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中国名画欣赏与解析(下)
《踏歌图》
马远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一首诗欣然抄录在画面上方:宿雨清矶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这首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也是宋朝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溪山清远图》·局部
夏圭
《溪山清远图》是南宋画家夏圭创作的国画作品,该作品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宋代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江山秋色图》·局部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是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赵伯驹所画。图中所绘显然是北方山水,群峰绵密,层峦叠嶂,仅在卷之前部有一条长河曲折蜿蜒而远逝,后卷但见崇山峻岭,错落连绵而如龙脉,起伏顾盼,开合揖让,虚实相生,盘桓而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写生蛱蝶图》
赵昌
《写生蛱蝶图》年代:宋 ,作者:赵昌,纸本:设色,大小:纵27.7厘米,横91厘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皇帝在《写生蛱蝶图》题诗"青虫出菜甲,起复化为蝶;蝶已不复虫,生灭迅交睫。翮栩飘秋烟,迷离贴露叶;炼得长生术,金丹了无涉。前四句感慨生命变化(微弱与强盛)的迅速、生灭转瞬,后四句是希帝王常有的希求长生之慨。有趣的是此图复制品曾作为国礼赠送奥巴马,《写生蛱蝶图》也因此而名声大震。国礼向来意义重于形式。此图被选择显然看中前四句的含义。中文博大精深,受赠者开心之余是要好好琢磨下此间深意。
《岁寒三友图》
赵孟坚
洁净的扇面上,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白。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整个画面笔墨秀丽,清绝幽雅,意趣横生。这幅《岁寒三友图》通过对画面的安排,明确表达出作者刚正、坚贞的气节。画扇的右上方钤"子固"白文印。洁净的扇面上,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白。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整个画面笔墨秀丽,清绝幽雅,意趣横生。这幅《岁寒三友图》通过对画面的安排,明确表达出作者刚正、坚贞的气节。画扇的右上方钤"子固"白文印。用笔上,画中的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赵孟坚的作品一笔一画都注意书法与画法的结合,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墨兰图》
郑思肖
《宋赵孟坚墨兰图》是由宋代画家赵孟坚创作。画面上绘墨兰二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创作的一幅作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画画面设色古雅,构图饱满,均衡有致,风格古朴厚重。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此幅向来被认定为是画史上文人画风式青绿山水设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
《云横秀岭图》
高克恭
云横秀岭图是"元初三家"之一高克恭晚年的代表作品,清代著名鉴藏家安岐曾评此画为"房山(高克恭)所作第一,当不为过",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 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 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决定下,《富春山居图》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渔父图》
吴镇
《幽涧寒松图》
倪瓒
《元倪瓒幽涧寒松图》是元代画家倪瓒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该作品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卞隐居图》
王蒙
《朝元图》·局部
永乐宫壁画
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泰定三年(1325 年)由马君祥等人绘制而成,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8 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 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宏。这些壁画为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典佳作(右页图是金母元君相)。
《杨竹西小像》
王绎 倪瓒
《四清图》
李衎
此画首段绘二石,用笔含而不露,清润浑圆。数竿秀竹立于石后,清健潇洒,浓淡相间,石下一兰草疏影横斜,飘逸柔和,欲断还连,接下来又是竹影婆娑,竹间两株梧桐,笔墨淋漓,缈缈如烟,极富韵味。此画应是李衎墨竹画的代表作。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
《清閟阁墨竹图》
柯九思
《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书画家柯九思所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元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书画家柯九思所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尺 寸:纵132.8 厘米,横58.5 厘米,材 料:纸本,墨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幅自识:"至元後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钤"柯氏敬仲"。这幅画中的竹子的画法仿文同,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行笔沉着稳健,一如后人形容他的墨竹"大叶长梢动冕旒"。枝干挺劲,笔墨浑厚沉着,石用董、巨一派披麻皴法,具有体积感和质量感。用笔沉着,用墨厚润,浓淡相间。两竹之间密中见疏,疏中夹密,挺拔圆浑之感宛如篆书,竹节两端再复垂墨,不勾节却连属自然。整个画面虽然只寥寥数笔,但却生动有致,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高之气。
《墨梅图》
王冕
元王冕墨梅图轴为元代王冕的书画作品,纵67.7 厘米,横25.9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其中尤以梅花以它"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性深为文人画家所喜爱。自从北宋华光和尚首创水墨挥写梅花的画法以来,墨梅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画科,各代名家辈出。元代王冕就是画史上成就卓著的画梅大家,这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宋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往往以简洁的枝条和疏落的花朵,表达出孤冷清傲的意韵。而王冕却超脱前人的定式,别出心裁地以繁枝缀以万花。干枝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梅花的分布则富有节奏韵律,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白洁的花朵和干枝相映,更显清气袭人。
《风雨归舟图》
戴进
《渔乐图》
吴伟
詹景凤(十六世纪),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隆庆元年(一五六七)举人,初为南丰掌教,终吏部司务。深於书学,尤擅狂草,论者谓可与祝允明并列当代。精鉴赏,著有画苑、东图玄览等书。
《庐山高图》
沈周
《秋风纨扇图》
唐寅
《秋风纨扇图》由唐寅创作,画中描绘了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桃源仙境图》
仇英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山水画,该作品的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右下款题"仇英实父制",钤"仇英实父"一印。画上另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二方清内府藏印,并有"欣赏"、"灵石杨氏珍藏"、"杨曾之印"、"燕翼堂"、"颍川怀云子图画"等鉴藏印。图中上半部分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白云飘浮,庙宇时隐时现。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坡上的桃树林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景致雅气,一幅人间仙境景象。三位高士临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着在金碧辉煌的山石、林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明。
《湘君湘夫人图》
文征明
湘君湘夫人图是明朝的作品,作者是文徵明,此画是根据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图画法简洁明快,无背景衬托。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画幅的中间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此图画法简洁明快,无背景衬托。人物的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细劲而舒畅,有益表现湘君、湘夫人在空中款款而行的动态,给人以飘飘若仙之感。
《葡萄图》
徐渭
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天池。"下钤"湘管齐"朱文方印一,尚有清陈希濂、李佐贤等鉴藏印多方。
《荷花鸳鸯图》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该图以荷花为题,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绢本设色,竖幅,纵183厘米,横98.3厘米。《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绢本设色,竖幅,纵183厘米,横98.3厘米。该图画水中亭亭而生的红莲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衬托着绿叶、红莲,水中一对鸳鸯在戏嬉;一块形状奇怪的太湖石,立在荷叶丛中。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
《南山积翠图》
王时敏
《仿三赵山水图》
王鉴
《仿三赵山水图》是清代画家王鉴的作品在这幅图中,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雨后江南非常浓丽的景色。《仿三赵山水图》是清代画家王鉴的作品在这幅图中,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雨后江南非常浓丽的景色。全图半幅都被向上盘旋的高山所占据,山势连绵不断,把画面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但山两侧都有已漫到山脚的春水。近处池塘边的柳树新枝嫩叶繁茂,与几株交错的同样枝繁叶茂的树木相互呼应,向人们展示着春的气息。一角亭座落于水边,似乎在等着春游到此的人们。
《康熙南巡图》·局部
王翚
《锦石秋花图》
恽寿平
《锦石秋花图》是清代恽寿平创作的花鸟画,作品创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该作品是作者50岁时所画,此时正是作者精力充沛、艺术上极为成熟的时期,也可以说是展示作者较高绘画水准的代表作。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天都峰图轴》
弘仁
《苍翠凌天图》
髠残
《清髡残苍翠凌天图》是髡残创作的山水水墨画,作品创作于清代。作品尺寸为纵向85厘米,横向40.5厘米。该作品是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荷石水禽图》
朱耷
《荷石水禽图》画中冷僻孤寂的环境处理和不计自然常态的形象,以及不拘成法的章法布局,造成一种生僻、苦涩的美感,足以触人心弦。
《淮扬洁秋图》
石涛
清石涛淮扬洁秋图是清朝的一部古画,作 者:石涛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
《寄人篱下图》
金农
《寄人篱下图》是清代画家金农的画作,是金农梅花三绝图册中的一幅。这幅画描绘的是花果累累的梅花在敞开着的篱笆下却无人欣赏的凄凉和萧瑟。这幅画因其构思奇迥,别有用意,因而成了金农的代表作之一。《寄人篱下图》是清代画家金农的画作,是金农梅花三绝图册中的一幅。这幅画描绘的是花果累累的梅花在敞开着的篱笆下却无人欣赏的凄凉和萧瑟。这幅画因其构思奇迥,别有用意,因而成了金农的代表作之一。《寄人篱下图》构图很简单,墨笔画高高的篱笆栅栏内,老梅一株,梅花盛开,透过栅栏的门,还可以看到梅花点点落地。左侧用渴笔八分题有"寄人篱下"四字,非常醒目,突出了此画的主题。在扬州八怪中,金农应该算不上最有才气,但却最具个性。《寄人篱下图》构图很简单,墨笔画高高的篱笆栅栏内,老梅一株,梅花盛开,透过栅栏的门,还可以看到梅花点点落地。左侧用渴笔八分题有"寄人篱下"四字,非常醒目,突出了此画的主题。在扬州八怪中,金农应该算不上最有才气,但却最具个性。
《醉眠图》
黄慎
《醉眠图》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所创作的,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醉眠图》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所创作的,此画画的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醉眠情状。画中铁拐李背倚酒坛,伏在一个大葫芦上作醉态状。葫芦口冒着白烟,与天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茫茫仙境之感,把铁拐李这个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神仙"的醉态刻画得独具特色,突出了主题。画幅上部有作者题写的草书"谁道铁拐,形肢长年,芒鞋何处,醉倒华颠"16个字。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材 料:纸本、设色,尺寸为纵135.6厘米,横170.1厘米。《醉眠图》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黄慎所创作的,此画画的是八仙之首铁拐李醉眠情状。画中铁拐李背倚酒坛,伏在一个大葫芦上作醉态状。葫芦口冒着白烟,与天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茫茫仙境之感,把铁拐李这个无拘无束、四海为家的"神仙"的醉态刻画得独具特色,突出了主题。画幅上部有作者题写的草书"谁道铁拐,形肢长年,芒鞋何处,醉倒华颠"16个字。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材 料:纸本、设色,尺寸为纵135.6厘米,横170.1厘米。这幅《醉眠图》诗画交融,极富哲理,令人深思。正如郑板桥说的那样:"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此图构图奇妙,作者将人、葫芦、包裹和铁拐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并且作者极力夸张画中的大葫芦,虽然只用线条勾出,但却能化实为虚。背景中的空白处用从葫芦里喷出的酒气添充,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画中作者的题款也使画面的布局富有了变化。作者以秃笔挥洒,大胆泼辣,仅几笔就勾出了葫芦,但质感十足。对于人物头部的刻画,作者所用笔墨比较活泼,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用赭色对秃头略作渲染,使前额凸出明显,自然逼真;作者用秃笔点刷出人物蓬乱的头发和眉毛,把醉酒的铁拐李形象描绘得如准确而形象。在这幅《醉眠图》中,黄慎高超的表现技巧和独到的造型能力被表现得一览无余。这幅《醉眠图》诗画交融,极富哲理,令人深思。正如郑板桥说的那样:"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此图构图奇妙,作者将人、葫芦、包裹和铁拐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并且作者极力夸张画中的大葫芦,虽然只用线条勾出,但却能化实为虚。背景中的空白处用从葫芦里喷出的酒气添充,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画中作者的题款也使画面的布局富有了变化。作者以秃笔挥洒,大胆泼辣,仅几笔就勾出了葫芦,但质感十足。对于人物头部的刻画,作者所用笔墨比较活泼,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用赭色对秃头略作渲染,使前额凸出明显,自然逼真;作者用秃笔点刷出人物蓬乱的头发和眉毛,把醉酒的铁拐李形象描绘得如准确而形象。在这幅《醉眠图》中,黄慎高超的表现技巧和独到的造型能力被表现得一览无余。
《兰竹图》
郑燮
《竹石图》为郑燮着力之作,画面上修竹挺立,长短有殊,或作左倾,或作右倾,虽各自独立,却顾盼有情,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竹后巨石耸立,以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较少,而神韵俱足。竹子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局,气势俊迈,风神肃散,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之概。
《积书岩图》
赵之谦
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积书岩图》是赵之谦山水画中的集大成者。本幅为纸本设色,纵69.5厘米,横39厘米。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积书岩图》是赵之谦山水画中的集大成者。本幅为纸本设色,纵69.5厘米,横39厘米。图左上方署款:"积书岩图。郑盦侍郎命赵之谦画。"下钤"赵之谦印"白文方印。此图取材于河北层山积书严的景色,。崖脚下碧波荡漾,陡直的峭壁险峻无路,石崖间青松盘曲,苍翠欲滴。山腰上缀有洞窟一穴,洞内有天然横坚交错的石纹,远望状如堆积书卷的藏书库,赋予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此图运用传统笔墨,工写结合,笔致流利活泼,从山峦起伏,山石的结构和松秀的鬼面皱等方面来看,远追王蒙,石涛的山水技法,吸收变化,形成特有的艺术形式。此图为其挚友南汇沈树镛所作,曾同纂《环宇访碑录》一书。署款"郑齐侍郎命赵之谦画"。
《三友图像》
任颐
此画背景简单,用笔简练,全以线勾,略施淡彩,神完气足。面部注重用笔线,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肖像画。任颐的人物画是典型中西结合的代表,人物面部刻画借鉴西洋素描画法,力求形似逼真,而人物服饰却又是中国画典型的"线条"的艺术,或作折芦描或作丁头鼠尾描淡色轻染,清新悦目。任颐的人物画是典型中西结合的代表,人物面部刻画借鉴西洋素描画法,力求形似逼真,而人物服饰却又是中国画典型的"线条"的艺术,或作折芦描或作丁头鼠尾描淡色轻染,清新悦目。
《桃实图》
吴昌硕
《桃实图》绘两棵壮实的桃树,树上硕果丰实,树下一块巨石矗立,而树上的一枝连同桃实垂直倒偃在地。桃叶用浓墨写出,枝叶穿插。图中自题:"灼灼桃之华,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丙辰冬吴昌硕。"钤"俊卿之印"、"昌硕"白文印。丙辰为公元1916年,吴昌硕时年七十二岁。
《虾》
齐白石
《齐白石虾图》是画家齐白石晚年期间所创作的一幅画,藏于上海博物馆。《齐白石虾图》,体现了高度的笔墨技巧,在表现了水墨、宣纸的独特性能外,又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白石笔下最写实的对象之一。画中六只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秋林图》
黄宾虹
《秋林图》是现代画家黄宾虹创作的作品。该画为纸本,设色,纵122.8厘米,横48.8厘米。现藏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这幅《秋林图》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近景为山坡,坡上古松苍郁,山路曲折盘旋于上。坡旁房屋错落有致,园后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侧湖面有两只帆船顺风急驶于雨山之间,远岫或浓或淡,隐约可见。画中右上有作者跋:"鸟啄霜华颂伐柯,满山红叶貌如酡。年来一味尊平淡,偏爱秋林着色多。""大涵住黄山,所作诗画,余于燕市见之,此以江行山色写其大意。丁亥八十四叟宾虹。"左下角钤有朱文"黄山山中人"。这幅《秋林图》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近景为山坡,坡上古松苍郁,山路曲折盘旋于上。坡旁房屋错落有致,园后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侧湖面有两只帆船顺风急驶于雨山之间,远岫或浓或淡,隐约可见。画中右上有作者跋:"鸟啄霜华颂伐柯,满山红叶貌如酡。年来一味尊平淡,偏爱秋林着色多。""大涵住黄山,所作诗画,余于燕市见之,此以江行山色写其大意。丁亥八十四叟宾虹。"左下角钤有朱文"黄山山中人"。整个画面意趣生动,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在构图上,作者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笔墨有枯有湿,有实有虚,繁而不杂;用笔变化多端,线条平、圆、重。画面虚实相间,且密处层层深入,空处不着一点,主体突出,脉络清楚。总体看来,这幅山水画色彩单纯,但能在枯淡浓湿的渗化中看到晶莹色泽,表现出了深远的空间感和气韵,体现出了黄宾虹"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的绘画风格。
《流民图》·局部
蒋兆和
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该画记录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作品,高2米,长12米(原作30米),称得上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一幅真实反映民族悲剧的人物画卷。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
《奔马图》
徐悲鸿
《奔马图》这件作品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徐悲鸿的《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关山月
《开国大典》
董希文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11位领导入画,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两位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共计11人。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在文革期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原作不幸遭到两次修改,破坏了艺术的真实性。2011年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油画真迹首度向公众开放。该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年12月,《开国大典》草图首面世,并将在2015年1月8日的"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展出。
《长江万里图》·局部
张大千
《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创作于1968年的长江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充分表达了其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还俗,以法号行。他擅长绘画,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誉。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栖身海外,其间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