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买了一头病牛养着,三年后赶考,牛践踏了他的行李

唐玄宗时期,有一个名叫空学贤的书生,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但凡遇到有人有难处,他都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衬别人。文友们背地里送他一个外号,叫做“老好人”。

这一天,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光,几个文友约空学贤去河边游玩,大家边欣赏风景,边吟诗作赋,优哉游哉,好不惬意。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大家去路边小饭馆里吃饭。

正走着,遇见前面一名老汉拉着一头水牛,慢腾腾地走着。水牛瘦得只剩一副骨架,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似乎很吃力。老汉边催促,边叹气说道:“唉,快走,到了地方,你就解脱了!”

空学贤顺口问道:“老丈,你这牛这么瘦,拉到集市上去卖的吗?有人会买吗?”老汉叹口气,说道:“卖啥子哟,这头牛有病,买回家是个废物,我把它送到张屠夫家里,杀了卖肉。”老汉是个话痨,一旦打开了话匣子,便絮絮叨叨地讲了起来。

这头牛原本是个好劳力,想不到去年得了怪病,久治不愈。这病怪就怪在,水牛能吃能喝,就是没有力气,走起路来,感觉风一吹就会倒。别说耕田拉货,就是走几步,也很费力。老汉家境不好,白养着一头牛,承担不起。没奈何,只得杀了卖肉,卖一点钱是一点钱。

老汉说完,空学贤不由得打量起病牛,恰好病牛也在看他,眼里竟然泛着泪花。空学贤感觉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好生难受,有种想哭的感觉。

突然,病牛站住脚,前腿着地,跪在空学贤的面前。文友们啧啧称奇,认为病牛有求于空学贤。空学贤头脑一热,说道:“老丈,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老汉愣了片刻,说道:“秀才,我可得提醒你,这头牛基本上是个废物,但是食量不比一头正常的牛小,买回家根本无用,每一年还要白花不少钱。你可要想好了。”

空学贤眼含热泪说道:“它好歹是条性命,既然有求于我,我岂能袖手旁观?我家家境还算过得去,白养一头牛,还是能够承担的。”

老汉犹豫着说:“哎呀,不是我不卖给你,而是先和张屠夫约定好了。如今卖给你,我不是失信于他吗?”空学贤说:“你卖给谁都是卖。”老汉说:“这样吧,你多给两成价钱,我给张屠夫一点损失费。”

几个文友不满地说:“老丈,你太不地道了,竟然漫天要价。”老汉嘿嘿笑着说:“秀才是个好心人,不在乎这点钱,我也好对张屠夫有个交代。”文友们背地里嘀咕,责骂老汉是个狡诈的乡下人。空学贤却不在乎,欣然掏出钱来,买下了病牛。老汉接过钱,喜滋滋地走了。

空学贤牵着牛,歉意地说:“本想请大家吃饭的,如今钱用的差不多了,只能请大家吃一碗面了。”大家在路边小饭馆里吃了面条,各自散去。空学贤牵着牛独自回家。

病牛慢吞吞地走着,这条路硬是比平常多走了一个时辰。好不容易到了家,父母听说他买了一头病牛回来,责骂他是个败家子。倒是老奶奶夸奖他做了好事,帮他说好话。老奶奶信佛,家里设有斋堂,她平常吃斋念佛。空学贤的善良,就是受到老奶奶的言传身教。

空学贤把病牛安置在牛棚里,叮嘱家仆好生喂养。因为它走路都费劲,家仆也不给它套上缰绳,由它在牛棚里任意走动。每当闲暇之时,空学贤也会偶尔去看它。

一转眼三年过去,病牛看似随时都有倒毙的可能,竟然还活着。这期间,空学贤已经考上了举人。过了不久,到了会试之期,空学贤早已报了名,他收拾行李准备上路。

这一天一大早,家里人准备了一桌酒菜,为空学贤饯行。喝罢酒吃罢饭,空学贤让老仆挑着行李,他则牵着骡马,辞别家人,踏上到都城赶考的路程。

突然,传来一声牛叫声,众人转头看去,竟然是那一头病牛,巍颤颤地走了过来。众人以为它来为空学贤送行,哪知道它走到老仆的面前,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低头拱倒了老仆,伸出脚将行李践踏得稀烂。

等到众人醒悟过来,将病牛拉开,扶起老仆后,发现行李已经毁坏了,需要重新置办。父母认为不祥,气得责令家仆把病牛马上杀了。老奶奶却说:“万物都有灵性,病牛这样做,必然有它的道理。依我看,你暂且不去参加考试,等到三年后再参加考试。”

空学贤也觉得此事过去蹊跷,在老奶奶竭力劝说下,他取消了行程。至于那头病牛,依然养在牛棚里,没有亏待它。

过了不久,突然传来消息,爆发了安禄山叛乱,朝廷军队节节败退,安禄山攻陷了洛阳。那些赶考的举子,半路上遇见叛兵,有些折返回家,有些因躲避战乱失踪了,不知去向,也有一些举子死于战乱之中。空学贤算了算,如果他如期启程,途径洛阳,正好遇上叛军,凶多吉少。看来,病牛具有灵性,救了他。

全家人都改变了对病牛的态度,对它越发好了起来。

五年后,病牛终于熬不住,死去了。家仆在分解牛的时候,在肠胃里发现了牛黄,这可是值钱的东西。有一家大财主,常年被病痛折磨,花高价买下了牛黄。

空学贤这才恍然大悟,病牛为何这么瘦弱,原来它身上长着牛黄。他算了算,对于卖牛黄得到的钱,和白养病牛的花费相比,那些花费根本不值一提。想不到病牛不但让他免了灾祸,还送给他如此丰厚的回报!

世上万物都有灵性,作为人类,还是要保留同情心,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必要时,伸出援手,献出爱心。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人为善,与封建迷信无关。读者诸君读罢故事,如果心有所悟,不吐不快,不妨把观点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独到的见解。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每天都有更新,明天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