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琐忆(7)广惠寺和广惠初级小学 ||章永海

广惠寺座落在老石桥街东首约300——400米处,北邻里运河,南傍一条宽不足40米的小河(可能叫文渠河)。寺庙呈一方形独院,院门朝东,院中有一硕大的香炉。记忆中广惠寺规模不大,畧呈长方形,东西与南北也就80╳60米左右吧。院内北边是大殿,供的菩萨为坐像,高大,是什么菩萨不记得了。西边南边也是殿堂,是什么殿堂,里边供的什么菩萨也没有什么印象了。后来因为改成教室,西边和南边殿堂里的菩萨都搬走了。1954年因为建设石油倉库,广惠寺被拆除,我家也是那年因石油倉库建设被拆迁的。庙里原来有两个和尚,一个叫甲元,一个叫昌元,拆迁以后昌元去哪里了不知道,叫甲元的一位后来和我家住在同一个新建的村子里,还俗,取了个老婆过日子。
我之所以对广惠寺有所记忆,主要因为:
第一,我初小的学习阶段就是在广惠寺,开始是一个叫陈二先生的私塾先生于1949年底在庙里办学,后被政府接管,办成初级小学,並正式定名为广惠初级小学。並陸续调进了四、五位老师。我印象较深的有:蒋静,女,石醒民,男,皆已去世了,蒋静最后在市水渡小学退休,石醒民在市轮窑小学退休,有个儿子叫石祖俭,后来在七中任过副校长。另外还有孙家福,张志棟。广惠初级小学存续时间只有五年多,先后有两任校长,分别是李维功,张家华。学校大门朝东,有一个不大的操场,操场最东边竖有一根杉木旗杆,高约10米左右,每星期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也正是在那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认识了国旗,学会了唱国歌。因为广惠小学是初级小学,没有五、六年级,比我高一屆的学生升五年级的时候分别去了老坝口小学或纪家楼小学,他们的名字我还记得不少。男同学有楊秉权、陈步祥、孙殿玺、孙殿国等,女同学有胡兰英、王玉英、傅兰英、陆桂兰等。到一九五四年,我四年级结束,因为建设石桥油库,广惠寺拆除,学校移至棲芦寺继续办学,是为完小,更名龙江小学(因上世纪五十年代东风村为龙江乡故将学校定名为龙江小学)后又更名东风小学,我是该校第一届毕业生,于一九五六年毕业。
第二,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在輪埠路附近被抓壮丁,他佯装顺从,且很乐意,髙髙兴兴头里跑,就在二鬼子对其放松看管之时溜之大吉,迅速钻入僻巷,二鬼子再也找不到他,逃走以后又不敢回家,就躲在广惠寺北大殿大菩萨屁股后面饿着肚子睡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敢回家,从而躲过了一刼。父亲每当回忆起这件事就非常得意,得意他的机智和幸运,也曾无数次给我们回忆过他的这一经历。故事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帮我父亲躲过一劫的广惠寺大殿里的大菩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广惠寺上学的时候也曾不止一次地跑到菩萨屁股后面去看看。
对于广惠寺的记忆,我是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我少年童年时代,以广惠寺庙房办起了广惠初级小学,我在广惠小学渡过了四年的初小读书生活,是我的启蒙之地;它帮我父亲躲过了一次最大的劫难。模糊的是,那时我还小,除了读书和玩耍,对这些並不上心,以至于现在回忆起来印象很浅。
我是原郊区公社东风大队人,记得在东风这片不大的土地上有三座寺庙:广惠寺,棲芦寺,红瓦院(叫红瓦院还是红花院记不确切了)。现在从文庙起往东沿里运河南岸很多湮灭的古迹都逐渐恢复或重建了。但是,上面提到的三座寺庙(棲芦寺还残存一个约15X20m的小院子,前为过道,后有一空当当的两层小楼,于2009年6月公布为淮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没有重建,也没有听说有重建规划,对我来说,憾事呀!对曾经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可能也是吧!
我上网百度了一下,除了淮安历史上曾经有广惠寺,其实全国各地还有多处有广惠寺:如河北正定广惠寺,辽宁沈阳广惠寺,青海大通广惠寺,內蒙古呼伦贝尔广惠寺等等。

河北正定广惠寺

辽宁沈阳广惠寺

青海大通广惠寺

內蒙古呼伦贝尔广惠寺

  而清江浦的广惠寺和广惠初小,却永远在我心里了.

作者简介

章永海,男,汉族,1941年8月出生,淮安清江浦区人。1962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40年(期间曾任教初高中语文数学5年)。1978年起任淮安市永宁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至2001年退休。退休后被聘任清河法院行风监督员,永宁小学、清河实验小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15年因身体原因(耳聋)请辞。

往期荐读

▼▼▼

儿时琐忆(6)与牛为伴学农活

儿时琐忆(5)小滿三日

儿时琐忆(4)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儿时琐忆(2)农家肥

儿时琐忆(1)粪窝子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0)

相关推荐

  • 也不知几零后的长辈,是最后一批小学分“初小”和“高小”的?

    较早以前,我国的小学按照学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制为四年的小学,招生对象是达到上小学年龄的适龄儿童,学完四年的小学课程就可以获得小学毕业证.这种小学又称为初级小学,简称为"初小&quo ...

  • 阅读的力量

    "丝路山水万余里,此图一出天下知." 在浩繁卷帙的史料中,一幅明代的<丝路山水地图>2018年在春晚上让天下而知晓! 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是明 ...

  •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五)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5) 图文/王小荣 旧时,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民间宗教信仰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流行几千年的信仰,正由于这个原因,除了有如大观的云台山.仙临的红岩山这些的佛.道名胜外,各地都建有大 ...

  • 缅甸一小学被迫关闭,唯一的两位老师也走了

    缅甸实皆省敏金镇消息,镇辖区德畔贡村初级小学,因为没有老师,目前只能暂时被迫关闭.据村民们告知,该初级小学刚开始是有两名女教师在职的,但现在这两名女教师去参加远程大学考试了.没有了老师,学生们也聚不起 ...

  • 儿时琐忆(4)勤劳善良,封建保守 ||章永海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就一个勤劳善良而封建保守的家庭.我的父亲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全家经济生活的收支,皆依赖于父亲的运筹,他的思想直接主导着家庭的思想意识形态(这一点不一定是他意 ...

  • 儿时琐忆(6)与牛为伴学农活 ||章永海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跟着父母学干农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特别是与牛为伴的农活儿,都能提起我的兴趣.        在农业合作化以前,一般有十亩以上土 ...

  • 儿时琐忆(8)少小未识运河美 ||章永海

         从呱呱坠地到年逾八旬进入耄耋之年,八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昔,从弹小球,滚铁环,到读书求学入职工作,再到退休赋闲,仿佛一场人生长梦.        梦开始的地方,就在古运河边.我这个喝着 ...

  • 【往事】儿时琐忆(9) 婆媳俩的针线匾 ||章永海

    从我孩童时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记得家里有一个专属于妈妈的物件--针线匾.是一个直径大约50公分左右深10公分左右的浅钵形状的柳条编制品.是专门用来盛放针线类物品的.我记得妈妈的针线匾里的物品有:剪刀,针 ...

  • 儿时琐忆(5)小滿三日 ||章永海

    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十,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也是初夏后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小满,我都会不由回忆起童年时代奶奶总会重复唠叨的两句农谚. 一是"小满三天遍地黄",说的是小满后 ...

  •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解放初土地改革时 ...

  • 儿时琐忆(2)农家肥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庄稼 ...

  • 儿时琐忆(1)粪窝子||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粪窝 ...

  • 亚凌随笔:儿时琐忆

    [张亚凌,<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渭南市作协副主席.数十篇散文.小小说被选入中.高考试卷及各种模拟卷,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