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山峰 景色神奇

白露山峰  景色神奇

白露山又名玉泉山、玉带山、锦屏峰,位于兰溪市西北约17公里的黄店镇与女埠镇交界区。山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兰溪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明初诗人徐袍在《白露山》诗中写道:“惯说兹山好,今方一度来。水兼群籁静,云抱数峰回。客到莺初啭,春深花遍开。天门如可步,咫尺有蓬莱。”当代诗人徐国平《重上白露山》诗曰:“凤光迤丽轰雄峰,日照霞蟠紫气浓。白露山间山路白,龙盘石上石盘龙。烟緾寺院禅钟唱,雾锁松林曙色雍。绝顶奇观讓胜境,流连忘返醉行踪。”可见白露山风景之美丽。(白露山全景)

白露山地势高峻,山峦起伏,岩石奇特,悬崖峭壁,峰间平坦,寺庙久远,古树葱郁,风景秀丽,山体悬空,气势雄伟。从东南平地看去,整座山好似座落在天堂上。1981年,《中国名胜大词典》以白露山景色清幽,古刹久远而载入目录。200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登山入景,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从兰溪市区出发,乘车上兰芝公路,沿兰芝风情线到黄店镇黄店村处转弯,从山东面的红霓山村通过白露山山门,沿盘旋曲折的公路即可到达寺庙前的小广场上;二是从山南白露山脚村沿婉娫盘旋的山道,登840台阶,就到达寺庙正门;三是从山北经垷坦村,穿行5华里的羊肠小道,山势由徒而平缓,再行里许,就到达寺庙的后门。

白露山景色神奇,现有大小景点17处,有待开发44处,主要景点分布如下:

白露山山门:在白露山南麓王家村的路口,全部用青田石砌成。石柱上雕有龙盘柱造型。上横梁书有“白露山”三字。中联为“锦屏迤逦水兼茂林群籁静腹藏千年古刹凭君禅悟;玉带飘渺云抱修竹数峰回间隐几代忠贤任客仰游。”旁联是:“悬崖温秀白露山间山路白;曲径通幽龙盘石上石盘龙。”从远或下面看去很有气魄,初入景处,就有跨入胜境之感。(白露山山门)

慧教禅寺:又名白露山寺,位于白露山白露坪中央。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虽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历史变迁,但古风犹存。1985年重修,复建了大雄宝殿、圆通宝殿、观音阁和藏经阁等,重塑佛像,名声大振。现寺庙占地3公顷,庙宇90余间,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寺外,云烟飘渺,松篁蔽天,曲径盘旋,群鸟声啐。寺内,有赵扑初先生书写“浙中第一道场”题字。禅房静寂,游人声闹,晨钟暮鼓,回荡幽谷……当你跨入寺门,首先弥勒佛含笑相迎,四大金刚睁目相向。走进大殿中层,只见雕梁画柱,红漆镶金,十分雄伟壮观。两侧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仿佛能听到他们在攀谈、在交心、在自责、在辨论……个个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慧教禅寺外景)

大殿中央一具高大的观音菩萨像,盘坐于莲花之上。大殿两侧是厢房。左侧,供奉着从缅甸接入高1.6米价值50余万元的汉白玉如来佛像,右侧,是专供游人香客栖息的场所。正殿后新建的藏经阁,有美国***所赠新版《大本基藏经》千卷,藏于阁中。经过藏经阁,就到新建的观音阁,阁顶两龙戏珠,飞檐走壁,十分壮观。有一条龙似回首遥望,看了让人心惊肉跳。殿内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好似在向人们招手致意,祝愿大家永乐无穷。

玉泉眼与镜潭泉:慧教禅寺内有一泉眼,泉水尝之甘甜,用其水洗之,则能明目养神。从科学角度讲,它含有对眼球起保护作用的元素,人们称为“玉泉”。白露山南薼有个镜潭泉,不管天晴下雨,泉水清澈可饮,就是大旱也常年不枯。两者合之,既是美景,又是玉泉山的来历。

玉带环抱:在白露山之西腰,东起歇脚亭,西达两门间,有高低约10米,长约2华里的白岩横亘,像朝臣的玉带一样紧盘于山腰。岩路平坦,可曲折地通往两门观看,既是奇景,也是玉带山的来历。(玉带环抱图)

锦屏悬空:白露山从平地而起,最高峰439.7米,山上悬崖峭壁林立,苍松翠竹掩隐,春夏秋末常常云雾罩山,高耸入云,气势雄奇,宛如锦屏高高悬在空中,十分悠雅,亦是锦屏峰的来历。

黄岩龙舌:在慧教禅寺的西南面,走数十步,有一块较大的岩石叫“黄岩”。该岩悬崖峭壁,深达数十丈。岩间生出一块一丈多的巨石,引岩空悬,称之为“龙舌”。立在岩上,远眺四周,令人心旷神怡。(黄岩远眺图)

鹰岩远眺:由黄岩向东行百米余,又有左右两块巨石徐徐展开,好像雄鹰展翅,腾空飞翔,故名老鹰岩。站在岩上登高俯视,三面凌空,极目远眺,兰城风采,四周田园,尽收眼底。

断垣残壁:自老鹰岩而下约400余米处,山势渐趋平坦,此处有古战场的残迹。相传,清咸丰辛酉年间,太平天国与清兵、民团在这里大战过一场。兵者、民者,纷纷上山,挖掘战壕,用石围墙等。战斗结束后,留下一片断垣残壁,至今有三百余年,还痕迹累累可见。

乘仙殿:也有叫乘仙祠的,位于离黄岩800步左右的螺蛳形处。唐大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李昂为消除宦官仇士良的个人专权,命宰相李训、舒元與及节度使郑注以右金吾衙门后院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诱仇士良等宦官前去观看,埋下伏兵,相一举而诛除。但未果反败。宦官仇士良等更加蛮横专权,立即派神策兵500人,逢人即杀,死者六、七百人,李训、舒元與、王涯、郑注等朝廷重官均被杀害,史称“甘露之变”。文宗无能对付宦官,压抑后成疾而死。唐宣宗李忱接位,在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隐隐提及下,唐大中八年(854),唐宣宗发布圣旨昭雪,加封舒元與为乘仙公,敕建乘仙祠,并将其遗骨归葬于乘仙祠右侧。每年清明节,唐宣宗派宫中特使赴兰溪白露山进行祭奠,以显示唐宣宗的开明和大唐贤相缅怀。现乘仙殿中央塑有舒元與像,左右两庑分座范锺、黄傅、章懋、周三畏诸名臣。中堂挂有“甘露流芳”匾额。(乘仙殿图)

驼峰落日:在白露山西边,有一个酷似骆驼的山峰,名叫驼峰。每当太阳落下峰谷,太阳的余辉留下的影子,映照于山下,呈现出高低不同,如骆驼卧在山上一般,风景格外美丽,这种罕见的奇观。被称为驼峰落日。

两门飞瀑:位于驼峰与玉带之间,峭壁悬崖,高达数丈,岩上有个大血坞,坞深源长,每逢雨后,水势直奔两门,奔腾一泻而下,水濂飞瀑,为白露山又一奇观,称为两门飞瀑。

神仙棋盘:相传不知多少年前,白露山下有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他经常到白露山上砍柴。一天,他砍了一会儿柴,忽然听到对面山上有人喊“将”,他感到很奇怪,平时这里极少有人来,怎么有人喊“将”呢?他东瞧瞧,西望望,看到驼峰向西1000米处,有两个老头在那里下棋,待他走到那里时,两个老头不见了,只见一块座北朝南的长方型岩石,长约4米,宽2米,厚1米。岩石下峭壁悬崖高达数十丈,下面有一块石头把这岩石托起为脚,这岩石表面平整,好像被人摸得很光滑,传说这是当年各位神仙在这里下棋的棋盘石。

仙人撒网:在白露山西侧,有一石笋,高5米,巍然矗立,称之为仙人石。此石笋与登山石阶相连,宛如鱼网上的绳索,石阶下有一座三角形的矮山,形似撒开之网,故云仙人撒网。矮山下面,有大小土丘九座,形似乌龟,似鳖。相传这里是神仙撒网,有一网落九龟的故事。

忠隐庵:位于白露山北蔍里童自然村上方的山腰处。宋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抗金节节胜利。秦桧为向金兵求和,南北分治,一日内12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回宫并被入狱,命治之。要大理寺少卿周三县(1103-1181)卞梁人和范洵(兰溪人)主审岳飞,并要其诬岳飞“按兵不动,坐观成败,贻误战机,克扣军粮”等罪名。周三畏怫然说:“枉法以害忠良,愽好官而甘唾骂,这是我能做的吗?”此后,周三畏遗书给秦桧写道:“岳飞忠义可以贯日月,忠诚可以泣鬼神。……畏两日以来,食不知味,寝不安席……功名易弃,而清漏难欺,思之再三,志不可夺。……今日晓起盥漱,叩阙掛冠,更布一言,专投府第。”书毕于是日清晨和范洵毅然解肉带,脱罗袍,把印信、幞头等搁在案桌上,返家清理细软,带了家眷并几个心腹家人,和范洵悄然潜出杭州涌金门出走。范洵被秦桧差人至严州白石滩杀害,周三畏逃到兰溪白露山后,在当地善民指点帮助下,在白露山北蔍山腰处,刨竹为墙,缀茅为瓦,建起了一个茅草铺。这毛庵,外面看上去看不到,站在山顶见不到,四面环山,中间是个燕窝型的空旷地面。铺前挖有一个小池塘,至今犹存。宋理宗嘉定六年(1208)施闾额曰:“忠隐庵”。现存的忠隐庵,是周三畏后裔和当地善民捐助而建的两幢白墙青瓦房,门前写有“忠隐庵”三字。(忠隐庵图)

三相墓:唐相舒元與(791-835),兰溪垷坦村人。因“甘露之变”受害,享年44岁,墓葬于白露山南麓甘溪河畔的一块平地里。高2米,宽15米,墓前有卵石铺地。宋相范锺(1171-1248),兰溪里范村人,墓葬于白露山南麓。其墓在1970年“文革”中被挖毁,现有一土坑长8米,宽4.2米,墓前200米内铺有卵石,并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现残缺不齐。毛丞相,兰溪人,墓平,生平无考。(范锺墓前石羊图)

白露山是兰溪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年四季游客不断。这里山青水秀,有着“花海白露,美丽乡村”之称。游客们登山远眺,有如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白 露 山 景

郭茂林

白露山幽景色奇,寺院久远埋忠魂。

悬崖峭壁多仙石,香樟翠竹隐晨曦;

玉带环绕峦嶂固,镜潭倒映柳枝垂;

鹰岩远眺人间美,游客个个展笑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