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繁,你的寻花份额准备好了吗?|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雨水节气之后,春意蓬勃,春来花繁,这是最令人间欣喜与欣慰之事,无数人变成寻花人,不厌其烦地欣赏某几类花,完成自己的春天份额。正如作家沈书枝在文中所言,即便接着的便是“鶗鴂数声花渐落,园林是处总残春”,那也是很好的光景。
原刊于&文学报2019年4月25日
木绣球花我认识得很晚了,总要在读大学以后。这大概因为它实在算是一种城市里的花,乡野中绝难见其踪迹。
有印象的是南大鼓楼校区里的。在北楼的旁侧,有高大的一棵,蓬蓬四扩,人可以轻易站在它拱然的枝条下,接受其荫蔽。旁边体育场外的路上,也有两棵,只不及这一棵高大美丽,又远离人群,显得寂静。木绣球初开时花团尚小,颜色深绿,不孕花的花瓣渐渐长大,便舒展开来,团团可爱,颜色也渐渐变浅,由豆绿至浅绿,至极盛之雪白,远望如一树白滚滚雪球,垂坠连绵,实在是餍足人心。花谢以后,偶尔在树下水泥沿上坐一会,也很安宁。
这个春天回南京,提前在微博上看到朋友发的清凉山木绣球照片,便想去看一看。清凉山我在南京读书时曾去过一次,只记得十分幽静,木绣球却毫无印象。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在崇正书院里第二重殿门前。两棵相向而植,自然也是高大,往中间拥住暗朱大门,花球却算不上累累,虽然也并不很少,大概称得上是舒朗。看朋友去年拍的此处的照片,花球重重叠叠,为雨水打湿,沉沉下坠,将上半截大门全都遮住,才知道原来是那样繁茂。其后工人修剪太过,今年便气势大弱。这是今年看到的花木被修剪太过,以致元气大伤的数起事例之一,程度或许还算是其中最轻的。
再后一日往苏州留园。大学四年在苏州度过,园子却逛得极少,只那时寝室离十全街很近,网师园因此去得稍多,也不过四五次。曾在刚开门的清早去那里,园子里几乎没有人,隔着小小的水塘,看对面月到风来亭上悬挂的成串长灯笼,倒映在水中,有片时的寂静。狮子林去过一次,大失所望,暗暗发誓不再去。因我知道狮子林是在金庸的小说里,武林豪杰夜战狮子林,被巧夺天工的假山丛所困。想象中是怎样巨大离奇的石林,结果却发现是那样小到几乎一眼看尽的园子,里面几堆矮墩墩的假山,恐怕只有几岁的小孩子才会迷路其中。我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拙政园却真的是大而美丽,记得临毕业前的夏天,一个午后,和人一起去,选择临荷塘的一座景窗,坐在那景窗里谈闲天。夏天的风将塘中荷叶吹翻过去,露出背面青白的叶色。荷花也已初盛。那是我大学四年中为数不多的可称愉悦的记忆之一。此外便是沧浪亭、耦园。留园那样有名,我却一次也没有去过。
留园木绣球,沈书枝 摄
十多年过去,留园如今的门票是五十五元。穿过人头稠密的大门,即便是在那样拥挤嘈杂的屋宇下,也能感受到留园的美。过道边忽而一方狭窄天井,里头一株深红山茶,在幽暗光线中灼灼发亮。正是在这样的建筑与外部的关系中,感受到令人震惊的、古典而又现代的美。至中心庭院,一大片池塘,中间一曲石桥,上设花架,架上紫藤花盛开如酣梦。花下游人如织,各揽花枝作照。池塘高处一边,一棵高大银杏刚过花期,淡黄的雄花花序飘落水面,铺满一层,有红鱼隐隐在水下游过。旁边亭中,有园方邀请来的人用洞箫演一曲《女儿情》。待稍稍立足,将此刻喧闹与寂寞吸收进去,一阵风过,又一阵银杏雄花落下,水面上花序又密了一层。
在这繁华处旁边,隔一回廊,里面有一处庭院。走进去,游人立刻便稀少很多,使人重新有空阔之感。靠着其中一面院墙旁边,在一块高高的、多皱漏的假山石旁边,一棵大木绣球正在开花。算是背阴的所在,这棵木绣球的花算不上有多繁盛,绿叶间点缀着,一两朵,两三朵,三四朵的,清绿花瓣已完全展开,尚未向白色过渡。旁边一棵高高朴树,绿叶新成。院墙上爬山虎叶子还小,尚未将老藤的筋骨遮住,看上去像是很清晰的五线谱,向前方蔓延。再远一点,明亮处假山石边,牡丹已开过最盛时刻,有了颓败的痕迹。
停下来。这一刻所能做的事,就是停下来,在远远近近的地方观看、徘徊。花下偶有与之合影的人,待人散了,才走上前去,为花树拍照。透过相机取景器看,淡绿花球浸润在周围绿阴阴空气里,宛如一体般丰赡沉静。大学时我究竟是怎样浑浑噩噩呢,以至于连这样的清明都无从遇见,无从领略?记得大三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旷课去学校外的网吧,在昏暗光线中一集一集看动漫《火影忍者》,将一个月大部分生活费都花在网费中,在最后一星期无钱可用时左支右绌。或是念想着无望地喜欢的人,一遍遍在学校走着,希望什么时候能看到他的身影。青春真是虚掷啊,不止是花草与树,更广大更开阔的美,那时的我也从未想过去追寻。
但终究是过去的事了,久到人确实已从那幽暗中走出,只是记忆里电光火石一瞬,情绪的波面微微为之一动罢了。剩下的只是,看过这样的木绣球,今年的木绣球花份额是“够了”“可以了”,不再有遗憾,也不再有更多贪心的望想。即便接着的便是“鶗鴂数声花渐落,园林是处总残春”,那也是很好的光景。
稿件编辑:何晶 ;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作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