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信用减值损失的可能性 2020年已经过去,2020年银行的业绩受到政策干扰很大。大部分银行的净利...

2020年已经过去,2020年银行的业绩受到政策干扰很大。大部分银行的净利润经过大幅波动后,到年底齐刷刷落在了0%~5%之间。研究银行时间比较长的投资者都很清楚,2020年银行的业绩受到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调控。于是,很多投资者寄希望于2021年银行股能够大幅降低信用减值损失以提升银行的净利润增速。

作为一个投资银行超过十年的老韭菜,老谷子我也希望他们的幻想能实现,但是,现实是多数银行很难在2021~2022年大幅降低信用减值损失。也就是说,多数投资者对于降低信用减值损失的期望过于乐观了,建议大家还是按照2021~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和2020年基本持平更合理。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

首先,要明确一下到底哪些银行可能降低信用减值损失。个人认为主要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这家银行最近的信用减值力度显著超越了行业均值和自身必要的减值力度。第二种是这家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远远超过处理现有不良资产所需的减值准备量。

对于第一种情况,个人觉得比较难确认,因为银行的业务重心不同所面临的风险就不同。有的银行以低风险按揭业务为主,那么的它信用减值损失自然就可以少提一些,有的银行以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为主,那么它减值较多就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如何在评估中体现这种差异是分析第一种情况的难点。目前,我想到的一个方法就是用信用减值损失/风险加权资产得出的比例来横向对比。因为风险加权资产的权重本身就考虑到了资产对应的风险。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权重法计量的银行。

对于以权重法计量的银行,它们资产的风险权重是固定的,比如:按揭是50%,国债是0%,普通贷款是100%等。但是,这种计量的粒度非常粗,比如:信用卡贷款和对于大型国企的贷款,权重都是100%,而风险差别很大。但是,如果使用高级法计量,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高级法的风险权重是按照银行过去10年累计的风险违约率,资产损失率等数据带入模型中计算出来的,所以对于风险权重的设定更精细化更具有可比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按照这个标准,对于9家大中型银行(工农中建招浦民兴平)过去4份年报的数据形成如下表1。注意,我对于实施高级法和权重法两类银行用不同底色进行了标记。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对于实施高级法的5家银行,招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水平显著高于国有四大行。五家银行的4年平均计提率为1.04%,而招行一家4年平均值为1.8%,四大行的四年均值在0.85%。可以看到根据2020年在2019计提率的基础上四大加0.1%,招行减0.05%。?得出的数据看五家高级法银行中,招行的可下调空间依然最大,其次是建行,最差的是中国银行。

剩下的4家股份行就比较乱了,由于使用的是权重法,所以各家的计提标准比较难统一。数据上唯一比较鹤立鸡群的就是平安银行。它多年来一直维持2%以上的计提率,这也是众多平安粉看好平安银行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平银的减值计提力度下降,净利润会大幅攀升。但是,起码到2020年为止,这个故事已经讲了5年了,到现在依然没有兑现。而且结合后面的拨备数据看,即使新生成不良率下降,平银也需要至少2年把拨备水平拉上来。

看完第一种情况的分析,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这个有规定的标准(覆盖率150%,拨贷比2.5%),所以我画了3条线:及格线(覆盖率150%,拨贷比2.5%),平庸线(覆盖率200%,拨贷比3%),优秀线(覆盖率250%,拨贷比3.5%)。两项都高于优秀线的银行具有较大潜力降低减值力度,介于优秀和平庸之间的银行有较小可能降低减值,如果有一项落在了及格线以下那这家银行短期铁定不会降低减值损失,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综合前面两个维度的分析,按照降低减值损失可能性划分为4类,可能性从高到低依次为:

第一类:招行
第二类:建行,农行
第三类:工行,平银,兴业,中行
第四类:民生,浦发

实际上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招行最近几年一直在缓慢地降低减值率,但是即便经过了3年的下调,招行的减值率指标依然优于绝大多数银行,更何况招行目前的储备粮也足够富足。所以,大概率招行在2021~2022的经济周期中会将减值率降低到1.1%左右。根据2020年的年报估算,招行2020年的减值率在1.51%,考虑到2021~2022年,招行的风险资产增速平均在10.5%,所以推算出招行每年大概会降低减值5.6%左右,当然按照先少后大的比例分别可以降低30亿和40亿。平均每年提升净利润增速2.5%百分点左右。

当然,招行如何用好减值损失和存量的减值准备这个是招行高管要解决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