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 |也谈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第一名众望所归
书法为古老中国国粹之一,从殷商甲骨文、周朝钟鼎金文到秦时篆书及石鼓文,而后东晋至唐之行书、楷书、草书等,竞成风流,繁荣至今。
纵览各国文化史,中国的书法艺术数千年来都独树一帜,无论其理论体系、线条、结体、章法等,都与文化传承及审美演变都息息相关,引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士子醉心于此。
各时期,擅于书道者灿烂星河,如颜真卿、米芾、祝允明、虞世南、禇遂良、吴昌硕、齐白石等,或作蝇头细楷,或笔走龙蛇,或蚕头雁尾,或铁书银钩,群鸿戏海,可谓各尽其态,又自然洒脱,倍受推崇。
笔者考究,先秦前即有甲骨文及金文,而后秦始皇开始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正脉,书学渐始。此后,秦篆又演变为隶书,再由繁至简,行书、楷书、草书等,日趋成熟。尤其魏晋时期,王羲之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其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时,柳公权、欧阳询等,又继先贤风流,独树一帜,为后世楷模。
事实上,当时“碑帖之学”已经颇是兴起,碑学自不必多言,而帖学亦有之,如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所言:“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已使用枣木刻制字帖矣。此后,宋拓《淳化》、《大观》,影响深远。
及至乾嘉时期,金石学与经学考证蔚为风尚,钟鼎金文、汉魏碑文再度引起书家重视。如阮元、包世臣等。而后赵之谦“弃颜入魏”成就甚大,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长编巨制提出魏碑“十美”之说,也是书家云集。
只是,碑书雄强,而帖学秀美,二者各有千秋,从来不是对立之美,20世纪时各种书学思想交集,碑帖融合,冶于一炉,为人所重。
相较于绘画,书法更为精深,其简练线条所呈现之迥异形态或风格,更是曲高和寡,行书者惟对书体、技法等了然于胸,且以数十年之功才能泼墨挥就,笔墨纵横。《中国书法》杂志曾评选“中国20世纪十大书法家”,名列其中者,俱是耳熟能详人物。由此也可窥见近代书法,碑帖分野之一二。
十位书家分别为: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
其中,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林散之则有近代“草圣”之雅称;康有为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于右任书法线条“肥而舒”,非碑非帖又亦碑亦帖,可谓“碑帖融合”典范。而弘一法师的书法平淡祥和,正是佛家超凡入圣的至情洒脱,沈尹默是楷书大家,数百年来无出其右者,余者皆各有千秋,兼纳乾坤,不一而足。
此次,保利2019秋拍书法夜场,即征得不少“十大书家”作品,书坛盛宴,观之砚池生光,古墨有香。
如吴昌硕篆书五言联,集北宋体石鼓文,书法凝练遒劲,气度恢宏,有奇矫风韵。其书法极具金石味,有人谓“犹如长江黄河一泻千里,势如破竹而不可挡,劲如强弩而穿钢甲之!”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篆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25年作
吴昌硕于书道另辟蹊径,对于石鼓文也是笔耕不辍,曾言“余学篆好临《石鼓文》,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其绘画亦有石鼓笔韵,鲁坚《西泠印社记》中有载:“龙泓(丁敬)研精篆籀(即指石鼓文),旁搜苍雅,凡所造作,海内宗仰。吾友吴缶庐,生平笃嗜猎,制书凿印,能乱石鼓之真,甚乃绘画之事,亦以蜾扁法治之。”
吴昌硕 石鼓文七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26年作
其堪称书法史石鼓文第一人,也是篆书发展史的里程碑人物。
吴昌硕 节临石鼓文 立轴 水墨纸本 1915年作
吴昌硕其引篆隶作行草,笔气厚重,如锥画沙,即所谓草中有篆籀气,兼采黄庭坚、黄道周、王铎等人笔意。
林散之尤擅草书,其作狂草瘦劲圆涩,飘逸天成,如小桥流水,平和小径,笔墨浓淡,亦是恰到妙处。更况乎其六十岁才作草书,却能有当代“草圣”之美誉,可窥其书已入化境。
林散之(1898年—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 草书自作诗 镜心 水墨纸本
林散之书法,除了扎实之技法,饱读诗文外,常有枯笔留飞白,也是其书作特点之一。
枯笔飞白多,盖因林散之行书时,墨色取于砚窝,半饱即书,其却将点缀之笔,演绎得字字活力四射,灵气十足,诚然大家也。
康有为书法自成一格,其列名“十大书家”似乎一直颇多争议。观其书作浑重厚实迥然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也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广艺舟双辑》中,康有为有颇多书学观点,颇多精论。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关于其书法,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康有为 行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16年间,康有为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吴昌硕为其刻章,上书“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弘一法师对康有为一直甚为仰慕,曾刻有一方印章:南海康君是吾师。所以其书法曾受碑学之说熏陶。
其书法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笔锋锐利,才气纵横,逸宕沉稳;中期起落严谨,放少敛多;晚期火气消尽, 不见旧貌,有冲逸之致。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 楷书四言联立轴 水墨纸本 1917年作
于右任为清末民初碑帖融合转折点的关键人物之一。乾嘉以来,“金石味”碑学兴起,盛行久矣,而后“书卷气”的帖学也呈崛起之势。于右任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如时人所言“有神而无形式之累,有法而无用法之相,有力而无用力之迹”。
于右任书法对联
关于沈尹默书法,文学家徐平羽先生曾言: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在书家林立之际,其楷书以细笔入纸,气度秀丽,直追魏晋风韵。
沈尹默 楷书七言联
沈尹默舍碑取帖,书法文质彬彬,清雅脱俗,行书比肩赵子昂,不见媚俗,可谓传统帖学书法继承者及中兴盟主也。
沈尹默 行书黄庭坚诗 立轴 水墨纸本
“十大书家”中,私以为谢无量,名气或最为不显。事实上,其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沈尹默也赞曰:“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于右任则说“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我自愧弗如。”
其书法不为固定形式所缚,神采飞扬,又耐人寻味。
谢无量(1884—1964),男,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谢无量 行书李煜词 镜心 水墨纸本
保利2019秋拍
【题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后主词。式贻仁兄正字,谢无量。
【说明】上款人式贻仁兄,即黄承谷,字式贻,浙江省海盐县人,民国十二年毕业于交通部南洋大学机械工程科学系,民国十六年毕业于中国国民党学术院工作组,三十五年获国民党主席蒋中正颁发对抗战有功人士之胜利勋章,四十年被任命为监察院调查专员。
沙孟海年轻时曾结识康有为、吴昌硕等诸师,于艺事颇多益处,除书法篆刻外,其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尤以行草书为最佳,亦善大字,有“榜书第一人”之誉。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沙孟海 行书《望岳》 镜心 水墨纸本
沙孟海所书大字,气势恢宏,结体遒美厚重,可谓沉雄茂密,自成一格。其所书大字,甚为世人推崇。
沙孟海 行书镜心 水墨纸本
如上文所言,沙孟海诸体皆能,真乃卓然成家,无愧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如所写之《断桥西人家》行书。
沙孟海 行书《断桥西人家》镜心 水墨纸本 1990年作
亦或草书五言联,俱是恣意规模,领略体势。
沙孟海 草书五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986年作
书家相互唱和,或书以同一诗文,或爽利,或拙朴,或丰茂,各竞风流,亦是雅事。如林散之、启功、沙孟海三人所书《蝶恋花·答李淑一》三帧,颇是“问书当今三鼎足,挥瀚狂逸龙蛇走”。
林散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
启功书《蝶恋花·答李淑一》
沙孟海书《蝶恋花·答李淑一》
“十大书家”中,另有毛泽东、齐白石,也是书法史上的不可或缺之大家,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当年关于“十大书家”评选后,引起热议。业界亦有不平声音,认为启功为学界权威,桃李天下,赵朴初则是佛教领袖,文化名人,也有资格占一席之地。
后来,中书协则回应评选时,二位大师仍然在世,应为21世纪书法大家,此为后话。笔者以为,书法史迄今数千载,书家云集,此“20世纪十大书法家”榜单,上榜者必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家,没有上榜的也未必是遗憾,试想,善书然籍籍无名者岂非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回归书道本源,修身养性,贵在自知,贵在不舍,若是沉迷名利或“碑帖之争”,反是逆其道而行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