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的官品你真的懂吗?一文教会你怎么看各个朝代的官品

当我们看古装剧时,一定都会注意到,剧中各个等级的官员品级不同,官服考究,而且各个朝代的还不一样,那么本篇文章,我们就来看看古代官品和俸禄的演变。

周朝

在古代,官品代表的是官员的等级,与地位、俸禄等息息相关。官品起源于西周时期,西周以天子赐命的多少形成官品,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一般来说,九命为方伯, 方伯的国家、 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周天子的三公是八命,伯侯是七命,卿是六命,子、男爵是五命,大夫是四命。

汉朝

汉朝时期,是以官员的俸禄来表示其等级的。俸禄以谷物为计量单位。这种俸禄的等级有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比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比百石、斗食等。

这些数目指的是一年的俸禄。而什么官职对应什么级别的俸禄,汉朝也有规定。太师、太傅、太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官职都是万石俸禄,其次九卿和执金吾都是中二千石。而我们熟知的汉朝郡守,则是两千石。

因为在西汉,官职与俸禄严格挂钩,因此人们在称呼某个官职时也常用俸禄来代替。比如人们常将太守称为两千石。

魏晋时期

而让我们熟知的一品二品等说法是从魏晋开始的。魏晋时期,朝廷将官职分为九品,这便是我们熟知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以一品为高。

南朝梁时期,有设立了十八班,班多为贵,与九品并用。而北魏又在每品之内设立正、从之分,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三十级。九品三十阶以内的官,为流内官,不入九品的称流外。流外也有品级,主要用以安排吏胥。

隋朝继承了北朝的制度,不过隋朝只沿用了正、从之分,取消了上、下阶。但是唐朝又恢复了上、下阶,宋朝和唐朝一样。但是宋朝之后的元、明、清只保留正、从品,不再分上、下阶,故只有九品十八级的说法。

散阶

从魏晋开始,朝廷会设置一些有官称但并不掌握实际职权的职位,这些官职一般仅授予年老多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这样的官称作散官,宋朝称为寄禄官。唐朝将魏晋以来的散官名号加以整理,定出等级,作为每个官员包括职事官的实际等级,称为“本品”或“ 散阶”。而且这些散阶还有文武之分。

  • 文散阶

文散阶共二十九等,我们仅举一些例子,从一品为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为特进,从二品为光禄大夫,正三品为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为银青光禄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从四品以上称为大夫,而从四品一下则是郎官。

  • 武散阶

武散阶共四十五等,从一品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为辅国大将军,从二品为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为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下为怀化将军。因品阶实在太多,本文不一一列举。

叙阶之法,有封爵、亲戚、勋庸、资荫、秀孝、劳考等多种依据,不完全按实任职务高低。因此,官阶与职事官的品级不一定相符。有低阶而任较高职务者,也有高官阶而任职较低者,但俸禄待遇仍按阶品。

宋朝初年,正式职官名称都作为阶官名称,神宗元丰改制后,基本恢复唐制。徽宗又重定武阶官名号,最高一级为太尉,总等五十二阶。宋朝还有内侍官十二阶、医官十四阶、司天翰林官十五阶、教坊官十五阶。

明朝文散四十二阶,自正一品至从九品,武散三十阶,自正一品至从六品。每一级中,分初授、升授三等,正二品至从四品的六级中则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

清朝文武阶均为九品十八阶。文散正一品至从五品叫大夫,正六品至从九品称郎;武散正一品至从二品称将军,正三品至从九品称都尉、骑尉、校尉。

这便是有关古代一些官品和俸禄的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