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上的脂肪怎么来的?【一点资讯】
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病人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后续还可能引起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更严重的疾病,与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未见脂肪肝之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多归属于“胁痛”、“痰浊”、“痞满”、“肥 气 ”、“积聚”等范畴。早在内经中便有记载,《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灵枢·百病始生》云:“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中医病因
饮食
吃太多油腻和甜食。营养平衡的饮食为人体提供日常所需能量,人体五脏六腑生理活动所需的气血津液皆由正常饮食及五味所化生。
若长期食用高热量高脂饮食,则容易导致脂肪肝。过食肥甘厚味,阻碍脾胃运化,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转化为营卫气血,反而变成痰浊膏脂,痰浊内蕴,积攒在肝,最终变成脂肪肝。
运动
长时间缺乏锻炼、缺少劳动、长时间的多逸少劳,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素问·宣明五气论》 有 “久视伤血,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张氏医通·胁痛》 云 “饮食劳倦之伤,皆足以致痰凝气聚”。
情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朱丹溪《医林绳墨》中说到:“气也,常则安,逆则祸,变则病,生痰动火,升降无穷,燔灼中外,血液稽留,为积为聚 ”。
《金匮翼·胁痛统论》中则说 :“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
人的七情失衡,不仅可以直接伤及内脏,致使脏腑功能紊乱;也可导致气机不顺,影响水液代谢、血液运行,而变生痰瘀;也可因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横犯脾胃。
脾的运化有赖 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失疏泄则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则水 谷不能归于正化,精微不能输布,变成脂膏痰浊沉积于肝而发病。
体质
个人先天禀赋强弱,形成身体体质类型。从而决定了对某些疾病的易感受性,如《灵枢·五变》 记载 :“肉不坚, 腠理疏,则善病风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小骨弱肉者, 善病寒热 ”。
《丹溪心 法 》:“凡肥人多痰, ”。《石室秘录》:“肥人多痰, 乃气虚也 。虚则气不能运化,故痰生之”。痰湿质、气虚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 主要的体质类型,而平和质极少。
另外,一些其他疾病迁延发展、久治不愈,如药物性肝损害、 病毒性肝炎、肥胖、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等,也可变成此病。
参考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