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雪山一幅幅过目难忘的壮丽画卷,令人心向往之

西部雪山的圣洁静穆,神秘高原的云朵翻卷,神山之巅的流光溢彩,以及雪域大地的草原牧场、苍松牦牛……在李兵笔下都成了一幅幅过目难忘的壮丽画卷,令人无限喜爱、心向往之!
李兵说:“不知是因为我曾在那片土地上工作、生活的时间长,还是因为那片土地上的美景让我情有独钟,只要我一踏进那片土地,就有不竭的创作冲动。”

李兵:祖籍浙江宁波,1963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雪山画研究会主席,西部中国书画院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李兵在继承前人“留白法”画雪技巧的基础上,将传统技法的长斧劈和短斧劈(大、小斧劈)相结合而成“块斧劈”,成功探索创造出了 “雪皴法”、 “挤白法”等独特技法,使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自成一家、独树一帜,成了当代中国水墨写实领域开疆拓土的画家,从而开创了闻名海内外的西域雪山画派,被画坛誉为“李雪山”。
他的雪山画曾经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性展览金奖,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日中友好协会、泰王国钦赐淡浮院(泰国国家博物馆)和澳门特区政府及特首何厚铧先生等收藏。2004年获“中国书画百杰”殊荣,是川渝乃至全国最具代表性的青年实力派国画家之一,正受到国内外收藏界追捧。
他的用墨、用色超凡脱俗、恣情挥洒,把传统笔墨与自然物象以及自身感悟都鲜明地展现在了宣纸上,既随意写景,又以景造意,法自然而不刻意雕饰,创作出的作品不仅力量雄健、气势恢宏,而且清爽淳朴、境界高远。是继承传统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曾在康藏地区工作的李兵,利用闲暇时间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看山、作画,在追求手不停挥、目不停视、心不停思的“求道”境界下,一直思考、探索中国水墨在表现西域雪山上的技法突破。他向授业老师黄纯尧请教,聆听李文信、姚思敏、唐允明、钱来忠等先生教诲,并请求刘大为、尼马泽仁、杨长槐等诸位先生指点迷。
他一次一次走进草原、走近雪山,看着银色的雪山随着太阳、天空、云彩的变幻和从早到晚的时间推移,时而金灿夺目,时而银光挥洒,时而腾云拨雾,时而身披红霞,自己仿佛就在仙境中倘佯,尽情地接受着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启迪。
那千里雪原、滚滚松涛,那繁茂草地、奇峰峻岭,那层峦玉色、璀璨金秋,西域大地的厚重也一次次撞击着他的心灵,让他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升华。
他作画时一般是先大笔大墨地把大局布置好,再小心收拾用笔不周之处,然后用灵动的淡墨或淡彩皴擦点染,使画面近看有质,远看有形,粗看有势,细看有味,画中有意,画外有情。
在笔法上,李兵根据自己多年对雪山的观察和无数次的摸索,以传统皴擦法为基础,在多次尝试用长短斧劈皴和披麻皴结合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了一种新的皴法——“块斧劈皴”。
在墨和色的运用上,李兵一般是浓、淡、干、湿、焦并用,有时先用墨后着色,有时又墨色混用,积墨与积色、积墨与积水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挤白”和“衬白”染雪法(留白法的具体表现),画出雪山的架构后反复渲染出积雪的厚重感和山体的层次感,通过墨色对比和光感辉映,使作品具有浓郁的西域雪山特色。
在构图方式上,他一般采用传统的近浓远谈、近实远虚的透视技巧,使整个画面自然、丰富、和谐、统一,既展示立意精神,又营造直观效果,力求体现画由心生,境由心造的艺术魂魄。
李兵说:“不知是因为我曾在那片土地上工作、生活的时间长,还是因为那片土地上的美景让我情有独钟,只要我一踏进那片土地,就有不竭的创作冲动。”
无论是冬春时节的宁静还是夏末秋初的热烈,无论是白山黑水的晶莹还是红叶绿树的鲜润,在李兵眼里,都有如诗、如歌的神韵,都是浑然天成的画卷。
因此,凡是看到或想起西域雪山的独特风貌,他就会无拘无束、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创作世界里。因为这份情感,他的笔墨世界随着不同的画面呈现出无穷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