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墓(衣冠冢?)

                         羽翼殊勋弃若遗,皇天有运我无时。
                         庙前便接山门路,不长青松长紫芝。
       这首七绝是唐朝大诗人李商隐赴桂林途中经过商州游览四皓庙时所作,诗中尽道汉朝高祖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用张良计,卑辞厚礼迎四皓,使辅太子这一段故事。全诗对四皓品德是持肯定和褒奖意见的,相传汉孝惠帝继位后对四皓的功绩还是很认可的,商山四皓死后,葬于商山脚下。汉惠帝刘盈亲为“四皓”树碑,曾派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土十斤,来商山为四皓墓陪土,并立有“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碑石,诏令百官四时扫墓,以示尊崇。
      可是自古商洛地区就有四皓墓两处,既商洛市汽车运输公司院内四皓假冢和丹凤县商镇四皓墓各一处,今人传说都以丹凤县商镇的四皓墓是真冢。而商洛市内四皓墓是假冢相传是明朝某位州官建造的假墓,传说这位州官嫌每年去四皓墓祭祀太远(两地大约40公里),因此在金鸡塬上重新给四皓修衣冠冢一座,并修建四皓祠以便祭祀,此后游人大多来此吊念。可是这么重大的修建衣冠冢和庙宇·在商洛历史上以及历代诗歌辞赋中并无记载,我也就只能先去商洛市这个衣冠冢看看再说。
      导航直接到商洛运输公司家属院门前,今年疫情不便,立即带好口罩跑去门卫询问四皓墓之所在,门卫大哥告诉我顺路向东走隔壁院内向里走就是。随即前行不远就看见一处新修的住宅小区,也许是刚过新年,门口对联并未截去,门楼横幅上有“商丹园”字样,应该是新近从建的一处住宅小区。进大门远远就看见一堵围墙,中间开一简易铁皮大门,里面宛然就是一座建筑工地。在走近简易大门向内一看,一座封土就在眼前不过几十米处,而一方省级文保碑就立在封土正前方,原来商洛的四皓衣冠墓依然就在眼前。
      快步走到中间大墓,该墓我暂定为M1号大墓,墓高约六米以上,直径最少也在十米开外。墓冢向北一侧修建半个环形围墙,高约2.5米,从围墙看应该不是为了保护古墓而建,应该是为了遮挡古墓而建,怕人看见心生不爽。而在围墙上写满口号进行安全宣传,必定这里是先前是运输公司的所在地。墙前立有省级文保碑一通,正文“商州汉墓群”五个大字,上首陕西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下首2015年陕西人民政府立碑等三行字样。在陵墓正中却遗留下一座文革时期的语录碑,高怕也在十米以上,塔碑现今依然完好如初,上面语录虽有残损,但是50年过去了,字迹依然如新清晰可见。先按下塔碑下的汉墓不表,单这个语录碑现今也已经成为文物了。
      绕陵一周进行观察,该墓确系汉墓无疑。汉墓相对中国历代各朝,不但陵墓封土巨大,而且修建陵墓夯土扎实,墓内陪葬丰富,堪称中国历史古墓之最。像这样级别的古墓,没有官方敕建,民间是不敢越制修建的。我徒步上陵,陵上封土密实,树木高大,一看就是百年以上的古树,当然因为汉墓多为三合土夯筑,上面长根树木并不易存活,也可以看出该墓是汉墓可能性较大。当然封土之上也倒满垃圾,更无从看到夯土痕迹,实为遗憾。
       M1号墓正前方是清朝复健的四皓祠,显然这里现在正在修建,西侧一栋六层楼房也被拆掉,整个运输公司家属院区域基本已经全部拆掉,看情形商洛市这是要大力修建该墓园了,准备回复昔日的荣耀,让我看着就感欣慰,四皓墓总算被政府重视起来。现今四皓墓依然保存下来清朝一进院落三套房屋,前屋看着不像清朝建筑,但是门首前的一株古柏怕是一人难抱,高最少40余米以外。后屋正殿为两间连体单梁式建筑,这样的建筑格式在明清相当普遍,主要原因还是建筑材料问题,这样建设可以大量节省成本和木材的用料,扩大建筑面积。
      四皓庙目前凡是能进去的地方都用砖切围墙堵死,仅东侧围墙修一大铁门用一把铁将军把祠堂内外分割开来,根本无法入内。前后殿所有门窗也都用青砖堵死,我是干着急围着祠堂转悠而不得入,询问院内种菜的市民也不得要领,最后我只能在西侧找个无人死角,爬上墙头跳了进去。院内空空如也,三株古树分立院内三处显得安静优雅,在院内树下零散的放着几块碑刻,多为明清刻石,其中的四皓墓碑因为风化严重也只能看见四皓二字。商县四皓墓祠保护碑也在其内,其它几方碑刻阳文向下无法浏览碑文。每块碑都在几百斤之重,我也无法翻动,只能作罢,空留遗憾,不能尽揽。从大殿门缝向里张望,空空如也,依然什么也没有留下。
       虽以原路出来,前往M2号墓考察。2号墓就在一号墓东北几十米的地方,封土保存完好,陵丘略大于一号墓,其实也就是一些建筑垃圾倒在上面,实际情况两墓大小应该相当。陵墓封土之上柏树和槐树密集,看树龄柏树应该在几百年以上,不过和四皓祠内柏树不能相比,四皓祠柏树树龄应该几百近千年以上了。槐树应该时间不长,我依然绕坟冢观察,明显是圆丘墓葬,是汉墓的基本可以确定,只是封土没有一号墓高。
      M3号大墓紧邻M2号墓以北大约30米处,西侧为一座房子挡住,北侧确是商丹园小区的围墙。封土相对较小,上面长满蒿草,因此当时并没有看出这里就是一座陵墓。询问园内玩耍的小孩也都道不知道3号墓的位置,我只能在园内乱找,结果发现北侧靠墙处一株大树树龄久远,跑去一看,依然就是一座坟墓。该墓封土大约3米多高,直径七八米的样子,在封土之上,几颗古树下一塌陷处,杂草丛中见一碑刻半露,经过简单清理荒草,一方四皓墓碑显露出来,原来是早期立的县级文保碑,今天总算圆满找见三座古墓。
      对商洛的四皓墓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商镇的三座古墓做对比,我更认定这里应该才是真正的四皓墓。虽然商镇古墓已经用砖围切起来,看不见封土内部情况,但是从我走过的几百座汉墓看,商镇的古墓安葬不符合汉朝规制,既然是惠帝亲自下旨建造,就不会三座陵墓距离那么近。在汉朝即使是夫妻也没有这样埋葬的道理,刹那间一个念头涌上我的心头商洛市的四皓墓才是真冢,我这一论断应该是占的住脚的推测。
       商洛市这座四皓墓本地传说是明朝某位州官为祭祀方便、以免远途跋涉而修的假冢,可是这么重要的大事商洛各朝县志并无记载。而且查找资料,在明以前两地的四皓墓就已经存在。而商洛市的四皓墓现今是有庙宇现存的,在古代人死以后为了祭祀才会在墓冢前修建庙宇,两者前后时间不会太长。那么是不是怕后人盗墓而修建的疑冢?其实这个更不可能,虽然汉朝实行的是厚葬,但是当时四皓是隐居,并无官职,又没有做生意的记载,何况汉朝是瞧不起做生意的人,如果四皓敢做生意,就不会被后世尊敬了。想想四个穷鬼的墓里能埋些什么宝贝?估计也就是些坛坛罐罐之类的陶器,这些东西在清朝以前是没有人要的冥器,分文不值。
      其实还有一个主要疑点,那就是这四个老头“四皓”不可能在同一天都死了吧!在说他们即使隐居在商山,难道还天天聚在一起呀,不吵架才怪。从后世来看他们都是有子嗣遗传至今的,所以当时他们应该都是有家有室的人,只是四人都是文坛巨圣,平时经常聚会而已,死更是有前有后。作为惠帝估计也不想沾惹这几个老糊涂,其实在历代诗句中并不是人人对他们都是褒奖,也有不少贬低四皓的诗句流传,比如杜牧《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对四皓就大大的瞧不起。翻看史书记载;商洛,商镇两处古墓遗址自古就有记载,结合汉朝和中国传统,四皓死后是根本不可能埋在一起的。 
      在中国从远古各朝至清朝,基本有名望的人都是有家族墓的。包括今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是采取这种丧葬制度,那么四人死后怎么会容许外姓进入自己家的祖坟?当然自己家的儿女更不会让自己的祖上埋入他人家祖坟。想通这个道理情况也就明了了,那就是两处坟茔应该都是真的,最少商洛市这一座坟墓是受益最大的一座。四皓死后自然埋入自己家祖坟,后朝为了祭祀四皓就只能跑去每一家祭祀,显然时间久了就会有嫌麻烦的官吏,于是就在其中的某一位墓园内由官方修建其它三位的衣冠冢以便纪念,这个道理是肯定站的住脚,当然也符合中国古代墓葬传统。而商洛市的四皓墓保存完整,封土距离合理,而汉制陵墓都是坐西朝东,而这里的封土除M1号墓在主要位置,其它三座四皓墓均不在主要位置,就更加说明其它三座就是后期为了祭祀而做的假冢“衣冠冢”而已。
      居说在商洛市四皓墓冢早期葬有四冢封土,其中一座被修建商洛运输公司时毁掉,也是目前两处陵园中葬四皓最齐全的一处地方,那么这里当算四皓中其一,商镇所谓的真墓又为其一,因为这里流传至今,祭祀不断,有典可查,且墓中古柏和商洛墓基本相当,应为同一时期种植,这些证据也应该没有问题。甪里先生死后葬商南县,相传甪里先生来到商山后一直隐居在县城北曹营村境内,死后葬于双巅,时至今日商南县有关甪里先生的故事和遗迹众多,只是该墓今人没有找见而已,此四皓墓之一。最后一位夏黄公葬姚江南岸的覆船山,因不在陕西四皓墓内,故不在多说。
       由此看来商洛的所有有关四皓墓都应该是真的(目前确定的只有两处)。但是墓主具体是谁就很难考证了。当然也有很多史家或者文管人员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虽然各有道理,但是也不无漏洞,我作为游客说到这里也就不想继续向下分析了。随着历史的前进,后朝为了自身利益,也是为了竖立书生的清高品德做楷模,便纷纷抬四皓出来说事,自然是要把四个人埋在一起以便祭祀,选址其中一处(四皓)坟再给其它三人修建假冢以表示四人生同吃,死同穴,的高尚品德,为后人展示他们即使死后也依然要埋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相关博文链接;商山四皓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