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著述之《龍鐵元自傳》與《龍鐵元略歷》
祖父龍毓峻(鐵元) (1882 — 1969)
龍 鐵 元 自 傳
我生長官宦地主家庭,上代又是舉人(祖父溥霖、伯祖汝霖、堂伯璋)進士(叔祖湛霖),著了舉人進士的迷,以為人生除了舉人進士沒有出路;才一出考,又就取了秀才,迷夢更加深入。自從接受了楊守仁先生的教育,才知道需要科學,需要革命,人生的路,不是舉人進士可以解決的。
從前教過我的先生,有兩位是我永遠感戴不被忘記的;一是在岳州時期的巴陵周振邰(號質夫)先生,善於講解,一句一字的意義和用法都有著落,沒有含糊過去的(1890 — 1895),這個五年的教育,做了我後來教學的模範;二是在長沙時期的楊守仁(原名毓麟、號篤生)先生,啟發舊學根底和民族意識,替我打開了“文學”和“革命”兩扇大門,從(1900 — 1901)短短兩年,思想有了大變化。
守仁先生遊學日本,邀我同去,我得著父母的允許和堂伯的供給旅學費,以不出家門一步的我竟遠涉重洋,並由守仁先生前後介紹,認識了黃軫(號廑午,後改名興,號克強)、陳天華、陶成章、秋瑾等,充實了革命理論。
1904年在長沙時,由黃軫介紹,認識了宋教仁、劉揆一、周震麟、張繼等,他們組織華興會革命團體,定十月初十日太后生日官府慶祝時發難,我認為長沙四戰之地,不便於首難,沒有參加,只擔認籌款和他們掩護開會的東文研究班講授東文。不久,就和兄弟滌英赴泰興,而堂伯籌劃(那時堂伯任泰興縣令,早就讚成革命,常拿出大量金錢資助志士)聽到黃軫等因事洩走上海,就和兄弟攜款到上海。他們又因萬福華案牽連,一同關進西牢(萬福華刺前皖撫王之春不成被捕,探得住在新閘新馬路餘慶裡章士釗所辦的啟華譯書局,把同住的多人一齊捕去)。宋教仁、劉揆一、楊守仁先生、柳聘農母舅都外出,我弟兄住泰安棧,這時未往啟華,多方營救他們出牢(萬福華久禁,民國成立才釋出),同赴日本。
1908年,我畢業回長沙,湖南正組織湘路公司(粵漢鐵路收回商辦,粵鄂湘各組公司),我曾請求工地工作,公司總理余肇康說我世家子弟,不必和一班謀衣食的人爭取工貲,到次年,送我一個空頭的名譽顧問。
我還未到家,有朋友介紹高等工業學堂,學堂就聘我土木科主任教員,聘約送到堂叔紱瑞處;那時土木科才開辦,一切講義都要編譯,最初兩年間,算是把重要的講義編定。我最喜測量,曾領導學生用三角網地形測量法實測湘江中的橘洲,以四個星期日完成,所有測點木樁,除自行記出四周情況外,還要求當地近旁居民代為保護。
湘路公司曾邀我和董事多人履勘南門外路線,見其不取短路直線而取長路曲線,問知因繞避湘紳孔憲教祖墓之故。
我得了湘路公司名譽顧問,就和堂伯相商(堂伯是公司的董事),建議公司開辦鐵路學堂,自養鐵路人才;學堂成立,推公司總理余肇康為總理,堂伯為監督,任我教務長,組織學堂都交我自由支配;於是邀集在長沙同志曾傑、文斐、洪榮圻、李洽、龍養源、吳起澂、彭延熾和我兄弟滌英等分任職教員;借學堂為掩護,成立同盟會湘分會,我被推主持會務,兼管財務。
辛亥(1911)二月,譚人鳳、李燮和、周震麟先後從上海來,說宋教仁等組織中部同盟會,定在長江流域發難,蘇鄂各地已積極運動新軍;於是湘分會加強活動,以成邦傑、劉文錦、洪本琳、焦達峰、楊任為運動軍隊骨幹,借“天福”“定中”兩客棧為接洽機關,分工合作,曾傑任交通員,隨時向兩方匯報情況。
學堂借紫荊街的紫荊閣酒樓聚飲開會,軍隊則就南城上的天心閣開會。
三月二十九日,廣州義舉失敗,楊守仁先生時留學英國,投利物浦(海)自殺。
六月,我和曾傑到上海,參加了中部同盟會,攜炸彈炸藥回長沙。
七月,焦達峰從湖北考察回,說武漢情況很好。
八月十九日,武昌革命爆發。三天後,就有鄂軍代表胡燮槐來,攜有鄂軍都督佈告,徧貼長沙城外。
長沙縣沈瀛開列革命黨名單向巡撫余誠格報告,(有人在撫署辦公桌上看見,上面有我伯侄三人的名字),天心閣開會也漸露,余誠格鑒於武昌事故,不敢發動。
長沙運動已成熟,本定八月三十日(公曆十月二十一日)舉義,當薄暮時,聞軍號聲,我兄弟說,發動了,細聽,號聲和緩,不是衝鋒號;正懷疑,曾傑來,說軍隊幹部不能集中,今天不行,改明早發動。
九月初一(公曆十月二十二日)六時,我弟兄還在洗面,胡燮槐來,袖纏白布(義舉暗號),拱手道恭喜,說四十九標士兵發動,城內巡防營和撫署衛隊開城接應,分從東北兩門進城,已接收了軍裝局、火藥局、諮議局和撫署。余誠格從後園逃走,巡撫印丟在地下。現在大家在諮議局集會,組織軍府了。於是我弟兄撕白手帕纏手臂赴諮議局,大家公推焦達峰為湘軍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楊任為湘西宣撫使,譚延闓為參謀長,就撫署做都督府,接著組織政府,設民政、財政、交通、教育、司法各司,並推各司司長人選。
武漢雖入民軍之手,清廷大軍南下,軍情緊急,於是組織新四十九標,令王隆中統帶援鄂。
自武漢義舉起,長沙諮議局(清廷假立憲,各省設諮議局,為政府諮詢機構,不是立法體制)和自治所諸人也紛紛參加運動。我們謀革命普及,善意容納,不知他們別有意圖,聚謀推翻軍府,陰謀漸漸洩露,時新軍幹部都由王隆中帶去,我們勸焦督防變,焦督以為怯。至初十日(公曆十月三十一日)叛徒竟謀害二督,擁譚延闓為都督。自稱朔黨,分踞高位,奪取革命果實,從此長沙遂無寧日。
自二督被害,我就一意消極,專心辦我的鐵路學校(軍府成立後,改高等鐵路學堂的名稱,為鐵路專門學校,任我為校長),雖在次年盲目參加了國民黨,一直未做黨的活動,國會和省會的選舉,都一律未參加。
最可恥可恨的,是袁氏進行帝製時,湘人遞勸進書,有人竟把我的名字篡進,那時我不在長沙,完全不知。直到1917年到北京,才有人告訴我,事已過去,無從聲辯。
討袁軍興,譚延闓被迫表面獨立,暗中請黎元洪向袁投降,歡迎袁氏走狗湯薌銘督湘。
湯薌銘到長,慘殺多人,已迫走堂伯,抄家封門,還將鐵路學校解散。
湘人驅湯後,我曾一任寶慶粵鹽榷稅專局正辦,為拒賄堅持保留分卡,失總局局長意(局長接受鹽商賄賂三千元,假造從伯電報,要我裁撤分卡),調我醴陵榷運分局,我棄職赴北京,才得鐵路學校聘約,又碰到張勳擁廢帝溥儀復辟南返(校長陳策)。
友人曾鯤化任株萍鐵路局局長,以總務處任我,不久又改機務;鯤化被北來軍閥驅除,我也被開除。
我在1920年 — 1921年期間患貧血症,醫者勸我戒煙,我在食後和評改學生作業時,非借吸煙無法振奮腦力,只減少吸量(每枝分兩截,後來且分為三截),未能戒絕。有一天,友人集我家縱談,因及戒煙事,有人極言戒絕之難,我笑謂只愁無毅力,有何難處,其人笑問我有無毅力;當時因待客,才買進三分牌香煙一聽,就取來盡量分給諸人,並發誓從此不吸,我為友人一激,竟從此戒絕了。
1924年,友人劉天道任株萍鐵路局總務處處長,啟局長譚道南任我編查課長;時方居母喪,父親說,失業已久,為養家計,不能據守居喪古禮,促我就職。不意就職後,父親又相繼逝世,譚局長知我困難,要我仍留任長沙課務,每週末在路局,當在長沙授課,一年後,我才辭去長沙課務。
有一次為課務赴長沙,碰著長株段路基為水所毀,為责任故,不鈉同人勸阻,毅然就道,到株洲後,幾經奔走,到天黑時,才得一小棚船相載,冒風雨夜航,天明才到長沙。
1926年,唐生智所委新局長朱侶雲到局,侶雲與我本素識,留我任職,但迫讓宿舍,勒限三日封門,憤而辭職,欠薪不發,枵腹而歸。
1928年,到南京省堂叔,譚延闓盛意,手書介紹鐵道部部長孫科及中央政治學校教務長陳果夫,我未往見,仍回長沙教學。
1930年,鄰居失火波及,器物蕩然,再赴南京,舊路校學生楊熙績採訪,知我情況,啟中委胡漢民,招我談話(熙績是漢民秘書),時漢民正組織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纂已人滿,聘我採訪。
自倭寇日亟,政府一遷河南,再遷四川;當遷川時,我受任監護重要公物先行,同事職工八人,公物一百二十余箱;在漢口候船時,值寇機夜襲,公物露置幕船,目標甚顯,我促同人遠避,獨立其旁,拼與同燼;炸彈落江中,公物無恙,直到重慶完成任務。
我素性不願和政界接觸,尤其是高官厚祿之人,先以為黨務機關總比政務機關好些;自從進了黨史會,才慢慢知道裡面的傾陷行穢,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以一家生活和弟妹兒女的學業,只得忍耐下去。見到所收的史料,多數是自誇功績,真偽錯雜(有多少史料的偽造,張繼也知道,他以收集豐富為貴,說過不論真偽,一概留下),於是拿錢不做事,還我消極態度,直到兒輩有畢業得到工作的時候,竟辭去採訪本職,離開黨史會後,不向所在地的區分部報到,放棄四十年的黨籍,以吐我十六年沆瀣之氣。
……
龍 鐵 元 略 歷
經濟狀況
自祖父以官為家,家中素無產業。1896年。叔祖湛霖分給我父親田產,每年可收大米一百石,後因我弟兄革命取用和幾次失業時期的家用,都得我父親的許可,漸次變賣,到1924年,變賣已盡。自1924 — 1946年,完全以己兮收入作家用和弟妹兒女的學費,在我失業時,弟妹兒女也免不了失學;1946年以後,我二老生活,由兒女分擔。
著作
《應用力學》、《測量學》(教學用),1909年編譯,在長沙出版;存書和底稿都燬於兵火。
《鐵路工程學》、《水利工程學》(教學用),1909年編譯,未出版,底稿燬於兵火。
《聯語譜例》(教學用),1934年編著,1947年在重慶出版,書無存,底稿存(後歷經增補修改)。
《鱗爪錄》(六十年生活史),1945年著,在重慶出版,書無存,底稿存。
《蘭台秘紀》(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實錄),1947年編著,未出版,底稿存。
《六十五歲初度感述五言排律一百韻》(六十四年生活史),1946年成詩,以後補序補註,曾用油印分贈親友。
《簡易地形測量學及簡易工具說明》,1958年編著,未出版,底稿存。
《民主主义革命時期片段見聞回憶錄》,1959年編著,未出版,底稿存。
《辛亥革命前後長沙狀況》,1961年編著,未出版,底稿存。
1882年1月20日生於長沙南門外碧湘街。
1884 — 1885年 以祖父官廣西知府,隨家住桂林。
1886年 祖父逝世,隨家回長沙,開始讀書,由堂伯璋教授詩經及唐詩。
1887 — 1901年 在岳州和長沙都是在家中,從聘請來家的先生讀書(那時無學校,教育子弟都是如此,貧民讀不起書,免不了做文盲)。
1888年 父親補岳州學官,隨家同住。
1895年 父親以母喪去職,隨家回長沙。
1898年 考取秀才(學侯徐仁鑄)。
1900年 和湘潭胡淑婉結婚(淑婉為祖母內姪孫女,1884年7月5日出生,婚期為閏八月十九日)。
1902年 隨楊守仁先生赴日本求學,由堂伯供給旅學費,三年後,補了湖南官費,每月三十元,直到畢業。
1902年2月 — 1903年3月 在日本東京本鄉區清華學校補習中學。
1903年4月,回國省親安慶,和兄弟滌英赴長沙省叔祖,滌英考入經正學堂(叔祖在長沙創辦明德、經正兩中學,交由堂叔紱瑞經理),六月我仍赴日本,向駐日公使楊樞請求送考陸軍,楊樞以我為自費學生,不允送考。
1903年7月 — 同年11月,入日本體育會,習體育並習騎射及火器;12月又回安慶省親。
1904年2月,赴長沙省叔祖,被留代理經正學堂舍監,兼教體育(學堂監督譚延闓,那時初辦學,學校稱學堂,校長稱監督)。
黃軫(黃興,原名軫,號廑午)、宋教仁等組織華興會革命團體,定十月初十日太后生日官府慶祝時發難。我雖讚成革命,不讚成在長沙首難,只擔認籌款。六月,向經正學堂辭職,和兄弟滌英赴泰興堂伯縣書,聽說黃軫等事洩走上海,於是在堂伯處取款赴上海,和多人同赴日本。
1904年2月 — 1905年5月,在日本東京神田區正則英語學校補習英文。
1905年6月,又回國省親安慶,父親擬赴日本,令我送家屬回長沙鄉居;八月,我仍赴日本。
1905年9月,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會長孫中山先生親自主盟。
1905年12月,反對日本文部省徇清政府要求取締中國留學生,陳天華憤投大森海自殺。我和多人回國,赴長沙省親,得瘧疾,久治不愈。次年7月,才赴日本。因感留日四年,雖補習了中學,還未踏進專門科學之門,乃立志學專科,不畢業不回國。於是考進了築地工手學校(培養各種專門技士的學校,有一面工作一面進修的學生,因此授課都在夜間,只製圖測量課在白天)。
1906年9月 — 1908年7月,在築地工手學校土木科畢業。八月回國,才到長沙,就得了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的聘約,那時父親在日本學習兩年政法回國,補了安慶府通判(府管糧運的職務),我送家屬赴安慶,趕回授課。
1908年9月 — 1911年10月,任湖南高等實業學堂土木科主任教員,兼教土木工程各課,還兼機械科的應用力學和礦科的測量學,以辭去職(學堂監督王銘忠、曹典球)。
1909年9月 — 1911年10月,任湘路公司名譽顧問(公司總理余肇康)。
1909年11月 —— 1911年10月,任湖南高等鐵路學堂教務長,兼教鐵路工程和測量,以改任校長去職(學堂總理余肇康,監督堂伯璋)。
1909年2月 — 同年6月,兼任南雲、明德兩學堂國文教員,只承诺一學期,未續約(南雲監督堂伯璋,明德監督胡元倓)。
1909年12月 — 1911年10月,主持中國同盟會湘分會秘密工作,兼管財務。
1911年10月22日(舊曆九月初一)參加長沙起義。自焦陳二督被害,就一直消極;雖在次年盲目參加了國民黨,未做任何活動,國會和省會選舉都一律未參加。
1911年10月, 奉派接收湖南官錢局和藩庫,盤點後交財政司(湘軍都督焦達峰)。
1911年11月 — 同年12月,任湖南交通司路政科科長,接收萍株鐵路,改稱株萍,推派局長後,以專辦鐵路專門學校辭職(交通司司長仇毅)。
1912年1月 — 1914年1月,任湖南鐵路專門學校校長,學校被湯薌銘解散去職(湘軍都督譚延闓)。
1914年10月,赴上海省堂伯,時堂伯以反袁被湯薌銘迫走,抄沒器物,封閉住宅。
1915年4月 — 1916年5月,奉堂伯命,在常寧白沙市監鑠銻礦。
1916年8月 — 1917年1月,任寶慶粵鹽榷稅專局正辦,以拒賄堅持保留分卡失總局局長意(局長接受鹽商賄賂三千元),調我醴陵榷運分局,我棄職赴北京(湘萍榷運局局長荊嗣佑)。
1917年2月 —— 同年6月,任北京交通部鐵路學校工程教員,以張勳擁廢帝溥儀復辟南返(校長陳策)。
1917年8月 — 1918年6月,任株萍鐵路總務、機務、會計各課課長(那時還未改稱處),張敬堯入湘,被其所委局長康德箮開除(局長曾鯤化)。
1921年夏,在長沙加入中華革命黨(湘支部長覃振主盟)。
1921年4月 — 1925年1月,任長沙藝芳女子中學國文歷史教員,以株萍鐵路局工作不能兼顧辭職(校長曾寶蓀)。
1923年7月 — 同年12月,兼任德國駐湘領事顧問,以領事調上海去職(德國領事舒理慈)。
1923年7月 — 1924年1月,兼任長沙周南女子中學國文教員,以辭去職(校長李士元)。
1924年9月 — 1925年1月,兼任楚怡工業學校國文教員,以株萍鐵路局工作不能兼顧辭職(校長陳潤霖)。
1924年2月 — 1926年8月,任株萍鐵路局文書編查材料課課長,開始一年內局長譚道南同意,每週半在路局半在長沙兼課,後因新局長朱侶雲無理勒限迫讓宿舍辭職(路局局長譚道南、曾鳳標)。
1926年9月 — 1927年4月,任長沙藝芳女子中學國文歷史教員,以學校停辦去職(校長曾寶蓀)。
1926年9月 — 1927年1月,兼任文藝中學國文教員,以學生不受教辭職(校長曹典球)。
1926年11月,向湖南省黨部申請入黨,指派瀏陽門正街二區九分部,南京中央以長沙在共產黨控制下扣發黨證。
1927年3月 — 同年6月,兼任長沙衡粹女子職業學校國文教員,以暑假中赴宜昌,未續約(校長羅正璧)。
1927年8月 —— 同年9月,唐彥介紹宜昌禁煙處第一科科員,請假回長沙,遂未回處銷假(處長李某失記)。
1927年11月 —— 1928年4月,任鄂岸榷運局第二科科員,隨局長去職(局長堂叔紱瑞)。
1928年秋,到南京省堂叔,譚延闓盛意,手書介紹鐵道部部長孫科和中央政治學校教務長陳果夫,我未往見,仍回長沙教學。
1929年9月 — 1930年6月,任藝芳女子中學、湘雅醫學院預科國文教員,都是一年期滿未續約(藝芳校長曾寶蓀,湘雅院長王子玕)。
1930年4月 — 同年6月,代長沙復初中學國文教員,校長胡翼如)。
1930年10月 — 1946年9月,任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採訪,曾兼人事室主任四個月(1944年),兼秘書一年半(1945年1月 — 1946年6月),以辭去職(常務委員胡漢民,主任委員邵元衝、張繼)。
1930年12月,向中國民黨中央黨部申請恢復黨籍,照准。
1932年9月 — 1934年8月,兼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國學講師,第二年期滿未續約(院長吳貽芳)。
1937年8月,護送公物由湘入川,在長沙躭延四個月。
1947年8月,由重慶到南京,依次子和三子養贍。
1952年7月,到青島,依次女養贍。
1956年4月,開始參加社會人士學習(台西區統戰部來聯繫動員)。
1956年11月,申請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次年一月得到批准。
1957年,青島市政協第一屆第三次會議邀請列席(自五月二十三日 — 六月十一日)。
1957年7月18日,出席民革成員大會。
1958年9月,建議農村中學添設地形測量一課,並創編“簡易地形測量學”及簡易工具圖釋;二十八日在民革成員大會上詳述此書應用及工具造法。
是年冬,以胃病時發,請假調養。
1957年5月 —— 1960年1月,轉移北京,編在西城區第四支部學習,曾編寫《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片段見聞回憶錄》。
1960年2月,回青島,參加台西區政協學習會。
是年,以肺炎腸炎水腫各病,長時請假休養。
1961年,仍偶以病請假,以不耐久坐,常請假早退。
是年六月,響應民革中央征集革命文史資料號召,編寫《民主主義革命人事片段見聞回憶錄》、《辛亥革命前後長沙情況》,並錄國民黨黨史會實錄的《蘭台秘紀》舊稿及六十四年生活史的《六十五歲初度感述五言排律一百韻》油印稿,附以本人《龍鐵元略曆》、《龍鐵元自傳》呈由民革青島市委员会轉呈民革中央。
起濤 敬錄
天祖襄堯公龍友夔
高伯祖皞臣公龍汝霖
高祖濟生公龍溥霖
高叔祖芝生公龍湛霖
曾伯祖研僊公龍璋
曾祖父荔僊公龍紱祺
曾叔祖萸溪公龍紱瑞
祖父龍毓峻(鐵元)
叔祖父龍毓彪(滌英)
曾祖母柳太夫人與祖父(六歲)
攸縣龍氏於明清六百年間,世代書香,是湘中名門望族;均甫公攜子襄堯公徒步跋涉,遷居長沙, 為長沙龍氏始祖;後族人居住西園,稱西園龍氏。
西園龍氏四世同堂 1912年
祖父(有紅–記號)與同盟會會員合影 東京 1905年
祖父全家合影 前排左起 龍烜 龍煒 胡淑婉 龍學鑒 龍學鋆 龍毓峻(鐵元)
後排左起 龍熙 龍潛(志霍) 龍勳(叔修) 龍槱 長沙 1923年
祖父祖母合影 長沙 1930年
祖母縫補照 長沙 1930年
祖父(三排右二)與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員合影 1933年
左起 龍煒 姑姑 龍筱嘉 龍烜 曹慶重 祖母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1933年
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落成典禮攝影 (祖父於前排左九) 1936年
祖父(前排右六)在典禮合影中
龍家三代假期團聚
左起:龍叔修 龍煒 龍鐵元 胡淑婉 龍烜 曹慶重 龍熙 龍潛(志霍)
前排 蹲者:龍學鋆 龍學鑒 龍筱嘉 南京 1936年
前排左起 胡淑婉 龍鐵元
二排左起 龍學鑒 龍烜 曹慶重 龍熙 龍學鋆
三排左起 王耀球 龍志霍 龍叔修
抗戰勝利龍家合影 重慶 1945年12月13日
龍家三代合影 南京 1947年 坐者左起:龍裕宗 龍永齡 龍裕文
中排左起:陳可培 龍毓晉 龍鐵元 龍起濤 胡淑婉 孫夫人 陳湘敏 龍熙 張緒繼 後排左起:盛小蘇 龍槱 龍烜 高金錚 龍志霍 王耀球
祖母抱著起濤 南京 1948年
祖父祖母合影 南京 1949年
祖父祖母合影 南京 1950年
後排右起 祖父 祖母 母親 龍迎建
前排右起 龍惟倢 龍惟伃 龍起濤 北京復興門橋 1954年
前排左起 張友蘇 龍薊蓀
中排左起 範孟珩 龍小平 祖母 祖父 龍德幹
後排左起 範登華 龍學鑒 龍煒 南京 1956年
龍家三代合影 北京中山公園 1957年 龍叔修攝影
前排左起:龍在田(志霍)龍迎建 龍小平 龍思強 龍惟伃 龍惟倢
中排左起:徐惠平 龍熙 龍鐵元 胡淑婉 王耀球 曹慶重 龍筱嘉
後排左起:龍德幹 龍起濤
三叔龍叔修加入合影
祖父祖母在青島汶上路室內合影 1958年
前排左起 祖母 祖父 後排左起 龍烜 高承德 青島 1959年
右起 龍學鋆 祖母 龍烜 龍煒 龍學鑒 青島 1965年
祖父在青島汶上路院內 1965年
(祖父祖母鑽石婚合影 青島 1960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