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了3年,我成功地成为了原下属的下属……

怎么都没想到,大都会地产集团竟然会被力恒集团并购。

3年前,我就是从力恒集团跳槽到大都会的。

01

今年我40岁,是大都会地产集团的设计总监。

大都会集团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地产公司,这两年,集团拿了不少地,在城市中心有自己的地标性建筑。虽然比不上TOP10,但排名也在百名以内。

几年前,大都会还以1亿的价格,收购了一家有70年历史、当年产值约70亿的国有施工单位,并且雄心勃勃喊出“十年8000亿”的目标,在当年的地产圈火了一把。

我就是那个时候被挖到大都会的。

那时我在力恒地产集团担任区域公司设计部经理,大都会许诺给我设计总监的岗位,薪资上浮30%。

02

虽然条件很诱人,但我还是有些犹豫。

大都会的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苏芒看出了我的犹豫,说道:“我们大都会的工作节奏没有力恒集团那么快,周末基本上不加班。”

“你有2个孩子,如果来大都会,周末就可以多陪陪孩子。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错过了,时光无法倒流。”

见我不说话,苏芒又说:“你已经快40岁了,你想想,你在力恒能做到设计总监吗?你知道的,干我们这一行,如果40岁还没做到总监,以后找工作就越来越难了。

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我。

地产公司的HR简直都是人精,抓人的痛点,一抓一个准。

03

从力恒集团离职的时候,我问李越要不要跟我一起跳槽到大都会,职务是建筑设计经理。

李越是我的下属,在力恒的职务是主管建筑设计师。

李越反过来劝我:“郑经理,我觉得你还是留下来发展比较好。力恒是一家很不错的企业,老板不急功近利,稳扎稳打。大都会这几年太激进,不是好事情。”

我心想李越也太保守了,地产这个行业,哪个人不是两三年就跳一次,每跳一次就升级一次?

怪不得他在地产行业里做了那么久,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主管建筑设计师。

最后,我还是去了大都会,李越留在力恒。

离开力恒后,我和李越还是保持联系,但我每次约他出来,他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开会。

这么大年龄了,还和年轻人一样拼命,值得吗?

04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很满足的。

到设计院沟通图纸的时候,设计院那帮朋友改口叫我“郑总”,必须承认,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有时候会遇上同样到设计院沟通图纸的李越,听他被直呼其名,有点替他难过,但李越似乎并不在意。

大都会另外一个让我满意的地方,是工作节奏没有力恒那么快,基本上不用加班到很迟,晚上下班后,我常约上设计院相熟的朋友一起打牌。

一开始还只是下班后约着一起打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设计院的那班人开始约我下午打牌。

我一般会跟老板打个招呼,说我去设计院协调图纸,然后就快快乐乐地翘班打牌去了。

我和他们开玩笑:你们这班设计院的小子们都有时间打牌?不用画图纸了吗?是不是接不到活了?

他们也笑,我们接不到活就说明房地产走下坡路了啊,你这个甲方的好日子也快结束了……

我笑骂,你个乌鸦嘴,就算房地产很多公司要倒,也轮不到大都会,会倒的都是那些小的开发商。

四个人一边打牌一边斗嘴,倒也其乐融融。

后来我才明白,那个时候的我,就是温水里的一只青蛙。

05

年前,公司状况不好可能会被收购的消息就开始传出来了。

公司裁了20%的人,设计部首当其冲。但财务部一百多号人,一个没少。

我很气愤,问苏芒为什么搞区别对待,苏芒说,我们集团能够存在这么多年,靠的就是财务这帮人,不然早倒了。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

说真的,大都会的财务部,是我所见过的财务人员最多的地产公司,没有之一。

力恒地产那么大的集团,区域公司的财务也就不到十个人,而大都会的财务,竟然有百来号人,而且财务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营销。

据说,集团的资金运作复杂到了连财务部自己都搞不清楚状况的地步。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让人眼花缭乱的资金运作,并没能拯救大都会。眼看资金链就要断裂,力恒集团出手了,并购了大都会。

并购的那一天,正好是我到大都会的整3年。

06

这3年,虽然很少见到李越,但设计院的那帮人消息很灵通,我总能从他们那里得知李越的消息。

我知道我离职之后,力恒没有招到合适的接替人选,就让李越代为主持工作。

李越在代经理期间表现突出,不到一年就晋升为设计部经理,第二年区域公司发展,李越又晋升一级,成为设计总监。

我有点懊恼,如果当初没有离开力恒,这个总监的位置肯定就是我的了。

并购之后,力恒和大都会成立了力恒大都会集团,设计部升级成设计管理中心,中心总经理当然是李越,而我保留了设计总监的Title,向上对李越负责。

李越,这个曾经的下属,现在成了我的上司。

07

上个月,力恒大都会集团新的组织架构正式发布了。

面对着这份并购后的组织架构图,我感慨万千——各个中心的总经理,几乎都是原来和我平级的力恒集团的老员工。

如果我没有跳槽,我现在应该就是设计中心的总经理。

我总认为地产是一个浮躁的行业,要晋升就要不断跳槽,其实我是在为自己的浮躁和贪图安逸找借口。

我从来没有定下心来在一家企业里长期发展,又不肯吃苦,多年来跳来跳去,每家公司都待不长,走到哪都没有归属感。

我以为这才是在地产行业最快的职业升迁的手段。

然而现实告诉我,即使在浮躁的地产行业,也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很多人以为我会因为李越是我的上级而离职,毕竟曾经的下属成了自己的上级,挺没面子的。

不,同样的错误我不会再犯。我花了3年的时间才明白,跳槽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这一次我决定把这些无谓的面子抛在脑后,沉下心来,像李越他们一样,从此在一家企业里扎根,直至结出我想要的果实。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