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家祠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古建筑群。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年(1894)落成,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陈家祠为三进式庭院,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
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构局。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石雕、陶塑、铜铁铸和绘画等工艺进行装饰,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装饰著称,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
陈氏书院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号称“百粤冠祠”。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6幅大型砖雕《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其画内建筑物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神态各异、形象生动,花鸟栩栩如生,其砖雕技艺为近代罕见,可说是惊世之作。
尤具特色的还有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历代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被赞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中路一、二进间的院子内的石栏杆镶嵌的铁铸双通花栏板“金玉满堂”、“三羊启泰”等展示了中国近代铸铁工艺的成就。
陈氏书院保存完好的探头砖雕是广东“挂线砖雕”风格。各种线条均以平面处理,线条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便有了“挂线砖雕”的叫法。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参观陈家祠时,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所折服,即席赋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1959年,陈氏书院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搜集整理、保藏研究、宣传展览广东历代民间工艺品。设展厅十个,展览面积约一千八百平方米,常年展出陶瓷、刺绣、雕刻、剪纸等广东各类民间工艺珍品。1988年,陈氏书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州市重要旅游点。
古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