似乎当出自古希腊著名雕塑家菲迪亚斯之手。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记得小时候看到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本历史教科书,书中有有一幅整版的帕蒂农神殿复原图,只见大殿内廊柱林立之间站立着希腊诸神,中央供奉着菲迪亚斯亲手制作的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诸神层层列序,殿宇庄严,辉煌无比。而今天它的辉煌早已消亡,所存的残败景象并非因岁月的久远,而是毁于战争。自15世纪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便统治希腊,直到19世纪初希腊独立战争才告结束。在400余年的统治中,帕蒂农神殿变成了伊斯兰的寺院,公元1687年威尼斯军队炮击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存放在神殿内的炸药,殿宇之顶和墙壁全部炸毁。19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埃尔金,又把雅典娜像劫走,劫难后的残存文物,只能在如今的博物馆中寻得。在卫城脚下,有一所卫城博物馆,里面珍藏着许多神殿的建筑构件和雕像,这些雕像充满一种神明的静穆。在博物馆的中厅,展陈的是介于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雕像,人物垂直而立,面无表情,结构单纯,从其造型可以看出,有着明显的古埃及造型模式,显然受到了古埃及雕塑艺术的影响。在古希腊早期,艺术是反对技巧进步的,因为只要艺术与宗教产生联系,技巧的进步便被视为有污神性纯洁的行为。柏拉图在《法律篇》里认为埃及雕塑将宗教仪式以固定的形式保存了下来,他视埃及艺术为典范,是第一个反对古希腊时期进步说的哲学家。我在一尊女神雕像前观摩良久,愈发地感到了它的埃及之风,几次欲拍下来,但都被馆员制止,只得将这尊具有断代意义的雕像存入我的脑海之中。
波利克莱托斯《荷矛者》
但对于希腊庙宇中那些古板的偶像,古罗马伟大的雄辩家西塞罗则认为:“它们过于死板,不足以传真”他赞赏自然主义所带来的艺术进步,因为这个进步使艺术挣脱了宗教仪式的束缚。西塞罗在阐述艺术进步的思想时说:“批评家中凡是注意过艺术初级阶段的,都能看出卡那库斯(Canachus)的雕塑太死板,不足以传真。卡拉米斯(Calamis)的雕塑仍然过于僵硬,尽管他比卡那库斯略胜一筹。甚至连米龙(Myion)都未能创造出完全真实自然的作品,虽然谁都毫不犹豫地赞美他。波利克莱托斯(Polyclitus)的雕塑更趋完美。实际上,我认为他的作品已精妙绝伦……。”显然西塞罗找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进步的例子,据我判断西塞罗所指的古希腊庙宇中的古板雕塑,应当是美术史中所划分的 “古风时期”早期。在中期(公元前580-公元前535)开始追求用自然真实的手法来表现人的形象。但是西塞罗认为连米龙都未能创造出完全真实自然的作品,直到波利克莱托斯的雕塑才趋向完美,米隆和波利克莱托斯都是美术史上划定的“古典时期”(约公元前480-公元前450)的雕塑家,所以,我推断西塞罗所指的艺术的自然主义时期应在古典主义后期。
菲迪亚斯的雕塑
作者简介
宋伟光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雕塑》杂志执行主编,《潮起东方》副总编,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咨询专家,央视《奋斗》栏目观察员,《中国雕塑论坛》策划组织者之一。美术史论家、策展人、研究员。曾担任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雕塑类评委。担任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公共艺术文献研究展策展专家。担任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课题《国内城市公共艺术项目案例调查及规划建设路径初探》顾问专家.《地铁公共艺术材料与工艺应用导则》课题专家顾问等。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文物图像复原工作,得到沈从文先生的教导。曾获得“中国雕塑史论奖”,著作有《迟读荫翳》《宋词无名氏作品研究》美术史论《追问》等。在学术期刊、画册、报纸上发表艺术理论与评论文章近百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