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方法|地理答题主要过程与二轮复习方法

温馨提示:助力高三|十年真题每日练-029在今天推文的第6条呈现

地理答题很多人往往本来掌握该知识点却因为不会答题导致分数的丢失,如何答好题目也是地理的一个复习重点。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答题主要过程
  技巧1 利用地理事实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事实即各种地理常识,主要由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内容组成。
  依据地理事实对选项进行判断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也是用来解答综合题的重要依据。该类试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提供一幅地图或一段地理事实材料,然后就这一幅地图或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地理区域、地理问题设问。选择题中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该地最可能是”“图中各数码依次为”等。综合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描述该地××的分布特点”“说明××的变化特征”等。
  【技巧点拨】
  加强对材料所提供地理事实的信息提取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只有对事实材料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能“信手拈来”。一旦对事实材料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就可能犯“张冠李戴”“颠倒黑白”之类的错误。利用地理事实解题,其一般步骤是:审题,弄清问题的指向,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类地理事实;调用相关的地理事实,进行直接解答或说明。
  技巧2 利用地理规律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规律主要反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解答高考试题经常运用的地理规律主要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及演变规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是指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演变规律是指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反映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如我国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等。
  【技巧点拨】
  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试题考向和设问指向,然后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回忆相关规律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技巧3 利用地理原理突破地理思维
  地理原理是指具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也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最主要依据。重要的地理原理包括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的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交通运输布局原理、商业网点布局原理、人地关系原理等。
  【技巧点拨】
  依据地理原理解答问题,首先应把握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领域,准确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其一般思路是:根据图文信息,把握“题眼”,确定相关知识的联系;回忆相关原理的完整表述;调用相关的地理原理,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技巧4 利用图表信息突破地理思维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其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是文字性材料无法替代的。地图类型多样,主要有区域图、结构原理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等。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读图时要明确观察对象;要按一定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要抓住重点或特点进行观察;要启发联想,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技巧点拨】利用地理图表信息解答问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图表名称,判断图表类型;第二步,依据图例和注记,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第三步,回顾教材,构建联系,找准解题依据;第四步,调用知识,分析信息,准确作答。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技巧5 利用知识迁移突破地理思维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很高。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式,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巧点拨】利用知识迁移解答高考试题,主要注意掌握以下策略:
  (1)从教材中迁移:高考试题教材化、考纲化的趋向明显,命题者往往将地理原理图表化,或将教材图表语言化。因此,学生要夯实基础,过好教材关。例如,可以将鲁尔区的整治措施迁移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2)从生活中迁移:不接触生活,就不能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测量当地的纬度。
  (3)从新情境中迁移:高考试题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要求学生能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题的解答经常要用到逆向思维。例如结合三角洲形成原理分析刚果河口没有三角洲发育的原因。
  技巧6 利用图像突破地理思维
  利用图像解答问题,是指将没有图或有图但需要转换的试题,通过描绘略图或把图形转换成自己较为熟悉的另一种图形,来帮助分析解题的方法。图解法能显现答题的思维过程,避免由单纯地想象而产生的思维失误。灵活运用图解法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往往能事半功倍。
  【技巧点拨】利用图像法解答问题,主要有以下思维模式:
  (1)图文转换。许多无图考图的选择题,其考查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类试题。做题时单凭想象往往较难解决,且出错率较高,这时如果进行图文转换,将题中所给的文字信息转换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图形。即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添加辅助线。此类题目已经给出图示,但原图信息比较抽象,添加辅助线可使比较抽象的图示信息趋向明朗化、简单化,进而利用加工提炼出来的信息进行判断。该法适用于光照图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3)图形转化法。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不太常见,这时需要认真分析图,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者常见的图形,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地理二轮复习方法
  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来源:樊勇地理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