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18时44分将迎来“雨水”节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万物被“润之以风雨”,意味着温暖的春天就要来了。
何为雨水?
“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换句话说,雨水节气的名称,源于冰雪消融。消融之后,一部分变成了地上流淌的水,一部分变成了由天而降的雨。所以雨水节气是立春“东风解冻”的续集,立春是开始解冻,雨水是全面消融。
霏霏细雨,润泽天地。春天正带着对万物的爱意,温柔地临近。
半月前,时间已然进入了春天的地界。然而,那些青色的力量依然在远处踟蹰。而此刻,春之血脉、骨骼与筋络,如同旌旗一样在风里啪啪作响。就在春天颤动的角音里,在料峭的风中,一个湿漉漉的音节正传遍无数山南水北,它叫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千丝万缕的雨水,牵起苍茫天地,亦牵起世道与人心。可以说,“雨”这个汉字意象里,生长着五千年不绝的诗情。 杏花雨在早春,梧桐雨在晚秋;“山雨欲来风满楼”里有黑云压阵,“寒雨连江夜入吴”里有楚山孤零;“渭城朝雨”里有清新,“新朋旧雨”里有友情;“天街小雨润如酥”里有甜美,“多少楼台烟雨中”里有苍茫;“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春天的伤逝,更有生命的悲悯……“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风雨是变幻的自然,何尝不是起伏的人生?雨是天地的对话,也是心语的弹奏。不同的雨,响起不同的弦外之音。于是,听雨,就是听天地,听内心,听一切梦想与祈祷的声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晚年的诗句吧?与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样,那么复杂的人生况味,只能交给淅淅沥沥的雨水去代言。其实,雨水并不只是落在诗人的心里,它公平地落在众生心里,从无“分别心”。雨水落在江河,游鱼听见水暖的消息;雨水洗过天空,南方的鸿雁听到归来的召唤;雨水落在山间田野,草木萌发出春天的初心。先民们从雨水里听见了所有生命的感应,他们将“獭(tǎ)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视为雨水“三候”。“獭祭鱼”是雨水之候,“豺乃祭兽”是霜降之候,“鹰乃祭鸟”是处暑之候。你看,水中之鱼,山中之豺,空中之鹰,它们与人间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仪式,那就是“祭”。或许,“祭”就是那贯通世俗与神明的精神超越,就是万物归仁的价值纽带吧。禽兽尚如此秉持天意,何况乎万物之灵?节气与节气之间是一种轮回。有去,就有回;有死,就有生。你看,霜降里说“草木黄落”,到了雨水则是“草木萌动”。雨水降临后的人间,山川草木都因“萌动”而吐露风华。白露里说“鸿雁来”,到了雨水又重申“候雁北”。白露时的大雁飞向南方;雨水时的大雁,则离开南方。二十四节气的征候,永远都离不开花鸟鱼虫,而最得偏爱的却是雁。在传统文化里,大雁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是愿力与信仰的象征。佛教存放经书之楼,名之曰大雁塔。有情人之间的文字往来,谓之鸿雁传书。雨水,是时间的样子。草木枯荣,大雁南北,燕子来去,它们都是时间的牵挂。
雨水·民俗
【忙春耕】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雨水至,春耕忙,此时正是准备春耕春播的好时机。农民忙着翻田,将杂草等深埋地下,经雨水一泡,正是农作物最好的有机肥。
【占稻色】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作为春耕初始的重要节气,雨水当天,华南地区的农户人家往往以爆炒糯谷占卜收成,爆出的糯米花越多,意味着收成越好。
【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会纷纷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撞拜寄】
在一些地方,雨水节气是一个很富有人情味的日子。在川西民间,早晨天刚亮,一些年轻的妇女便牵着儿女站在大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当有人经过时,无论男女老幼,都会拦住对方,让年幼的儿女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称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
【勤养生】
雨水时节虽然阳气渐升,天气回暖,但常伴有“倒春寒”,且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会加重,要特别注意“春捂”,不要过早脱下棉衣以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腿脚的保暖,多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以顾护脾胃阳气,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拉伸筋骨,舒畅心情。
文/央视新闻整编
雨水·絮语
汪国真在《雨的随想》里写道:“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而在所有雨里,春日的雨水又似乎有一种别样的温柔和灵气,它落在世间万里山川,润泽从寒冬中萌发的第一批翠绿,温柔又坚定,浩大又无声。然后,在不经意间,在某夜微风细雨之后,我们会突然吃惊地发现,迎接我们的不仅有温暖和煦的晨曦,还有蓄满青色的山野,仿佛一场甘霖的灌溉,就催生出了期待已久的春天。
图/郝伯义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看到这些细微又无处不在的草木萌动,冬眠一季的心好像也随之跳动了起来,葱茏了起来,欢喜了起来。我们开始期盼,期盼一场青青于野的春行,期盼一个满园芳菲的花季,期盼在阳光雨水中与天地交汇,期盼像灌溉植物一样去灌溉生活和生命……在这个朗润的好雨时节,愿你温柔而坚定,愿我们一起,“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节气,仿佛是天与人的某种约定和仪式,它在固定的时间提醒着人们,今夕何夕,该行何事。人们也得以在复复年年中找到切分时间的支点,体察四季的变迁。
而世上更多的仪式,却是出于人的坚持,因为坚持得够久,终成群体记忆,终成共同感动。
比如,已经举办了近二十载的《感动中国》。
在将近二十年的时光里,《感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是新春时中国观众的“必修课”之一。
什么样的人能感动中国?敬一丹老师的回答是:“我的直觉,他、她,他们的行为,能让人摸到今天中国人的脉。”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华大地风云变幻,中国力量无处不在,民族精神荡气回肠。这样的一年,我们的感动,又当以何人为表?
2月17日晚8点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给出了答案。
你看了吗?你被感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