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记忆:猫碗儿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关注

猫碗,是留存于山阳民间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猫碗是用龙须草或者麦杆儿编织而成,再用土漆(漆树上割下来的原生态漆)染制而成,防水防漏,轻巧耐用。小时候,在民间,这种草碗因为轻巧、摔不破,一般给小孩儿吃饭用。但大人往往为了省粮食,将吃过饭的碗儿让猫舔,所以这种碗又叫做猫碗儿——

楚书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w7264000

编辑丨秦楚玉

也许是因为想念那只老猫的缘故,突然又想起了爷爷的那只猫碗儿。

猫儿碗是用麦草秆儿编成的,我出生时的时候,奶奶用这只婉儿给我喂过饭。爷爷说,我出生时比一只猫爪子还轻,奶奶用三根手指头捏了一小撮儿细灰面,洒在草碗里,草碗里装了大半碗水,一双筷子在水里划浆一样转着圈儿,然后将草碗儿蹲到锅里煮,那猫碗儿,就像一只小纸船一样,在水浪上四处游荡着,一锅水烧开啦,面水也在草碗儿里蒸糊啦,奶奶便把那面糊糊儿舔到我舌头上。

在我舔面糊糊儿的时候,我家那只老猫便蹲在奶奶脚边儿上,细长细长的尾巴,从屁股后面绕了一匝,又从猫脖子上伸出来,一摇一摇地,给我奶奶的绣花鞋掸灰呢。奶奶喂一口,摸一把猫头,老猫便乖乖地卧着,圆碌碌的猫眼儿咪成了一条线,花胡须一翘一翘地,呼噜呼噜打着响。

草碗儿舔到底儿了,奶奶便用那绣花鞋尖儿在猫头上轻轻点了一下,老猫便懒洋洋踱到墙角儿,伸出火苗一样的舌头,一圈儿一圈儿,将猫碗儿洗的干干净净。接着,奶奶就伸出袖子,把那猫儿碗口搽了搽,又给碗里装几片包谷锅巴,让爷爷端着咽酒呢。

2

爷爷的天井院子里,那只老猫应该是灰色的,或者应该是黄色的罢。

我六七岁的时候,老看见爷爷天井院子的石门墩儿上,老是卧着一只老猫,眼睛总是眯着。我和三伯家的娥妹妹,早上一爬起来,就跑到天井院子里去盘老猫。

娥妹妹不知道从哪儿扯来一把狗尾草,想从猫嘴里插进去。可是猫嘴闭的严丝合缝地,实在找不到一丝缝隙,只好又从老猫三角形的鼻孔里插进去,结果老猫吭哧吭哧打个呵欠,狗尾草就掉出来啦。我们十分不服气,便去扯老猫的胡子。老猫的胡子半黄半百,像干透了的包谷胡子,我和娥妹每人掐着一根,轻轻一扯,老猫哼了一声,一摆头,胡子便从指间滑落了。

我和娥妹又扯出老猫的一只脚掌,用狗尾草骚痒痒,可是老猫的脚掌被猫脸还厚,我们把狗尾草尾巴的毛都蹭光了,老猫的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呼噜声还打得更大啦。我们在老猫身上来回转悠,终于发现了老猫的两只尖耳朵,像煮熟了的饺子皮儿一样,背在猫头上。我和娥妹便一人揪着一只猫耳朵,像穿针一样,将狗尾草根儿,照着猫耳朵穿进去,喵呜——老猫身子一弓,哧溜一声跳到爷爷身边去啦,爷爷扬起长水烟袋,照着我们小脑壳就敲了过来,我和娥妹妹朝前一扑,顺势滚到地上,一前一后放声大哭,爷爷赶紧收起烟锅,钻进小木箱子里,翻出一把长满虫串子的红薯妞妞儿,塞到我们手里:

“乖孙子吆,不哭不哭。爹妈听到了——打死你——”

一听到爹妈两个字,我的哭声稍微犹豫了一下,但娥妹美的哭声非但没停,还愈加响亮起来,磅礴的泪水从眼眶里滚滚而出,似乎把整个身子都冲到啦,躺在爷爷的天井院子里滚来滚去,爷爷狠狠踢了老猫一脚,又去摸了两块儿冰糖,塞到我和娥妹妹嘴里,娥妹妹的眼泪,一见着冰糖,顿时就给冰冻住啦,挂在粘着灰泥巴的小脸儿上,比老猫的脸还花。

爷爷把娥妹妹拉到小木盆旁边洗脸,嘴里咕咕叨叨地说娥妹妹脸上的垢甲有一尺多厚,都能上地啦。爷爷给娥妹洗脸的时候,那只可恨的老花猫也蹲在门墩儿上洗脸:伸出尖溜溜儿的舌头,先把手爪子舔得湿露露地,再用那猫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整张猫脸都抹了一遍。

3

母亲说,我小时候用的猫儿碗,是奶奶用麦草秆儿编的。

我出生的时候,爷爷都七十多岁啦,拖着细高细高的身影,站在天井院子里,手里抱着水烟壶。爷爷抽水烟的样子我早就不记得啦,我也说不准爷爷究竟有没有抽过水烟?爷爷过世后,我将水烟袋偷偷从木柜里偷出来,只见烟嘴儿黄亮亮地,又弯又长,有些像猫儿尾巴。烟壶肚子里装着一肚子水,用嘴一吹,咕嘟嘟直响。使劲一吸,苦水就吸到肚子里啦,火辣辣的,又从眼眶里爬往外爬。

我便有些不明白啦,我又没看见父亲吃水烟,水烟肚子里咋还装着一肚子苦水呢?我没敢问父亲,只好又偷偷给水烟肚子里装满水。过一阵子,我们又将水烟袋偷出来,吸水烟肚子里的水,还是苦的。爷爷的天井院子有一处水窝儿,我们爬在地上尝水窝窝里的水,却发出一股蛤蟆咕哚味道儿,似乎还洒了几颗糖精,远没有水烟肚子里的水苦呢。

编一只猫儿碗出来,应该是个很细致的活路吧。小时候,母亲每年都要用麦秆儿给我们编草帽儿。麦稍儿才泛黄的时候,母亲便带着我在一大片麦田里转悠,瞅着哪一片腿儿修长,色泽很正地麦杆儿,便将她头上的麦穗儿给掐下来,等到麦秆儿黄透啦,再用镰刀单零割出来,扎成一小捆儿一小捆儿的,在麦把子旁边,单独站一排儿,免得分不清呢。

这些用来做草帽用的麦杆儿,我们最喜欢偷来吹着玩儿。三伯家的根哥将麦秆剥得光溜溜的,用镰刀将两端切得平整光滑,含在嘴里吹麦哨,能吹出布谷鸟,剁错鸟等很多种声音。我一连糟蹋好几根麦杆儿,也吹不出任何响声,倒是将一嘴唾沫和一脸的泪水,从麦秆儿另一头吹出来啦。母亲便偷偷把我拉到一边,找出一个破酒瓶子,往里面灌满水,再抓一把洗衣粉,让我用麦秆儿吹泡泡儿。

麦秆晒到半干啦,母亲就把她放到水里泡个三天三夜,等到泡涨啦,母亲用手一抹,麦秆外面的黄皮儿就掉啦,白生生的麦秆儿肉露出来,三五根儿麦杆儿腿抽便开始在母亲指尖儿上跳舞,不一会儿,一根帽鞭子就编成啦。母亲将帽辫子先是一圈儿一圈儿绕到我的脖子上,直到我脖子挂不动啦,母亲又把她们挂到墙上去。

下雨天的时候,母亲将帽辫子取下来,用针线一圈儿一圈儿纳起来,瞬间就变出一幅白草帽啦。母亲纳帽辫子的时候,总是捏着一苗针,大呼小叫地喊我给她穿针。我捏着线头,瞄着着针眼一捅,明明儿穿过去了,可线总是从针眼外面穿过来。再一穿,又从针眼儿外穿出来啦。有时候,针线明明碰到针孔了,可线头又软囊囊地一歪,死活进不去啦。

妈妈便叹了一口气,拿起线头在嘴里呡了呡,哧溜一下,就穿进去啦。哼!母亲原来是想偷懒啊,下一次我再也不给她穿针啦。但每一次,只要母亲叫我,我总会蹦着跳着趴到母亲怀里,瞄着针眼儿给她穿线:一次又一次,穿不过去;一次又一次,穿过去啦。有时候,明明是穿进去啦,我又将手一抖,那线头又从针眼滑出来啦,母亲便在我头上轻轻敲一下。这时,母亲总总会说:

“针眼细,心更要细。我便有些不耐烦啦,缠着让母亲跟我讲奶奶的故事。

“奶奶呀,可心疼你啦——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把猫碗儿给编起啦!”

“我们家那猫——多大啦——”

“反正比你大,爷爷抱回来的时候,还没你大呢,奶奶整天搅面糊糊给老猫吃——”

“奶奶能看到穿针吗?她很老很老了吧——?”

“你奶奶眼睛亮着呐,她刚满四十就过世了呀——”

母亲不耐烦啦,用针头指着刚刚纳好的帽子顶:编个猫碗儿,简单死啦——不安帽檐子,土漆一漆,就能端着吃饭啦。

4

有一天黄昏,我趁爷爷和老猫都坐在门墩儿上打瞌睡的似时候,偷偷将老猫的那只猫碗,偷偷揣进进口袋儿里跑回家去啦。

这只猫碗儿轻飘飘的,我伸出五个指头,就把整个碗口都盖住啦。奶奶的脸,大概也是这个样子的吧,就像猫碗儿这样,黑黝黝地,摔不烂,弄不脏,面上还泛着银灰色的光。我将猫儿碗揣在怀里,心里就这么想着,奶奶应该就是那个样子的吧。

七八岁的时候,我翻过爷爷家那只黑漆漆的小木箱子,翻出来一把弯弯的小夹子。爷爷说,那是你奶奶做针线活用的。我将小指头从弯头夹子里塞进去,手指头一下子卡在里面啦。爷爷将我的手指头拽出来,我的手指蛋儿上便留着一块儿铅笔灰的颜色。我想,这铅笔灰应该就是奶奶专门给我涂上去的吧。

还有一次,我又从木箱子里翻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杂乱地滚着核桃,包谷花米米,还有残缺不全的糖板儿末末儿,布口袋黑乎乎的,直那些包谷花米米儿,都变成黑乎乎的颜色啦。

“爷爷,这是奶奶给你留下的吧,你又忘记吃啦——”

爷爷蹲在门墩儿上,从腰上解下一根火绳儿,对着水烟袋点火。爷爷的火绳儿只冒烟看不到火,爷爷就经常把火绳子缠在腰上,点火生饭,点烟点蜡,一年到头都烧不完。有一次,我看到爷爷又靠这老花猫在门墩儿上睡着啦,爷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线,头靠在门框上,一点一点的,门框碰在爷爷的光头上,一点声响也没有。

我垫着脚后跟儿,偷偷将儿火绳儿从爷爷的腰里解下来,将火绳儿塞到老猫尾巴上,鼓起腮帮子,使出吃奶的劲儿吹那火绳儿。我经常看到母亲烧火做饭的的时候,用火钳在灶洞灰里一扒,夹出一个小火炭儿出来,包进一把麦草里,用嘴一吹,火炭儿就变红啦,再一吹,就冒出火啦。有时候,母亲将呼呼冒着火苗的麦草,刚一塞进灶洞,喵呜——老猫突然从灶洞里嘭出来,老猫身上的毛烧焦啦,胖乎乎的身上,烙出三四个深深浅浅的坑儿,笑死人啦。

然而,爷爷的这根儿火绳却是有点邪门,吹着吹着,火绳不光没有变红,反倒烟丝儿越来越小,最终一点烟气儿也没有啦,爷爷的火绳给吹灭啦。

爷爷笑眯眯地睁开了眼睛,将滚在地上大哭的我拉到小木盆前洗脸。透过脸盆里的一层清水,我发现爷爷的胡子有些像那只老猫的胡子,稀稀拉拉地,像干透了的包谷胡子,没有一点光泽啦。

洗过我那张小花脸,爷爷又从黑箱子里摸出绿豆大小的两颗灰色打火石,装进打火机里,咔嗒一声,下小的大火机上有火冒出来啦,火绳子又被爷爷点着啦。爷爷又丛灶门口抓了一大把干花栗树叶子,然后把火绳子轻轻挨上去,不一会儿,树叶的边缘儿便慢慢翘起来了,又过了一会儿,花栗树叶子越来越薄啦,一丝丝儿烟冒出来啦,比头发丝儿还细还轻,烟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终于轰地一声着火啦。

“明火好烧,暗火难防。虎丫头呀,今后可是要注意呀——”

爷爷蹲在灶洞门口,操起一个吹火棍儿,将灶洞里的火吹的呼呼直响,不一会儿,爷爷的大牛头锅里便冒出咕嘟咕嘟的响声啦。一听这种声音,我就知道爷爷又要熬红薯叶糊汤啦。爷爷又从一个胖胖的瓮里挖一碗儿刺芽儿酸菜,用盐花儿一搅,咽红薯叶糊汤,吃起来可爽口啦。

我喜欢跟着爷爷去扯刺芽儿,洋芋地里,包谷地里,刺芽儿一棵挨着一棵,胖墩墩儿地,爷爷一抓一大把。

可是我却并不喜欢刺芽儿酸菜。爷爷扯的刺芽儿太高啦,叶边儿上的刺扎嘴呐。所以我一看到爷爷搅红薯叶糊汤,就赶紧从爷爷的天井院子里跑出来。爷爷便端着碗,大声喊叫妈妈把我接回去啦。

母亲便两手交叉,背着我往家里走。母亲的手搂着我的屁股,多余出来的手指头,一把将那只从破裆裤里爬出来的小妞妞儿抓住了。走一步,教我唱一句:

花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把娘放到山窝里,把媳妇放到热炕上。

洛油馍,擀面长,媳妇媳妇你先尝;

花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把娘放到山背后,给媳妇打碗热豆腐。

浆水酸,豆腐白,媳妇媳妇你真贼。

编辑  呱呱公社    作者  秦楚玉

蛤蟆呱呱叫,稻花喷喷香——走乡土,叙乡情,查乡音,尝乡味儿,就来呱呱公社坐坐。

(0)

相关推荐

  • 四十年前盼过年 丨杨龙声

    四十年前盼过年 文/杨龙声 四十年前,我刚满九岁.过了腊月二十,就天天掰着指头算离过年到底还有几天.一大家子人,除了父母和哥哥姐姐,还有爷爷奶奶和还没出嫁的幺姑.每天晚饭后,全家人都围坐在火笼边烤&q ...

  • 黑咪的故事

    黑咪走失了.它的走失既在预料之中,却又出乎预料之外. 黑咪是一只小猫,它还有一个小名叫小黑黑.不过它并不是一只黑色的猫,它的毛是灰色的,肚子上有灰白色的条纹,四只脚都是纯白色.据我们判断,它应该是一只 ...

  • 【散文】放慢的时间

    太阳把村庄四周的山体照得发热.每一片阳光都饱含着热情.天是微微的浅蓝色. 你伸直双腿,坐在从开始记事就存在记忆里的在岁月的冲洗下掉了不少色的深红色的小靠椅上,伸长了双脚,把时间放慢,细细享受着扑面而来 ...

  • 左祥俭——难忘乡愁诗三首

    村口那条路 文/左祥俭 过去村口有一条小路: 像羊肠一样, 弯弯曲曲, 田埂堰边, 绕来绕去. 留下儿时的足迹, 成为永远的回忆. 现在村口仍有一条路: 像国道一样, 绿树成荫, 路灯林立, 直通村里 ...

  • 梨树下 | 方清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梨树下 方 清 蒙大娘再次抬头望向村口那条大路的时候,五台坪那仅有两三户人家的炊烟已袅袅升起.她再次失望地眨了眨有 ...

  • 小时候的记忆:香煎黄鲫子鱼卷煎饼

    早上走在小区里,忽然一阵煎黄鲫子鱼的香味飘来,接着那股独特的熟悉的味道慢慢弥漫,不仅撩动着我的味蕾,还撩动起我的思绪,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煎的黄鲫子鱼. 印象中吃黄鲫子鱼的时候,也是春天,三月会前后 ...

  • 那些年贴在墙上的戏曲老年画欣赏,小时候的记忆,幸福满满

    虎牢关 八仙过海 龙凤呈祥 华容道 古城会 古城会 古城会 孙策招亲 寇准背靴 龙凤呈祥 吕布与貂蝉 回荆州 虎牢关 三顾茅庐 回荆州

  • 小时候的记忆,乐高新品71374任天堂NES主机公布!

    说起任天堂,可能很多中国80后的小伙伴想到的更多的是红白机,而对于中国大多数玩家,儿时的记忆可能更多的是那个山寨的"小霸王",不过这不能磨灭任天堂那些经典的游戏在我们的心中. 任天 ...

  • 【休闲零嘴】它有着小时候的记忆,又脆又糯,自制也不难

    『 美食和生活 』 ▽ 江米条 图文:yoyo原色 说起这款零嘴,很多都认识吧,有些地方叫江米条,也有的叫精油果,而我们这边叫油果果,或者油杠杠,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奶奶总会给我们 ...

  • 带你追寻小时候的记忆 复刻经典中的经典

    不知道各位盆友们,对于小时候都有哪些记忆呢? 是下课之后围在一起拿出来的是满满一兜的弹球? 还是放学之后冲回家里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着<四驱兄弟>? 每个不同年代的人们都有着特殊而又深刻的回 ...

  • 她用水墨工笔慢慢画小时候的记忆

    "我从小就喜欢在草丛中玩, 去抓虫子, 这些画就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以后我还会画一个系列". 在邓立辉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 邓立辉:1975年生于湖南省沅江市.先后师从石君先生. ...

  • 主人搬了个板凳,猫咪坐在上面认真看着电视,像极了小时候的我!

    平时放假在家里的话,肯定会打开电视看吧,这也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而且也能从电视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呢!随着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们是不是也跟人类一样,喜欢看电视了呢! 就有这么一 ...

  • 小时候家里的煤球火,是我记忆里的冬日暖阳,更是想家的味道

    刚过了冬至,北方的温度开始猛烈下降,屋外冷风你刀割一样,瞬间穿透全身,那种冷,真的不能出门.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天,有个煤球火都觉得很暖.家里一到冬天就把煤球火挪到屋里去,教室一到冬天就割了塑料纸封住窗 ...

  • 余庆记忆:玉猫笔业

    20多年前,我在村小工作.对于钢笔,我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情.作为一个教书的,每一天都要备课.批改作业.我那时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每一天都要写一篇,喜怒哀乐尽诉诸笔端,所以我把钢笔比作是武器.是战友.是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