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指长臂虾的幼体发育
细指长臂虾的幼体发育 周昭曼 梁象秋
(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系,200090)提要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
的幼体,在水温22'C、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强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细指长臂虾,涵状幼体,仔虾,发育,蜕皮,变态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是长江口到黄河口一-带重要经济虾,每年3~4月间移至浅海或河口处繁殖。期间,我们从长江口采回抱卵亲虾,于实验室内进行幼体培育。经2个多月的饲养和培育,幼体完成变态,进入仔虾期。下面报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形态变化。
1材料和方法
抱卵的亲虾于1991年4月捕自长江口,运回实验室后,在水温22"C、盐度12的条件下饲养。当幼体孵出后,即移至相同水温、盐度的培养缸中单独培养。为防止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定期更换新水。在第一、二期幼体期间,投喂褶皱臂尾轮虫,并加入适量的三角褐紫藻。到第三期幼体后,加入小量的卤虫无节幼体。到第五期幼体开始,全部单喂卤虫无节幼体。幼体孵出后,在盐度12%、水温22"C、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涵状幼体期,约20-22d后进入仔虾期。如在早期幼体期间单喂三角褐指藻为饵,则幼体均慢慢地先后死亡,未见有蜕皮进入第二期者.若在后期发育阶段遇到饵料不足等不良的环境条件,则幼体须经11个涵状幼体期,然后再发育进入仔虾期。
3讨论
细指长臂虾的幼体,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现蜕皮次数有10次或11次的不恒定现象,这种现象Broad[1957]在培养Palaemonetespugio时就曾发现。作者认为细指长臂虾的蜕皮次数不恒定,与培养过程中投饵不足等不适合的环境因子有关。从长臂虾类幼体培育的结果中看到,步足和腹肢的发育早迟与卵型的大小密切相关。在大
卵型的安氏白虾,在第一期各附肢不但已全部出现,且各对均已分节完全。而中卵型的脊尾白
虾,其第- -期只生出第1、2和5三对,到第二期再生出第4、5对步足芽,直到第四期才分节完全。
然而,在小卵型的细指长臂虾和葛氏长臂虾中,第一期仅生出第1、2两对,第二期始生出第3、5对,第三期再生出第4对步足芽,直到第五期才分节完全。腹肢的出现则延得更迟。在大卵型中,不但已全部生出,且已分节完全;中卵型要到第三期才生出芽突,第五期才分节完全。然而.在小卵型,要等到第六期始见芽状突起,第八期才分节完全,第九期生出内附肢。细指长臂虾与葛氏长臂虾成体非常相似,刚孵出的第一-期涵状幼体,除体色略有不同外,无论是外形或各附肢上的刚毛数均完全相同,两者无法相区别。但随着蜕皮次数的增加,其各附肢上的毛数逐渐出现差异。现就主要不同之点,比较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