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当将军时横扫六国,为何做雍王时却连刘邦都打不过
公元前205年6月,雍王章邯已经在废丘城坚守了10月有余。这位曾经的帝国军神,现在已经困守孤城,无计可施。随着刘邦的汉军破城,章邯很绝望的自刎了,结束了他4年的传奇军事生涯。
一、赶鸭子上架
事实上,章邯的军事生涯,开始于公元前208年的一次赶鸭子上架。
此时,秦帝国境内已经遍布烽火,起义军领袖陈胜一面向四周略地,一面派遣大军西征关中。西征军主将周文一路向西,已经到达戏水,而西征军的人数也已经达到数十万人。
而我们的主角章邯,此时任职少府,大约等于宫廷采购专员兼皇室财务专员。此时,章邯提议,周文军队人数众多又已深入关中腹地,从外地调集军队已经来不及了,不如释放刑徒,将他们武装起来,攻打起义军。
秦二世同意了,便以章邯为将,组织骊山刑徒军,讨伐起义军。刚一出场的章邯,便率领着这支刑徒军向东出发了。
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然而,关于这支刑徒军其实很诡异。首先,秦帝国中央为何等到周文军到达了戏水才做出反应呢?其次,作为秦国内史之地的核心腹地,居然无军可派了?
由于一些原因,秦朝时期很多事情已经难以窥见真貌。但大略可以知道的是,秦帝国的军队人数众多,有一支当年北逐匈奴的北部军团,大约有30万人;还有一支南越军团,王翦伐楚后留在南方的,人数不详。此时这两支军团都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秦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应该不止于此。
至少应该还有两支军队,一支是秦帝国的中央禁军,至少应该有5万人;而另一支,应该是刑徒军的骨干。
因为如果全是几十万刑徒,完全有可能刚拉出关中,就集体哗变,或者一哄而散。
从后来章邯刑徒军的战力来看,并不像一支没有受过一点军事训练的部队。因此,极有可能的是,章邯以这支军队为骨干,扩充组建了刑徒军。
二、章邯的军事巅峰
秦军的战力是早就被证明过的,而这支刑徒军虽然比不上秦军,但有秦军为骨干,战斗力应该也是不错的。
而周文虽然有数十万众,但大多是刚刚裹挟而来的百姓,既没有什么战斗力,还有大量随军的非战斗人员。
因此,章邯很轻易的就打败了周文,周文自杀。紧接着,章邯又率军攻打围攻荥阳的起义军。此时,起义军内讧,将领田臧杀假王吴广,然后很快也败于章邯之手。至此,关中的威胁基本解除了。
而此时,陈胜的处境很不妙。自从立国称王以来,陈胜派出数路大军攻城略地,西路军吴广、周文已然败死全军覆没,而其他各路略地的周市、魏咎、武臣等人又自立为王,已经是半独立的状况。
因此,陈胜的起义军力量虽大,却十分分散,陈胜身边的嫡系军队应该已经不多。
陈胜先派邓说、伍徐等人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全部败死。陈胜遂不敢再战,退入陈县坚守。章邯不依不饶,又在陈县西郊攻打张贺军。
这一战,陈胜亲自监军,然而仍旧未能取得胜利,张贺战死。陈胜遂继续东逃到汝阴、城父,终被其车夫庄贾所杀。
败陈胜之后,章邯军势大振,秦二世又派来董翳、司马欣各率军协助章邯。
接下来,该轮到陈胜所立的六国了。章邯先败项梁别军,再连续打败了魏王魏咎、齐田荣。赵王武臣被杀,赵歇被立为赵王。
这段时间,起义军陷入低潮期。关外的势力以项梁最强,而项梁也吞并了秦嘉、景驹的势力,又立楚王熊心,一面帮助齐赵等国复国。
章邯与项梁先后战斗了多次,先在东阿吃了败仗,再败濮阳,秦帝国再次给章邯增兵,章邯得以退守濮阳和环水。
此时,项梁却因为不杀齐国王室支脉田假而失去了齐国的支持。而项梁攻不下濮阳,再攻定陶不下,便令项羽刘邦分别率军向西略地。
虽然项梁势大,但此时与陈胜无异,身边的军队都派出去略地了,又失去了仅存的齐国的支持,而苟延残喘的赵国此时又已经在南下的北部军团王离的围攻之下。
于是,章邯再次率领得到增援的秦军,悄悄的包围了定陶。终于大败项梁,项梁本人战死。
二、章邯为何能横扫六国?
以上便是章邯横扫六国的主要战绩了。
从秦军的角度来看,除了章邯本人的军事能力以外,章邯军是以秦军为骨干,又多次得到秦军派出的援军,因此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战斗力,相比于农民起义军,还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击破吴广之后,秦帝国关中本土的威胁便已经彻底解除了,有了一块后方基地,章邯可以得到充足的粮草供给和军需物质,士气旺盛。
因此,秦军兵员充足,粮草充沛,士气旺盛,章邯打得毫无后顾之忧。只需要充分发挥军事才能就是了。
而对手方面,不管是陈胜还是项梁,都是被章邯各个击破,一旦项梁集中兵力,联合齐赵,章邯就有些抵挡不住了。
那么,既然如此,为何陈胜项梁要分军呢?陈胜就不说了,但深谙战法的项梁为何也犯了这个错误呢?
在章邯与楚军一旦攻打一城不破,便很快放弃,濮阳、定陶、外黄皆是如此;而一旦秦军守住阵脚,项梁很快就分兵四处略地。难道项梁不知道集中力量先对付章邯大军吗?
并不是这样,如果一次两次这样做或许是决策失误,但每次都这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项梁耗不起。
项梁的楚国初创,满目疮痍,又没有合理的粮草征集渠道和制度,因此楚军的军需方面供应应该是十分不足的,这一点在后来的巨鹿之战等多场战役都得到了证实。因此楚军难以应对长期的对峙,不得不分兵略地以就食。
事实也证明,章邯总是以优势兵力攻打分散的起义军,将其一一击破。这就是章邯所以胜利而六国所以败了。
四、孤军坚守
然而,章邯初出的军事胜利似乎用光了他一生的运气,在以后的战争中,他似乎总是那个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的人。
项梁败死后不久,章邯认为楚地已经不足为虑,便北上与北部军团王离共围赵王歇于巨鹿,章邯在侧翼主要保证王离军队的粮草供应。
然而,虽然失去了主心骨,但楚王熊心正好凭此得以主持大局。他一面派出宋义、项羽率主力救援赵国,一面遣刘邦率少量军队走之前周文的路线,偷袭关中。
行军途中,项羽杀宋义成为北上军队的实际统帅。项羽以莫大的勇气,以破釜沉舟之计击破王离军,并俘虏了王离。
章邯只得率刑徒军据守棘原,与项羽军隔漳水对峙。然而,咸阳的秦廷此时却发生了巨变,赵高彻底掌握了秦廷的军政大权。不知道是嫉妒章邯的军功,还是因为章邯败于项羽,赵高没有接见章邯派到咸阳的使者司马欣。
司马欣忧心忡忡的回到军中,告诉章邯,这一次或许战胜和失败都没有好下场。
章邯感觉自己成了一支孤军,被秦廷抛弃,被起义军围追堵截。此时,赵国的陈余正好写信给章邯劝降。
绝望的章邯开始遣使与项羽接触。这个过程中,项羽遣蒲将军率军渡过漳水,两次打败了秦军。努力了两次,终于与项羽见面,项羽同意了章邯的求和。
我们注意到,《史记》的记载中用的是“约”和“盟”,而并没用降,而项羽也立马拜章邯为雍王。可见章邯并不是无条件投降,而应该是作为项羽手下的一路诸侯。
然而,章邯终究没能将他的刑徒军团带回关中。刑徒军团与项羽军毕竟曾是敌人,不大对付,项羽于是在新安坑杀了大约20万刑徒军团。章邯三人成了孤家寡人,在项羽麾下听命。
项羽后来并未亏待三人。入关中成为西楚霸王后,项羽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分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关中。
而这以后,天下的主角成了刘邦和项羽,而章邯又成了夹在刘邦和项羽中间的那个人。
汉元年,刘邦趁项羽陷于齐地,用韩信之计暗度陈仓,很快就打败章邯,章邯退守都城废丘。刘邦则一面围攻废丘,一面遣部将略地关中。
由于刘邦约法三章很得关中人心,因此很快,除了废丘之外的关中之地就被刘邦纳入麾下。
而章邯,在废丘苦苦坚守了10个月之久。
这段时间里,刘邦先是攻入彭城,又被项羽精兵击败,退守荥阳-成皋一线。刘邦项羽从此开启了长期的荥阳对峙。
而困守孤城的章邯,这一次再也没能看到项羽的一兵一卒的援兵。终于,汉军水淹废丘,章邯绝望自尽。
五、章邯为何再无胜绩?
当章邯率军出关中的时候,秦地的百姓大约是怀着一种悲壮的心情,送别这位即将出征的少府将军。
不久之后,听说章邯竟然能够连连取胜,大败起义军,此时关中百姓应该是惬意而自豪的。
然而,不久之后,连续的败绩传入关中。再之后,就没了消息。关中父老在心里默默的想,没关系的,只要把娃儿们带回来就好了。
不久之后,听说章邯投降了项羽,又听说章邯全军覆没了,章邯本人也战死了。关中父老望眼欲穿,是死是活,好歹来个准确的消息啊。
这样忐忑的等待没有持续太久。义军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项羽也入关来了。
然而,当他们看到娃儿们一个也不见,章邯等三人却耷拉着脑袋站在项羽的身边的时候,心里该有多么的凄凉。这还不算,项羽对关中的暴行让所有人都感到害怕。
秦已经亡了,他们没必要再守着那个已经腐朽的帝国,他们只是想过安稳的日子。而项羽和章邯,都不是他们心中理想的秦王人选。
这一点,项羽深深的知道,这也是项羽要把章邯等人封于秦地的原因。一个不得民心的章邯,不能对项羽构成威胁,正好用来监视有野心的刘邦;而巴蜀与秦地道路险峻,有章邯也就足够了。
然而对于章邯来说,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他得不到民间的任何支持,他们都巴不得刘邦来做他们的王,因此章邯节节败退;而最关键的是,项羽的援军也没有来到。
这样的情况之下,章邯能坚守10月有余,已经是奇迹。毫无胜利的希望,又没有援军,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事实上,章邯的军事能力并不平庸,但章邯的前胜后败足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兴亡,并不是一两个优秀的将军,就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