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部分
我理解的“爱与自由”
最近看的《原则》这本书,虽然说的是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其实也很适用于育儿,他说:
"我对我的同事就像家人一样,我关心他们,真心爱护他们,但是我也会用强力推动他们去达成结果最优。
“如果将感觉舒服置于结果满意之前,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1、什么是爱?
我一直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场景:
就是孩子自己一直走在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上,而我,就是那个一路追随,一路举着小红旗为她呐喊的那个人,如果她愿意,只要一转身一回头,就可以看见我,又或者,她就是那么自信满满地,走向她的理想生活,看不看见都没所谓。
鼓励是爱,陪伴是爱,接纳是爱。
爱是一种看不见的推动力。
2、什么是自由?
有选择才叫自由,游刃有余才叫自由,什么都不做的自由,那叫懒惰。
我爱孩子,所以会更希望她们将来有面临生活主动选择的自由,而不是现在给她们毫无约束的自由。
我希望她们最终都能非常体面地走向社会;
我希望当她们需要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我可以非常放心地放手,因此我会选择现在不放手。
我选择鸡娃。
鸡娃的指导原则
我其实很想给鸡娃下一个定义:
我的理解,鸡娃首先是对娃有所期待,应试和素质两手抓,具体表现为学科类内容是必学的,小学阶段是语数外,另外各种兴趣班都是批量上的。
因为我们选择的传统学校,所以绕不过高考,不能放弃上大学这条主路,因为我们的家庭财富和人脉积累,也不足以支撑孩子可以完全不用考虑谋生这件事情,这条路必然少不了应试的成分,然而,我们又不希望她仅仅是为了上大学,还希望她的人生能活得精彩,活得有趣。
我想按照我的这个定义,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在鸡娃。
其实一年级第一学期才上了两个月,我已经刷新了很多之前的认知。
1、把传统教育等同于应试教育绝对是一个最大的误解,至少我们上的这所学校,教学过程中其实已经有很多素质层面的内容。
2、教育总是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二元对立,这种认知本身已经过时。
我现在认为一切教育都是素质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能力。
3、上学前班是一种超前学习,上课外班是一种超前学习。
是否超前学习,已经不能单方面地从是否超出教学大纲来判断,现在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是整体批量的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时代的进步,计划生育带来的优生优育观念的普及,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丰富。
除了上述认知的改观,还有外部因素也坚定了我鸡娃的心:
1、我碰巧遇见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她在非常专业高效地鸡娃。(怎么好,后面会讲)
2、碰巧整个班级的氛围,或者说整个区域的学习氛围都是积极向上。
3、碰巧娃上学以后,表现出了对于学习的积极兴趣。
我就是在这种内外因的相互促进下,坚定地走在了鸡娃的路上。
鸡娃的原则,核心只有两条:
一、人生是长跑;
在这一原则下,衍生出以下几点观点:
1、长跑的人都有每天跑步的习惯,所以要终生学习;
2、长跑要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所以,好习惯造就过程,好过程成就好结果;
3、长跑的终点在未来,所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
二、要鸡娃,先鸡自己(最后一部分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