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目的 -《精神健康讲记》连载24

第四篇  静坐与全观
回光守中

李辛:我们刚才坐了15分钟。从开始到最后,大家感受到整个过程的变化了吗?环境在变化,我们内心的感受也在变化,比如最后一段,房间里的气氛沉静下来。此前外面有各种声音,我们的心也飘来飘去的,然后有几分钟,大部分人能比较不费力地坐着。最后的半分钟,空间里的压力在增大,大家都有点坐不住了。

对这个变化过程的感受和了知,就是某种程度的“觉”,大白话就是“知道”“感受到”。比如昨天山谷的清凉我们能感受到,现在坐在这里,稍稍有点闷热也能感受到。

静坐的目的是,让我们这种知道的能力或状态再稳定一点、清晰一点,这样我们的感受力会越来越精微。

静坐是精神层面的训练。我们观察呼吸的来去、身体的各种舒适或不适的感觉、心里的杂念,还有环境的噪音......

这个作用有点像磨刀或是擦镜子,训练一段时间后,即使在应对身外繁杂事物的时候,对周围的变化也能知道,这就是所谓“感受力”和“稳定性”的同步提高。

关于静坐,有不同的流派、各种功法。今天,我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一讲静坐的过程中,我们的心身,也就是肉体、能量、精神层面是怎么互相作用的。

我们了解基本的原理之后,就会知道怎么坐会比较安全和科学。慢慢地自己还能观察到,各种不同的静坐方法在我们的肉体、能量、精神,也就是形、气、神三个层面,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特质,包括身体、能量、心念、意识、情绪的互相影响和转化的原理。

有了这些了解作为基础,往后,我们若有机会接触并选择其他各种静坐方法,包括各种养生方法,或者选择住宅、工作、事业发展的方向的时候,心里就会明白哪个比较适合自己。不然,网络时代信息太多,各种方法不时跳到我们眼前。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心特质和能量的运行特点,今天用这个方法,明天再换一个,出了状况也不知道原理,一直是迷惑的。

大家比较熟悉肉体层面的训练,比如俯卧撑、下蹲;大家可能也做过一些需要更多身心协调的运动,比如台球、乒乓球,这些运动到高阶后需要高度的专注、放松和对自己身心以及外界环境的精微觉知。

静坐,是人体在相对静态的时候,对精神和意识的专门训练。

坐的时候,身体像是一个稳定的基座。初学的时候,保持环境的简单和安静,闭上眼睛,减少与周围人、事、物的关注和交流,如同电脑关掉一些窗口,把环境的干扰降低,目的是不让我们的注意力习惯性发散,精神可以相对专注于内在的身心和思想的变化。若是容易昏沉,可以将眼睛略微睁开。

静坐首先是训练注意力自然的集中,回到自己身心中,这是训练专注的能力。精神集中了之后,纯度提高,运用它的能力自然也提高了。

我们的生命,除了肉体、精神,还有能量,西方叫“Energy”,中医叫“气”。气跟神的运行,其实是同步的。比如,当我们的精神、注意力向外的时候,气就会同步向外发散,属于“开”的状态。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头上,气就会往头上聚。在气这个层面,有点像空气弥散在一个特定空间,到处都有,你往哪边引导,哪边就会多一些。但要注意,人为的引导,会导致某处增多,某处变少,这也是有为法的“气功”容易出问题的原因。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人的气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什么状态呢?他的能量是由内而外往各个方向走的,眼睛看到了要看的东西,耳朵听别人讲话,鼻子闻到了味道,思想飘得很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的状态,也是“耗”和“散”的状态。

所以,对于惯常耗散的现代人来说,养生最重要的方向是向内、回收。在道家,叫作“回光”或者“内守”“守中”,其实就是改变神气运行的方向。就像我们平时往外花钱,现在开始有意识存钱了。

当我们的神气运行的方向改变的时候,能量层面的气的输布状态和密度也会同时有变化,物质层面的身体也会慢慢有变化。就像干涸了很久的小溪重新有流水了,那么,只要这个状态能够持续,我们的内环境会渐渐恢复生机。

有为和无为

无论从静坐或者养生的角度,都有两个方向:有为和无为。

有为,是有目的地把精神力投注在某个目标上。如果用在修身的过程中,我们的气血也会往“目标”方向集中,比如意守丹田。慢慢地,我们整个身体下部的气会加强。如果意守眉心,上面的气会加强。理论上来说,只要愿意,我们可以把能量调动到身体的任何部位,

就像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钱存在余额宝或者任何一家银行。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钱来调动,如果钱都不够日常开支,就不要调动了。

在静坐练习中,有为的方法,能在我们主观想要加强的某些层次、部位形成能量聚集。但凡事都是双刃剑,和无为法相反,人为的意识调配过度,会在体内形成一个不均匀的状态。如果这个状态持续加强,就有可能“修偏”。

这在武术界更明显,学武之人,如果只是练外家拳,一辈子只练硬功的话,到了六七十岁,身心状态仍然保持平和健康的非常少。

大学三年级,我在北京郊区的一所职工医院实习。那时候都是公费医疗,每天都有一位40多岁的壮实男子来扎针灸。他浑身都痛,走路僵直,坐下去站起来的动作很慢。他有辉煌的运动史,摔跤、铁人三项,柔道、长跑都很厉害。

这位患者,是年轻时候的过度有为,导致了气机和肉体层面的不均匀,很多气脉在“练硬功”的时候被闭住了。大量的能量都强行调到了外周,内部空了、淤堵了。

这个病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无为是什么呢?我们的精神处于松、静、柔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下,我们的能量自然就会往回走,由表层回到深处,去身体需要的部分。身体其实比我们的主观意识更有智慧,所以,当我们处在松静自然的时候,身体便开始自动调节,而且它的调节是均匀而不偏颇的。

均匀意味着表里、内外、上下、左右,所有的部分都是通畅、平衡、流动的。人体生病,是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惯、工作、心智—情感模式,以及特定的致病因素,导致神气运行不均匀了。不均匀的格局时间长了,就会在身体上显现出问题。

所以,有为和无为,这两个方法要注意。讲到“静坐”,有些人会和“练功”混为一谈。“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物理学的做功,一个是有目的的练出功夫或功能。一般来说,气功的各种功法,有为的较多。

除了具体的方法分有为和无为之外,还要注意,在平时静坐的时候,

自己要去观察当下自己的心态是有为还是相对无为的。

怎么观察呢?很简单,就是观察自己是不是太用力、太认真或者有强烈的目的想达到。比如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想把气聚到哪里,或者从哪里调到哪里的意图,或者强烈地抱持“我一定要修出功夫”的念头,这都属于有为。

心态要避免过于有为,但并不是说具体的方法一有为就不对。很多修道的功法,在某个阶段是有为的。但是,今天讨论的是关于精神健康和自我觉察领域的静坐与观察,如果太有为,观察的范围和精微度就有限了。

有个朋友有段时间,静坐很用力,太认真。坐了三个月之后,发现身体消耗了,瘦了,而且睡眠变差了,情绪也不稳定了。这时候自己就要知道,需要调整方法了。

所以,“知道”很重要,静坐这件事情,不能蒙头去做,否则容易出问题。在这方面,盲目的热情是害人的,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古人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 转载请注明:摘自李辛《精神健康讲记》

李辛简介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