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头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其古建筑群是目前花都最大的古民居群,为黄姓家族于南宋时期从南雄珠玑巷迁移到此地,立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据查该村以前叫做“塱头村”,可能因“塱”字比较冷僻,所以现在改成了“朗头村”。
朗头村现在修葺得很整洁,没有失去古意。尤为难得的是,开发后的朗头村,仍然不收门票。
村外的青云桥,始建于明代。上面的栏杆是新做的,桥身则还是原来的。
村头的升平人瑞牌坊,表彰的是一位24岁守寡,活到103岁的妇人。
朗头村东社东面的炮楼
炮楼的正面
东社村前大池塘种满了荷花,花香沁人。不少游人慕名开车前来游玩,池塘边的榕树下有村民做起农产品、豆沙糖水等小生意。
渔隐公祠
渔隐公祠对出有两对旗杆石
祠堂外放着的石刻部件
祠堂里,天井两边的走廊明显是后面改建的
看村头的介绍说朗头村出了15名进士,但看这些旗杆石,真正的进士没几个。像这个明经进士,好像不是真的进士。
贡生和举人比较多
渔隐公祠旁边的青云巷
从村头望过去,很难得没有间杂新式的楼房
每条巷子都有名字
广府的村子祠堂和书室多
巷子都比门坪要高出几级台阶
里面有一座积墨楼
宽阔的广场
转出去就是北门了
穀诒书室
里面柱子上的石刻
天井旁的走廊还有屏风
文湛公书室
有五角星的农家乐里
旁边的梅窗公书室,上面的平顶应该是改建的。
俭斋公书室
兴仁里
南野公书舍,里面是曲艺社
里面正在唱着粤曲,挺专业的
伴奏也挺专业
拿过不少奖
旁边是安居里
靠近西门的是景徽公祠
门前的旗杆石
西门楼
东社与西社之间相隔一小块水面,开发的时候修了一条相连的木桥。
西社的门楼
靠外面的一个门,上面的字被藤蔓盖住了,是“太阳永照”。
西社这边的古建筑中间间杂了几座新式楼房。
黄氏祖祠
两边的青云巷
祖祠里面,曾经做过学校
祖祠前面的旗杆石,发现朗头村喜欢把不同的人刻在一块旗杆石上。
门前的旗杆石,这是真正的进士了,还是明代的。
又是共用的旗杆石
两条巷子
里面还有接旨亭
绍贤堂
门前池塘边两株老龙眼树,中间的石板可以当床。
奉和里
菽圃公书室
又是两条巷子
以湘公祠
池塘边榨糖的工具。
马溪村属于花都区秀全街道,古村民居多为青砖结构,部分泥砖结构,建筑年代多为清末民初。
马溪村聚居而又相对独立的,有姚、黎、林等姓氏。首先看到当地一座姚氏宗祠,大门外的两边被加建了两间小房子。
一些祠堂和书室的门匾被糊住了,看不清楚是什么字。比如这座XX姚公祠。
这座“南渭姚公祠”倒是修葺一新,门匾是顺德梁澄题写。
这座XX书舍也被糊住了看不清。
振全姚公祠挺气派的。
这边是老的,但右边一字不认识。
振全姚公祠门口有两对旗杆石,基座是老的,但旗杆石是新的。上面写着“状元及第”,但没写人名。回来查了一下,广东姓姚的状元叫姚大宁,是武状元,南海人。
旗杆石基座有四面,靠里的一面没刻图案,相对的两面分别刻着麒麟和狮子。
其余四面刻的好像是暗八仙。
这座林秉均题写的,被糊住了看不清,依稀是三个字。
广裔姚公祠
门前矮墙上镶着两个小狮子。这个应该是从虾公梁上拆下来的。
这个是红砂岩的,风化比较严重了。
淮阳姚公祠
一座有五角星的房子
一座不起眼的房子,门上被横额盖住了,只看到“庆、室”二字。落款是黎湛枝。查了一下,黎湛枝是南海人,二甲传胪,官至一品,还是溥仪的老师。(据说是庆祥书室)
旁边是姓林的。当头的林氏宗祠正在大修。
前面的一对旗杆石断了一根,看上去是新断的。
林氏宗祠的石匾是状元郎林召棠题写的。
后面的先贤阁已经修葺一新了。
林氏宗祠旁有一口古井。
右起第二个字看不大清楚,像是“馀”字。
茶塘村位于花都区炭步镇,离高速路炭步出口只有500米,村民多姓汤,汤姓于宋代从南海迁至此,立村约700年。据村民介绍:汤字水旁,茶亦为水,塘能容之,故名茶塘。
村中古建筑占地6.7万多平方米,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约120座,其中庙宇、祠堂、书院、书室共有20多座,建筑坐东朝西,布局规整。
由于没有开发,茶塘古村很安静,只有三几老人在村头的榕树下乘凉、闲聊。
洪圣古庙,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建筑。
外面的两条石柱,刻着盘龙。
柱脚雕刻着人物。
两侧有青云巷。
旁边的一座乡约,应该也是古庙的附属建筑。
走进庙里,石柱上也刻有对联。这是外面一副。
南寿家塾
云蔚、霞蒸
德馀书舍
万良汤公祠,前面有一对旗杆石。
仁厚里
允卿汤公祠
和武书室,大门封住了。
友峰汤公祠
同风书舍
德星里古井
性所书舍
元颖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