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自我成长注意这3点,力量让我们成长

故事里咨询理论源自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按照时间维度很形象的变为三种自我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

个人比较喜欢从情绪角度予以再次解释,即对应为弱势情绪、强势情绪、示弱情绪,或者说是前两种为感性表达、后一种为理性表达。

具体到故事里的蛤蟆而言,就是经历过的抑郁情绪、愤怒情绪、平和情绪。对照自己而言,也许就是焦虑、愤怒、希望中的冷静。

这样进行叙述,容易给人误解,最大误解也许是好坏的价值判断,比如认为成人自我状态最好,儿童与父母自我状态最糟糕,实际上心理层面只有合适,没有好坏或者对错。

举个最简单例子,铁汉柔情表现的退行就非常正常,甚至很感人。

因此,我们可以说,成人理性自我是大部分时间要做,或者是我们修炼的目的所在,但是表现出儿童自我或者父母自我也非常正常,这不仅仅说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是从儿童时代走过,从独立自我走过,还因为我们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甚至利用儿童或者父母自我来获得乐趣或者力量。

因此,理论上分析,关于自我成长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三种自我都是状态而不是定型。

好比水是液体,也会变作固体冰或者气体水蒸气,自我也是如此,既然是状态就说明会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

这就如同情绪,喜怒悲恐,自然来到也一定会离开,怕的是我们固执认为来了就不走,自己画地为牢,制造了糟糕感受。

这一点哲学说的非常明白,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也因此佛学认为诸行无常,所谓事物不过因缘际会的偶然结果罢了。

生活例子太多,如今天和家人外出,开始平静理性,后来因路过哪个银行点合适,出现儿童般争论闹气,后遇到不顺出现父母自我指责状态,随之又平和表达恢复成人自我状态。

二是,每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而非单纯某种。

可以认为某人以某种自我为主,但是一定都有这3种不同自我状态,原因就是自我状态的推理,变化才是正常的。

比如任何一个爱指责抱怨愤怒的人,呈现强势无礼的父母自我状态,也不会一直如此,仔细观察一定会有弱势或者理性时候。这个给了我们启示,真的在乎这个人,就要发现他的差异点、闪光点、动情点,也就是用积极肯定代替消极否定。假设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为主的人,也就可以不需自暴自弃,自我训练也就有了可能。

事实上,必须承认在自我情绪管理的过程,就是觉察父母自我状态的过程,我可能无法改变但是必须自我负责,当大量事情反复发生重复刺激,每一点积极体验也许就是量变为质变契机,说不定顿悟就在那一刻出现。这也即是思考与行动的意义,行动就有50%成功几率,不去行动只有100%失败。

三是,用理论检视自我行为,目的发展自我力量。

理论自身没有任何价值,除非用在生活实践行动中,自我状态理论也是如此,用来解释验证自己做出的事情,根本目的不是否定也不是得意,而是激发与积蓄自我内心力量,前行步伐更加踏实。

孔老夫子说的这句话非常好,“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先生存才能去发展,先有多余力量才会做多余的事情,这就是仓廪实知礼节。用在自我状态觉察学习中,就是先稳定情绪,接受自己的弱势和强势,承认自己不足,承担自己责任,才有可能呈现更多理性自我。

假如没有多余能力和力量,谈何自我成长,这不得不再次用学车举例,情绪紧张不知道踩刹车就无法学会开车。因此,自我成长的道路,自我赋予能量永远第一位的,或者说日常交流与心理咨询中,给予别人力量永远第一位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果没有力量,我们所有美好希望注定化作虚幻梦想。

(0)

相关推荐

  • 好书如药,可以医愚也可能治愈抑郁

    世事纷乱,书亦如人,知音难觅,好书难寻.遇一本好书,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难多了,还好有书友!新故乡·读书群里Rain同学推了一本,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著<蛤蟆先生去看 ...

  • 承认你的每一种状态,更应该学会成人状态

    ----一起读书吧,一页也好----- 难过悲伤会有时 控制你自己情绪的 永远只有你自己 这次分享一本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很喜欢的心理书 不仅仅是书中人物在接受心理咨询 读书的人也能在书中获得咨询 英国国 ...

  • 豆瓣8.6,蛤蟆先生为你揭秘:心理咨询是怎么进行的?

    发布时间:2021-08-08 我在后台偶尔会收到一些读者的私信想让我给他们做心理咨询,不过在沟通之后,最后真正来做咨询的人就很少. 虽然近些年"心理咨询"这个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 ...

  • 心约读书会 | 5月12日 成长的寓言(3)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是时候扔掉剧本,痛快地直面人生了

    "35岁以后,我们95%的个性和行为都由程序化的思维和无意识的习惯所组成,只有5%的人还在挣扎着想,我要变得自由.我要变得不一样,但是却无能为力." 这是YouTube上一段热门视 ...

  • 很多人在读的心理科普

    读者多的书籍,临时社群更"热闹",留言很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属于此类. 这是一本通俗心理科普.书中角色脱胎于英国小说<柳林风声>.别担心,没读原著并 ...

  • 跟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好书

    2021年第59篇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 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 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用一个童话解释原生家庭,读懂很受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是一本童话,但是比任何一本童话都治愈了我. 作为一本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该书通过一个十分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逼真还 ...

  • 如何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找到与自己快乐相处的方法

    说到发脾气,好像就跟开心,郁闷,愤怒一样,是每个人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是所表现的情感表达.但我们经常纠结在,对自己认为不好的情绪,比如愤怒,郁闷,焦虑等的情绪的抵制状态中,而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陷入了更糟 ...

  • 【书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随随便便看本书,不写下东西,就像没有看完一样. 花了两天时间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刷了二遍.第一遍我看不出什么眉目来(我看书基本都是这个调子,看一遍的书跟没看过一样的),第二遍才有了点 ...

  • 讨好型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你想要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吗? 我不想. 我们家两娃.三岁的酒酒经常不听话,他有自己的逻(歪)辑(理),并能据理力争(结合大哭大闹),常常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跟三岁的孩子讲道理,很麻烦很费时,但是心底 ...

  • 情绪疏导:心理疗愈是一个过程,没有一种觉醒不带着痛苦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二十三篇原创文章 | 逃避责任 我们都喜欢咨询他人的意见,一个人闭门造车肯定不好,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这一生实际上就只能是闭门造车,很多东西只有我们自己去学习,把道理和知识铭记于心, ...

  • 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图|来源网络 年前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乍一看以为是本童话书,但仔细读来却发现本书是以动物故事讲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抑郁症以及抑郁症的自愈过程. 生活海水一样不会总是那 ...

  • “大多数的职场问题,问题都不在职场”

    2021-04-09 21: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刘月咨询师 今天邀请到的刘月老师,对<报告>中提到的职场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基于咨询场 ...

  • 了解三种自我状态,学会掌控生活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涂山 无力感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有的一种感受,无论是在亲子关系里,还是在日常工作中,它总是伴随着我们.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一事无成,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现状时,我们会有无力感: 当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佛渡不如自渡 | 好书推荐

    发布时间:2021-07-15  最近读完了那本最近很火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一本很好下咽的书是以一个童话故事为取材来简言意赅地向读者展示心理咨询的过程以及人为什么会产生抑郁的一 ...

  • 每个人都在cosplay这三个角色:父母、儿童、成人

    彩旗游艇(The Empavesado yacht) 劳尔·杜飞1905  开放报名:创业合伙人计划(合作制).写作训练营(VIP 1对1学徒制).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每月名额仅:3人/营. 咨询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