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儿女对你态度的转变,从你60岁那年开始,请做好心理准备

01

所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从我们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便会将全副心思放在他们身上,无论他们变得怎样,我们都会无条件地支持他们。

难怪有人说,这世上除了自己的父母,没有人希望自己过得好。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那是终生如一的,那便是不计回报,只求付出,只求孩子能过得开心。

而孩子对于父母的态度,那是怎样的呢?

在以往那个“父为子纲”的传统社会当中,孩子绝对是向着父母的,也是孝顺父母的,宁可自己不吃,也要让父母吃饱。

可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仿佛发生了改变。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变得紧张,这双方之间也就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矛盾。

而这样的矛盾,则成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

很多人会认为,中国社会中的文化,不是强调“孝”吗?怎么孩子的态度会发生改变呢?

其实,所有的态度都跟人之心理,以及社会之环境有关。一旦环境改变,心理立刻就会随之改变。

如此,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也就会变得难以捉摸。

02

为何这社会上会出现那么多“孤寡老人”的现象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被人嫌弃了,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居住,活得卑微。

曾有人说过这么一番话,人越老,越遭人嫌弃。

当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你的孩子有可能会嫌弃你的,你的老伴有可能会离你而去。

对此,古人就有言,大难临头各自飞。

也许,这番话现实得让人难以接受。也许,这残酷的现实,会让我们的心变得忐忑。

可不管你怎么去看待这件事,反正这就是生活的现实,那是所有人都无法改变的。

在知乎上,曾有人这么说过,你所认为的孝,你所认为的幸福,都不过是别人杜撰出来的童话而已,这世上怎会有那么多的美好呢?

对此,大多人都认为,这不就是过分负能量了吗,亲子之间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儿呢?

要知道,生活既然有正能量,就肯定会有负能量,这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

同样的道理,有父慈子孝的家庭,那就肯定会有勾心斗角的亲子关系,难道说没可能吗?

儿女对父母态度的转变,那是必然的。只不过转变的程度怎样,就得看他们对于父母的感情怎样了。

03

曾见过这么一个事例。

单位中的陈老60岁退休之后,便一直闲居在家中。不是今天在家种花种草,就是明天在家做饭,反正很少与外人交流。

所以,他跟孩子见面的机会那是有很多的。因为孩子就住在他的楼上,他和老伴也经常给儿女们带孙儿。

刚开始时,孩子对父母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整天父母长,父母短,颇有些家庭和谐的模样。

可过了好几年之后,孩子却对父母感到了厌恶。

陈老每天都带孙儿上下学,而儿女却厌恶这样的做法。因为孙儿的成绩下降了,他们认为这是老人家纵容孙儿造成的。

而陈老的老伴则经常给儿女们做饭。可儿女们,不是嫌弃饭菜咸,就是嫌弃饭菜的样式单一。

反正,陈老夫妻俩就与孩子之间出现了矛盾。

甚至有一次,陈老因为摔倒住进了医院。而当他的儿女照顾了他两天之后,就直接不来了,借口说工作忙。

其实,陈老自己也明白,孩子跟自己的关系本就不好,又怎么可能要求太多呢?

所以,他只能是和老伴相依为命,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对孩子好一些,不想让关系变得过分恶劣。

04

为何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过分亲近了,终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

想想看,两只关系亲密的刺猬抱在一起,又怎么可能不受到伤害呢?

就像是上文中的陈老夫妻俩和他们的孩子。他们住得太近了,那肯定会有相互嫌弃的那一天的。

尤其是人到了60岁之后,已然退休了,出去外面的时间少了,在家的时间多了。

那么,人人都相处在同一屋檐下,又怎么可能不争吵呢?

况且,儿女和父母之间,本就有着不同代之间的代沟。思想不同,观念不同,就会有生活方式的不同。

当儿女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生活方式出现“互斥”的现象后,那么他们之间就肯定会有“针尖对麦芒”的那一天。

为何我们常说人不能过分亲近?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不管跟谁相处,疏远了,关系会变差。而亲密了,关系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

所以,现在才有很多人提倡,父母跟孩子之间,还是不要住得太近,远一些才好。

要知道,人的态度和心理,那是易变的,也是不由人控制的。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