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孟景春教授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9月第29卷第5期 SLOF

刘舟*,张卫华,骆殊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总结了孟景春教授论治萎缩性胃炎三方面的经验:一是对胃黏膜萎缩的治疗重在提高胃的气血生化能力,补虚通滞;二是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杀灭重在改变滋生Hp的胃内环境,宣化湿浊;三是对胃的癌前病变的防治重在审时度势,攻伐适度。

孟景春教授(1922 —)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硕 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孟老熟读经典,学验 俱丰。他从医60年,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成为孟景春教授学 术经验的继承人,侍诊师侧,深感获益匪浅,现将有 关经验介绍如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通常必须面对三大难 题:一是胃黏膜萎缩的治疗,二是幽门螺旋杆菌(Hp)的杀灭,三是胃癌前病变的防治。孟老诊治该病时认真借鉴现代科技检测手段,实行辨病与辨证 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统筹兼顾、整体调治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又成熟的临床治疗思路。

1,对胃黏膜萎缩的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验报告往往提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呈萎缩性改变,分泌物减少。因此,临床上有人认为:萎缩即不荣,不荣 则失濡,失濡则阴伤,只有濡润胃络,滋养胃阴,才是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大法。其遣方用药,自然以南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百合等滋阴之品为主。

   但是,据孟老观察,本病临床阴虚者甚多数属于中焦湿热或阳虚寒湿此时如果单纯强调胃喜润恶燥,用药偏于柔润,而忽视“胃为阳明燥土,脾乃太阴湿土”的深刻含义,遣方用药势必失之偏颇。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所单纯在胃的,临床并不多见,其症候往往是多脏器功能的异常倘若单纯就胃论治,聚焦于胃,轻言阴虚势必忽视整体调治,使疗效大打折扣。

    加之柔润之药多兼补益之性,性质滋腻,若投于湿、热、痰、瘀等证,极易阻滞气机,既令邪气愈加胶固难解,又使体内湿浊潴留严重,从而导致中焦气机更加滞碍不畅,脾胃津液流行布散更加困难。

孟老认为,病理检查胃黏膜出现萎缩,反映的是机体局部生机的萎缩因此,欲治胃黏膜萎缩,必先焕发其生机,而生机的焕发则有赖于气血的流通无碍。

由此可见,萎缩虽属不荣,更是气血不通基本治法宜补虚通滞

具体可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

孟老通常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

配合三棱、莪术、徐长卿、刘寄奴、

为基本药物,以通助补,通补兼施,以提高胃的气血生化能力,激发其原已萎缩的生机,使胃黏膜萎缩得到明显的改善。关于上述配伍组合,实 际上孟老是得益于民国名医张锡纯。张氏曾言三棱、莪术二药“既善破血,尤善调气……有瘀者可徐消,即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 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⑷。

孟老从提高胃部气血生化入手,补虚通滞,治疗胃黏膜萎缩,使胃的生机得以重新焕发。他的这一经验,对于临床上其他慢性萎缩性疾病的治疗,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2,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杀灭

由于目前公认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 病因之一⑷。因此Hp的杀灭在治疗慢性胃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医临床亦已证明:依靠大量清热解毒药来杀菌、抗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不但Hp没有杀灭,反而苦寒败胃。而损伤脾胃又会大大降低病人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这一情况说 明,对Hp的杀灭,需要探索新的路子

孟老也曾细细研究抗Hp作用较明显的十多味 中药这些药物中既有清热解毒的虎杖、大黄、紫花地丁,也有温中散寒的桂枝、高良姜、丁香,既有清利湿热的黄连、黄柏、土茯苓、苦参,又有温燥寒湿的苍 术、厚朴等药。显而易见,Hp的杀灭,并非全靠清热解毒。

孟老认为,Hp在人体中的滋生,有如植物根植于土壤,实与人体内环境,尤其是脾胃系统的胃内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Hp的生存也和生物界的 每个物种一样,其所以能生存,皆有赖于适合其生存的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变,往往导致该物种消亡。所以,关于Hp的杀灭,单纯杀菌未必能斩草除根,只有治病求本,改变它赖以滋生的体内环 境,Hp才会被彻底消灭。孟老还形象地将这种情 形比喻为两军作战,一方如能困住对方,再断其粮 道,绝其水源,则可不战而胜。例如临床上有部分病人服用西药抗菌疗效不显,其病机往往属于湿阻中 焦,气机不畅,而这正是适宜Hp滋生的胃内环境。 孟老对这类患者的治疗,通常坚持整体调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调理气机、宣化湿浊方法,从而令津气流行布散。这样一来,胃气渐和,正气来复,胃内环境彻底改变,Hp的生存难以为继,最终达到了 杀灭Hp的预定目标。

面对现代医学种类繁多的细菌、病毒,孟老并不 倚重就事论事式地直接杀灭,而是坚持中医思维,将细菌置于整个机体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从细菌与 机体的内在联系着手。孟老的这一思维,实际上充 分展现了中医对于细菌、病毒的独特态度和处置风 格。

3,对癌前病变的防治

目前,胃癌发生的模式,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一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过程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同⑷。所以,胃黏膜 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病 变。虽然及早识别和防治胃的癌前病变有着积极的 意义,但孟老认为不必谈癌色变,也不必见癌必攻。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前病变,如果将多种抗癌中药集合运用,势必容易伤及正气,有时甚至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令人扼腕。

胃的癌前病变期是一个关系疾病预后情况的特殊时段。此时,虽然邪毒结聚未甚,侵入未深,但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看,机体的正虚都是客观存在的。 “坚者削之,结者散之”阪,邪毒固然需要攻伐,但是孟老认为:不能离开机体的承受能力而盲目攻伐,因 其只会徒伤正气,克伐生机。

稳妥之法是审时度势、仔细权衡,着眼全局,适度攻伐

临床可在辨证前提 下,适当选用与证型较为相符的抗癌中药配伍运用。

如气滞血瘀型,孟老常配合运用莪术、三七等药以化 瘀抗癌;

痰湿壅盛型,则选用薏苡仁、半夏等化痰抗癌;

热毒内蕴型,则选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等解毒抗癌。

孟老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化瘀、解毒、 祛湿等多个渠道给邪以出路,从而将邪毒危害降至 最低程度。此外,为顾护正气,孟老还常加焦神曲、红枣等以保护胃气

孟老关于攻邪考虑承受能力,逐邪给以出路的 这些临床感悟,适用范围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前病变。面对当今癌症的高发态势,其指导意义,有待医界同仁的更多共识。

参考文献:

[1]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Ye G. A guide to clinical practice with medical Records[_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6 :88.

[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8.

Zhang XC. Records of tradition Chinese and ivestern medicine in combination UM]. Shijiazhuang: Hebe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4:&

[3]  王琳,任美书,王鸿博,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人胃黏膜环氧 合酶-2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 17 (30);3140-3143.

Wang L, Ren MS, Wang HB, et al. 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expression i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um of eld-erly population [J]. World Chin J Digestol, 2009, 17 ( 30): 3140-3143.

[4]   文学贵,彭安邦.胃癌癌前病变研究[J].医学综述,2007, 13 (9); 676.

Wen XG? Peng AB. Progress study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 sions[J]. Med Recapitul, 2007, 13(9) : 676.

[5]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4. Wang QQ. Selected readings from Ne”诂g[M]. Beijing: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07:184.

(编辑:叶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