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收藏百科
▲沈子澈 葵花式壶 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徐友泉 仿古盉形三足壶
▲李仲芳 瓜棱壶
▲时大彬 六方仿古
▲时大彬 梅花壶
▲时大彬 梅花壶
▲荣卿 太湖石提梁壶
▲时大彬 瓜棱壶
▲陈鸣远 梅桩壶
▲黄玉麟 方斗壶
▲陈鸣远 田螺水丞
在中国数百年紫砂发展史上,有20位紫砂大家,他们建树着自己独立风格的作品与理论,推动着中国紫砂之发展,也同时在中国紫砂长河中,树立起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丰碑。
我们来盘点这20位紫砂大家,以此向这20位紫砂宗师致敬。
供春
▲供春像
供春被认为是紫砂鼻祖,其本为一书童,所制茗壶精巧实用,其名遂传于后世,在紫砂中,一款树瘿形的紫砂壶,即被称之为供春壶。
▲供春壶
时大彬
▲圈钮壶
时大彬为清代紫砂大家,他改进了紫砂的制作技法,并流传至今,为后人所仰,所制传器精美绝伦,他的圈钮壶在2010年的西泠秋拍上拍出啊了1340万元的天价。
▲圈钮壶
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
陈曼生被后世称为文人壶的开创者,其为清代书法大家,酷爱紫砂。
▲曼生石瓢
于是他便自己设计紫砂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二人制壶,自己则在壶身上铭题壶铭,极富文人气韵。
▲杨凤年制 风卷葵
这也就是后世流传的曼生十八式之名,不过十八只是泛指,曼生壶并非只有十八式。
▲曼生壶系列
瞿子冶
▲子冶石瓢
瞿子冶是清代书画家,其亦爱好紫砂,自号壶公,其善刻竹、诗文,紫砂中有一款石瓢,便被后世命名为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
陈鸣远
▲和正瓜壶
陈鸣远被认为是时大彬之后又一紫砂大家!其光器、花器、杂件无一不精,乃是紫砂全才,其作品亦为后世推崇,和正瓜壶、传香壶都是千万天价作品。
▲传香壶
邵大亨
▲大亨掇球
陈鸣远之后的紫砂壶,受宫廷传器影响,多为繁杂、华丽之风,而邵大亨一扫其靡,还紫砂本色之美,是公认的紫砂大家,其传器朴素而有韵,尤以掇球、德钟最为出名。
▲大亨德钟
梅调鼎、何心舟
▲心舟石瓢
在陈曼生之后,清代书法家梅调鼎在浙江宁波的玉成窑,被认为是文人壶的又一巅峰,其聘请当时的制壶好手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玉成窑出品的紫砂茗壶文人气息浓厚,为时所追捧。
▲玉成窑印
黄玉麟
▲黄玉麟 供春
黄玉麟为晚清制壶大家,其仿供春壶精巧无比,更是创制了鱼化龙这一壶型,流传后世,至今是许多壶友钟爱的壶型。
▲黄玉麟 鱼化龙
余国良
▲余国良 瓠棱壶
余国良为清末制壶高手,当时被苏州收藏大家吴大澂所聘制壶,其所制传炉壶乃是公认第一,并在国际博览会拿过金奖。
▲余国良 传炉
程寿珍
▲寿珍掇球
程寿珍为清末民初的制壶大家,其承邵氏之风,所改制掇球为其代表之作,曾获万国博览会金奖,晚年只做掇球、仿古、汉扁三式。
▲寿珍仿古
顾景舟
▲景舟 提壁壶
顾景舟先生是新中国的紫砂七老之一,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
其作品乃是紫砂界的标杆,乃是玩壶之人必须要知道的紫砂大家!
▲景舟 鹧鸪提梁
朱可心
▲朱可心 报春壶
朱可心为紫砂七老之一,花器宗师,报春壶为其代表作品。
裴石民
▲裴石民 牛盖莲子
裴石民为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制壶大师,牛盖莲子为其代表作品。
吴云根
▲吴云根 柿子壶
吴云根为紫砂七老之一,是朱可心师兄,同样为花器大家。
王寅春
▲王寅春 梅花周盘
王寅春为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制壶大师,梅花周盘为其代表作品。
任淦庭
▲任淦庭 刻绘
任淦庭为紫砂七老之一,是七人中唯一的陶刻大家,也是近代最为出名的陶刻大家。
蒋蓉
▲蒋蓉 青蛙莲子壶
蒋蓉为紫砂七老之一,是七人中唯一的女大师,以花货中的塑器见长,被誉为花货塑器第一人。
这二十位都是紫砂历史中极为著名的人物,如果你玩紫砂壶,一定要知道他们!
柿蒂纹提梁壶 明嘉靖,南京市马家山明嘉靖12年吴经墓出土
大彬制款鼎足盖圆壶 明万历,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万历38年卢维祯墓出土
国内历年出土一批明代紫砂壶,从出土情况看,明代紫砂壶已从日用陶器中分离出来,形成专用欣赏紫砂壶的雏形,为清代紫砂壶发展奠定了基础。
绞胎圆壶 明,江苏省泰州市迎春住宅小区基建工地窖藏出土
大彬款六方壶 明万历,江苏省江都县丁沟乡明万历44年曹氏墓出土
大彬款柿蒂纹三足壶 明晚期,江苏省锡山市甘露乡明崇祯2年华师伊墓出土
丁末夏日时大彬制款圆壶 明晚期,陕西省京晋城市泽州县崇祯5年张光奎墓出土
大彬款腰圆式提梁壶 明晚期,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明崇祯15年杨如桂墓出土
大彬仿古款莲子壶 明晚期,四川省绵阳市溶城区房地产工地 明末窖藏出土
万历甲辰年大彬制款长方壶 明晚期,四川省三台县印刷厂明末窖藏出土
四系壶 明晚期,江苏省句容县春城公社出土
球形壶 明末清初,江苏省丹徒县前桃古村井中出土
陈用卿制款圆壶 明末清初,河北省正定县清顺治7年梁维本墓出土
明 时大彬 雕漆四方执壶
故宫关注公众号老窑现藏有四百多件紫砂藏品,
皆是皇家御用紫砂器,
件件华美精巧,端庄大气!
“宫廷紫砂”这个名词,
最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提出,
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而又精美的紫砂器。
其来源有两种渠道,
一是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
二是由宜兴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
皇家御用之紫砂器选料严格,
工艺精湛,在造型与装饰上
更是体现了皇家审美情趣,
雍容尊崇,极富气象。
明代宫廷紫砂
根据现有的清宫旧藏实物推断,紫砂进入宫廷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明万历年间,但当时进入宫廷的紫砂都经过了“包装”处理。
一种是以紫砂为胎,外饰雕漆;另一种是以紫砂为胎,里外挂釉,明中叶宜兴更盛行生产此种产品。关注:老窑。其釉色乳浊而富于变幻,与宋代河南钧窑窑变釉有某些相似之处,明人称之为“宜钧”。
高档次的宜钧制品能够达到宫廷御用的标准,皇家便将宜均用作文房陈设瓷。
清代康雍乾时期宫廷紫砂
清代宜兴紫砂受到皇家的重视,清初的紫砂精品较明代有了质的飞跃,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完全脱离了粗糙的土砂气。
宜兴紫砂进贡内廷,备受帝王和宫廷人员的青睐,一时间成为风靡宫廷的艺术品。不仅如此,宜兴紫砂器独特的造型艺术,也在影响着帝王的审美情趣。于是乎,许多紫砂器物的造型甚至成了官窑瓷器的祖本。
· 康熙喜欢的紫砂壶:紫砂胎上画珐琅
康熙初年,西洋传教士带来“画珐琅及珐琅物品”,引起皇帝的极大兴趣。康熙命造办处仿欧洲花纹作珐琅装饰,试于金、银、玻璃、锡及紫砂胎上画珐琅。
宜兴胎珐琅彩的制作过程是:由宫中造办处出样图,派专人送到宜兴烧好素胎后呈进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再根据御用画家的画稿画珐琅彩,然后用小炉窑烘烤而成。
此种紫砂壶的烧制,将珐琅融入了紫砂制壶工艺,大大增强了紫砂壶的艺术性,令其拥有了和瓷器一样色彩魅力,色泽单一的紫砂壶从此也能开出美艳的花朵。
故以真正的宫廷紫砂是以康熙时宫中创烧成功的“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珐琅彩为开端,其代表了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色彩艳丽,制作精良。
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紫泥彩绘花鸟图笠帽大壶
· 雍正喜欢的紫砂壶:本色泥绘最古雅
雍正皇帝的艺术品位极高且喜好茗饮,他特别欣赏宜兴紫砂壶造型的美妙和其泥质的天然肌理之美,崇尚紫砂固有的古雅质感且讲究材料的配制。
这一时期的宫中紫砂器即使有花纹也是本色泥绘,画面隐约凸起,有如绢画般柔滑爽利。
故宫藏品中有许多紫砂壶、茶叶罐、水盂等器物,既不像康熙朝紫砂器那样厚重端庄,又有别于乾隆朝紫砂器的繁缛富丽,体现了雍正朝器关注老窑物优美灵秀的时代风尚。
宜兴紫砂菊瓣茶壶
霁红釉瓷胎菊瓣茶壶
雍正端把壶
五彩堆泥绘礼佛壶
· 乾隆喜欢的紫砂器:装饰手法最丰富
在所有的宫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装饰手法也丰富多彩。这一时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练地运用堆绘、描金、上漆、彩画、刻、剔等工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色彩艳丽,制作精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乾隆帝的嗜茶习惯更增添了他对紫砂器的喜好,关注公众:老窑。零星的进呈已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因此宫廷开始向宜兴定烧茶具,同时烧制文房用具、花盆、鱼缸等。
这些宫中使用的宜兴茶具都是成套或成对地烧制,当中一些是先在宜兴烧内胎,然后进呈宫廷由造办处进行再加工,如上漆、描金、彩画、书款等。
此外,紫砂胎粉彩描金器物,如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则呈现出比官窑粉彩瓷器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存放于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御用品之一。
清中后期的宫廷紫砂
清乾隆以后,国力日衰,宜兴窑宫廷紫砂的制作大不如前,简单实用替代了精美典雅的风格,但仍然保持着不同于民间紫砂的特殊地位。
· 嘉庆、咸丰时期:扁圆、提梁者居多
壶形偏小,以扁圆、提梁、圆形刻花者居多,此时名家款壶较多地进入宫廷,以弥补皇家使用的不足。
道光、咸丰年带有“行有恒堂”款的紫砂茗壶都是由朝廷统一设计,统一出样,派人到宜兴专门定制的。
· 同治、光绪时期:喜爱秀巧形式
同治、光绪时期带款的器物较多地带有“客斋”款,喜作各种秀巧的形制,变换各种不同的泥色。
“客斋”是金石家吴大澂的号,他与当时的制壶名手俞国良、黄玉麟合作,选出精品进呈宫廷。
· 宣统:最后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壶
宣统年款的茗壶不少,这是酷爱紫砂艺术的端方于宣统年出任大臣之时亲自指导设计的,底款均为单长方框内竖排篆书款“宣统元年正月元日”,盖内均钤两方椭圆形篆书印章,气孔左边为“匋斋”,气孔右边为“宝华庵制”。
这批小型茶壶质光色美,光素无纹,突出砂质泥色的天然肌理,此为清末制作的最后一批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茗壶。
皇家御用紫砂和民间壶有很大不同,
民间壶一般小巧精致,
而皇帝御用紫砂壶器型更大气而端庄,
是权力、正气与霸气的体现,
可谓不同反响!
而且件件不惜工本,盖世超群,
就砂质的精炼和工艺手法
以及技巧装饰上看,
都是顶级之作,
绝非一般“文人壶”、“民间壶”所能比。
▲三足如意壶 无锡市文物管理所
1984年在无锡甘露乡,
明崇祯2年华师伊(涵莪)墓出土,
他是明代有名的华老太师,华察的孙子。
▲ 鼎足盖圆壶 福建省漳浦县博物馆藏
1987年7月,
福建省漳浦县,盘驼乡通坑村,
明万历38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祯墓出土。
▲圆壶 山西省晋城博物馆
底款“丁未夏日 时大彬制”
1987年5月,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
大阳镇陡坡村,明崇祯5年张光奎墓出土。
▲腰圆式提梁壶 延安市宝塔区文体事业局藏品
壶身刻铭文“吟竹养浩然”,大彬行草刻款。
1987年5月,
陕西省延安市,
宝塔区柳林镇王家沟村,
明崇祯15年杨如桂墓出土。
▲六方壶 扬州市博物馆
1968年江苏省江都县,
丁沟乡红飞村郑王庄,
明万历44年曹氏墓出土。
▲仿古款莲子壶 四川绵阳博物馆藏品
1986年11月26日,
四川省绵阳市,
涪城区红星街,房产公司基建出土。
▲菊瓣壶 柳州博物馆
▲大彬款扁壶 江苏淮安市楚州博物馆藏
1986年1月,
淮安市楚州区,
河下镇二组,王光熙墓出土。
▲大彬六方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紫砂胎剔红方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瓜棱壶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
▲玉兰花六瓣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底款“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
▲开光方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印包方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壶底刻有“墨林堂大彬”五字楷书款。
“墨林堂”是明代收藏家项子京的斋名,
此壶是大彬专为藏家所制,
故既有藏家斋号,又有作者的名款。
与印包方壶类似的还有一件龙凤印包壶
▲仿供春龙带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底款“大彬仿供春式”
▲僧帽壶 壶底刻有“万历丁酉年时大彬制”九字
香港茶具文物馆
大彬制另一种形式的高僧帽壶为:
▲僧帽壶 壶底刻有“丛桂山馆大彬”六字,“丛桂山馆”是藏家的斋号。
还有一把底款刻有“生莲居大彬”五字的僧帽壶,
现存于上海友谊商店。
▲时大彬 虚扁壶 上海博物馆藏品
刻有“源远堂藏、大彬制”七字
▲提梁壶 南京博物院
刻楷书“大彬”二字,
另铃篆书阴文“天香阁”小方印,
为藏壶者之铭记。
拍卖场上的大彬紫砂壶
▲圈钮壶 2010年秋拍成交价13,440,000元
▲扁壶
▲醴泉壶
▲ 扁壶
▲汲直壶
▲菱形壶
明代通用楷书款,
大彬壶的刻款,
早年多先书后刻,
后可直接以刀代笔,刚劲有力。
所书内容有人名款、人名加纪年款等。
到了清代,名家制壶又有了钤印款。
瞿子冶(1780-1849),本名应绍,一字陛春,初号月壶,晚号瞿甫,又号老冶。上海名士,清道光间贡生,官玉环同知。擅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师恽寿平(1633-1690)法。瞿子冶是清道光年间知名的文人壶家,继陈曼生之后又一位与紫砂壶艺术密切结合的文人。他嗜好壶艺,尤善砂胎锡壶,经常与杨彭年合作,并自制铭刻于壶上。题壶多作行书,间为楷书;刻画多梅竹双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瞿氏并请友人邓奎(字符生,江苏吴兴人)至宜兴定制、监造砂壶,时称'瞿子冶壶’,或简称'瞿壶’。
子冶和曼生一样,对紫砂制壶艺术都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但子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刻绘上。《清代画史增编》:“瞿应绍……上海老明经,性古雅。鉴别金石文字,画宗南田而用笔放逸,又画竹工力最深。尤精篆刻,所刻茗壶,摹法曼生,制极精雅”。
石瓢是陈曼生创造的,为何不叫曼生石瓢而唯独称之为子冶石瓢?
这与子冶刻绘在石瓢壶上的表现尤为精彩纷呈有必然之关系。子冶以他的书画题写茗壶,题句超尘,他不受壶的面积所限,甚至在壶上横书,在壶上作竹枝为多,在壶面连及壶盖,颇有情趣。每每赏壶读诗铭,子冶石瓢壶总是能让人进入古代文人茶香竹影、把盏言欢的意趣之中。
1. 台北翦淞阁旧藏。段泥。(顾景舟配盖)壶身行书铭文「竹里煎,起茶烟。老冶。」。壶底钤「茶熟香温”,把下「申锡」。
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成交价RMB3,680,000
2. 台北翦淞阁旧藏。铺砂。壶身行书铭文「几度花时醉花下,三年江北梦江南。惜抱轩咏梅花句,盖先生不独以文传也。」
「月壶」「吉安」阳刻篆书印款。
保利八周年春拍会,成交价RMB3,220,000
3. 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铺砂。壶身刻竹,铭文「清寒图里,此叶疏疏,三枝之三,三余之余。省三二兄清品。小谷制。」把下「彭年」壶底「壶公冶父」。
4. 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铺砂。壶身刻竹,铭文「绿润碧滋,茶烟如徐。小阁风吹,幽窗开时。子冶。」盖内「申锡」壶底「壶公冶父」。
5. 马来西亚和正斋藏品。紫泥。壶身刻竹过墙及壶盖,铭文「似疎而密,枝枝节节,抹抹叶,宜寒窗之冻雪。子冶。」壶底「壶公冶父」。
6. 上海博物馆藏品。紫泥。壶身刻竹过墙及壶盖,铭文「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倣梅花盦者。倣梅道人,子冶。」盖内「宜园」,把下「彭年」,壶底「吉壶」(葫芦形印)。
7.上海黄福弟藏品。段泥。壶身子冶刻竹,竹侧一圈镌刻铭文「画竹多而作书少,人道余书无竹好。偶然作此当竹看,又道竹不如书老。子冶自记」。壶底「乐陶陶室」。
8. 台南黄正雄藏品。紫泥。壶身刻竹,铭文「读书评茶,有竹人家,子冶」。盖内「宜园」把下「彭年」壶底「吉壶」(葫芦形印)。
9. 台北成阳基金会藏品。段泥。壶身刻竹过墙及壶盖,铭文「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倣梅花盦者。倣梅道人,子冶。」盖内「宜园」,把下「彭年」,壶底「吉壶」(葫芦形印)。(铭刻内容同上博藏,型与竹刻不同。)
10. 台北鸿禧美术馆藏品。铺砂。壶身刻竹,铭文「倣冬心本作此壶,何可一日无。子冶。」壶底「壶公冶父」。
11. 私人藏品。段泥。一侧刻竹,行书铭文绕壶身。把下「吉安」壶底「月壶」。
12. 私人藏品。此壶一侧刻竹,并提「翩若惊鸿」,另一侧及壶面均行书题记。壶底「壶公冶父」。
13. 私人藏品。此壶一侧刻梅花纹饰,另外一侧楷书题记。壶底「石壶子繁」,盖内「申锡」。
14. 新加坡宋芝芹旧藏(现宜兴鲍伟东藏)。铺砂,壶身刻梅,无题铭,署子冶,把下「吉安」壶底「月壶」。
上海春秋堂2011秋拍会,成交价RMB5,175,000
15. 叶万华旧藏。铺砂。此壶一侧刻竹石,另外一侧题记「雪英寸金云叶金钱玉华蜀葵宣和茶录」。把下「吉安」壶底「壶公冶父」盖内:嘉顺女孙珍藏。
保利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RMB2,990,000
16. 私人藏品。段泥。壶身刻竹并铭「一枝竹,直而曲,茶初熟,老冶画竹。」底款「壶公冶父」。
17. 广州陈海藏品(原宜兴李明旧藏)。段泥。壶身行书铭文「以桂相恶其声,以浮江恶其名,不如壶。饮全我生。丁未仲夏,子治。」壶底「茶熟香温」把下「申锡」。
18. 安徽尹诗祥藏品(原上海张彦旧藏)。铺砂。壶身刻竹,铭文「竹箭有筠,君子之文。虚心友直,君子之德。竹泉大禅师清品。子冶。」壶底「壶公冶父」。
19. 上海画家唐云旧藏。铺砂。壶身刻兰,并铭文「君子之交淡如水,同心之言臭如兰。子冶画并题。」壶底印「壶公冶父」。
上海工美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成交价RMB840,000
20. 苏州文物商店藏品。段泥。壶身刻竹,铭文「画竹多而作书少,人道余书无竹好。偶然作此当竹看,又道竹不如老。子冶自记。」把下「彭年」壶底「壶公冶父」。
老窑
下期见
紫砂壶按照器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圆壶
提梁壶
方壶
筋纹器
花塑器
老窑
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