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祗”、“衹”之辨
(本文與漢字學相關,故用傳統漢字書寫)
漢字本是一個嚴謹、科學的系統,但由於受歷代俗字、錯字、訛字、簡化字的影響,這個系統中存在著一些難於辨認識別的個別字,“祇”、“祗”、“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祇”讀作“qi2”,本義爲“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從示,氏聲。”“祗”讀作“zhi1”,本義爲“恭敬”,《說文解字》:“祗,敬也。從示,氐聲。”“衹”讀作“zhi3”,本義爲“但、僅、正好”。
因此,作“神祇”時,應寫作“祇”讀作“qi2”。但是也有大量古籍和今作寫作“祗”或“衹”,更有甚者讀作“shen2 zhi1”,這些都是不規範的。作“祗回”、“祗仰”、“祗奉”時,因為表示尊敬,應寫作“祗”。“衹有”,“衹好”等詞,表示“但、僅”,應寫作“衹”,然而宋代以後出現了“只”字作為“祗”的俗字,因此後代一般寫作“只”,表示“只有”,“只好”。由於這三個字形態相似,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大量的錯寫。例如“祇有”,“祗有”,甚至“祇有”一度被認為是“衹有”的正字。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另一俗字“秖”代“衹”。
近現代漢字字體字形簡化,更加使這三個字混淆,最重要的變化時印刷體“示”字旁的改變。下圖第一行為宋體舊字體,第二行為臺灣現行宋體,第三行為大陸現行宋體。可以看到,簡化后的“示”字旁和“衣”字旁變得極其相似,只有一點之差,辨認更加困難。
大陸推行簡體字以後,上述三字均已少見,作“衹有”時統統寫作“只有”,“衹”字幾乎被廢棄。“祗奉”,“神祇”等詞都不是常用詞彙,因而也趨於消亡。這樣一來,能夠正確辨認和區分“祇”、“祗”、“衹”三字的人,也就越來越少。願有心的讀者看過此文以後,可以正確區分和使用上述三字,書寫規範傳統漢字。
上次修改时间 2017-05-22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