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制”适合所有景区吗?

一票制的起源:

“一票制”最早起源于法国的“待薪休假制”,是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流通,法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推出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即政府规定把旅游福利金额,不以现金形式兑现,而是以旅游券形式支付,职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若干旅游区消费,由政府或企业与旅游企业核算现金。职工可以在“一券在手”的情况下拥有成百上千种选择,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待薪休假制”。由于“一票”的功能多、服务全,又被民间誉为“一票游”。一票游为游客带来了方便与实惠,一经推行便风行欧美,这也是世界旅游发展迅猛的四大原因之一。

为什么要采取一票制呢?

一票制后来被用在了主题公园,通常主题公园内都设计几十个娱乐项目,如果采取单项收费,那么一个有二十个项目的公园平均每个项目收二十都要四百了。

对于消费者,一票制可以给消费者二百多就可以玩价值四百多的项目,有优惠促销的作用;对于主题公园方,希望最多的消费者入园,这样当消费者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计算排队时间,消费者很难把所有项目玩完,甚至只能玩二三个项目,那么平均下来,单项价格就很高了,而更高的入园率促进二次消费,设备成本却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主题公园方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因为一票制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于是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效仿,但并不是每个都那么成功。

理想很丰满—我们想要的景区状态

作为景区的运营方,我们抛去怎样售票的方式不谈,先深层思考一下,我们希望的景区状态是什么样?

1.景区达到饱和状态

假如景区的游客承载力是五千人,那么我们希望刚好每天都有五千人来景区。超载不但会增加不舒适感还会造成安全隐患。人数不足会徒增成本。

2.饱和状态的氛围最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指数。

我们回忆一下黄金周旅游的情景,一个景区每平方米都有1-2两个人,人和人之间接踵而至,一抬胳膊都要打到隔壁的人,步子迈大点就要踩到前面的人了。每每如此,我们是不是马上就焦躁起来?马上觉得花钱花的不值得?马上特别后悔到景区里排着长队唱征服?那么这种游玩带来的不快乐感,是景区的初衷吗?旅游不是应该让人放松快乐的事情吗?

我们再想象一下,你选择了一个冷门的没人知道的景区,这里每十平方米都不见一个人,此时你的感觉又如何呢?是不是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景区很不景气,生意差,心情忽然就孤寂下来,有种无处话凄凉的感觉?可你明明是来寻开心的啊!

我们再想象一下。每隔两米左右就有一个游客,游客处于陌生人之间最亲密的距离。你可以很快被旁边游客的笑容感染,你可以在你走到一个游乐项目跟前就马上参与娱乐。你不用排着长长的队看着前后左右堆在一起的人们。这仿佛就是游客想要的最好的游乐方式。

现实很骨感—实际的景区状态

1.受假期强影响的游客数量

中国真的太多人了,我们当然不能只照搬美国的公园规模,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即使是只辐射主题公园两小时车程单位,也动辄就有几百上千万的人口可能变成潜在客户。所以当迪士尼开到上海时,寸土寸金的上海还是给了3.9平方公里,是香港迪士尼的3倍大。

中国人民都在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才有空出来游玩。于是各大景区呈现极端的时而人潮涌动时而人烟罕见的状态。人少设备也要开,成本跟人多时候运行成本相差无几,也就只能指望旺季赚的钱去补贴淡季。

2.被利益冲昏头脑的景区

因为只能靠假期赚钱,各大景区明知道来的人已经超载也不采取任何措施,任凭游客动辄二三个小时排队等着项目,大大削弱了游客游玩的幸福感。而其实这种超载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深圳大梅沙就在五一期间进行了入园人数管制,效果也非常好,预约到的人很幸运的体会了海滨浴场,没预约到的人也不用堵在高速公路上一动不能动。他们可以选择其他的景区。而相比大梅沙,其他很多城市出现大量游客滞留现象。

我们思考一下解决的办法?

1.上层政策层面

错峰放假,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拉动旅游消费。如果可以延长放假时间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扩大游客的活动半径,尤其是有强消费能力的一线城市游客。

2.景区本身层面提升品质,提高游客满意度。

现在中国有一个现象就是以为砸钱多景区就一定受欢迎,这当然是一方面,但说到底旅游还是服务业,一支训练有素的服务团队是十分重要的。这点我们仍然跟迪士尼有较大差距。就说海底捞,他的火锅也没有好吃的多么出奇,但是就凭优质的服务跻身一流饮食企业。情绪是非常容易传染的,一个不耐烦的服务人员会马上降低游客的幸福体验,影响整个景区的形象。

3.解决游客拥堵或密度不足的问题势在必行。

如果解决不了上层政策问题,仿佛游客就一定会出现拥堵和稀少的问题。那么当园区游客过多时,我认为可以提高票价,让可以来到园区的游客有最大的乐趣,把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来的人分流到其他景区。这样既可以保证园区的利益又可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事实上,充分的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当供不应求票价本来就应该被推高的。这种票价浮动制可以充分的跟航空公司学习。航空公司有非常出色的游客管理系统。他们会让那些提前定票的人拿到打折票,让临时购票的人买全价票,让高峰期的价格始终保持高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量控制每次飞行客舱都是满的。他们甚至会将两个不满的飞机合并到同一台飞机上,以达到固定成本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制度同时满足提升游客满意度,成本固定,利益最大化三个方面的要求。如果景区也可以学以借鉴,相信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景区实行票价浮动制的好处:

1.旅游旺季时,可以提高票价,游客只能接受更高的票价。

但是景区绝不能让游客觉得物不所值,要控制游客数量满足不超过最大承载范围。这样可以最大的提高来园游客的满意度。提升园区的品牌价值。现在我们已经无需质疑培育一个有价值高品质的品牌有多么的富有价值了。

一个高价值的品牌就是景区最大的无形资产,比如迪士尼,环球影城,乐高,这些享誉世界的主题公园无不尽量完美园区的每一个细节,让所有来到园区的人全都成为他们免费的推销员,所以他们现在可以做旅游行业的领航者,在全世界开多个连锁园区。反观那些明知道会堵到水泄不通也不采取任何措施任由游客们挤进景区的做法,是十分短视又利益熏心的做法,那么多游客挤在景区里一动不能动,只为了收他们的门票,他们不舒服了回去还不是去网上吐槽发誓下次再也不去了?那么你想想你景区的这个形象是不是被无数人的口水淹的没了价值?

关于景区内排队问题,我一直不能解惑,一个智能化时代的景区是完全可以做到合理分配游客的。现在我们去商场吃饭,当需要排队时,饭店都有一个叫号服务,我们可以在等待期间去逛商场,而到用餐时系统会自动叫号让顾客返回店内用餐。这套叫号系统完全可以用在景区内。游客们可以在等待期间去欣赏美景、照相、吃饭....

2.旅游淡季时,更需要票价浮动。

这点深圳 的旅游景区就做的比较好。比如欢乐谷、东部华侨城、锦绣中华、深圳野生动物园等等都会在淡季提供超级优惠的票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入园率。但是大部分都是夜场降价,我是觉得白天场也是可以打折的。我们要知道,中国的旅游发展还比国际上先进的企业有点差距,但是增长迅速,一定会朝着一个可以看到的发展趋势发展。就像观光游慢慢增加体验游,体验游增加住宿度假功能。门票经济的时代已渐行渐远,现在主流的园区门票也就占三四成,其他收入都是促进游客二次消费的结果。这里的二次消费指吃住行及纪念品消费。绝不是一票制后入园后再去收费。这种乱象在国内很是普遍。采取一票制后园区内又有很多自费项目,甚至有些项目比如涉水项目收取雨衣费。这种做法是十分愚蠢的行为。表面上仿佛提高了赚钱的渠道,实际上会给游客被欺骗的感觉,特别是不许游客自带雨衣一定要消费园区内的雨衣这种事情。虽然只有十元,完全可以加在总票价里,但是在园区内收取就有种强买强卖的感觉。

对于园区过大,很难达到饱和状态的景区,单项收费才是非常合理的方式。门票甚至可以免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景区内游客数量的扩大,景区内提供单项收费项目,提供视频饮料,就算来景区遛弯的人也可能会买瓶水。对于一个很大的自然景区,收几十上百的门票把游客全都挡在门外的做法是十分不合适的。我去过很多内陆的什么山的景区,其实跟深圳的开放式公园比起来还差得很,但是都收很高的门票。当然是没人去的。没人去的景区不但浪费大自然的恩赐,对景区本身也百害无一利。景区内没人,就不可能有二次消费,人那么少,气氛就根本带动不起来,整个景区就会越来越衰落。更谈不上什么品牌价值了。这种类型的景区都应该免费开放,先提升人气,里面再慢慢增加配套服务,单项收费的娱乐项目....

总结:

一票制不是万灵丹,不是所有景区都适合一票制,即使实行一票制的景区也应合理价格浮动。而一票制的定价的准确及合理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用怎样的收费标准要根据具体景区情况具体分析,最大化控制景区接近饱和状态及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合理游客数量控制是可参考的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