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总结的十二法则:人生并没有那么让人绝望
作者:Jordan Perterson
这十二法则(12 Rules of Life),很有来头。作者乔丹·彼得森,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曾任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世界畅销书作家 ... 被誉为目前西方最有名的“公知”之一;因为在社交媒体如Youtube上(近300万订阅)受到非常多人的欢迎,还被戏称为“网红心理学家”。
对乔丹·彼得森来说,这12条法则来之不易。他的女儿年幼就得了很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后又得了抑郁症;他的妻子癌症确认后,他曾几近崩溃 ... 走过一个个人生的挣扎与苦难,结合他的学术与职业专长,他总结出这12条 ......
贯穿这十二条法则的一个主题就是人生并没有那么让人绝望,我们是可以变得更好的,生活也是可以变得更好的。这十二条法则,用乔丹·彼得森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能解决人生80%不如意,让你无从可悲的法则”,也是生活里至朴的常识。
关于这12法则,他有一个专门演讲,非常值得看看,因为他真的很能说、很会说,在公众演讲上绝对有大师水平,这篇演讲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一亿次。
《人生十二法则》,还未全面上市就已登上北美畅销书排行榜,一推出便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中文版也已在19年底上市。
今天,我们为大家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片段(摘录仅供窥其大概,无法取代作者的完整阐释,对本书感兴趣,敬请购买正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2条“似曾相识”的法则吧 ...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
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多半只会在吃龙虾的时候想到这种生物。然而,你和龙虾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尤其是当你气得张牙舞爪的时候。
一只龙虾,看上去是自信满满还是哭哭啼啼,取决于两种调节神经元通信的化学递质——血清素和章鱼胺(因从章鱼唾液中发现而得名)。胜利会让龙虾拥有更多的血清素和更少的章鱼胺。
血清素高、章鱼胺低的龙虾往往会变得趾高气扬,遇到挑战时也多半不会退缩。血清素会调节龙虾身姿的弯曲程度,使它得以尽情伸展自己的附肢,进而显得高大且具有威胁性,就像西部片里的英雄一样。
如果你垂头丧气、萎靡不振,那么你也会感到自己渺小和挫败,而他人的反应更会放大你的这种感觉。人和龙虾一样,都会根据身体姿态来评估彼此,如果你显得失败,那么别人也会把你当失败者对待;如果你笔挺站立,人们也会用不一样的态度对待你。
精神上的笔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
因此,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
随后,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有能力的,或者至少不会立刻认为你无能。有了这些积极反馈壮胆,你会更加放松,更容易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微妙细节,你和他人的互动也会更加顺畅。你会遇到更多的人,也会更加招人喜欢。结果就是,有更多好事会降临到你身上。
有了这份信心之后,你会接纳并且努力优化自己的存在。你会坚强地面对爱人的疾病或者父母的离世,让他人在绝望时能从你身上获得力量。这样的勇气会开启你的人生旅途,点亮你的生命之光,帮助你追寻正确的人生方向。当你的生命拥有意义时,你也就不会再因为生命的有限而感到绝望和害怕,随之你也能接受这个世界的重负,并找到快乐。
希望你能从胜利的龙虾实践了3.5亿年之久的智慧中获得启发。
笔挺站立,昂首挺胸。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
待己如助人
人类值得尊重。你值得尊重。你对于自己和他人来说都很重要,你在世界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你在道德上有义务像照顾至亲一样照顾自己。你需要尊重自己的存在。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
你需要放眼未来,想想看如果你认真照顾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生涯,才能变成一个有价值和有益于社会的人?当我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应该如何改善我的健康,拓展我的学识,强健我的体魄?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规划好之后的路线;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谁,才能平衡好自身的优缺点;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才能控制生活的混乱程度,重建秩序,让世间充满希望带来的神圣力量。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适时维护自己,不至于落得满腹怨言、怀恨在心;
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这样别人就无法轻易占你便宜;
你需要严格自律,信守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并及时进行自我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信任和激励自己;
你更需要以变成更好的人为目标。好事不会自动降临,我们需要努力强化自我。
不要低估视野和方向的力量,它们能够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变成宽阔通畅的道路。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19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待己如助人。
法则三
放弃损友:
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交朋友
忠诚需要建立在公平和坦诚之上,友谊则应该是互惠的结果。
你没有义务支持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糟的人,你应该选择上进和对你有益的朋友,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为了能让彼此变得更好。
如果你身边都是支持你上进的人,那么他们就不会容忍你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他们会鼓励你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会在适当的时候谨慎地鞭策你,坚定你认真做事的决心。
相反,不上进的人会给戒了烟的人递烟,给戒了酒的人倒酒,他们会因为嫉妒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对你的支持与陪伴,甚至有时还会主动惩罚你。他们会用真实或者杜撰的个人经历来打压你,这看上去像是在测试你的决心,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们真的想要阻挠你,因为你的进步让他们相形见绌。
和善良上进的人为友并不比和糟糕颓废的人为伍容易,因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理想,和他们同行需要力量与勇气。你应该保持谦和、勇敢和独立思考,避免轻易产生不必要的同情和怜悯。
所以,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
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成功和失败这两个非黑即白的用词。你要么是处于成功这么一种全面、单一且大体上良好的状态,要么是处于失败这么一种全面、单一且不可救药的糟糕状态。成功和失败这两个词排除了所有不同的或折中的可能性。但是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天真、不成熟甚至恶意的分析方式,这样的二元体系抹杀了许多重要的价值分级和层次,也必然会带来恶果。
首先,成败并不只存在于某一个游戏。世界上有很多游戏,包括很多好游戏,也就是那些与你天赋匹配,可以为你带来建设性人际关系,使你不断自我优化的游戏。对你而言,好游戏里的角色也许包括律师、水管工、医生、木匠或者老师。
世界允许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如果你在某一个游戏里不成功,也可以随时换一个游戏,选择和你独有的专长、优点和经历更为匹配的游戏。
此外,如果变换游戏也不管用,那你可以试着开发自己的游戏。
其次,你也不太可能只玩一个游戏。你有事业、朋友、家人,你也有渴望达成的个人计划、艺术追求和健身目标,所以你应该在判定成败的时候结合所有游戏。比如,你很善于做某些事情,在另一些事情上则表现平平,剩下的事情你都很不擅长,也许这就是你本该有的状态。
你也许会反对说,我想要在所有事情上都成为赢家!在所有事情上都成为赢家或许意味着你并没有展开任何新的挑战。你也许是在赢,却没有成长,而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前提。
当下的胜利难道应该一直优先于长远的发展轨迹吗?
最后,你有可能发现你玩的所有游戏的细节对你来说都是如此独特和个人化,以至于和他人比较压根就不现实。也许你高估了自己没有的,也低估了自己已有的。
和他人比较这件事情要小心对待。当你成年后,你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了。你在财务、亲密关系、心理等层面的特定问题,都镶嵌在你存在的独特情境中。你的事业是否适合你,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因为答案也和你生活中的其他细节息息相关。你需要据此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以及决定要放弃什么,追求什么。
意识带来觉醒。你不再需要嫉妒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是否真的过得更好;你不再需要感到挫败,因为你拥有了耐心,学会了量力而行。
你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你不再那么关心他人的所作所为,因为你自己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
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了解真实世界的窗口,父母可以仁慈并充满关爱,但是也必须让孩子看清世界。这个责任比让孩子快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更为重要。
父母的主要职责是让孩子成为受人喜欢的人,这会给他带来更多机遇,让他产生更多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这甚至比培养个性还重要,因为追求个性的前提是要具备高度的社交成熟度。
和你的伴侣或者朋友讨论你对孩子的好恶,不要害怕自己会不喜欢孩子,你是能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在厘清了自己的姿态,评估了自己计较、傲慢和怨恨的可能性之后,你就可以着手对孩子进行管教,为他们的纪律性负责,也为自己在管教中所犯的不可避免的错误负责。你可以在犯错的时候道歉,然后努力做得更好。
毕竟你是爱你的孩子的。如果他的行为让你厌恶,想想那些不如你那么在乎你的孩子的人又会怎么样,那些人可能会更加严厉地惩罚或者抛弃你的孩子。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你最好能尽快帮助你的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使他们更加成熟地面对家庭之外的广阔世界。
一个专注、活泼、积极、幽默、礼貌和诚信的孩子,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不会缺朋友。他会获得父母和老师的喜爱,得到大人们的关注和悉心指导,在一个充满敌意、很容易变得冷酷无情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清晰的规则能让孩子感到安全,让父母保持平和理性;赏罚分明能够平衡仁慈与公正,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社会化与心智成熟的进程;恰当的管教可以为孩子、家长和社会带来长期稳定的秩序,让人们免受混乱、焦虑、绝望和抑郁的困扰。这是坚定而勇敢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做出的最了不起的奉献。
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情。
儿童必须被塑造和教育,否则就无法茁壮成长。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
批判世界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从小事开始。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机会?你是在努力发展事业,认真工作,还是在让怨恨拖你的后腿?你和自己的兄弟重归于好了吗?你尊重你的伴侣和孩子吗?你有破坏健康和幸福的坏习惯吗?你主动承担责任了吗?你对亲友坦诚吗?你做了那些你能够做到,也能够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吗?你清理过你的生活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许你可以试试看先停止做那些你明知是错误的事情,今天就停下来。如果你确定那是错误的,就不要浪费时间怀疑你是如何判断对错的。
不合时宜的质疑不会带来启示,只会制造困惑,阻碍你的行动。只说让你感到强大的话,只做令你为之骄傲的事。
不要一味责怪,不要在整理好自己的人生之前就试图去干预别人。保持谦虚,如果你没法齐家,又怎敢治国?让你的内心指引你,看看接下来的日子会发生什么。你会开始对同事坦白想法,告诉家人自己的真正需求,当你有未完成的事情时,你也会立刻弥补遗漏。
经过数月或者数年的努力尝试,你的生活会变得更简单,判断力也会变得更好,在从过去的混乱走出来之后,你会变强大,也会更少有怨言。你会自信地面对未来,不再为生活增加无谓的困难。然后你就只需要面对生活那赤裸裸的悲剧,但它们将不会再与怨恨和欺骗混淆在一起。
你会发现,如果每一个人都这么做,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甚至在人们持续努力之后,世界也不会再那么可悲。谁知道如果我们都尽力而为,存在将会变成怎样的状态?谁知道如果我们被真理净化之后,可以在这堕落的地球上创造出怎样的天堂?
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
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如果你行为得体,这会整合你的今天、明天和未来,让自己、家人和身边的人受益。一切都会累积叠加、秩序井然,然后产生最大程度的意义。人类能够感知到这种累积,因为我们能够体验到超越当下由具象感官输入的东西。意义胜过权宜之计,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的所有冲动,所以我们能够觉察到它的存在。
如果你相信自己虽然遭遇了不公平和痛苦,但是不应该就此产生对存在的怨念,那么你就能发现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你会问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让一切变得更好一点,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包括处理未拆的信件,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心怀感恩地为家人烹饪美味的食物。
当你遵循这样的道德义务,将改善世界作为终极价值的时候,就能体会到越发深刻的意义感。
意义是终极的平衡。意义是道,是一条丰富多彩的生命之路,是在爱和真理指引之下,你所到达的不受任何欲望侵扰的世外桃源。
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法则八
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生活是痛苦的。人生的不完美是关于存在最重要和不争的事实。存在的脆弱性会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由社会批判、轻蔑鄙视和必然的死亡带来的痛苦,这些痛苦虽然可怕,却不足以腐蚀这个世界,将世界变成地狱。而要使世界变得可怕,你需要撒谎。
既然扭曲事实可以带来小利,使事情进展顺利,假象得以维持,感情免受伤害,为什么不撒谎呢?人们真的需要在每时每刻都直面险恶的现实吗?当这样做太痛苦的时候,转过头去岂不是更好?
不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一切都将分崩离析。昨天管用的招数今天不一定管用,人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伟大的传统,但是它们已无法安全适应今天的世界,而活生生的人是能够适应的。我们可以睁开双眼,对现有的一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平稳运转,或者也可以对问题视而不见,毫无作为,然后在受挫时怨天尤人。
真相从存在的最深处不断涌现,让你的心灵在面对生活不可避免的悲剧时免于枯萎和死亡。它能让你优雅地承担起存在的重担,而不是试图报复,这样存在就可以继续。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法则九
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除非你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否则你已知的东西是不够的。你只有接受这一点,才能够进行哲学层面的对话,才能够在心理上容忍行走于秩序和混乱之间的对话,远离说服、打压或者取悦。
你也必须沉思,而不是试图取胜。如果你拒绝这样做,那么无疑是在重复自己已有的知识,为自以为是寻求认同。但如果你在对话中沉思,那么就会通过聆听发现他人内心深处于你而言崭新的思想。
你在聆听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聆听自己。
你在对话中描述的是自己对新信息的反应和由此受到的影响,例如你因此产生的新想法、改变或者浮现的新问题。将这些告诉对方,然后对方也就能有同样的体验,你们就能够共同走向一个更新、更广阔、更好的地方。放下旧有的成见,你们就能实现转变。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因为这个原因,古希腊德尔菲神谕的女祭司才会对一直追求真理的苏格拉底有至高无上的评价,把苏格拉底称作“世上最有智慧的人”。
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
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当你通过精确的关注和语言来识别事物时,就能让它们变成鲜活而顺从的对象,使它们从与万物复杂纠缠的背景当中脱离出来,变得简单而有用。这样,一方面你可以利用它们,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被复杂性带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压倒。如果你对事物始终糊里糊涂,那么就永远没办法辨别区分,使一切都混淆在一起,而这又会使你的世界变得过于复杂,难以掌控。
你需要先想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必须通过坦率而精确的语言在混乱中建构出宜居的世界。如果你一味逃避,那么问题就会变成恶龙,藏在你的床下,你的森林里,或者你内心的角落,并最终将你吞噬。
直面存在的混乱,瞄准麻烦的海洋,明确目的地,然后绘制航线。承认你想要的东西,让周围的人知道你是谁。精准注视,径直前行。
保持言辞精确。
一切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才能变得清晰可见。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
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我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作,学校的西德尼·史密斯楼西边曾经是孩子们玩滑板的地方。有时候我会站在那儿看他们玩。大楼入口前方有段平缓宽阔的阶梯,阶梯上竖立着两段直径约6厘米、长6米的管状铁制扶手。那些疯狂的孩子们几乎都是男孩,他们会从距离阶梯顶端十几米的地方开始加速滑向扶手,在即将撞上扶手的一瞬间,他们会一只手抓住滑板跳到扶手上面,踩在滑板上,顺着扶手滑下然后着陆。着陆时,有时他们会依然平稳地站在滑板上,有时则会摔跟头。不论结果如何,孩子们很快又会开始继续尝试。
有的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行为很蠢。也许是,但我认为那些孩子们很勇敢也很了不起,值得人们鼓励和钦佩。这样的行为的确是危险的,但孩子们想要战胜危险的心才是重点。如果穿上护具,他们会更安全一些,但那样就没意思了。孩子们并不在意安全,他们在意的是能力的提升。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
未来需要的是坚毅而非软弱。男性需要变得更坚毅一些,女性也一样。
如果男性的气质是健全的,女性就不会偏爱幼稚的男性,而是会与那些能让她们感到旗鼓相当的人在一起。如果一个女性很坚毅,她就会期待更加坚毅的伴侣;如果一个女性很聪明,她也会希望另一半更聪明。
因此对试图变成男人的男孩进行干涉的行为对于女性来说也同样是不友善的,这和小女孩在试图独立行走时告诉她“太危险了”没有区别。如果你觉得坚毅的男性很危险的话,那么等着看软弱的男人们会做些什么吧。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
关注存在的善
生活中遭遇危机时如何应对?
生活的压力不会因为你遭受了不幸就停止出现,每天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如何才能坚持下去呢?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如果你不限制危机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后就只会筋疲力尽。你需要保存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战争,而不是一次战斗。你需要尽力应对组成战争的每一场战斗。
你足够认真的话,其实是能够承受住压力的。人是非常坚毅的动物,能够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先看到存在的好处,否则你就真的输了。
也许,累得晕头转向的你外出散步时会遇到一只猫,如果你能注意到它,那么在接下来的15秒里你也许会想到: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摸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