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老子的至理名言

  庄子

  1、哀莫大于心死

  【解释】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马经过小缝隙,很短暂就过去了。

  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解释】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4、人无技巧高下之分,却有境界优劣之辨。

  【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5、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

  【解释】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事物是因为人们如此称呼而形成的。

  6、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

  【解释】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

  7、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是谓诚忘。

  【解释】只要有超人的德行,形体方面的不足就会被人忘掉。人们不忘掉应该忘掉的形体而忘掉了不该忘掉的德行,才是真正的遗忘。

  8、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解释】世俗上的人,都喜欢别人和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和自己不同。

  9、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解释】如果你执着的认为某物无用的话,你就会看不到它的可用之处而不能为你所用。唯有放下我见平等视物方可任运自在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10、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解释】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体。

  1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12、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解释】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解释】“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用有限去追求无限,是没戏的。等到成了知道所有的人,就已经死了。'这个是说明知识的无穷无尽,如果只是单纯的追求知识的多寡,是不现实的。

  1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解释】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难成大事。

  15、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解释】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

  老子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解释】知人也要知己,能了解他人的人都是聪明人,而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人。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解释】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释】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解释】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听起来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学问的人,知道学海无涯,因为处处虚心向别人请教。一知半解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处卖弄自己。

  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解释】为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解释】每天学习能够一天一天的增长学识,而求道却要去情、欲,贪、憎、痴、颠倒梦想等等一点点损掉。乃至损到无为。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9、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只有不争不抢,才能真正无忧无虑。

庄子和老子的至理名言》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m.850500.com/news/178623.html 转载请保 留,谢谢!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解释大全

    [导语]<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 ...

  • 《荀子》、《老子》、《庄子》名句默写训练

    发私信:"复习策略",分给你 全国名校高考复习策略[九科] <荀子>默写训练 1.蓬生麻中, : ,与之俱黑. 2.天行有常, , . 3.道虽迩, :事虽小, . 4 ...

  • 【悦读】做人如水,品味柔的智慧

    [编者按]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人们修身养性的目标是做温文尔雅的君子,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这 ...

  • 万物相通

    读<庄子>内篇 齐物论 她,靠着几案静坐,仰着头向天缓缓地吐着气,那种神情仿佛是精神脱离了躯体. 她,聆听着大地的呼吸声--风声,以一颗自然平和明净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以求的明鉴. 她,腾 ...

  • 魏义霞:“物物者非物”视角对比庄子和老子思想

    摘    要: "物物者非物"语出<庄子>,既是庄子哲学的基本命题,也体现了庄子与老子哲学的差异:第一,在道之别名上,庄子之道的别名是"物物者",老 ...

  • 庄子和老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一.直觉认识论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三教".儒家大师以孔子.孟子并称,道家大师以老子.庄子并称,二者有着一个外表 ...

  • 从庄子和老子的道家思想,谈中西方思想的差异

    在我们分享庄子思想之前,让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庄子,庄子大约出生在公元前369年,姓庄名周,所以我们经常有称之为"庄周".我们都知道,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老子开创了道家思想之后 ...

  • 庄子的5句至理名言,读懂一生受益,提高大格局,第五条当头棒喝

    和尚有话说 庄子是一个快乐的人,<庄子>也是一本"快乐秘籍". 庄子"眼极冷而心极热",他冷眼旁观,却心怀大爱:他看破世情,却心忧天下. <庄 ...

  • 庄子的5句至理名言,读懂一生受益,提升大境界,第五条当头棒喝

    庄子是一个快乐的人,<庄子>也是一本"快乐秘籍". 庄子"眼极冷而心极热",他冷眼旁观,却心怀大爱:他看破世情,却心忧天下. <庄子>是 ...

  •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区别

    2021-01-07 14:32:02 文/李文源 道和人的关系方面不同.处世哲学方面不同.老子与庄子不同的精神渴望.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 ...

  • 深度剖析庄子与老子的关系

    老庄一体,要深刻认识庄子,就不能孤立起来看待,所以必须得研究下庄子与老子的关系,先看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话说周末时,有一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邑人也,曾仕周为漆园吏.师事一个大 ...

  • 孩子八岁,教读鬼谷子,庄子,老子,是否可以?

    从长远来看-- 如果孩子早慧,不建议读,特别是<鬼谷子>. 如果孩子晚慧,就让他多读老庄,<鬼谷子>先不要接触. 早慧的孩子由于"想象力"强,所以在没有足够 ...

  •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是否是同一时代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呈现出思想和文化不同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群星闪耀的局面.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灿烂辉煌,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据<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