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后13次拿下冠军,《大决战》凭什么这么“横”?

自1月份以来,主旋律影视作品以井喷之势杀奔大银幕。

年初,爆款国剧《觉醒时代》揭开上世纪20年代仁人志士为中国觉醒奔走的故事。

该剧最终收获9.3分超高评价,并包揽白玉兰奖多项奖项,让主演于和伟拿下影帝头衔。

五一档,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聚焦国共内战时期的谍战故事,并强势摘得档期票房冠军。

而在过去一个月,主旋律仍旧势头强劲。

先是朱一龙、王志文主演的《叛逆者》收获如潮好评,拿下8.3高分。

而请来上百位明星讲述建党故事的《1921》更强势领跑当前院线,上映4天票房即突破3亿。

从数据来看,当前的主旋律作品深受广大年轻人欢迎,可以说是:

流量也有、口碑也有!

而在如今,又有一部主旋律巨制《大决战》顶着万众期待上线。

该片请了唐国强、于和伟、王劲松等十余位老戏骨参演,由曾执导了《新三国》的高希希担任导演,阵容上可谓看点十足。

这样的选题和配置一早就被央视给盯上了,并将其放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从收视数据来看,剧版《大决战》没有让“央视爸爸”失望,上线第一天即超越《叛逆者》成为全国黄金档收视率第一。

首秀就空降榜首,这让《大决战》以强横态势成为今夏又一部主旋律热剧。

开播之后,《大决战》已经至少13次拿下单日收视第一的成绩,而随着剧情深入和关注度的飙升该剧已经呈现出霸榜的趋势。

而在小编看来,支撑着剧版《大决战》连续“豪横”下去,有着几个极为直观的原因。

一、形神兼备,演技派&老戏骨生动还原历史原型

《大决战》从主演到配角充斥各种演艺圈熟脸,而这帮演技派也在演绎历史角色时做到有形又有神。

先是形似,比如与人物原型极接近的特型演员。

老戏骨唐国强在剧中再次扮演毛泽东,69岁的他生涯已累积四十余次扮演毛主席,诠释角色形象来自是驾轻就熟。

周恩来的扮演者则是演了70次以上周总理的特型演员刘劲,他也是各大主旋律历史剧的常客。

朱德特型第一人”王伍福也参演了该片,这位老戏骨生涯更是扮演了107次朱老总,演技曾得到朱德夫人的点名称赞。

这一众颇为还原原型的演员的加盟,也让角色像是从历史书里走出来一样。

再有则是“神似”,一众老戏骨凭借演技让角色重焕光彩。

比如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理了光头、留了一撮胡子的他在形象上贴近原型。

而在演技上,他更是将蒋介石的多疑、心机等特点演绎出来。

开头的重庆谈判里,他会因下属自作主张加入毛泽东爱吃的辣椒而发作:

这里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这是西餐厅,山野匹夫吃的东西也能端上来?

但发作过后,他倒也没撤掉辣椒,而是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心胸”,这也体现出角色的特点。

而在窃听毛泽东的戏份里,王劲松则演出了角色的多疑。

在毛周二人对话提及想吃白菜饺子时,王劲松版蒋介石立马紧张起来,吩咐下属查清白菜的情报含义,甚至为此怒责手下。

但实际上这只是毛周二人一段正常的唠家常,由此也体现出角色的疑心病。

新科白玉兰影帝于和伟在剧中扮演林彪,他的演技也获得广泛称赞。

于和伟不仅眉毛还原历史原型,角色特点也贴近那个历史上“斯大林想拿几个师换”的军事奇才。

平日里不爱参加会议的林彪,喜欢猫在屋子里推演军事战术。

为了叫动他开会,陈云等人不惜以练枪等方式吵醒他,为此于和伟版林彪不仅不为所动,还气鼓鼓地拿起纸往耳朵一塞。

即便后面被吵得不行了出去开会,林彪也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于和伟则用这些小细节将角色演活了。

而到了战场之上,林彪又是另一种画风。

在对战局意义颇大的塔山阻击战中,于和伟版林彪一改之前的慵懒风,在电话那头厉声下了死命令: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这一喊,把林彪雷厉风行的军人形象演得极为生动。

刘涛版宋美龄则将角色的优雅气质演绎了出来,她对着蒋介石一口一句“darling”的叫法也贴近历史原型。

宁理则出演特务头子戴笠,这次他演出了角色的笑里藏刀一面,一个眼神就对味了。

有了这一帮演员的精彩出演,这让《大决战》成为了演技秀场。

二、剧情紧凑,还原历史又兼具故事性

演员们发挥很是出彩,剧情上也没有拉胯。

从当前已播出的二十几集来看,《大决战》做到了还原历史,并保留剧集上的故事性。

先是真实还原历史事件。

以开头的重庆谈判为例,从毛主席的帽子、餐桌上的辣椒等细节都体现了剧组对于还原历史的用心。

该剧还重现毛主席戴着孙中山喜欢的巴拿马盔式帽下飞机的经典照片。

而围绕这顶帽子,毛蒋二人则有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蒋介石暗藏机锋地指出:

这是一顶资本主义的帽子,戴在社会主义身上有点不舒服。

毛泽东则坦然回应:

再不舒服也要努力适应,我们国家就这一个身体、一个脑袋。

让身体听谁指挥、人民怎么样生活,以达成共同愿望,这个需要好好谈谈。

这场谈话不仅点出了两人的性格特点,也暗示了双方对于政局的态度。

除了历史事件外,《大决战》还以一个个小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战争的惨烈。

以原创人物武雄关的故事为例,保卫四平之战中,武雄关成为连队里唯一幸存者。

但这个番号快被打没了的战士却带伤逃出医院,就近加入某个新连队。

刚入队不久,武雄关就遭遇敌军突袭,此时的他才发现身旁的“战友”都是由国民党俘虏、逃兵改编而来。

面对着一个个怂着不敢上前的逃兵,也面对着敌人如潮的火力,武雄关依旧带伤上阵。

战壕里,身受重伤的他对着“逃兵”们嘶吼:

就让我和死去的战友来为你们打个样,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随后他顶着一条断腿、以浴血之姿将军旗插在了地上。

他的这一站尽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却将队伍军魂站住了。

而这位“小人物”的牺牲也代表着整场战争里默默奉献的共产主义战士。

导演高希希在采访时曾表示,拍武雄关这一场戏时,自己也忍不住流下眼泪。

总的来说,编剧于细节之处将历史事件还原,但又加入了不少颇具故事性的情节,这让观众在感受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能通过全新的观剧体验。

三、影版珠玉在前,高希希导演组仍保持初心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三大战役的故事就曾被搬上银幕,八一制片厂在1991-1992年接连推出《大决战》三部曲。

据悉,为完成这一史诗巨作,编剧查阅了6000万字资料,历时三年半、八度修改才打造出剧本。

这部主创呕心沥血、诚意满满的作品最终在90年代拿下1亿票房,且获颁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有了这部近30年前的优秀前作打底,高希希领导的剧版《大决战》在筹备上不敢怠慢。

在电影画面上,《大决战》剧组与前作一样,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战争戏。

而在电影技术的加成下,他们也结合了AI建模、后期特效让影片画面有了别样感觉。

在布景上,高希希团队更是突出大工程之感。

为还原85场大小战役原貌,他们共设置了700多处的拍摄场景。

而更能体现剧组诚意的是,剧中挖掘的战壕长度共计超过40公里,这一数字令人惊讶。

在道具设置上,剧组则是数量取胜。

全剧共启用107门大炮,出动6辆坦克,同时还使用1400余支枪支和10万多发子弹。

数字是冰冷的,但剧组的用心却是滚烫的。

从以上这些数据来看,虽有影版珠玉在前,但高希希剧组仍以诚意向经典前作靠拢。

总的来说,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这部《大决战》都隐隐有成为暑期爆款的趋势。

先是一众老戏骨压阵确保影片可看性,他们用演技的光芒撑起整部剧。

其次则是剧情吸睛,编剧不仅最大程度还原历史原貌,还通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突出历史事件背后的感人事迹。

高希希团队也在后方给予巨大后勤保障,各种追求大制作的场景呈现,让影片更添几分战争史诗感。

有演技、有剧情,同时还是大级别制作,这部《大决战》如今总播放量破亿也就不足为奇。

自《觉醒年代》掀起热浪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主旋律影片延续火力,这让2021年影视市场被主旋律所刷屏。

而随着这部《大决战》强势接棒,主旋律作品继续口碑&热度双线起飞。

显然,作为观众的我们对于这类佳片是喜闻乐见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不妨让主旋律再飞会儿!

青石电影 | 乐乐德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