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何时成为父母的故乡

上期文章:抠门老爸乐趣多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

01 女儿在哪儿 母亲到哪儿

汪姨是我从湖南回山东的列车上遇见的一位阿姨,她是从长沙去济南看望女儿和外孙的。

汪姨已经年近古稀,腿有些毛病,不能长时间走路,眼睛视力也不太好,已经查出老年白内障。

汪姨退休后的日子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女儿先是在深圳工作,后又随当兵的丈夫来到山东,在济南安顿了没几年,丈夫又调去了北京工作,下一步,一家人可能还要迁去北京。

女儿是外企的白领,成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女婿就更不用说了。

两口子都忙工作,家里的两个小孩,大的读小学,小的读幼儿园,都需要人接送。

身边没有亲戚朋友搭把手,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汪姨此行就是为了照顾外孙和外孙女!

汪姨带了四个包,纸箱和旅行箱里装的都是家乡特产。她说:女儿从读大学就离开家乡,最为怀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每次回老家探亲,连家都顾不上回,就跑去吃本帮菜。

汪姨细数随身带的特产:辣椒、豆干、柑橘等,末了想起,忘了给女儿带家乡米粉。

她身体不好,舟车劳顿,还带了这么多行李,进站、出站都很麻烦。车到终点站,女儿给她打来电话:接站人员不让进站,找了小红帽进去。

汪姨说:小红帽很贵,我自己能行的。尽管汪姨每月有一笔不菲的退休金,她还是算计着能省点就省点!

都说退休后,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汪姨却闲不下来,去年老伴去世了,两个人的旅途变成了一个人的旅途,她也想趁着腿脚还灵便,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老姐妹跳跳广场舞,可是女儿需要,她就停不下来。

这两年,汪姨的身体状况百出,不服老都不行,她随身带一瓶中药,一日三餐按剂量服用。

退休前,她几乎没出过湖南。退休后,随着女儿结婚生子,女儿到哪儿,汪姨到哪儿。

她一次次跟着女儿换城市搬家,她先后带大了两个小娃娃,两个娃娃上学后,她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上学放学,课后送两个娃娃去上课外兴趣班,在陌生的城市里穿街走巷、转乘公交。

年轻的时候,汪姨响应国家号召,就生养了这么一个女儿。如今,她心甘情愿做女儿家的后勤部长,外孙、外孙女的全职保姆。

以前每年坐车去深圳,直达车的票不好买,汪姨就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广州中转。

深圳离湖南近,那边的生活,汪姨还能适应,济南和北京的生活,汪姨就适应不了,气候的干燥、交通的不便……让她苦不堪言。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汪姨就回老家待上一周。

其实汪姨在长沙的家只是一套空房子,亲戚朋友都劝她租出去,她却舍不得,房子里有她和老伴、女儿一家三口生活的记忆。等到有一天外孙和外孙女长大了,女儿一家不需要她了,也许她还会回长沙生活!

02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

李叔是我在中转列车上遇见的一位东北大叔,我上车时,他一个人占着三个人的座位,正在睡觉。

已经是上午十点,中途上车的乘客络绎不绝,车厢里嘈杂熙攘,他还是睡得那么香,让人不忍心叫醒他。

火车开动,李叔从列车的颠簸中醒来,抱歉地给我让座。

闲谈中,他操着一口东北口音告诉我,他和老伴在上海帮女儿带孩子带了大半年,太累了,要回老家歇一歇。

周围的年轻人一听这话都被逗笑了,笑后又觉得心酸。李叔夫妇除了身体的累,还有心里的累,背井离乡的累,水土不服的累……

身在异乡为异客,哪怕异乡有自己的儿女,终归不是自己的家乡。

年轻人适应能力强,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上了年纪的人都恋旧,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土窝。

语言、饮食、天气……多少漂在城里的老漂族被乡愁困扰,土里土气的方言总是融不进大城市的普通话;饭菜虽然在自己家里做,总是少一道家乡的佐料;想找个老伙计唠唠嗑,抬头低头都是陌生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习惯了,初到异地,浑身都不自在。

除了私下里和女儿说两句家乡话,李叔夫妇和女婿、外孙都得说普通话,说方言,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女婿和外孙听不懂。

住在女儿家的高层电梯房里,虽然物质优越,吃喝不愁,似乎比李叔夫妇在东北老家的日子过得好,但各家各户都关起门来过日子,邻居之间谁也不认识,让李叔想不通。

外孙还不到三周岁,李叔和老伴除了在家里带孩子,就是在小区里转悠,很少出小区的大门。

李叔感叹:“大上海就是大上海,地方太大,我怕迷路,给孩子们添麻烦!”

房子再大再宽敞,都像个笼子,囚住了李叔的手脚和心灵。

两天两夜的火车,李叔夫妇不舍得坐卧铺,对于两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这样的长途硬座不管坐着还是躺着,都不舒服。

李叔用的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他像宝贝似的爱惜,可是他不会用,连接听电话都不知道怎么滑动屏幕。他自豪地说:是女婿孝敬他的。

看到周围的年轻人一上车就低头刷手机,他很好奇,凑过去看别人在玩什么。

谈到现在年轻人的收入,李叔说:你们赚多少钱都不够花的,请客吃饭需要花钱,朋友聚会需要花钱,赚得多就花得多。

正是因为体谅年轻人打拼的不易,李叔夫妇才拒绝了女儿女婿给他们订卧铺票的好意,承诺: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会找列车员补卧铺票。上了车,他们就舍不得花那份冤枉钱了!

李叔是个大老粗,没上过几天学,不认识几个字,女儿家再好,他也只认自己东北的土炕、小院,那才是自己的家。

他乡很容易成为年轻人的故乡,却很难成为老漂族的故乡。

我们的父母如果不想成为空巢老人,就得随儿女四处迁移,为儿女的事业,为孙辈的成长背井离乡,奔波在路上。

03 再前卫的父母都渴望天伦之乐

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走千里回老家。

小区里有位刘姨,空巢多年,一个人住着一套三居室,形单影只。

刚退休那会儿,刘姨的日子过得很逍遥,上老年大学,唱歌跳舞,游山玩水。

随着年纪大了,她的身体越来越差,成天不是吃不下饭,就是睡不着觉,小病小痛还能自个去医院,有个急病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

一次,刘姨在家突发心肌梗塞,如果不是邻居到她家借东西,及时发现,打了120急救电话给送到医院。差一点,刘姨就见不到两个儿子的面。

刘姨的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工作,愿意接她过去养老,可是她每次去美国,都不会超过半年,刘姨到儿子家的第一个月还很新鲜,第二个月就蔫了,第三个月就坐立不安……住着住着,她就不开心了。

儿子儿媳察觉到她的情绪变化,就耐心开解她:“我们的家就是你的家,在自己家里,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刘姨满怀惆怅地说:“妈就是找不到自己能做的事,你们上班,小宝小学,我除了做做家务,也帮不上什么忙。”

刘姨退休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很喜欢小孩子,大儿子家生的是孙女,小儿子家生的是孙子,两个孩子都是刘姨亲手带大的。

那几年,刘姨过的是跨国双城生活,美国待半年,回国待半年。

中西育儿观念差异很大,刘姨对孙子、孙女可以疼可以宠,但不能打不能骂,孙子、孙女犯了错,她这个当奶奶的也没权利教育孩子。

一次,孙子踢球砸坏了邻居家的玻璃,拒不承认还振振有词,刘姨教育孙子,罚孙子面壁思过,不许吃饭。

儿媳不干了:“这是在美国,我才是孩子的监护人,你没权利这么对我的孩子!”

刘姨说:“小树有了枝杈就得修剪,我能教育他爸爸,怎么不能教育我孙子?”

儿子左哄右劝,闹到最后,一家人差点报警。

为了一家人的和睦,刘姨总是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多站在儿媳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美国传统,不干扰儿子儿媳的决定。

看到很多美国老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刘姨也想找份事做,哪怕去餐厅端盘子,可是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刘姨是不能在美国打工的。

何况到她这个年纪,再从头学英语,也不是一件手到擒来的事。

刘姨除了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很少外出,她听不懂英语,走在美国的大街上,仿佛一个聋子和瞎子;她从不肯跟儿子一家外出吃饭,即便中餐厅的饭菜,她也吃不惯;在家看电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中文频道,越看越没意思。

虽然美国空气干净,环境舒适,生活也方便,适合颐养天年,可是刘姨从来没有定居美国的打算,小住还可以,久了就想家,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太憋闷。

孙子孙女都上小学了,刘姨完成了她的人生任务,再也不肯去美国享清福,坚决回国生活。刘姨打谱自己生活能自理就在家养老,生活不能自理了,就去住养老院。

老姐妹们都羡慕她养的两个儿子有出息,羡慕她能够出国旅行、探亲……每每这时,刘姨的嘴角都掠过一丝常人不易察觉的苦笑。

再时尚再前卫的人,一旦上了年纪,谁不渴望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刘姨不差钱,缺爱。她自己有退休金,两个儿子也按月给她打钱,可是逢年过节,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做再丰盛的饭菜都没人点赞,她都数不清自己一个人过了多少个春节。

小儿子曾有过回国工作的想法,刘姨当然希望儿子儿媳能够回国定居,可是儿媳和孙子都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如果一家三口都回来,同样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

与其让孩子们为难,不如尊重他们的意愿。

时代变化快,原来是父母在哪儿,家在哪儿,如今是儿女在哪儿,家在哪儿。

我们的父母能够克服乘坐火车、飞机的漫长煎熬,能够克服初到异地的水土不服,只是什么时候,他乡才能安放他们的晚年,才能成为他们心灵上的故乡!

(0)

相关推荐

  • 情感|“儿媳,你外甥生日怎才给500红包”“你孙子生日姑子一毛不拔”

    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并不一定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反而因为生活中的小事,逐渐演变成无法释怀的情绪. 从古至今,我们讲究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如果一个人长期付出,另一方习惯 ...

  • 年近50岁文姨,在20岁的儿子意外去世后...

    年近50岁文姨,在20岁的儿子意外去世后,耗尽积蓄,终于试管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时夫妻热泪盈眶.然而时隔8年,文姨夫妇却不堪重负跳楼了,年幼的孩子顿时失去了父母. 当年,文姨和刘叔夫妇,唯一的儿子,2 ...

  • 【原创】驼姨

    驼姨身子弱,七十多岁,身高一米四:背负巨驼,似一营养不良的鸵鸟,四肢羸弱. 驼姨住在比小镇还小的码头,以前是个有名的裁缝师傅,常年缝缝补补:老伴勤劳能干:娘家家底厚实,多有接济,日子过得宽裕.孩子小时 ...

  • 人在太空飘 | 他乡路,找无故乡名,孤单行。。。。。。

    男人的汗: 人在太空飘,怎能不挨刀.国都没了,还想回哪个家?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梁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 ...

  • 他乡的酒远不及故乡的粥

    列车在武广线上飞驰,窗外的日光明媚而张扬,一成不变的景色,单调而乏味. 阿波一个人,依窗而座. 刚刚过去的几个月,是他当兵以来休假最长的一次,没有之一,长的让他几乎忘记了还要归队. 原本是回家过个年, ...

  • 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他乡容纳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 他乡之音 ·《游牧故乡》演唱:蓝天·玲

    游牧故乡 作词:乌·纳钦 作曲:乌兰 演唱:蓝天·玲 骑在马背上 天地多宽广 一首牧歌百鸟来伴唱 草浪上浮现着银色的毡房 云水间辉映着彩虹和牛羊 我爱这蓝色的湖泊和山岗 我祭拜这神秘的敖包和上苍 我心 ...

  • 一篇推人泪下的好文,听后感慨人生,父母、故乡,还有我们

    一篇推人泪下的好文,听后感慨人生,父母、故乡,还有我们

  • 【第172期现代诗歌:《父母与故乡》/作者:涅竹(彭雅楠)】

     作者简介: 彭雅楠,汉,网名涅竹,在校学生,喜欢诗词文学,初涉此道,偶有作品发表,仍于网校进行学习专修,现于碎玉书斋:相约散文进行学习. 父母与故乡  文/涅竹 年近了,快回来了吧? 父母的心音穿透 ...

  • 铁九师白国喜——​家乡、故乡、他乡

    家乡.故乡.他乡 铁九师白国喜 十八岁离开家乡参加铁道兵,二十岁兵改工成为中国铁建人,在外兜兜转转,风风雨雨四十年,如今临近退休还在他乡忙碌,这就是我半辈子的真实写照. 当过铁道兵的人,对" ...

  • 误把他乡作故乡 云天

    误把他乡作故乡 云天 闲吟 文/云天 年去年来不予求,诗词曲赋作交流. 相思怅望千山月,寂寞行观一叶舟. 红粉繁华成往事,青衫落拓立寒秋. 渐宽衣带终无悔,借酒难消万古悠. 寄怀 文/云天 菊艳东篱已 ...

  • 今夕是何夕,他乡说故乡

    因为时差关系,临近年关我跟家人朋友聊天都要先想一下现在国内是是腊月二十几,这天应该干什么.我是严格遵守习俗的,但是搞不清楚到底应该遵守北京时间还是纽约时间.比如过小年该吃麻糖,我懒得去华人超市买,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