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之后,皇宫中的御医都去哪了?了解一下北方医学流派中的御医学派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赵绍琴医学传承集》,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一代宗师

百年传承

御医学派——赵绍琴

赵绍琴之父太医院院使 赵文魁

在写下“一代宗师、百年传承”这个题目时, 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恩师赵绍琴先生慈祥宽厚的面容, 耳边回响起先生语重心长的教诲, 治病救人的大慈大悲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而传承中医学术是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代宗师” 是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活动时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题写的祝词, 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先生用他的一生完成了他所追求的中医学术传承的重任。

2012年1月,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王永炎教授为《赵绍琴医学全集》首发式暨赵绍琴学术思想研讨会发来亲笔贺信, 其云: “赵绍琴先生真吾辈良师, 熟谙经典, 发煌古义, 勤于临证, 学验宏丰, 学为人师, 行为示范之楷模。先生幼承庭训, 襄参数位京城名师, 可谓先贤引路、个人奋争而铸就苍生大医, 为中医药事业谋求生存发展, 所做奉献, 至善至伟, 值得吾辈铭刻在心而奋发图强。先生识证之精, 重在理法, 尤于脉理多所发微; 先生论治, 于遣药组方主张和合, 用药清灵, 屡获良效奇效。此为吾辈深化研究之领域, 当重视传承先生之学说,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传承前贤, 创新发展, 是先生对中医药学的两大贡献。就传承而言, 先生的条件得天独厚, 先生出生于京城三代御医之家, 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均供职清代太医院为御医, 文魁赵公更是官居清末皇家太医院院使, 总管太医院, 兼管御药房事物的头品花翎顶戴, 20世纪20年代被公推为北京中医学社首任名誉社长。自命堂号 “鹤伴吾庐”, 行医民间, 救人无算, 医术精湛, 冠绝一时。2009年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曾为赵绍琴九十诞辰纪念暨学术研讨活动致函祝贺, 贺函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对先生的家学渊源作了清晰的表述。其云: “著名中医药学家赵绍琴教授生于三代御医之家,学验俱丰,《礼记》云: ‘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说明了临床经验累积和传承的重要; 其父文魁公曾任清末太医院院使。赵老作为国手之后, 御医传人, 又曾师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 可谓学有渊源。我所整理的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中就收录了部分赵文魁先生的宫廷医案, 共有320个诊次, 约89份较完整的医案, 其中有光绪帝、瑾妃的230诊, 宣统的43诊, 其他后妃、格格、太太的47诊; 每份医案少则一诊, 至多14诊, 平均3.6诊, 病症即或痊愈或减轻, 其取效之速, 不愧为御医国手。”

陈可冀院士长期致力于清宫医案研究, 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资料获得清宫医案原始记录底簿, 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对清宫御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做出中肯的评价, 对于北京中医学术传承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御医学派的学术传承脉络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 近现代以来, 在北京地区中医药界活跃着一支重要的医学流派——御医学派, 他们由散落民间的清末太医院太医高手及其弟子门生共同构成, 他们最先成立了北京第一个中医学社, 公推原太医院院使赵文魁为中医学社第一任名誉社长, 由此揭开了北京御医学派学术传承的序幕, 赵文魁及其门生弟子后人成为北京御医学派学术传承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先生幼承庭训, 恪续家学, 自1934年承继父业, 悬壶京城。后复从学于韩一斋、瞿文楼二位御医高手, 尽得其传。1938-1941年间, 先生曾从学于北京四大名医之汪逢春, 在汪先生主办的医学讲习所学习并侍诊。汪先生逢春乃江南吴门望族, 江南名医艾步禅老先生之高足, 20世纪30年代初挟技来京, 即执师礼拜谒于赵文魁门下, 是以对先生恒以师弟相称, 倾囊相授。至此, 先生集家学并韩、瞿、汪三家之真传, 完成了对御医绝学的传承, 成为北京御医学派学术传承的重要代表医家。

如果说先生在前半生完成了对御医学派的学术传承, 那么, 先生的后半生则全力以赴地进行着基于临床实践的学术创新。

先生自1934年继承父业, 悬壶京城, 致力于中医临床六十余年, 所恪守的是中医的传统和特色, 所追求的是中医学术发展和创新。先生的学术创新是以传承御医学派学术经验为基础,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完成的, 是经得起临床检验的, 因此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概括起来, 先生的学术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清代叶天士《温热论》中的温病治疗提纲 “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先生指出: “在卫汗之” 并非汗法, 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 温病卫分证不是表证, 不可言表、不可解表, 只可辛凉清解, 这是温病与伤寒的主要鉴别点。这一观点已被全国统编教材所采纳。“到气才可清气” 的要害是不可早投寒凉之品, 以免郁遏邪气。“透热转气” 的关键是 “透” 字, 一定要透邪外出, 所以 “透热转气” 方法可以适用于温病的任何阶段。这些真知灼见来自临床, 验证于临床, 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
2. 先生创造性地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应用于内科杂病的辨证治疗中,对于内科难治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原发性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突破了将这些疾病归于虚劳的传统观点, 提出从血分热毒进行认识的创新性学说, 运用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大多数内科杂病的辨证治疗, 遵循先祛邪后扶正的原则, 不受久病必虚观点的束缚, 例如对慢性泄泻的认识, 提出 “久泄未必皆虚”,总以脉证合参以定虚实。凸显了中医真正的辨证论治。
3. 先生对中医脉学的创见——提出四部诊脉法和创新的八纲领脉分类法, 是对传统脉学的新发展。传统的三部诊脉法即 “浮、中、沉”, 先生提倡四部诊脉法, 即 “浮、中、按、沉”, 以对应温病的卫、气、营、血, 以区分疾病的本质与表象。先生倡导的新八纲领脉 “表、里、寒、热、虚、实、气、血”, 其中 “气” “血” 二纲领脉为先生首倡, 以应临床中之气血辨证, 确实大有新意。先生临床中特别重视相兼脉的鉴别, 即二、三、四种或更多种脉象相兼出现, 在先生所著《文魁脉学》中就列举了八百余种相兼脉象, 各析其所主病机, 并举治法示范, 体现了以脉象定病机、以治法统领方药的御医风格。
4. 先生晚年全身心地致力于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突破了长期以来把慢性肾病看成肾虚的传统观点, 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构建了一个关于慢性肾病的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包括慢性肾病非肾虚论、慢性肾病忌食高蛋白论、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慢性肾病可遗传获得论和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转论等五大新观点, 在这些理论指导下, 独创以凉血化瘀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的综合治疗方法, 运用于临床, 大获良效, 救治了大量难治性肾病患者, 诸如肾衰、尿毒症患者, 甚至一些血液透析者和肾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的患者, 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不仅患者的症状好转, 而且临床检验指标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充分展现了中医药治疗疑难病的巨大潜力。

先生自1956年始执教北京中医学院 (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凡四十余年,为中医教育和中医人才培养殚精竭虑, 桃李满天下。花甲之年, 又承担起培养研究生的重任, 十余年间培养温病学专业研究生二十人。1990年国家实施首批师带徒工程, 到1995年正式带徒三人。先生培养研究生和带徒均以临床带教为主。先生仪表堂堂, 宽裕汪汪。众弟子面对先生, 无不肃然起敬,又倍感亲切。每逢应诊, 先生正襟危坐于中, 弟子依次环列于侧, 诊脉、察色、验舌、指证, 有条不紊; 论病、立法、处方、遣药, 一气呵成。先生诊毕, 朗朗口述, 抑扬顿挫, 工整对仗, 如同句斟字酌一般; 弟子们洗耳恭听, 下笔如飞,一一照录; 病人则满怀期待, 静候于旁。随先生应诊是一种享受, 是在一种浓郁的传统特色氛围中去感受中医魅力, 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学识, 得到升华。诊余闲暇, 先生常常与弟子围坐一堂, 剖析病案, 讲习医理, 指点迷津。先生毫无保留地将他的全部绝学传授给了他的研究生和弟子们, 当然还有先生的三个子女, 他们个个身怀中医绝技, 叱咤江湖, 享誉一方。先生曾与弟子有约, 待他日闲暇, 率弟子同游昆明湖, 泛舟碧波上, 谈古论今, 析疑问难, 师徒同乐, 何快如之! 惜乎先生已仙逝, 夙愿何日能圆!

时至今日, 先生作为御医学派传承的代表医家, 已经将传承接力棒交予了他的研究生、子女和徒弟们, 先生的研究生、子女和徒弟作为京城御医学派第五代传人业已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御医学派学术传承的重任。这本《赵绍琴医学传承集》(以下简称《传承集》) 欲将京城御医学派第五代传承人对御医学派学术精华的传承成果汇编成册, 以飨读者。《传承集》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卷为先生研究生的毕业 (学位) 论文, 共二十篇, 从不同角度对先生温病学术思想、温病学在内科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中卷汇集了先生子女的论文,从不同侧面披露了御医家学的不传之秘,特别是关于中医脉学临床应用方面的探讨, 更是难得一见的精彩。下卷是几位徒弟的出师论文, 主要是关于先生运用中医药理论辨治肾病的特色经验,全是先生一生临床创新学术思想的结晶。这三部分论文的写作都是在先生指导下完成的, 得到了先生的完全认可。因此, 可以说这本论文集是对先生学术思想的传承, 也是对京城御医学派学术传承的再传承。从学术传承的角度解读赵绍琴先生的学术思想是本书的编辑初衷。

感谢赵绍琴先生的子女、研究生和徒弟们的全力支持, 感谢学苑出版社陈辉副社长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辛勤工作, 感谢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的慷慨捐助, 使得本书顺利出版!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

图书

tushu

推荐

tuiji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