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书家避暑“良方”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就要来了,避暑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现代人避暑有三宝:西瓜、空调与Wi-Fi,那古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传统吧。01蔡襄 《暑热帖》
释 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02唐寅 《吴门避暑诗》
释 文:吴门避暑不愁难,绿柳荫浓画舫宽。石首鲜呈黄蜡面,杨梅肥绽紫金丸。密遮竹叶凉冰檐,散插榴花角黍盘。忽报洗天风雨至,一时龙挂万人看。03文徵明 《城居烦暑》
释 文:晚来天气减炎光,归意已浑忘。山风不及湖风冷,移舟伤柳绿荷香。沙渚几群飞鹭,烟波无、断归航。晚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白烟消。酒醒顾见花间影,浮云散、月在林稍。野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昔年曾此醉清宵。共倚木兰桡。白头重踏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夜静山高月小,玉人何处吹箫。04王羲之 《今日热甚帖》
释 文: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今日热甚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大意是:天太热,咱们各忙各的,你就别来了,我也浑身没劲,就不接待你啦。众所周知,夏日在家中,为了方便和凉快起见,大多光着膀子,有外人来就得全副武装、穿戴整齐,大家都难受,不痛快,所以夏天就该少串门,彼此都方便。05杨凝式 《夏热帖》
释 文: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饮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若□□□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下数字残损)病(下二行残损)。《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蜜水”表示问候。酥蜜水是夏日解暑“神饮”,古时冬日凿取冰块,藏于地窖之中,待炎炎夏日取出,“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既可降暑,又可制造冷饮。这在当时虽是个稀罕玩意儿,但杨凝式当过太子太保,所以他得以享受此。06李邕 《晴热帖》
释 文:三数日晴,顿热,若为自适也。仆少理,欲使小儿入京,当从沣州去,有书不?示之。诸公叹赛无九百之事,当不复爽也,故使驰问,不具。李邕白,十二日,差无多事检校来一言集耳,通长孙五郎。07马愈 《暑气帖》
释 文:暑气初平,颇有凉思。十一日敬洁一觞,敢请移玉过寒舍话旧片时,惟不外是荷。署款:“马愈奉医相杜先生阁下。”《暑气帖》是马愈邀请朋友医相先生来访叙旧的书信,其大意不难理解。由此大家也可获避暑之法:若想暑气消退,只待傍晚时分稍见凉意,便邀朋友来相聚话旧。暑气初平,心情舒爽,届时备上酒菜,三两知己对坐小酌,共话文章,畅叙友情,那是何等快活。08米芾 《逃暑帖》
释 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衿□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共有8个字剥去不能辨识,但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还是米芾过得悠游自在,他前半生在地方做官,此时刚转任“监中岳祠”闲职,除了帮皇家看护一下庙产,时间全可自由支配。所以,米芾才能带着一家老小,躲进深山。为躲避酷暑,他尽情享用“南山之阴”,这一“逃”字则境界全出矣。来源:书法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