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假道伐虢”伐的是哪一个国家?其实历史上有五个虢国

虢国在历史的长河中太“细微”,人们对它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一个典故“假道伐虢”,其实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诸侯国,地位还非常尊崇,而且历史上一共有五个“虢国”。

为了区别,后人将这五个虢国,分别叫做东虢国、南虢国、西虢国、北虢国和小虢国。其中东虢国和北虢国系出一脉,西虢国、南虢国和小虢国系出一脉。

01.武王分封东西两虢国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政权后大封诸侯,其中他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同时受封虢国,分别建立东虢国和西虢国。

虢仲的东虢国封地在今天的荥阳,西虢国封地在今天的宝鸡凤翔一带。

02.西虢国东迁变成南虢国

作为姬姓宗室子弟,西虢君几代人一直在朝中担任辅政大臣,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周厉王在位时的虢公长父。

周厉王在位期间,井田制已经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之风日盛,国力大幅衰退,由此产生了贵族集团与王权的激烈争斗。

客观讲,周厉王并非史书描述的那样昏庸,相反他是一名很有政治理想的君王,他打击土地兼并,改革税收制度,大兴农田水利,征伐淮夷部落。周厉王最信任的两位大臣,一位叫荣夷公,另一位就是虢公长父。

虢公长父曾经率军出征,抵御淮夷的入侵,可惜失败了。大约在此后不久,西虢国就东迁至三门峡一带,史称“南虢国”。所以,南虢国就是西虢国,并非两个并存的封国。

西虢国的称谓在历经约180年后,就消失在历史中了。从西虢国东迁的时间上来看,它应该承担了对付淮夷部落的责任。

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周厉王被历史抹黑,虢公长父在史书中成了“四大不义”之人之一。

03.郑武公灭东虢国

从周厉王到周宣王,再到周幽王,西周王朝是“王小二过年”,这种状况引起了一个人的担忧——郑桓公。

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郑国也是西周分封的最后一个诸侯国,起初的封地在凤翔一带,与西虢国是邻居。

看到王室败落的速度,郑桓公未雨绸缪,他接受太史伯的建议,向周幽王请求,把封地从凤翔迁徙到洛水以东,与东虢国和郐国相邻,这件事史称“虢郐寄孥”。

郑桓公为何要选择东虢国和郐国为邻?理由就是,这两国实力最弱,国君又是混蛋,分分钟可以捏碎。果然,公元前767年,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举兵,先后灭了东虢国和郐国。

东虢国立国279年,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04.周平王立北虢国

东虢国被灭后不久,东迁的周平王立东虢君的后人虢序为诸侯,封地改在黄河北面的夏阳,即今天的山西平陆县,史称“北虢国”。

05.秦武王灭小虢国

西虢国东迁后,其后裔并未全部离开,有一个分支留在了原地,且被保留了封国,史称“小虢国”。小虢国真的需要放大镜才能发现,它地盘太小,毫无存在感。

正因为小,所以它人畜无害,直到公元前687年才被秦武王所灭,细算一下竟然也生存了180年左右。

06.晋献公灭北虢国

该说到那个著名的“假道伐虢”了。与北虢国同在夏阳的还有一个国家叫虞国,北虢国在南,虞国在北,再往北面就是强大的晋国。

虞国也是姬姓诸侯,只是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稍远。晋献公在位时,大力开疆拓土,地处黄河要塞战略地位的北虢国、南虢国和虞国,自然都会成为晋国必须要吞并的目标。

于是晋献公打出北虢国之前经常帮助晋国流亡公子,公然干涉晋国内政为由,准备兴兵讨伐北虢国。打北虢国必然要经过虞国,偏偏虞国和北虢国关系亲密,不大可能借道给晋国。

大臣荀息说:虞国国君喜欢名马,又贪财好货,君上您只要把自己的宝马和名贵玉器宝物送给他,他一定会借道给咱。

晋献公还有点舍不得,荀息说,君上啊,你咋没想明白,他就是您的保管员而已,将来不还得收回来嘛!

果然,虞国国君一见到宝马玉器就忘了“虞虢两国牢不可破的友谊”,他不顾大臣宫之奇“唇亡齿寒”的警告,对晋军敞开了国门。

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北虢国,至此存在了109年的北虢国亡了。让北虢国国君很得意的是,晋国并没有乘机灭了自己,因为晋献公还要二次借道。

07.晋献公灭南虢国

“假道伐虢”跟大家理解的不一样,后人一直误以为晋国在灭了北虢国后,就顺手灭了虞国,其实不是。

有了上一次的亲密合作,当三年后晋国提出再次借道讨伐南虢国时,虞国国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什么代价都不付出,坐在家里收红利,这么大便宜不占白不占。宫之奇二次警告无效,转身带着全族逃亡了。

公元前655年,晋军跨过黄河,轻松灭掉南虢国。立国210年左右的南虢国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至此,五个虢国全都灭亡。

晋献公在回军的时候,顺便请虞国国君出城喝了顿酒,酒席上他拍拍虞国国君的肩膀,宣布虞国并入晋国。虞国灭亡时,除了国君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俘虏——百里奚,即后来为秦穆公图霸立下奇功的那位。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其实虢国的历史远不像我说的这么简单,由于历史久远,很多史料遗失,五个虢国的封地、成立时间、世系传承等,还存在着争议,有兴趣的就自己去研究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