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释义:

(1)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一个人说,其他人听。

(2)回,颜回,孔子的真传弟子。

(3)违,偝也 ——《广雅·释诂二》。这里表示异议。

(4)愚,戆也——《说文》。戆,愚蠢(侧重于迂直、不知变通) 。

(5)退,离开。朝廷曰退,燕游曰归——《礼记·少仪》。

(6)省,察也——《尔雅》。

(7)私,暗地里的,不公开的。

(8)发,明也——《广韵》。

(9)视,瞻也——《说文》。瞻,读音为zhān,本义:向远处或向高处看。瞻还有仰慕等意思。

(10)以,表示目的。

(11)观,谛视也——《说文》。谛,审也。从言,帝声,字亦作谛——《说文》。

(12)由,经过,经历。

(13)察,复审也——《说文》。

(14)安,定也――《尔雅》。前面这么做的依据,这里解释为世界观,方法论。

(15)焉,怎么。

(16)廋,是藏匿的意思。

孔子说,“我对颜回从早到晚的讲,都没有被怀疑过,(颜回)好像很蠢。(我)离开后让他领会(我所讲的)隐含的(意义),他也能充分的明了(我的意思)。颜回啊,不是真蠢。”

孔子说,“先(仰慕的)看他(做事的)目的,后仔细看他(做事的)经过,再仔细的看他(这么做事的)依据。人还怎么隐藏呢?人还怎能隐藏呢?”

孔子说,“温习以前(学)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有了新的体会,可以被别人效法了。”

解析:

这三段话是对为政者修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读。

聪不聪明,不是看讲话的时候人反应得快不快,而是看他能不能理解所讲内容背后的含义。孔子讲颜回不愚,因为他“省其私,亦足以发”,但是颜回在上课的时候却没有什么疑问,那么颜回是怎么做到“足以发”的呢?颜回做到“足以发”有三个步骤。

1.视其所以。先不怀疑,怀着仰慕的心来看你的目的。这一阶段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完全相信你。

2.观其所由。知道了你标榜的目的,看你做事情的经过。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要达到你的目的,这个经过中你为了达到目的又做了什么。这个过程中就有达到目的的手段正不正当,光不光明。这一阶段已经有了思考了,不完全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3.察其所安。在前面两个基础上我还又要思考了,你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呢?也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不是真的如你标榜的一样呢?做没有做到言行一致?这三个阶段都做了,那这个人在你面前无所遁形。

回过头来看,我这么三个阶段的看人什么目的呢?“省其私,亦足以发”。这个和前面的“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不是一个意思呢?对的。他还和后面的“温故而知新”是一个意思。简单点说就是能举一反三。

你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可以成为效法的对象了。这个老师,效法的对象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君子”。所以后面的内容就是解释君子这个词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