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山卫

明朝崇山卫,位于当今湘黔渝三省(市)接壤处,在湖南西部边陲的湘西州吉首市花垣县吉卫镇,自明朝以来扼控西南湘黔渝三地的苗患,是明朝统治者在湘西苗区构建南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军事建筑设施。吉卫古城作为崇山卫所治地,其西南军事重镇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它与凤凰古城、乾州古城三者共同建构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明朝洪武元年(1368),辰州卫指挥刘寅建卫署,改夜郎坪(今湘西州花垣县吉卫镇的腊乙村石头苗寨附近)设崇山卫寻省卫,以杨仲名为指挥佥事,置崇山卫。不久降设为崇山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8)革崇山千户所,改置镇溪军民千户所(今湘西州吉首市区内东正街一带)。据考古工作者勘察,崇山卫、崇山卫千户所遗址在花垣县吉卫镇老卫城村。卫所四周筑有土城墙一道,周长4公里,高5米,底宽8米,顶宽3米;中间有马道,宽1.5米;东西南北各一门,均为砖木结构;城内还有跑马场、演武厅等设施,并利用城外一口山泉作洗马池,从此始称“卫城”,崇山卫常年约驻兵5600人以治镇苗民,维护对苗区的统治。(注:明朝崇山卫古城遗址在今湘西州花垣县吉卫镇的老卫城遗址,而位处花垣县的新卫城遗址是清朝所设的永绥厅治所。)崇山卫之设,盖为明辰州卫指挥刘寅所创,专以防范境内苗患者。摘自——《松桃厅志》卷之六·“风俗”·苗之巢穴即古崇山,居楚蜀黔三省之内,东接楚之五寨长官司,北接楚之永保二宣慰问,南接黔之铜仁、平鸟二长官司,西接蜀之酉阳宣抚司及平茶长官司,……摘自——《永绥厅志》卷廿六·十一·艺文门·乾隆《永绥厅志》记载:“永绥厅治居湖南西北,自雍正十一年开始,居距古崇山卫城二里,新治谓之新卫城(已一致公认吉多坪是永绥厅城),明崇山卫城谓之老卫城”。又载“洪武元年(1368),改夜郎坪置崇山卫及崇山千户所。三十年(1398)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军民千户所。”《湖南通志》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永绥厅志记载的是明洪武元年),明辰州卫指挥刘寅创建卫署,改夜郎坪设崇山卫,寻省卫置崇山千户所,后乃革”。《辰州府志》载“唐武德初,自高岩居下者氵无溪(即武器)蛮,属辰州路卢溪,自高岩河上者名夜郎坪,多苗仡,属思南(编注:土司)”。乾隆《乾州厅志?卷之二?秩官志》“明洪武初,以氵无溪属卢溪县,改夜郎设崇山卫镇,又设高岩巡检以通交易。”道光《凤凰厅志?卷之十二?苗防二?唐》“自高岩居下者,名氵无溪蛮,属辰州路卢溪;自高岩居上者,名夜郎,四县苗佬属思南。”2.崇山卫城的历史明洪武五年“辰澧诸蛮作乱”起。洪武十四年,“五溪蛮乱”;镇竿苗民、贵州治古、答意苗民反抗皇朝,“命总兵杨仲名率师征剿。”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苗有不服造册者倡乱,泸溪县主簿孙运隆入洞招谕。”在洪武统治的30多年中,苗民先后反抗了4次,平均7年多一次。明朝除用明军控制生苗外,朝廷还设五寨长官司、竿子坪长官司,“永顺土司约束镇苗,保靖土司约束竿苗。”宣德五年(1430年),竿子坪长官吴毕节等领苗民反,“总兵萧授筑24堡环守之。”嘉靖十六年(1536年)至三十一年(1552年),“苗王”龙求儿起义,朝廷弹压,沿线设五寨、永安、清溪、洞口、竿子、乾州、强虎、石羊等十二哨,加强军事封锁。万历年间修享子关至镇溪320里“边墙”。天启年间,筑镇溪至保靖喜鹊营边墙60余里。边墙“高八尺,下起脚5尺,上收顶3尺,”布置“汉土官兵七千八百多分防守御”,“每哨间有游兵头目和队长带哨兵更替巡逻,昼夜不分,雨雪不止,如临大敌。”“边墙从外者为生苗,边墙以内间有与民村相错居,或佃耕民地,供赋当差……则熟苗也。”(《苗防备览》卷八)明末清初,边墙“夷为废墟”。康熙五十年(1711年),总督颚海“奉命同提督、巡抚会勘”,计划“依旧址,大筑镇竿边墙。”但由于沿边墙百余寨苗民“先后诣武昌归诚”,“愿编为民,输粮供役”,“边墙之议逐寝。”直至乾嘉“苗变”,清代中衰,朝廷重修边墙。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十八日,永绥厅雅夷汛黄瓜寨苗民石三保起义,重创清军,围困永绥城,《永绥厅志》记载,“当逆苗困永绥时,群跃登山头,以刀指向城中呼之曰:'问你太爷们,我苗子来告状还要规矩钱八千八百否?’”“义军还用钢锉铲平潮水溪旁象征封建统治的摩崖铭。”乾嘉苗民起义被镇压后,“将提督分驻辰州花园,添设绥靖镇。永绥厅境内,汛堡、碉卡百二十一座。”在明长城中段,重修110余里墙壕(自凤凰厅城北面四路口至乾州木江坪段)。嘉庆八年(1803年)在黔东南苗区“南起铜仁的夥哨营,经松桃厅的东部,北与永绥的茶洞相接,计修碉卡一百几十座”,完成了“周围千里,内环苗地二千余寨的封锁线,实现傅鼐实施练勇、屯兵'兵农为一以相卫’,建碉设卡'民苗为二以相安’的总体战略。”据记载,嘉庆7年(1802年)永绥厅署移驻花园(今天花垣县新卫城遗址),曾征调厅民从吉卫至花园的山道上,排成一条长达90华里的搬运队伍,以手相传,把旧城折下的砖石,一块块传递到花园,用以扩建和加固新卫城---即永绥协。花园城墙周长573丈,高1.5丈,宽6尺,皆青石所造,上有青砖垛口717个,城楼5处,炮台犄角多处,开东、南、西、北及小北门5门,门上分别嵌刻:太平、镇定、归化、拱宸、迎恩等字样的石匾,并在东、西两头建小城一座,连接大城。同时修筑五拱桥和穿城而过的五里长街;嘉庆7年永绥协迁茶洞。次年用青石筑城,城墙周长412丈,高1.2丈,加上厚2尺,高5尺的城垛,城墙共高1.7丈,墙宽1.2丈,设东南西北四门。东称宣化门,南谓叙顺门,西叫怀远门,北为通济门。每门上有炮台楼一座,城墙有城垛420个。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出入方便,新卫城增开小西门、小北门。茶洞协初驻兵380人,后增至1200人。同期清军在苗区总兵力达2万余名,同时,大量修建汛堡、屯堡、碉楼、炮台、关门、关厢等军事设施。仅永绥厅有汛堡三十九座、屯堡二十座,碉楼六十九座,共计128座。绥靖镇统辖中军、右营、保靖营。中军分防腊尔堡汛、河口汛、凉水井汛、排楼寨。右营都司驻扎隆团,分防隆团营、张匹马汛、刚刚寨、沙子坳汛、老望寨。永绥协分防西山梁营卡、北山梁营卡、滚牛坡营卡,吉多下寨汛,董马汛、葫芦坪汛、杆子坳汛、小排吾汛和鸭堡寨汛。注:1.永绥协的境内古苗河一直沿称至解放后才易名为兄弟河,各族人民获得解放,走向平等团结和进步繁荣。2.吉卫古城作为西南军事重镇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它与凤凰古城、乾州古城三者共同建构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长城军事防御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