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有望》(长篇小说连载)十一卷 村史家谱 双土人血浓于水 1
春天从柳哨里散发出来苦涩的味道,苦涩的枝叶竟然是牛羊的美味。沟渠自流灌溉小麦的声音,流水汩汩里参和着麦苗的清香。当看到小麦枯黄的时候,就到了夏天,那里有浓荫里的鸣蝉、路边的红色小花和树林里的灰白色蘑菇,那里麦杆后面的枣树,小黄花幽幽的媚眼,还有绕着宅院的阵阵的槐花弥漫的芳香。
那是均儿童年敏捷的身影,采一树槐花,交给娘,就成了一块块咸食和窝窝头,美味且可口。炊烟不说远望,就是在院子里,那也是从小就很美的景象,站在院子里,欣赏屋顶上袅袅升腾,盘旋缠绵着,像是神秘的仙界的舞蹈。有风的傍晚,炊烟一冒头就给撕扯成任意的动态,偶有低徊的烟缕,火辣的柴禾味道,都是家的温馨。时光也因此有了漫长的姿态,生活辽阔了,增加了人性温暖的厚度。
小时候,肖承均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最先关注的就是自家的厨房的烟囱是否已经冒烟?是黑烟还是白烟?只要炊烟消失了,风箱停住了呼哒呼哒的声息,立即传来娘的呼唤声:“均儿,吃饭喽,吃饭喽,做终饭了。”饥肠辘辘的他,答应着,神奇的小脚丫飞似地跑回家中。而今那一方天空纯净又寂寞,寂寞的不是天空,也许是肖承均童年历史影像的缺位,也许是古典诗词审美意像的缺位。正如肖明山的天灶转瞬成空的落寞与惆怅,他闷头喝粥,或者呆呆地望着曾经炊烟飘荡的天空,就是这种情绪的表现。早晨起来,肖明山坐在被窝头上,就呆呆地瞅着窗外的那一片天,空荡荡的,炊烟消失了。
肖承均林溪最早起来,拧开燃气灶做早饭。当林溪呼唤爹娘起床吃饭时,肖承均抬头发现了老枣树上,两只喜鹊次第鸣叫,远近呼应,如唱山歌一般。他心头一喜,说:“爹,爹,快起来,今天要有喜事,你看,两只喜鹊绕着咱的老枣树围着院子转呢。”肖明山喃喃地说:“我咋没听见呢,只是麻雀天天早晨叽叽喳喳的。”“我的感觉可常准奥,就像俺娘的梦一样灵。”顾桂英搭话了:“灵啥啊,都分不清白天黑夜了,还灵呢。”肖承均很高兴娘这句话,娘这一霎,一点也不糊涂。
“咚—咚—咚,咚咚咚”,远处传来了击鼓的声音,肖承均想起了肖明岭大爷。鼓声是从天上直接传过来?还是沿着即将消失的大街小巷,迤逦而来呢?总之,肖承均心里明白,这是双土村的秧歌队在金家大院演练。虽然还有疫情报道,蕙原区可是一直是低风险区。而今的秧歌队主帅肖翔黎,叔叔肖承建和侄子都成了非遗传人,秧歌队骨干,每年都有区里发放的财政补贴,用以维持和发展秧歌文化活动。每个人都购置了固定的行头。而肖翔黎每年都要定期到学校里上秧歌课,以校本教材的形式,让秧歌后继有人。
“咚—咚—咚,咚咚咚”,肖承均仿佛看到了肖明岭大爷当年那结满老茧的手挥舞着裹着红绸子的鼓槌,敲击着起伏的鼓面,时而低缓时而激昂,缓急顿挫,低沉见醇厚,以他的天性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带动了整个秧歌队迸发出质朴粗犷、豪爽、倔强的激情。而今的秧歌队已经十分稳定壮大,每年的蕙原区调演,都有机会展示双土村的秧歌风貌,锣鼓声韵铿锵、秧歌技艺精湛,场面气势磅礴,威风凛凛,生动的艺术表演,更加让双土村声名远扬。
“叔叔婶子在家吗?” 是肖承建领着肖承远推门进来。肖承均马上迎出去,“哇,稀客啊,我说的没错吧?爹,承建和承远来了。” “均哥,婶子,叔叔,新嫂子来了。”承建承远的目光汇集到了林溪身上,林溪这时穿着淡清绿的羽绒服,扎着一条橘红色的围巾,她在擦拭八仙桌,听到有人来,就要往里屋走,又听到叫嫂子,索性站住迎接着两位弟弟。“叫嫂子就行了,还新嫂子呢。快坐下喝茶,喝茶吧。”“感情好!等到城里,见识见识嫂子的茶艺。”承建说。“好哇,欢迎两位兄弟。”承均说。
“建儿,有啥事啊?”肖明山问肖承建。“好几件事呢。第一件事是带承远来采访采访叔叔您天灶的事,村里在紧着写村史呢”。肖明山瞅了瞅,承远手里果然拿着稿纸和中性笔。承建继续说:“金贵石的那一篇交给了金蕴明写,他已经写完了,稿子我带着呢,你看看,哥,这篇稿子留给你吧,哪里不合适,尽管改就是了。第二件事是,村史稿子已经差不多了,想找承均哥帮忙给统统稿子,哥哥能行吗?”
承均立即答应:“当然,当然,家乡的事义不容辞。”“我说么,哥哥如今是大作家了,干这活还不是小菜啊。哈哈哈”。“嫂子算是找着了,俺哥老有才了。”承远说。承建立即补充说:“还是俺哥艳福不浅,替俺找来了一个江南美人嫂子,听说也是一位作家呢。”林溪摆摆手,说:“弟弟啊,我哪里是作家,我是坐在家里的那个坐家。”这样一说,大家都笑了。
肖承均给肖承远找来一个马扎,放在爹的对面,就是紧靠屋门的地方,在冬天珍贵的阳光里,以便于爷俩促膝谈话完成采访。肖明山已经坐好姿势,兴奋的眼神多了些神圣与庄严。顾桂英也因为这偶然生出的情节变的表情安详,兼着虔诚和喜悦。肖承远开始用中性笔在稿纸上记录,并不住地提出问题。肖明山热情主动地回答,他谈到了好多在城里务工的细节,顾桂英不时的给他补充一些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