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 魏晋壁画墓

       魏晋壁画墓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漠上,在近1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这便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东西依酒泉市的果园乡,西北靠新城乡。它是中原文化在少数民族冲击下退守一隅后与草原文化融合后的鲜明地域文化代表。

    
    魏晋时期,战争频繁,特别是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先是大闹蝗虫,后来又发生瘟疫、战争。饥饿的人吃光了草根树叶以至于牛马毛,饿死病死的尸骨填塞河流,遮蔽田野,处处惨不忍睹。中原望族或避祸南方,或者迁往更清净的地方,水草丰美远离战争中心的河西走廊,就成为许多大家族的选择之地,他们避祸的原则,给少数民族聚集区的河西走廊,带来了中原正统的儒学洗礼,儒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几百年的时间内,慢慢枝繁叶茂。魏晋壁画墓就记录了这一特殊时期的汉文化的保留和变迁。壁画墓可以分为三个地区,敦煌地区、酒泉地区和武威地区。这正是名门望族向西迁徙后的大致分布图。
  嘉峪关市附近的墓群就是魏晋到南北朝的三百六十多年中建造的,大漠上鼓起的一座座古墓,像大海中荡起的波涛点点。按照文物专家的划分考证,嘉峪关发现的壁画墓属于酒泉地区,还包括酒泉、高台、临泽、永昌等地区的发现,这些地域内壁画墓在面貌上基本上相同,应该是同一个文化区,相比敦煌地区的游牧文化,这是一个更加适合农业耕作的区域。
    嘉峪关市文物部门于1972-1979年的七年间先后发掘了18座墓,从墓葬看是家族聚族而葬的墓地。其中9座是彩绘砖壁画墓,9座为素砖墓。其中五号墓于1973年5月整体搬迁到甘肃省博物馆。三号墓为单人葬,七号墓为四人合葬,其余的均为二人合葬。
    魏晋墓分为二室和三室两种,有拱形斜坡式墓道相通,以干砖垒砌而成。新城墓葬建筑形制独特,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楼、前室、中室、后室、甬道、耳室、壁龛等组成。建筑用砖分为印纹方形砖、长方形砖、雕刻砖、画像砖等。墓门用条形砖叠砌为拱券形,券顶以上采用条形砖叠造门楼,门楼墙面嵌砌有斗拱、人物、兽首等造型的雕刻砖,墓顶多为盝顶式和拱券式。
    墓葬共出土760余副砖画,形式多为一砖一画、半砖一画或几块砖组成的连环画。这些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砖壁画内容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反映农耕、养殖、采桑、宴居、出行、军事操练、狩猎等内容,是研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民俗及气候等的实物资料。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正处于我国绘画史上最繁荣的阶段,但由于连年交战,民不聊生,所以遗存下来的很少,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也叫画像砖)的出土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从绘画技巧看,这些壁画砖并不是罗列堆积事物,而是抓住最本质,最有个性的东西加以表现。所以许多画尽管寥寥数笔,画得很简单,却反映得很深刻,很准确。画工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画法,画人物时多采用多种画法混合使用的技法。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如轻重、明暗、远近等。
     可以从壁画内容上看到当时身逢乱世的士人们避难在此相对安稳幸福的生活,魏晋贵族在这里听歌旅游喝酒吃烤肉。活跃在河西走廊上的贵族们在闲暇时候,不仅会声势浩大地出门看风景,像电视剧里的皇族一样去打猎,还会邀约三五知己,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吃着茶几上摆放的小茶点,捻着胡须听乐工演奏音乐或者舞姬翩翩起舞,这小日子过的,真是令人羡慕啊。没错儿,这就是壁画砖上绘制着的美好场景,这些具有浓郁写实风格的画作,也成为现代人了解魏晋时期河西走廊上生活的一面镜子。      
  当然,在河西走廊上,最具有本土特点的,除了狩猎之外,将牛羊肉穿在细细的签子上,手里蘸一大把穿满肉的签子在火炉上炙烤出来的肉串,是一直延续到当代的美食,这就是现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烤肉。壁画墓里面专门有一组四格画,绘制了待宰的羔羊、串儿、烤肉的过程(这些在甘肃省博物馆内有展出)。
    有些壁画墓中绘制了庞大的官员出行队伍和军队在没有战争时开荒种地养活自己的情形,从这些画面来分析判断,这位墓主人应当是当地拥有部队的大族。 
  在网络上流传的数量不多的魏晋壁画墓中,有一幅画上面绘制的内容与人们印象中寂寥的河西走廊大相径庭。画面上绘制着一对青年男女,女子提篮采桑,男子拿着弓箭站在另一侧,这幅画面,被视为描绘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采桑养蚕织成丝绸,这是人们看到这幅画面的第一感受,那么,这幅画可以视为当年的河西走廊实际环境的写照吗?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魏晋壁画墓研究者郭永利说,大多数魏晋壁画墓都是家族墓,里面绘制的内容都差不多,而且这些内容最早是由中原带来的,这种采桑图是在中原墓室内很常见的画面,因此也许是绘制“模板”内容,并不能如实反映当地生活。那么魏晋时期甘肃河西走廊上的环境究竟如何呢?是连片的戈壁还是丰茂的绿洲呢?郭永利说,壁画墓上有很多独具当地特色生活写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视为当年生活的真实反映。比如说壁画墓中最常见的马群,马匹膘肥体壮,还有牧羊图,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吃草,有些画面上绿草依稀可见,这些画面基本可以判断当地的生态情况。同时,在汉代刘彻打通西域时,史书上对于此地的记载也是水草丰美的一片好马场,可以说,在几千年前,河西走廊上的生态环境相当好。实际上就算到了近代,虽然沙漠化加剧,但是在水源地,还是一片好风光。
著名的驿使图画像砖出自五号墓,目前五号墓被整体搬到甘肃省博物馆了,所以这块画像砖也只能在甘肃省博才能看到了。
《驿使图》绘于公元3世纪前后,原画长34厘米,宽17厘水,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马身涂黄,还有几笔红色的斑块,画面是一个邮驿使骑在红鬃马上,头戴进贤冠,身穿右襟宽袖衣,足登长靴,左手举木牍文书,驿骑四蹄腾空,信使则稳坐马背,反衬出驿马速度的快捷与信使业务的熟练,特别是传说图中的驿使脸上五官独独缺少了嘴巴,意在表明昔日驿传的保密性,这种真实而又写意的手法,对后世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驿使图》生动地记录了距今17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它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的国家之一。“驿使图”已成为中国邮政的标志,现在的邮政储蓄卡就有驿使图。
六号墓是这十三座墓中画像砖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一座,因此嘉峪关市文物部门把它作为唯一公开开放的墓室。
关于六号墓的资料,百度上这样说的:
建筑结构:六号墓它是采取了先挖墓道,墓室的洞穴,然后再用干砖垒砌墓室的办法建造的。墓道宽2米,长20米,是斜坡形的,地上铺有各式花纹砖。墓门为拱券门,上端建有砖砌的门楼,门楼上除绘有彩色的青龙、白虎、朱雀、蜚蠊、麒麟外,还镶嵌上各种类型的建筑造型砖,象托梁赤帻力士造型砖,一手持连鼓,一手持槌的雷公画像造型砖,托梁兽造型砖,以及鸡首人身像,牛首人身像等,大大丰富了古墓壁画的民族色彩。六号墓为三室墓,分前室、中室和后室。前、中室为盝顶,墓室平面近似正方形,后室为普通弧券。墓室各壁为表现劳动人民各种生产生活、妇婢仆从的杂役和墓主人奢侈豪华的享乐生活的砖画。前室的四壁,分二层向内挑出半砖作檐,这是模仿了多层楼阁建筑。在墙上部建有一个"阁"和"壁龛",是象征卧室的。下部有三个拱券门的耳室,东壁一个,西壁两个。上写着:"臧内"(库房),"炊内"(厨房),"牛马圈"(牛马厩),在靠近东南角的二层台下,埋有一陶井,一半埋入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古墓室四壁还绘有多种建筑型装饰图案画,有虎头纹,彩绘马,云气纹,连续三角纹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墓室是完全模仿当时世家豪族宅地的构造。
精美壁画
社会缩影:六号墓出土最珍贵的是壁画。已发掘的十三座墓中共出土六百六十幅壁画砖,而六号墓就出土一百三十二幅。占了出土壁画砖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所以人们把六号墓看作是整个魏晋墓群的缩影。墓前室共五十五幅,主要是表现墓主人庄园经济生活的。中室共六十五幅,主要表现墓主人家居生活的。后室共十二幅,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财富的。壁画砖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面很宽,很广。如放牧、农耕、采桑、养蚕、狩猎、屠宰、出巡、奏乐、博弈、舞蹈、繁殖、进食、宴饮、庖厨、酿造、服饰、梳妆、布帛、丝束等。画面反映最多的是农牧业,农业上,从下种、耕犁、耙耱、收割、打场、采桑、养蚕;牧业上,从配种、放牧、屠宰、狩猎都画得十分详细,甚至连每道程序都无一疏漏。这说明农牧业在当时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研究魏晋时期的农牧业,提供了一批珍贵而形象的资料。
壁画之饮食习俗:在132幅壁画中,表现宴饮的有28幅,而表现烤羊肉串的就有6幅。烤羊肉是龟兹族的习俗食品,这说明当时河西走廊一带是个民族聚居的地方。
壁画之音乐:在壁画中还有表现音乐的画面。以115号壁画为例,画的是两个乐师在宴会上的演奏。据《隋书·音乐志》、《旧唐书·音乐志》载,隋唐宫廷乐部《西凉乐》中使用过三种不同的箜篌: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三种不同的琵琶:阮咸琵琶、五弦琵琶、曲项琵琶和魏晋时期中国归乐的吹奏器一尺八长笛。可从前这些乐器的细部都没看到过,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何处,也很少为人所知。而在六号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乐器,还看到了阮咸琵琶、尺八长笛的重奏,看到了卧箜篌和阮咸琵琶、尺八长笛的合奏(七号墓)。这对研究中国的音乐不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
壁画之经济信息:壁画中,特别是后室,发现了十副"丝束画"、"布帛图",这实际上是与墓中随葬财富、钱币的意义相同。因东汉末年,经济衰败,货币混乱,已出现了绢帛取代货币的势头。
壁画之艺术性:画像砖除军事题材外,壁画砖绝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故称壁画砖,或画像砖。但也有几砖一画的,如三号墓的《出行图》、《军帐》、《坞》等。是在几块砖上画一幅完整的画面,表现一个主题。有的则是用几个画面表现一个主题,而又能独立成画。如六号墓中的《出行图》,一共是由五块砖画成,前面三块砖画的是骑马的队列,第四块砖画的是牛车,最后一块画的是步行的官吏,这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尽管仍是一砖一画,但因它表现的是一个内容,又前呼后应,这实际上是一幅小壁画。魏晋时期的绘画艺术正处于我国绘画史上最繁荣的阶段,但由于连年交战,民不聊生,所以遗存下来的很少,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的出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从绘画技巧看,这些壁画砖并不是罗列堆积事物,而是抓住最本质,最有个性的东西加以表现。所以许多画尽管寥寥数笔,画得很简单,却反映得很深刻,很准确。如17号壁画,只画了一个高墙大院,墙上竟建筑了12个碉堡,院门大开着,却没画一个人,尽管如此,却使人感到阴森,恐怖,而又压抑。又如96号壁画,这是一幅出行图,有6个官吏骑马疾驰,一个车夫赶着牛车紧紧相跟,车上看不出装得什么东西,但从牛瞪着眼,喘着粗气挣扎向前的神态和车夫紧靠车辕急躁的神情,使人能感到车内装的东西很重,却又走得很急。画工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画法,画人物时多采用多种画法混合使用的技法。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如轻重、明暗、远近等。从六号墓的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用粗线条画人物服装的皱褶,增加了衣服的凝重感;用细线条画马的下腹部使人感到马腹部的柔软和弹性,这是民族绘画传统的具体发展的运用,对后代人物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还有反映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画。如狩猎、放牧、揉面、宰猪以及一些动物画,吃树叶的骆驼,守门的猎犬,被追逐的青羊,奔驰的骏马。画工们以简练流畅的线条,把这些动物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十三座墓中,唯一在六号墓中还发现了保存较完好的一块棺盖面。上面画有十分生动的图案,它采用的是先用刀浅刻成图案,然后再涂以黑漆。图案两端为连壁纹,中间为人物图像。棺盖内面绘有伏羲、女娲各手捧一圆物(象征日月)。画得简洁、活泼、气韵生动。
其他出土文物:在六号墓中还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从发掘的器物看,制作工艺都十分精细,如双耳绛色釉陶小壶,小如圆肚,小平底,肩部有两个横耳,壶内为肉红色,壶外涂以绛色釉,釉色光亮均匀,十分精致。在墓内出土的漆器虽然不多,但就发现的这些也可看出魏晋时期的漆器业十分发达工艺十分高超。如出土的漆椭杯,椭圆形,小平底,长径20厘米,短径12厘米,高17.4厘米,属漆羽觞。同时出土的还有漆盘、漆槅,工艺超群,实属出土漆器中的珍品。
进入六号墓
甬道


后室


有画的砖主要分布在前室和中室,精彩的部分来了


采桑图

出了六号墓,参观陈列馆


嘉峪关地貌图和墓群分布图


木棺内外都有画


短边的外面还有星象图


上面的照片是局部,整幅的画是这样,伏羲女娲图


铺在地面的画像砖


陈列馆中的画像砖,不知道是原件还是复制品


团友分享的甘肃省博的画像砖

太阳快要落山了
(0)

相关推荐

  • 在我们与古人的生活间,仅隔着“一块砖”的距离

    时间: 2021-07-15 16:42:34 | 来源: 艺术中国 艺讯 > 展事 > 羽人砖,魏晋,长方形,白粉涂底,墨线勾勒人物,金昌市博物馆藏 说起画像砖,除了经常与文物打交道的考 ...

  • 走进“地下画廊” 打开另一个世界

    从狭窄的甬道进入,黑暗愈加密集,台阶愈加深邃和神秘,在那重重叠叠.突然降落的雕塑和画幅中,你仿佛是其中的一部分.一幅幅色彩艳丽.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着最原古的信息,从无尽的黑暗中走了出来.农耕.狩猎.宴饮 ...

  • 甘肃这个博物馆很小众,见证着丝绸之路,藏有国宝级文物北凉石塔

    作为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在历史上曾经风风火火,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沙漠.戈壁,荒无人烟让如今的敦煌看起来有些荒凉,不过好在藏在敦煌博物馆的文物依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规模不 ...

  • 去国博,看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

    画像砖是模印或刻画的有画像或花纹的砖.从考古发掘来看,我国的画像砖历史从战国到宋元,持续绽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工匠们在塑造这些画像砖时,以现实社会作为蓝本,融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仙 ...

  • 韦正 | 不同寻常的社树图——酒泉丁家闸5号壁画墓年代及社树图内容分析

    一.5号墓的年代酒泉丁家闸5号墓是一座著名的壁画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前.后室墓,墓葬坐西朝东,墓室总长8.46米,前室四壁.顶部和后室后壁绘有壁画,其中社树.东王公.西王母.天马.奔鹿.墓主观舞图等非常 ...

  • 禁出文物(064)|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竹林七贤印模画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长244厘米,宽88厘米 文物年代:南朝 出土信息:1960年南京西善桥宫山大墓出土 馆藏地点: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贤印模画,长244厘米,宽88厘 ...

  • 李若晴:材质、题材与图像: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渊源考

    李若晴 男,广东海丰人,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京.丹阳两地发掘的四座南朝墓葬中,相继发现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以 ...

  • 魏晋壁画墓

    开了一上午车,时近中午开到了嘉峪关.嘉峪关作为长城关口的名气很大,但与西汉时期就有的酒泉相比,明朝时才建关的历史也更短.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嘉峪关都是作为酒泉下面的一个县,直到建国后在这里发现了一个 ...

  • 魏晋墓砖壁画里的故事之一

    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古人的生活.这些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文化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朴实.简洁.生动.趣味,其中所表达的故事丰富多彩,从本期开始,我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扬州史可法墓祠

    史可法墓祠位于扬州广陵区丰乐上街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就义,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 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新郑欧阳修墓

    欧阳修墓位于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黄帝故里景区西12.7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特别是他的文学成就震惊文坛,被誉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代文宗,&quo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许衡墓

    许衡墓位于焦作市中站区怡光路东800米焦克路路北许衡文化园内.府城遗址北7.1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 许衡墓坐北朝南,墓冢高9米,冢前有石碑,碑上刻有"元儒许文正公之墓&qu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绍兴王守仁墓

          绍兴王守仁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书法圣地兰亭镇花街村东南仙暇山庄内.距兰亭南3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墓道全长70余米,由神道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杭州岳飞墓

    杭州岳飞墓亦称岳坟.岳王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栖霞岭南麓北山路80号.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曲苑风荷北200米. 岳飞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经过历朝历代,仍然保存较为完好,建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南阳张衡墓

    南阳张衡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西北约300米处.距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北17,9公里.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衡墓园现已辟为张衡博物馆,中轴线上有:双阙.大门.小拱桥.石象生.拜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漯河许慎墓

        漯河许慎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中山路与龙江路交叉口东许慎文化园内.距商水寿圣寺塔西南28.7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冢高5米,周长33米,墓前立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吉安文天祥墓

          吉安文天祥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富田镇鹜湖大坑虎形山.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安文天祥墓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284),明.清先后重修.1983.199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拔款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黄冈蕲春李时珍墓

    黄冈蕲春李时珍墓位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王福咀东北400米,雨湖之滨.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黄石华新水泥厂旧址西南56公里. 蕲春李时珍墓园为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与其父母的墓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