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洗榜”?︱阿法牛
如何正确地“洗榜”?
阿法牛AlphaBull
全锡铮 苏祺赟
现在流行洗榜。或曰:钱可洗,稿可洗,排名榜、致敬榜为啥不可洗?然而,洗榜应有“道”。也就是说,洗榜也要遵守规矩。笔者结合最近看到的一份“致敬榜”名单,谈点个人看法。文中难免有错漏谬误之处,还望业界有识之士勿吝赐教。
《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和《致敬改革开放40年40人》
4月24日,新华网推出一份《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名单,令不少航运人感到困惑。
这份致敬名单不禁使人想起两个多月以前新华社发的《致敬改革开放40年40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4279355112950029&wfr=spider&for=pc
笔者搜索,这一次,“新华网”转发的《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名单,原来是一家企业编制的。
试以“致敬改革开放40年40人”来对比“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前者无论是从主办单位到评选过程、评选结果都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而后者则仅仅是由一家企业主办的
(http://www.wuliujia2018.com/html/30347.html?id=30347)。相比之下,后者的公信力有待于考察。
洗榜也有“道”
仔细分析这份《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名单,可以发现上榜的70人实际上是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上榜的。
第一条途径是主办方公布候选人名单,然后由群众海选。到4月7日24点截止,共有候选人84名。得票数从第一名的73223票到第84名的657票不等。据称:“投票活动结束后,将进行专业评审,评审组将按照票选30%、专业评审70%的权重核算候选人综合得分。” 最终公布的70人名单中有35人是通过这条途径上榜的。本文将这84位参加票选的“候选人”统称为“竞选选手”。
第二条途径是主办方内定的35人,其中除了已故的先贤和已退休、离休的领导共30人以外,另有5位在职但不参加票选的领导。本文将这35位不参加票选的“候选人”统称为“种子选手”。
规则制定得是否合理并不重要,主办方自有他的道理。但是,公平、公正、透明是最终榜单是否具有公信力、是否能够得到社会认可和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连评价标准、体系和过程以及评审专家名单都不公开,那么,这样的评选结果都是毫无意义的,反而会使广大吃瓜群众心存疑虑。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疑虑。
投票分和专家分之间的落差
为了避免侵权,本文不发4月7日截止日的最终投票结果截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在主办方的公众号上查阅,也可以在本文后面的留言处留下邮箱地址,向笔者索取。
试比较参加投票的84名“竞选选手”的几个入围数据:
*参加投票的84名“竞选选手”,最终入围35名,上榜率是41.7%;
*投票得分最高的前15名“竞选选手”,最终入围4名,上榜率是26.7%(即落榜率高达73.3%);
*投票得分最低的17名“竞选选手”(即从第68名至第84名),最终入围5名,上榜率是29.4%,竟然超过了排名最高的15名选手群体的上榜率。
群众认可的英雄模范和专家认可的英雄模范差距为啥这么大?显然,差距之大已经不能用“偶然”来解释了。
终身航运功勋、先贤卢作孚先生在榜单上没有一席之地
卢作孚先生于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中外瞩目,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因服用过量安眠药物不幸逝世,享年60岁。
毛主席在回顾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曾说过我国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这四个人中,只有卢作孚走进了“新中国”(人民网)。
图片来源:人民网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4/0418/c372327-24915391.html
2011年5月1日,重庆市合川区卢作孚广场扩建工程,卢作孚主题青铜雕塑揭幕并供市民缅怀参观。卢作孚名垂史册!
但是,一生忠义的爱国企业家卢作孚先生结果没有进入“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的名单!最终榜单里只有卢国纪,通过“种子选手”途径上榜。卢国纪是卢作孚的二公子,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之后在民生公司旗下的重庆天府煤矿工作。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卢国纪一直都在重庆煤炭工业公司,那时他的职务是副总工程师。1984年,从未涉足航运的卢国纪在重庆市政府帮助下,重建了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笔者无意贬低卢国纪对重振民生公司雄风和发展中国航运业的贡献。但是,不管怎么说,无论是中国的抗战史还是航运史,卢作孚先生都是彪炳史册、永垂不朽的先贤,更有资格当新中国70年的航运界杰出人物代表。
作为比较,随手找到一位刚从某市国资委官员任上调任港务集团老总不足三年的“航运菜鸟”,也入选了“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的最终榜单,笔者无意反对某人入榜,只是为落榜的众多“航运老兵”唏嘘,更为业界楷模、抗日英雄卢作孚老先生唏嘘。
为去世的前部长们唏嘘
最终致敬名单里有很多交通运输部前部长以及分管部、局领导。众所周知,推动行业发展、改革和进步是部长、官员的本职工作。做好了是本分,做坏了要问责甚至罢官。
以英国“劳氏日报”社每年评选的《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100人》(Lloyd’s List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shipping)为例,今年的榜单制作说明中说:“劳氏日报社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剔除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我们重新关注构成我们核心海运事业务的人员——船东和船舶运营商、船舶经理和经纪人、造船商、港口和码头运营商、货主、贸易商和监管机构。因为正是这些人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技术)预测和应对颠覆的方式,使他们成为我们行业的真正领导者。”
当然,“榜”各有志,列不列入官员由主办方说了算。但是,既然《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名单上列入了前部长,那就不禁产生了疑虑:为啥只有健在的几位前部长及前副部长上榜?历史上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王首道、叶飞、李清等几位部长对航运业发展的功绩就不值得一提了吗?历数去世的英模也有不少,比如贝汉廷、方枕流等,为啥去世的交通部长却一位也没有?耐人寻味。
我猜想,上榜的前部长看到这张榜单,也不一定高兴得起来。你总得给后任部长们一个身后念想吧?虽然部长们很可能不在乎这个。
或者是,对于三季人来说,夏蟲不可以語冰?
为曾经的央企——长江航运集团叫屈
笔者粗略估计,70人榜单中,航运从业人员(包括航运企业管理层和海员、船长)一共大约23人;港口业从业人员(包括港务局和港务集团)大约16人;官员约11人;学界约7人;其他(包括港机制造、集装箱制造、船级社、船舶制造、航运交易所、船舶金融、引航、物流等)13人。由于榜单不公布上榜者的供职单位和身份,所以笔者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自行“脑补”。上榜的35名“竞选选手”在投票前曾有其身份介绍,但是35名“种子选手”则大部分没有公布身份。中国的同名同姓者众多,笔者所做的上述身份分类难免错讹,还望读者谅解,并欢迎指正。
众所周知,“航运”包括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在中国,提到内河运输企业,就不能不提曾经的央企——长江航运集团。《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名单中,中远和中海的几位历任领导都榜上有名,中外运的领导也上榜了,甚至几家新兴省级航运企业的现任领导也上榜了,唯独没有长江航运集团的领导。
在中国的航运史上,中国长航前身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官督商办的长江航运企业。长江航运企业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远比中国沿海航运企业和远洋航运企业的历史悠久。1950年,成立长江区航运局,始称"长航"。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长江航运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远比中远、中海的大。
长江航运的一位老领导说:《致敬:新中国70年航运70人》名单中,竟然一个长航人都没有?岂非咄咄怪事!
举个例子,戴金象,六十年代从大连海运学院毕业后就投身到长航的港航单位,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担任长航集团的领导,远比名单中的中远、中海领导更早走上央企领导岗位。九十年代国务院首批有54家大型企业集团,交通部只有两家:中远集团和长航集团,戴金象是长航集团的法人代表、总经理。戴金象1995年离开长航集团,调任广州海运局任党委书记,并筹建中国海运集团,集团成立后担任中国海运集团的党委书记,李克麟是总经理。戴金象最后也是在中国海运集团退休的。同样为长江航运作出过贡献的还有原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国英等等。
长江航运集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及改革开放后的前二十多年中,同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一样对国民经济作出过贡献,只是近些年来落伍了,但历史不容抹杀。诚然,今天的长航集团已不能与中远海运集团相比,已降级为招商集团的一个二级公司,但这不是戴金象这代人的错,长江航运在新中国航运70年中的成就和贡献是不容抹杀的。

戴金象2019年4月在芜湖
当然,当今社会各式各样的致敬榜、排名榜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于各种榜单,本不该当真。笔者只是偶然看到“新华网”转发,觉得怠慢不得,就不禁多看了几眼。几许疑惑,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今天劳动节,借此机会歌颂航运业界当代的和前代的劳动模范,以及航运先贤,并祝读者们节日快乐!
最后附打油诗一首,博诸君一笑:
航运七十莫当真,
东施效颦笑纷纷。
数典忘祖非正途,
中国海事靠灵魂!
点下面的标题,您将看到以前的美文:
1. 航运科普:打开“吞吐量”、“运力过剩”和“运价”的正确姿势
2. 阿法牛在香港理工大学演讲摘要
3. 【新年特稿】油·税·免·脱·硫——2019年集装箱航运业的五个关键字︱阿法牛
4. "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要落下?集装箱航运业能不能继续豁免?这是个问题
6. 太平船务:半个世纪的执着
8. 中美关税战开打了,中远海控收购长滩码头案为何成“人质”?
16.赫伯罗特并购史
17. 厉害了,我的航运中心!
18. 2043年的集装箱航运业长啥样?
20.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联手做这件事
21.命运多舛的上海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