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间楼”是徐光启的故居吗?

关于“九间楼”,百度百科上作了如下表述:“九间楼(Jiujian Lou) 在南市区乔家路234~244号。原为徐光启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上下二层各九间,故称九间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静受徐光启之邀来沪传教,即寓此。该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为该区仅存的明代宅第,屡经修葺,现上下各7间,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上海文物局为徐光启故居(九间楼)挂铭牌和立保护石碑。”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简介铭牌--拍摄来自王安宇
那么,九间楼究竟是否曾经是上下二层各九间?是否是徐光启的故宅?意大利人郭居静受徐光启之邀来沪传教,是否寓居于此?要解答这些疑问,首先要来了解一下明代对建造民居所作的一系列规定。

九开间明太和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九开间北京孔庙大成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代建国之初,对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宅第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颁布禁令。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后改为七间)、五品官以上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违者勒令改建。九开间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级别,立面是10根立柱隔出9个开间,主要用于皇家宫殿和庙宇,例如明皇宫太和殿(明称奉天殿)是九开间的,到清康熙八年重建时,改为了十一开间,故宫其他大殿均为九开间;明清时期北京三大皇家庙宇的孔庙,其最主要的大成殿也是九开间的。建筑等级制发展到后来,就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事了,而是形成了一种律例,纳入了国家法典,用法律手段强制实施。所以,一般民宅是不允许建造九开间的
“九路头七间楼”--拍摄来自王安宇
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的特点就是九开间,在明代建造宅第的严苛规制条件下,唯有公、侯至亲王正堂可以建造七开间,那么,为何“九间楼”可以破例呢?我们在当地调研了多位原住民得知,“从小到大都听老人讲,该楼为“九间头”,而不是“九间楼”。”他们说。“九间头”的称谓使我们联想到上海地区普遍采用的立帖式木结构,把几根檩条称为“几路头”,有九根檩条就称“九路头”。
我们到乔家路“九间楼”现场踏勘,发现“九间楼”不仅是采用立帖式木结构施工方法建造的,而且,房屋的进深方向确实是九根檩条(详见上图园圈内所示),俗称“九路头”。如果“九间头”是对“九路头”的误读,那么,很有可能“九间楼”实际上就是一个“九路头七间楼”,实际上并没有九开间,即面宽七开间,进深九根檩条的明代大宅,这样就比较符合“五品官以上为五至七间”的规定了。
徐光启家祖上亦农亦商,可称殷实,但历经倭乱等变故,传到徐光启的父亲之时,家道已然中落,全家靠着母亲“早暮纺绩,寒暑不辍”(详见徐光启《先妣事略》)维持生计。可见,徐光启并非出身在官宦家庭,“九间楼”不可能是其经商的祖父和务农的父亲留给他的祖产。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8岁入龙华寺私塾读书,20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36岁中举,43岁才中进士,科举之路走得可谓艰辛。1608年徐光启46岁时终于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但只属从七品的官,检讨不到一个月,其父病逝,依制回乡丁忧三年,作为从七品官的徐光启,当时还没有资格在丁忧的三年里建造一个“九间楼”的大宅,按照规定,他的官职只允许建造三开间的宅第
同年冬,郭居静司铎因徐光启之邀赴上海开教。朱晓红《徐光启——上海第一个天主教徒》一文中引用法国传教士高龙鞶的记录:“郭居静到上海开教,住徐光启家三天,但是,服丧期间,不便宣教,于是另购房产。”徐骥(徐光启之子)《文定公行实》:“是冬,郭居静应公之约,自南京至上海,公为之建教堂于所居西”。王成义《徐光启家世》35页:“郭神父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冬始到上海,寓太卿坊徐光启家中,三日后迁居上海南门外桑园,在此居二月,亲自付洗五十人。都是徐光启所劝化预备的。”。
上述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结果表明:“1608年冬,郭居静司铎到沪开教,先住徐光启家三日,后转住双园。徐光启赎回本宅西侧的自家一处房产,改建成天主教堂。”,可见,整个过程和“九间楼”是没有关联的,那么,郭居静司铎1608年寓居九间楼就是一个讹传。

徐宗泽司铎--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后来许多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资料和文献记录中出现了偏差,例如徐宗泽司铎《中国天主教传教士概论》述“上海开教”一节:“郭公于1608年冬始到上海,寓居徐公家中。那时徐阁老住在南门沿乔家浜之九间楼,郭公先在此居住三日,后迁至南门外的双园”“郭居静寓居“九间楼”三日”,“郭居静在九间楼开教”等等各种讹传流传至今,一直都没能得到肃清。

《增补徐光启年谱》--拍摄来自徐大纬

八年后,徐光启55岁时的家书(1616年)(见《增补徐光启年谱》201页):“郭先生(注:郭居静司铎)何时来,何时去,仍在西园否?”和1619年4月14日徐光启家书(见《增补徐光启年谱》222页):“旧年先生到,住在西园。今年若旧年先生欲来,可仍在西园住。若有新先生来,可请于盘龙住。(注:盘龙即今日青浦蟠龙镇,为躲避倭寇入侵,徐光启早年在蟠龙镇置地建房)如无房,可收拾几间,得在东园内者佳。”。这时,徐光启55岁-58岁,从六品,仍然没有具备允许建造七开间的“九间楼”的资格,所以,前往上海暂住的司铎们,徐光启一律将他们安排住宿在双园的西园或东园里(注:双园即今城外桑园街,系徐光启祖父遗产)。

乔家路234-244号“九间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1619年9月,徐光启升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操练新兵。不久,告病回家,此时徐光启57岁,官职已经达到了允许建造七开间的资格,且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打理家务,然而,毕竟年时已高,身体不佳,建造“九间楼”并非一件易事,据说,他是和儿子徐骥共同完成的。
1628年崇祯元年,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66岁,回京入朝。69岁升礼部尚书(正二品)。1633年8月徐光启71岁升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从一品),同年去世。
从时间线上看,徐光启极有可能是在1619年-1628年(万历四十七年至崇祯元年 徐光启57岁-66岁)告病回家的这九年时间里完成建造了“九间楼”,扣除准备建材和施工的周期,最多只剩七至八年的时间,可以居住在“九间楼”里,而这仅是猜测而已。直到1628年8月28日回京朝见,徐光启再也没有回过上海了。

九间楼 2019.4.2--拍摄来自王安宇

关于徐光启晚年在上海到底生活在哪里的说法至少有两种版本,其一是《上海年鉴(1852)》“徐光启记略(续)”165页的记叙“在上海县城南门约一英里康衢村的双园,是一个宜人的景点,徐光启晚年退居时生活在那里。”。其二是坊间流传较多的说法,“徐光启曾在徐家汇一带建农庄别墅,还居住过较长时间,他著名的《农政全书》就是在那里写成的。”云云。
在徐光启1619年-1628年期间的九年晚年生活里,很是繁忙,又是住在双园,又是住在徐家汇农庄别墅里写《农政全书》(1625年-1628年),与毕方济神父共同翻译《灵言蠡勺》和辑录军事文章等等,如此,徐光启到底还有几年可以住在“九间楼”里呢?

结束语

 
严格地说,故居主要指出生、童年时期或更长时间与父母等长辈一起生活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徐光启的祖宅、故居和后来的祠堂都应该是在光启南路250弄6号(请阅读:徐光启的祠堂和故居究竟在哪里?),而“九间楼”则是徐光启晚年曾经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旧居。
明年正值上海先贤——徐光启诞辰460周年,我们建议在他的祖宅、故居和祠堂——光启南路250弄6号,隆重举办一场具有一定规模的纪念活动,附近有“明相国徐文定公祠”的祠牌和“九间楼”,四百多年前的这一切全都活生生地呈现给大家,在这样的场景下,举办一场纪念从上海走出来的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和中西文化交流先驱的徐光启,想必其意义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希望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抓紧时间整理周边场地,修复徐公祠和九间楼,使之成为上海提升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最佳教育基地。

资料(图片)收集、拍摄:

徐大纬、王安宇、网络

文字整理:

徐大纬、周飞华、王安宇

(0)

相关推荐

  • 看展回顾 ‖ 第41期:最后的老城厢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16名朋友参与. 行程安排 简介 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太快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作为上海之根的老城厢很多街道和小区已经人去楼空,曾经烟火气很足的乔家路.光启路.巡道街变得冷冷清清. 上海 ...

  • 第五批国保--史迹建筑(5)

    本篇目录: *************************************** 480   7.瑗珲新城遗址 清                            黑龙江省黑河市 48 ...

  • 东阳乡镇(街道)历史文化纵横——吴宁(二)

    <东阳乡镇(街道)历史文化纵横> 总策划:马樟云 严梅兰 徐松涛 吴宁之古建古迹 一.卢宅古建筑群 卢宅古建筑群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住宅建筑群落,是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 ...

  • 乔家路专栏 | 2 徐光启故居背后的故事

    关于徐光启的故居,报载的文章较多.但是,不少文章存在着你抄我.我抄你,以讹传讹,失实的情况.对此,作为朱氏的后人,我特撰文作一廓清. 我外公姓朱,是上海本地人,清末,住在老城厢里.他是老城厢里的乔家栅 ...

  • 九十九间半——甘熙宅第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甘熙故居在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地段,处于闹市之中.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白墙灰瓦,挂着一串串红色灯笼,也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甘熙宅第又叫甘 ...

  • 浙江嘉兴沈曾植故居

    浙江嘉兴沈曾植故居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姚家埭11号,浙江嘉兴天主堂南侧.建于清末.为清末国学大师沈曾植先生的故居.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沈曾植故居坐北朝南,系四合院式三进两层楼住宅,砖木结构.第一进五开间 ...

  • 乔家路的故事 | 3 “九间楼”背后的故事

    尽管乔家路234号至244号的这幢建筑,被文管部门认定为"徐光启故居",并在房前立碑标志.但是,各种报刊上关于徐光启故居"九间楼"的文章很多,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

  • 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上)

    南京民俗博物馆位于中山南路南捕厅甘熙故居内,总占地面积14060平方米,于1992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南京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2006年成为第六批 ...

  • 乔家路专栏 | 3 谁来为乔家路喝彩

    前言 18年前,当我路过乔家路西端头.河南南路先棉祠弄口时,见到上海市区内仅有的一座黄道婆祠堂的遗址上造起了一幢高楼,便觉得不可思议.于是,请了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与<新民晚报>的记者一同 ...

  • 九间楼、范家公馆、张道藩故居

    普安.盘县游 贵州游侠 九间楼.范家公G.张道藩故居 盘县红军会议遗址九间楼在前方低处,旁边有一片黑瓦建筑群是范家公G. 继续向下,路过盘县城隍庙,也锁着门.有高高的阶梯. 向下走到街面上,向着范家公 ...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

  • 新光村——廿九间里见闻

    真里--宜佰新光村--廿九间里见闻2017-10-05 阅读937浦江北部山区有朱姓大户人家--朱宅,其古宅建筑廿九间里.古色古香,别有韵味.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使廿九间里重焕新机,白墻黛瓦,马头墙修 ...

  • “九十九间半”的家族大宅院——甘熙宅第

    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群 封建家族制度在民居中的体现 老南京人的风俗民情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九十九间半"的家族大宅院 --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 时代:清 地址:江苏省 ...

  • 好友张祜被白居易轻视,杜牧写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怒怼,其中一句骂出了水平

    文人相轻,自古有之. 文人之间总是互相不服,但若是良性竞争,也不失为一桩美谈,最怕的就是因为一两句话而毁人终生. 唐朝的元稹和白居易就干过这件事. 他们是同气相连的好哥们,曾领到过新乐府运动,算是中唐 ...

  • 登九眼楼长城赏雪,远眺箭扣长城

    昨日北京下了一天雨,北部山区则是一场雪.今日一早直奔九眼楼长城,后半段进入密云山区时,沿途雪景就不错了(明天再整理个视频). 九眼楼景区巨大的停车场空空荡荡,因为买了年票,40元门票省了. 因为有雪, ...

  • 九间堂980平别墅现代混搭风格装修效果图

    设计说明: 现代简约风格是以简约为主的装修风格.简约并不是缺乏设计要素,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在室内设计方面,不是要放弃原有建筑空间的规矩和朴实,去对建筑载体进行任意装饰.而是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 ...

  • 南浔印象:百间楼

    一个美丽的地方,总有美好的传说.杭州西湖断桥,承载着许仙与白娘子的初恋记忆.桂林的山水中,我总感觉得到刘三姐的那一曲曲山歌,如云雾般地在画面里缭绕.苏州西山的启园中,有口柳毅井,说是通洞庭湖的,那井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