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故事(上)

迷彩毒蛙

在南美洲神秘的热带雨林之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毒性最烈的动物之一:箭毒蛙。

箭毒蛙的个头很小,整个身体的长度也不超过5厘米。形象一点儿说,只有我们人类的两个手指那么大。不过,你可不要因为这一点而小瞧了它。它的皮肤内藏着的毒液,可以让任何人或者动物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迅速毙命。

箭毒蛙的毒性强到什么程度呢?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从它的1克毒液中,抽取的10万分之一,就可以毒死1个人;抽取500万分之一,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毒死1只老鼠。任何动物在吃它的时候,只要粘上一星半点儿的毒液,就会全身麻痹、昏厥乃至死亡!想想看,是不是非常可怕呢?!

箭毒蛙的毒液为什么会这样猛烈呢?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箭毒蛙的蛙毒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破坏生物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其主要作用形式是:阻碍动物体内的离子交换,使神经细胞膜成为神经脉冲的不良导体。这样一来,生物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就不能以正常的状态到达身上的组织器官,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从而死亡。

不过,箭毒蛙的毒液虽然厉害,但还是有一个缺陷,就是只能通过人或动物的血液起作用。如果手指没有划破,那么箭毒蛙的毒液就没有多大的威力,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引起手指皮疹,但是绝对不会致人死命。

对于这一点,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早就了解了。因此,在捕捉箭毒蛙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用树叶把自己的手小心翼翼地包卷起来,以免中毒。

很早以前,印第安人就利用箭毒蛙的毒汁去涂抹它们的箭头和标枪。他们用锋利的骨针将箭毒蛙刺死,然后将尸体放在火上烘烤。当箭毒蛙的身体被烘热以后,毒液就会从腺体中慢慢地渗析出来,滴到下面早就准备好的容器之中。得到毒液之后,他们就将箭头和标枪放入容器中,慢慢搅动。用1只箭毒蛙身上的毒汁,可以制作50支箭头或者标枪。用这样的毒箭去打猎或者作战,只要被射中,就很难有活命的机会!

和那些总是利用保护色以便逃脱天敌追捕的小动物不同,箭毒蛙在丛林中却总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它们从来从来不会躲躲藏藏,不仅如此,它们还总是穿着各种各样颜色艳丽的花衣服,好像在向其它动物炫耀自己的美丽。那副神态,简直是担心其他动物看不到自己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因为它们身体的毒液异常厉害,因此就不怕被其他动物伤害吗?不是的。正是因为它们个头太小,所以才用这些五颜六色的“外衣”来警告其他的动物,以免被其他动物“误伤”!而这些“外衣”,就是箭毒蛙保护自己的武器。

在自然界中,这种利用鲜艳的颜色保护自己的方法,被称为“警戒色”。当其他正在觅食的动物看到后,就会远远地躲开。这样一来,它们就不会因为误食箭毒蛙而中毒,而箭毒蛙也因此获得了安全—真是一举两得啊!

多闻物语

保护色是指某些动物具有同它的生活环境中的背景相似的颜色,这样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动物的视线,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效果。而警戒色则是指故事中箭毒蛙那样的颜色,不是为了躲避而是为了警告其他动物,以免发生“误会”。

被误解的鸵鸟

鸵鸟是当今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类,体重有100多公斤,身高达2米多。要把这么沉的身体升到空中,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长期生活在沙漠之中,鸵鸟的翅膀和尾巴都已经退化,而后肢却变得发达起来。自然法则是无情的,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能适应而不可抗拒。如果鸵鸟的祖先硬撑着在沙漠上空飞翔,而不愿脚踏实地在沙漠上寻找食物,可能它们早就灭绝了。

根据人们的观察,发现鸵鸟每小时奔跑的速度可以达到70公里。鸵鸟的腿长而健壮,可以像骆驼一样,在热带沙漠中高速奔跑,所以被人们称为“鸵鸟”。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听到“鸵鸟政策”的说法。意思是说鸵鸟平时的胆子很小,每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慌慌张张地把头扎到沙堆里面,以此来躲避危险。这样一来,它们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了。可笑的是,它们以为这样做了,危险就会远离自己。因为这种说法根深蒂固,所以人们常常以为真实的鸵鸟也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这是人类对鸵鸟的一种误解。

事实上,无论是动物学家对野生鸵鸟的长期观测,还是农场主对人工养殖场内鸵鸟的日常观察,都没有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面去的情形。毕竟,沙子里面没有多少空气,如果鸵鸟将头埋进沙子的时间稍长,就会因为脑部缺氧而死去!

由于鸵鸟生活的地方气候格外炎热,所以当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的时候,就会因为阳光的散射而出现一层闪闪发光的薄雾。在这样的薄雾之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很难看清楚周遭的环境。对于鸵鸟来说,这一层薄雾,既是很好的保护,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

在通常的情况下,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发光的薄雾去查看四周的环境。当收到惊吓或者发现危险的时候,它们就会迅速地卧倒上,将长长的脖子平贴在地面上,身体蜷缩成一团。由于鸵鸟的羽毛颜色是暗褐色的,所以很容易比误认为是石头或者灌木丛。这样一来,再加上薄雾的掩护,它们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啦。

除了逃避近在咫尺的危险,鸵鸟将头和脖子平贴在地面上,还有两个很大的作用。一是可以听到很远处发出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尽可能早地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身体的疲劳。要知道,作为主要的预警观察工具,鸵鸟的脖子每天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其实,鸵鸟的胆子虽然不是很大,但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小。除此之外,鸵鸟还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惊人战斗能力呢。当它们发现自己处于困境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反击。

鸵鸟有着高大的身躯和强劲的腿,再加上每只脚上有长达17厘米的脚趾,简直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强大的武器。利用自己的这件武器,鸵鸟不但可以跟土人的标枪较量,就是狮子和猎豹等猛兽也不敢轻易地招惹它们呢!

多闻物语

不过,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鸵鸟有时候也会将头插入沙子中。不过,那决不是因为害怕的缘故,而是因为它们想吃一点沙子,以便帮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而已。

水中的神枪手

在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可是你知道吗,不仅仅是海洋中有这样神秘的生物,河水里也是一个充满神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每天上演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鱼类大多以水里的浮游生物为生,但是,有些鱼偏偏要另辟新径,捕食空中的美食。难道这些鱼有什么特异功能不成?难道它们可以跃出水面捕捉食物,或者是离开赖以生存的水,去陆地上寻觅吃的东西?

其实,对于生活在东南亚和和澳大利亚小河里的射水鱼来说,捕食空中的食物实在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难,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你看,一只蜻蜓正轻轻地落在河中央的水草叶上,而且还轻盈地跳着舞,似乎并没有预感到危险的来临。正在此时,只见河水里突然喷出一串“水弹”,正中蜻蜓要害,将其击落河中。于是,在蜻蜓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的时候,已成为射水鱼的腹中之物了。

那射水鱼是靠什么武器来射击蜻蜓?原来,射水鱼的嘴巴结构与其他鱼类不太一样,口腔上部多了一条像沟一样的“设施”,并且和舌头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水管能道”,如果舌头上下自然拨动,一连串的“水弹”就会从口中喷射出去,这就像射水鱼特制的一把手枪,使它生活在河水中还能随时享受陆地上昆虫的美味。凭借着这把“手枪”,射水鱼便拥有了战无不胜的射击技术,只要目标在1米之内,那射水鱼射出的“水弹”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例无虚发。

与射水鱼共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昆虫对这种神秘的射水鱼都很惧怕,但是,有时候,昆虫又忍不住要飞到水草上面玩耍或者想观察一下射水鱼的真貌,可一旦被射水鱼盯上,它们便在劫难逃了,而只要进入射水鱼的射程之内,便会被神秘的“水弹”击中。

在昆虫们看来,射水鱼简直就是河里的“神枪手”。但是,我们又不禁有个疑问,为什么射水鱼会有如此高超的射击本领呢?它是凭借什么来测定昆虫的距离,保证百发百中呢?

为了搞清楚射水鱼的秘密,生物学家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射水鱼发射“水弹”的分段动作,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射水鱼捕食昆虫并不是没有选择、随时随地都可以,而是选择晴朗少云、光线较好的日子。这样的时候,当阳光照进水里的时候便会发生折射,从而让射水鱼能够准确地看到落在水草上的昆虫的影子,以快速“开枪射击”。

我们都知道,光线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时会产生误差,而射水鱼似乎也深谙此道。为了克服折射误差,射水鱼在瞄准目标时,会将身体与水面呈直角,还将眼睛贴近水面,以便看清楚昆虫所在的位置和距离,这样发射出去的“水弹”,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击中猎物了。

射水鱼不仅仅在河里射击昆虫,即使把它们养在玻璃鱼缸,一旦有人靠近,或有活动的物体经过鱼缸,射水鱼也会迅速喷出一串“水弹”,射到人的身上或将活动的物体击中。然后,它们若无其事地游玩去了。

多闻物语

射水鱼身体的颜色搭配非常美丽,身体呈橄榄绿色,有几条粗的石青色条纹横在背部,尾部淡黄色,是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鱼类。

谁才是百兽之王?

在动物世界中,老虎被称为“森林之王”,而狮子则是“草原霸主”。不过,前者通常是生活在森林里,而后者则主要在草原上活动,很难有机会遇到一起,也就谈不上谁更厉害了。不过,人们仍然很好奇,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狮子与老虎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

19实际初,一个欧洲贵族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比试。为了公平起见,他挑选了体重、身形比较相似的东北虎和非洲狮,都是500多斤的大块头。他让人将狮子和老虎饿了3天时间,然后将它们赶到了一个大笼子中去。在笼子的中央位置,放着一大块鲜血淋淋的牛肉。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取食物,无论非洲狮还是东北虎,都已经什么也不顾了。起初,双方谁都不肯轻易攻击。可是牛肉的诱惑最终还是战胜了“理智”,双方开始“大打出手”。刚开始时,非洲狮稍稍占了上风,因为它蓬松的颈部鬃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每当东北虎想咬断它的脖子时,总是因为咬不实在而无奈放弃。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东北虎的耐力优势就变得越来越明显起来。最后,东北虎一口咬住了非洲狮的前腿,将它甩出了足足有10多米远。不过,经过这样一番激烈的厮杀,东北虎已经没有力气再去杀掉非洲狮了。当然了,非洲狮更是趴在地上,半天都动弹不得。于是,东北虎摇摇晃晃地走到牛肉旁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从后来动物园中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中,狮子大多是被老虎打败。所以,从个体的角度看,老虎更加厉害一些。

不过,这都是从单纯个体的角度而言,如果我们从狮群和虎群的整体来分析,恐怕狮子就会占明显的上风。为什么呢?因为狮群是一个牢固而密切的团体,在每个狮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团结对敌的生存本能。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即使狮子单打独斗不是老虎的对手,但整个团体的力量却足以保证让狮群逐个击败整个区域里的每只老虎!

你可能会说了,为什么狮群不是对虎群,而是和每只老虎战斗呢?这是因为老虎的个性孤独、傲慢、过分依赖个体奋斗,对于其他同类,在绝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抱有一种非常敌视的本能。所以,如果狮群决定要占领一块区域,它们面对的,不是团结为一个整体的虎群,而是一只只单独的老虎!

正如有些人所说,亚洲的老虎们之所以能够占山为王,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大自然设下的一道道天然障碍。正是因为这些障碍,有效地阻挡了来自非洲的强大的狮子军团!从这个角度看,狮子才是真正的兽中之王!

不过,这些都是单纯的假设。因为我们所根据的都是目前狮子和老虎的习性来进行分析的,而事实可能会完全相反。如果狮子在很久以前就和老虎相遇了,那么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那些固执地保持单打独斗习性的老虎很可能就会灭绝或者迁移到其他的地区。如果难以逃避,在生存的残酷压力之下,老虎很可能也会和狮子一样,形成一种群体的习性吧!

多闻物语

呵呵,看来“团结就是力量”真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啊。老虎虽然个头大,但真要是作为一个群体而竞争,反而斗不过相对弱小的狮子呢。

金丝雀的歌声

在北京的各大公园,每天清晨都能够看到很多人在湖边的绿荫下遛鸟。其中,有一种鸟儿,个头比麻雀还小,可是它们的歌声却非常动听。不仅如此,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之后发现,成熟的雌金丝雀不但会唱歌,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歌声变成一种古怪的颤音。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之所以能够学会说话,很大程度上跟从小模仿大人说话有关。而最新的科学研究也发现,雄金丝雀在小的时候,也是通过同样的方式学会唱歌的。如果被单独地关在隔音笼子里,它们长大以后就不会唱歌。即使偶尔能够唱出一两句来,也总是显得非常单调,完全和那些练习过唱歌的金丝雀没法比。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金丝雀们就会显得异常兴奋,尤其是那些稚气未脱的金丝雀,总是会不断地变换歌曲的结构和声调。更加聪明一些的,甚至能够将原有的歌曲加以重新组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它们是想要告诉其他的金丝雀—主要是那些雌性金丝雀,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谈恋爱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它们发表了自己的成年宣言,从而吸引那些异性能够前来相会。

这一发现表明,金丝雀唱歌的时候所遵循的,仍然是自由发挥和传统歌唱相结合的原则。在唱歌的时候,金丝雀和我们人类有些相似,都是将不同的发音小节重新组合称为不同的歌曲片段。不过,能够在梦中唱歌,则是金丝雀们比人类更高级的地方了。

美国芝加哥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当金丝雀们唱歌的时候,它们大脑中的某一特定部位就会被迅速地激活。更让人惊奇的是,如果演唱的是不同的歌曲,部位也是不同的。这一点和我们人类是不一样的。

经过进一步地研究后,科学家们发现,即使是在睡眠的时候,金丝雀大脑中主管唱歌技能的神经元依然在活动频繁,其形式与它们唱歌时非常类似。而同样的研究也表明,我们人类在睡眠的时候,这些神经元是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的。

当然,真正让人称奇的还在后面。科学家们发现,金丝雀不仅能把白天唱过的歌曲牢牢地记在脑子中,而且在睡梦的过程中,它们还会不断地练习,一直到完全掌握之后才停止下来。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除了反复练习之外,还会在梦中进行即兴创作,很随意地改变歌曲的节奏和曲调。

由此看来,金丝雀们在梦中无声地反复吟唱,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加强记忆,同时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和创造过程呢!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认为,通过金丝雀的歌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它们的个性特征,而且还能够看出它们的健康状况和繁殖状态。

关于这一点,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金丝雀研究的负责人蒂莫西·加德纳曾经发表过一篇研究报告。报告中说:金丝雀的歌声尽管没有确切的词汇,但是却很好地表达了它们此时此刻的情感讯息:无论是悠闲自得,还是焦虑万分;不管是恋爱求偶,还是呼朋唤友,都可以在歌声中得到充分地表达。

多闻物语

鸟儿为什么能够发出悦耳的歌声呢?科学家认为这和它们的气管分支处生长有良好的肌肉纤维束有关。当这些鸟儿唱歌的时候时,它们的喉部就会高高鼓起,上下波动不停,然后悠扬动听的歌声就出来了。

冷血杀手

在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中的三个极小的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和恐龙同时代的巨兽,那就是科摩多巨蜥。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成年后可以达到3米多长。它们喜欢离群索居,但是捕获食物后,雄性巨蜥却很乐意和它体型同样大小的雄性伙伴与它分享战利品。

尽管体型庞大,但是科摩多巨蜥却总是很谨慎。在白天,它们常常会晒太阳或者捕食,然后再晒太阳、继续捕食,如此重复不已。巨蜥不仅仅捕食大型动物,也会捕杀鸟类。如果鸟类把巢穴盖在地面上,巨蜥发现后就会将这些鸟类的卵作为自己的开胃品。如果阳光非常灼热,它们也不会“自我虐待”,而是会爬到阴凉的地方打盹。

科摩多巨蜥一般没有固定的住所,而是在岩石或树桩下挖好的洞穴里栖息。不过,一旦将家安顿好之后,它们便会非常爱护,绝对不允许其他生物进入。当受到同类威胁的时候,它们会十分生气,脖子涨得粗大,然后发出一种低沉、刺耳的声音,以便将同类赶走。

科摩多巨蜥的新陈代谢很慢,因此一旦吃饱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不狩猎。可是,不要因为它的体型过于庞大而认为其行动迟缓,那样就会犯一个很大错误。其实,科摩多巨蜥的捕食方式多种多样,而且非常聪明。

鹿是科摩多巨蜥主要的猎取对象。除此之外,它们还喜欢其它的食草动物。科摩多巨蜥有非常精明的狩猎技巧。当它们发现猎物之后,并不是一下子将其杀死,而是悄悄地溜到猎物身边,然后冷不丁地咬上一口。当猎物会吃惊地逃跑时,科摩多巨蜥从来都不追赶,而是用一种很残忍的目光,冷冷地看着猎物远去的方向。

当猎物以为已经成功逃脱的时候,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因为,科摩多巨蜥正在偷偷地发笑呢!这时候,人们或许会感到奇怪,不是说已经安全逃脱了吗,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原来,科摩多巨蜥的唾液之中包含着一种剧毒。起初看着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过几天之后,被它们咬伤的地方就会发炎,然后开始腐烂。这时候,猎物的身上就会发出一种腐臭的气味,而科摩多巨蜥就会循着气味找到已经变得非常虚弱的猎物。

此时此刻,猎物根本没有办法再次逃脱了,只能乖乖地就擒。科摩多巨蜥胃口很大,能够一次性地消化掉大量的食物。

和鬣狗一样,它们也经常蛮不讲理地掠夺其他动物的战利品。不过,它们不是成群结队,而是单干户。即使如此,除了同类之外,没有任何动物敢于面对这样的一个巨无霸。要知道,科摩多巨蜥不仅是个强盗,而且还是个脾气极其暴躁的强盗。一旦发现主人不识相,它们就会非常凶狠地攻击人家,异常蛮横。

巨蜥的嗅觉非常灵敏,一旦味道尸体腐烂的味道,就会蜂拥而至。然而,这是一个以力量来确定座次的世界。因此,不管来得早晚,通常是只有当雄性巨蜥吃饱喝足之后,这些大家伙才会允许那些个头较小的巨蜥和雌性巨蜥来分享残羹冷炙……

多闻物语

和其他种类的动物相比,成年巨蜥会杀死并吃掉自己的后代。不过,这种同类相食的现象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3000只巨蜥聚集在3个小岛上,实在是太拥挤了!

极品爸爸

单单看名字,我们也能猜到负子蝽是怎样一种精心呵护下一代的小虫了。每当雌虫快要产卵的时候,就会爬到雄虫的背上。然后,它们会用前足紧紧地抱住雄虫的胸板,用后足蹬在雄虫腹部的翅膀上,支撑起身体,腹部末端微微地向下弯曲,开始产卵。刚刚产下的负子蝽卵,从前到后,以一种十分整齐的方式排列在一起。由于负子蝽卵上有很多黏液,所以能够牢牢地粘在雄虫的背上。

就这样,雄虫就会一直驮着这些卵,独自在水中生活。在整个孵化期间,雄虫还会背负着这些卵,一边寻找食物,一边躲避敌害。这样的生活要一直等到负子蝽卵全部发育成熟并相继游离而去之后,负子蝽爸爸的使命才算告一段落。

怎么样,负子蝽爸爸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极品爸爸”呢?

不过,对于一些动物来说,仅仅对卵的呵护还是不够的。由于那些刚刚孵化或者出生的幼子,十分脆弱,所以对于它们的守护和养育,也是“极品爸爸”们需要认真考虑和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南美洲的箭毒蛙和非洲的牛蛙是两个很好的典型,需要重点表扬一下。

每当缺水时,箭毒蛙爸爸就会毫不犹豫地地将箭毒蛙宝宝背在身上,然后带着它们去寻找更为广阔的水源。由于这时的气候一般都会非常恶劣,所以一路走来,许多箭毒蛙爸爸都倒在了寻找水源的路上。

牛蛙则另有一番情景,尽管它们对于牛蛙宝宝的保护同样和水域有关。对牛蛙宝宝们来说,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各种各样的天敌,而是天空中强烈的阳光。在阳光的猛烈照射之下,水中的温度会急速升高。而这个时候的牛蛙宝宝,身体最是娇弱,根本就难以承受这样的高温环境。

为了避免被过高的水温灼伤而导致死亡,原本慈祥的牛蛙爸爸会突然间变得异常“严厉”起来。它们会用力地驱赶宝宝,让它们向着水温较低的水中游去。

当环境因为水域面积变小而开始变得干燥的时候,牛蛙父亲便又摇身一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挖掘工”。它们利用嘴和前肢挖掘出一条沟渠,一边通向牛蛙宝宝们所在的水坑,另一边则连通着附近多水的水坑。

不过,真正将这种发挥到极致的,还得要说是海马爸爸。为了更好地抚育子女,海马爸爸们的身上甚至特意进化出了一个类似袋鼠的“育儿袋”似的器官。每当要生产的时候,海马妈妈就会将卵产在这个育儿袋中。然后,这些卵就在里面安心地发育成熟,直到孵化。

小海马孵化出来后,并不是立即跑出来,而是继续在爸爸的育儿袋里待上大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段事件内,小海马仍然要依靠海马爸爸的育儿袋分泌出来的营养物质。直到海马爸爸认为小海马对周围的环境已经完全适应的时候,它们才会将小海马排挤出来。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海马爸爸的工作才算是大功告成了!

多闻物语

海马爸爸们所完成的工作,非常类似于哺乳动物当中的母亲所担负的责任。相对来说,海马妈妈们的工作就显得太轻松了。

模范爸爸

鸸鹋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空旷林区、草原和沙漠地带,它们的样子很独特。如果从远处看上去,好像一个缩小版的鸵鸟;不过,走进再一看,就会发现它们和鸵鸟还是有区别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长得比鸵鸟好看多了。

不过,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种鸟的外貌好看与否,而是更加看重它们的内在品质—如果可以套用人类常用的语言的话。的确,在鸟类王国中,有许多样子很好看的,但却很难被我们人类所看重,因为它们的行为远远背离了人类的道德底线。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有些鸟类还欺骗了我们很多年,比如鸳鸯。

毫无疑问,鸸鹋和这些鸟类完全不同,即使它们的样子可能比不上前者好看。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动物而言,繁衍后代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可是,鸸鹋妈妈们却从来都不会为这样一个问题而担忧,因为它们有一个很好的丈夫。事实确实就是这样,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鸸鹋爸爸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尽心竭力的好爸爸。对于这一点,相信鸸鹋妈妈们最有发言权了。

每当产卵之前,都是雌性鸸鹋最忙碌的时候。这个时候,它们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为未来的孩子们挑选一位尽心称职的好爸爸。为了找到这个的好配偶,它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挑选。而雄性鸸鹋也总是对于这样的挑选,也总是非常配合。它们会表现的异乎往常地温柔。当雌性鸸鹋最终决定之后,它们会举行一个非常特别的仪式:雌性鸸鹋卧在地上,而被选中的那位鸸鹋先生,则会轻轻地跳上她的背部,然后安静地卧在上面。当这个仪式结束之后,它们就算正式成为了夫妻。完成交配之后的几个月,鸸鹋妈妈就会产卵了。

在这之后的2个多月中,鸸鹋妈妈的任务就轻松多了,担子全部落在了鸸鹋爸爸的身上。在这期间,鸸鹋爸爸会不吃不喝、专心致志地卧在卵上,安静地等待着鸸鹋宝宝的破壳而出。

就像大多数鸟类母亲那样—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地明白雌性鸸鹋的择偶标准:那些被选中的鸸鹋爸爸,一定要很胖才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比较胖的鸸鹋,才会有足够多的脂肪储备。而在孵化小鸸鹋的时候,足够的脂肪贮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方面,厚厚的脂肪层能够帮助鸸鹋爸爸有效地抵御夜间的寒冷,同时供给卵孵化时所必须的温度;另一方面,足够的脂肪储备还能够让鸸鹋爸爸减轻孵化期间因为不吃不喝而导致的饥饿折磨。因此,只有那些丰满肥胖的鸸鹋爸爸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孵化小鸸鹋的任务。

经历过这样一个艰难而漫长的守候,鸸鹋宝宝终于破壳而出了。看着可爱的鸸鹋宝宝,鸸鹋妈妈非常高兴。可是,这时的鸸鹋爸爸就会显得消瘦许多。一般来说,经过这样一个孵化期间,鸸鹋爸爸的体重平均要下降10公斤左右。然而,它们并不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反而觉得这是最大的幸福呢!

这,恐怕就是它们被当地的土著居民称为“模范父亲”最好的一个见证了吧!

多闻物语

除了鸸鹋爸爸,帝企鹅爸爸们也是非常尽心尽力的。由于帝企鹅多数只产一枚卵,所以这枚卵显得非常珍贵。那些没有蛋孵的雄企鹅往往拿起一块石头或冰块放在自己腹下的皮褶中,装成孵蛋的样子,连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慢慢前进呢。

世界上最丑的10大动物

人有美丑之分,动物不例外。在神奇的动物世界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丑八怪”。

如果枯叶龟(Matamata turtle)排在第二,恐怕就没有能够排到第一的动物了。“Matamata”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杀吧,杀吧”。确实,它那丑陋的外表的确能够将我们的眼睛毫不留情地谋杀掉的。说到他们最明显也是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特征,恐怕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它那大而平坦、长满瘤状物和隆起的头部和颈部。除此之外,它还长着一个宽宽的大嘴和一对非常小的眼睛,看起来极度地不协调。

说实话,将蛇蜻蜓幼体放在第二位,枯叶龟可能会觉得非常委屈。没办法,谁让你的个头比人家大呢?蛇蜻蜓的幼体极其微小,肉眼根本看不清楚。不过,每一个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它们的人,恐怕都会发自内心的感叹:其实,有些东西还是不看为好啊!

排在第三位的是安康鱼。这个家伙长着一个完全超乎应有比例的大嘴巴,而且有着一副罕见的扁平身体。最好不要摸它,否则你会因为它皮肤上的黏液而整日反胃的。不过,对欧洲、日本和美国的许多人来说,它们都是可口的美味呢!

俄罗斯小麦蚜虫长着一对让人心生厌恶的眼睛,更要命的是,它还有着一只短短的触角,更为自己的丑陋和滑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古巴,有一种叫做Almiqui的动物,棕色的皮毛,50厘米左右的个头,一张嘴却长得和猪嘴一样。这种动物曾经消失了很长时间,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才被人们重新看到。

Hylobius Piceus也是人们难得一见的宝贝,它长着一张长椭圆形的脸,金黑色相间的身体和一双瘦长的腿。不过,真正让人感觉到其丑陋和怪异之处的,还得要说它那绝无仅有的、怪模怪样的面部特征了。

秃鹰原本就没有好看的,而土耳其秃鹰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样一副尊容,想像一下都觉得替它难为情:大大的秃头也就罢了,更让人难受的是它居然还是红色的,好像怕别人认不出它来似的。吃东西时,它们会把红色的大脑袋伸到动物的尸体里去撕咬生肉。要是这时候它抬起头来,保管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吓一跳的!

对于一种濒危的物种,按理说我们应该对它抱有同情和爱护的心理。可是,夏威夷灰白蝙蝠的外表实在是太不讨人喜欢了。尽管身上的颜色不少,可是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美感。除了耳朵之外,夏威夷灰白蝙蝠最引人注意、最丑的特征,还要算它那黄颜色的裸露喉咙了。乍看之下,相信没有人不暗吐几口酸水。

疣猪是一种非洲野猪,长得很是与众不同。它们有着水桶一样的粗壮身板儿和一副只有自己的妈妈才会喜欢的独特面孔。头大而宽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在脸上点缀着6个面部疣。这一副尊容再配上那两个长长的弯曲大獠牙,想不让人说丑都不行啊!

鸭子一般都很好看,可美洲家鸭脸上的深红色肉赘却败坏了这个家族的名声。因为这一点,它们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相貌最丑陋的一种鸭子了。

多闻物语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丑陋的动物依然有其价值所在,并不能因此而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要知道,很多动物之所以面貌丑陋,恰恰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海鸟的精密武器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些大鸟从几百英尺的高空,急速地跃入水中。水花飞溅之中,它们重新又回到了高空之中。不同的是,它们的嘴中已经多了一条鱼!

稍通物理知识的人都晓得,当这些鸟儿跃入大海的那一瞬间,就好比是用身体冲向一堵厚实坚硬的墙壁,反撞的力道将会非常惊人。可是,这些鸟类不但毫发无损,而且能够轻松地将猎物捕获。这是什么原因呢?它们是不是掌握了某种特殊的技能,从而使得它们的身体适于经受这种剧烈的撞击呢?事实就是这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能,才使得它们成为了具有毁灭性的捕食者。

我们以大海中常见的鹈鹕为例。这种鸟都长着一对强而有力的翅膀,好像鱼雷一样。它们在大海上常常一飞就是数百公里,寻找并确定鱼群的位置。一旦发现鱼群的踪迹,它们立刻就会行动起来,将自身转变为一种威力强大的超级武器—首先,它们会像战斗机上面的驾驶员一样,精心地检查自己的准具,并且利用双足进行调整。接着,在翅膀的精确导引之下,开始迅猛地俯冲。

在入水前的那一瞬间,它们会以肉眼难以分辨的速度将双翅迅速收拢起来,使得整个身体保持一种流线型的绝佳状态,从而降低海水的阻力,将猎物一击而中。

这个时候非常关键,一定要把握住最佳的时机,否则就会导致灭顶之灾的发生。如果双翅收拢的时间过早,鹈鹕就会无法控制方向;而如果时间太迟,就将因为冲击的力量太大而坠毁。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严重的危及到它们的生命。

所以,它们必须能够精确地计算并且把握住收拢双翅的最佳时机。一般情况下,无论从哪里开始俯冲,最终的入水速度有多快,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入水的那一刻—根据科学家们的推算,这个时刻发生在和水面撞击前的820毫秒前。就是在这820毫秒之内,鹈鹕才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收拢双翼,并且以最佳的姿态进入水中。

除了这种对短暂时刻的精确把握,鹈鹕还必须使用人眼也难以分辨出来的精密武器。否则,因为高速地撞击而产生的力量,仍然是鹈鹕的身体所难以承受的。

如果借助特殊的科学设备,我们将会发现:当鹈鹕开始俯冲的时候,它们会吸入大量的气体。于是,它们胸部和颈部的气囊在很短地时间之内就会迅速膨胀起来,就像轿车使用的安全气囊一样,将鹈鹕严密的保护了起来。而它们的头骨非常坚硬,就好像士兵们头上带着的钢盔一样。

这样一来,鹈鹕就拥有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撞击保护装置。它们的整个身体在冲击入水时,就像一枚高速飞行的导弹一样,势不可挡。面对武装到如此程度的凶悍对手,鱼类的防御简直是不堪一击。一旦它们遭遇到这种独特的导弹攻击,即使隐藏于海面下十几米的地方,也依然难以逃脱被捕食的厄运。

其实,会使用这种武器的,除了鹈鹕之外,还有很多海鸟。像信天鸥、鲣鸟等海鸟,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多闻物语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海鸟们之所以能够生存到现在,就在于它们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套精密的超级武器。否则,恐怕就难以存活到今天了。

盔甲武士

太阳落山之后,一个动物将头伸出了所在的洞穴:先试探性地伸出像猪一样的长嘴,探试周遭的环境;当发现一切正常后,它就不声不响地爬了出来。很快地,它来到了一块灌木丛的旁边。在这里,它发现了大量的白蚁,于是伸出长长的舌头,风卷残云一般地吃了起来……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其中的那只怪模怪样的动物就是大自然造化的怪兽:犰狳。犰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一副鳞状铠甲,这也是它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因为这副盔甲,它还被初次见到它们的西班牙征服者称为“披甲猪”。

虽然外表看上去傻乎乎的,可是,它们的历史却非常久远。在距今5500万年前的冰河期,犰狳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在当时,它们的种族一度还非常繁盛。只是因为地球环境的变迁和生物界的剧烈竞争,最后才导致了它们的衰落。只是在中南美洲一带,才保留下了这种生物的生命火种。

犰狳之所以能够存活到今天,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身上那副坚固的盔甲。这种盔甲像盾牌一样护卫着犰狳的全身要害之处,一旦它们蜷缩成一团,就好像一个铁疙瘩,连美洲豹等大型食肉动物也别想伤害它一根毫毛,真可以说是一个“牙咬不破、拳打不疼、脚踢不伤”的家伙。为了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犰狳的这身盔甲上面,还长着一系列的皱裂,可以让它的身体在移动的过程中任意弯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动物学家们认为: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之中,犰狳的自然防御能力可以是最完善的了。按照动物学家们的说法,犰狳的防御手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逃”,这并不是说犰狳逃跑的速度惊人,而是说它打洞的本领十分迅速。犰狳的嗅觉和视觉非常灵敏,一旦发现危险,它就会以极快的速度隐藏到沙土中去。虽然它的腿很短,可是要说到掘土挖洞,它的本领简直称得上顶呱呱。

犰狳挖洞的速度究竟多么快呢?有人曾经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当你骑在马上的时候,还能够看到它的身影;可是,等你跳下马背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钻到土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种说法是否太夸张了?动物学家们认为,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只要看到过犰狳掘洞的人,对于其速度绝对会过目难忘。那种景象,根本不像是一个动物在掘土,而更像是一台小型的掘土机在工作。

第二种方法是“堵”,就是当犰狳逃进挖好的洞穴之后,它会迅速用自己尾巴上的盾甲将洞口紧紧地堵。在这样一个坚固无比的“挡箭牌”面前,无论敌人是什么动物,都很难伤害到它。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利用“蜷缩法”。这是一种消极的逃命方法,只有在无处可逃时,犰狳才会使用。不过,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只要它将全身蜷缩成一团,身体被四面八方的“铁甲”所包围,捕食者即使想咬它,也难以找到下口的地方。因此,虽然相对消极了一点儿,但因为犰狳的动作比较笨拙,这仍然不失为它最重要的保命之道。

多闻物语

犰狳是美洲特有的珍稀动物,根据鳞片上的皱痕数目,动物学家们将其分成如下几类:三皱犰狳、六皱犰狳和九皱犰狳。此外还有一种王犰狳,有半只猪那么大,属犰狳中的老大。

狼的叫声

圆月当空,草原上的狼群经常会站在捕获到猎物旁边,仰天长啸。这是一副让人神往的画面,很多书中都描述个这个景象。不过,它们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狼吃饱了的缘故。可是,即使是那些饥饿无比的狼,在猎捕到食物之后,也从来不会立即就吃,同样会站在猎物旁边长时间的大声嗥叫。于是,又有了另外一种说法,说狼性贪婪,当抓住猎物之后,一定要好好地炫耀一番。换句话说,它们是在抒发自己成功后的喜悦。

这种说法很难说是否有道理,毕竟人们不知道狼性是否真的贪婪成性。何况,所谓的抒发喜悦之情,完全是人类想像出来的,狼是否真的这样想,就很难说了。所以,狼究竟为什么要在捕获猎物之后嗥叫一番,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谜。

不过,这个谜底终于被科学家们揭开了。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之后,动物学家们发现:每当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嗥叫时,总会在远方传来同类的呼应。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动物学家们了解到:原来,在一个狼群中,通常会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一般情况下,猎食的作务交给狼群中年轻力壮者负担。可是,猎物却是活的,它们会逃避、会躲藏,很少会一直呆在原地不动。因此,当狼群在追捕猎物时,它们彼此之间难免要拉开一个很大的距离。这时怎么办呢?它们就想到了利用嗥叫来保持联系的方法。通过嗥叫,狼群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同伴们的位置,并且知道彼此之间的收获情况。

经过测试后发现,狼嗥叫的声音所传播的信息有效距离为8~10公里。由于狼群之间的分散性,这样一个距离基本上就保证了信息的畅通。于是,当一只狼捕获到猎物之后,就会发出嗥叫。其他的同伴得到消息以后,就会迅速地赶过来,一起进食。

此外,狼嗥还能够表达诸如高兴、哀伤、惊慌、不满、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感。由于狼群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所以不同狼群之间的关系是敌对的。因此,狼群的嗥叫还有保护自己的领地,以警告闯入者的意思包含在其中。

狼除了嗥叫,还会发出一种短促的吠声。这同样是狼群之间的一种语言,一般用在普通的场合,和人类平常打招呼的时候常说的“怎么了”“你好吗”等的意思差不多。

狼的咆哮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严重的多。这是一种在极端情况下下使用的语言,一般是表示警告或者威胁之意。当成年狼想制止幼狼的譖越行为时,就常常会发出咆哮。而当它们发出交替不断的咆哮声时,大多是在通知幼狼:危险来了,快去躲藏。这时,小狼崽就会闻风而动,迅速地跑到洞穴之中隐藏起来。而如果是狼群中的头狼发出的咆哮,那么这就意味着它对下属的行为非常不满意。如果不赶快收敛起来,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当然,狼还有各种各样的叫声,其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有些至今还不太很清楚,依然等待着人们的研究和了解。

多闻物语

对于不同的动物而言,同样的狼嚎包含的意思可能差异很大。例如,当听到狼嗥时,其它体型较小的兽类就会绕道而行,而乌鸦则会循声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残羹冷炙”。

领地铭牌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领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一个动物而言,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被认为是成功者的象征之一。只有有了自己的领地,并且能够有效地加以保护,动物才能够得到相对比较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才能够得到异性的青睐,从而保证将自己的后代繁衍下去。所以,对于动物们来说,领地有着异乎寻常的重大意义。

既然领地如此之重要,那么它们是怎样划定标志的呢?通过很长时间的精心研究之后,动物学家们发现:动物为自己划定领地标志的时候,方式并不一样,而是各有奇招,各行其是。

对于鸟类来说,鸣叫声是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划领地标志。例如,伯劳鸟在自己的领地内,会不时地发出“知卡知卡”的粗厉鸣叫声。利用这种叫声,它提醒其他同类,这个地方已经有主人了,麻烦你们不要过来打扰,还是到其他地方去吧!

而鸵鸟则更复杂了一些。它们除了发出一种怪异的声音啼叫示警外,还要不停地在自己的领地四周转来转去。利用这种类似人类巡逻的方式并辅以怪叫声,雄鸵鸟宣告了自己的领地所在。

那么这种划定领地的方式是否被其他同类所接受呢?动物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先找到了一只划定好了领地的大山雀,然后录下了它的声音。当这一切工作完成之后,他们将这只大山雀带到了其他的地方。然后,他们将录音机放在了领地的中央,一刻不停地播放这只大山雀的鸣叫声。

结果表明:在30~40小时之内,没有一只大山雀贸然闯进这片树林之中。而在不播放录音的地方,却很快就有其他的大山雀闯了进来。

对于那些视觉和嗅觉更为灵敏发达的哺乳动物来说,用排泄物或分泌物散发的气味来标志领地的范围,是一种最为常用的伎俩。

红狐在得到自己的领地内后,通常会选择能引起同类注意的一块石头或者一段树干,然后在上面撒点尿或排点粪。这样以来,不仅有效地划出了自己领地的疆界,而且把自己的性别也告诉了对方。如果是异性的同类而且对这块领地满意的话,通常一对夫妻就诞生了!

犀牛就比较邋遢了。它们和红狐不一样,而是用后腿将粪便乱踢一通,搞的后腿上面溅满自己的粪便。这样一来,无论它走到哪里,信息就会跟着带到哪里,领地的标志就这样划定了下来。

除了粪便和尿液,哺乳动物还有其他的方式来划定领地。澳洲的袋鼠用唾液来标志自己的领地。而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水豚,则用鼻子附近的腺体会分泌的香水来标志做自已的活动地盘。

那么哺乳动物的标志方式效果如何呢?

据有猎人说,有一次在狩猎的时候,曾经见到一只狼在追逐因为猎物而误闯进了另一群狼用气味划下的疆界。可是,当它闻到对方的气味之后,就立即停止了追杀,退了出去。

能够因为同类的气味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忍痛舍弃即将到手的肥肉,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动物的气味看来还是很有效的。

多闻物语

领地给动物以温饱,安全和繁衍后代的机会。动物的领地之争,根本的目的始终是为了确保种群的生存与兴旺。

蛇类天敌

蛇是一种很难捕捉的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细长、滑腻,很不容易抓牢;即使你抓住了其中的一部分,蛇体的其他部分仍然会反过来卷缠。在那种巨大的缠力之下,冒险者往往会因为窒息而死亡。

这还只是普通的蛇类,如果是毒蛇的话,就更加让人恐惧了。因此,在自然界中,专门以蛇为食的动物并不多见。不过,一物降一物。在自然界中,蛇类却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天敌,那就是蛇雕

蛇雕为什么能够轻易地抓住蛇呢?

仔细观察,威猛可以发现,秘诀就在蛇雕独特的身体构造上。在蛇雕的跗跖上,密密麻麻地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角质鳞片,好像是一片片坚实的小盾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挡毒牙的进攻;在蛇雕的身上,还长着一对宽大的翅膀。翅膀上面,同样密布着一层丰厚的羽毛,也能阻挡蛇类的进攻;蛇雕的脚趾粗而短,并且非常粗糙,这样就能够有力地抓住蛇类滑溜的身体,使其难以逃脱。

因此,一旦蛇类被擒获之后,它们根本就很难有丝毫反抗的机会;即使有了这样的机会,可是面对蛇雕的重重武装,它们也是束手无策,很难对蛇雕进行有效地反击,这就是蛇雕之所以能成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捕蛇还是吃蛇,蛇雕的方式都显得非常奇特。在觅食的过程中,它总是飞到高空或者站在视线清晰的树枝上仔细搜索。当发现蛇的踪迹之后,它便会从高处悄悄地落到蛇的身边。虽然动作十分隐蔽,但速度却依然飞快,猎物通常都来不及反应。在猎捕的时候,蛇雕首先用粗壮的双爪抓住蛇的身体,利嘴钳住蛇头,然后将翅膀张开,支撑在地面上,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当然,猎物并不怪怪地认输,常常会一边疯狂地翻滚、扭动,一边试图用身体缠住蛇雕。在这种情况下,蛇雕并不慌张。它一边继续紧紧地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一边甩动着翅膀,以防被蛇缠住。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蛇便会渐渐体力不支,失去反抗的能力了。这个时候,蛇雕才会放开猎物的身体,开始进食。

由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过多的撕扯,因此和其他的猛禽相比,蛇雕的喙并不是很发达。不过,它的颚肌却非常强大有力,能够轻松地咬碎蛇的头部。将蛇头吞进肚子之后,蛇的头部接着吞食蛇的身体,最后才是蛇的尾巴。

如果需要饲喂雏鸟,蛇雕在捕捉到猎物后,并不全部吞下,而是将尾巴留在喙外。当回到巢中后,雏鸟就可以叼住露在外面的蛇尾,然后将蛇拉出来吃掉。

此外,蛇雕将蛇吃掉后,并不会历尽离开,而是要在地上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很奇怪的动作:面朝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扬头,就好像向太阳神顶礼膜拜似的。

这个有趣的现象应该怎样解释呢?动物学家们研究后认为:蛇雕之所以这样,是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通过不断地抬头挺胸,蛇雕不仅能够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还可以扩张自己的气管,以免窒息。

多闻物语

古时候,蛇雕被古人称为“鸩”,据说它的羽毛还有剧毒。这可能是因为蛇雕经常吃毒蛇的缘故,所以人们认为它也是一种有毒的鸟。不过,现代科学证明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残酷的杀婴

我们常常听人说“舔犊情深”,这句话就是根据动物而来的:母牛非常关心自己的牛犊,时常用舌头轻轻地舔拭小牛犊,让人顿生母爱之情。从种族繁衍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也很容易理解。可是,当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这样温情脉脉。有的动物父母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父母之爱,而且还会残忍地将自己的孩子杀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动物杀婴行为。

更令人震惊的是,具有这样的杀婴行为的,不仅有非洲狮子、猎犬等一大批野兽,而且还包括了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大猩猩。而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同样让人咋舌不已:对幼仔的杀戮可以提高行为者的遗传优势。

在狮群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为争取在群体中的霸主地位,两只雄狮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一旦老狮王战败,新狮王就会急于生育新的后代。可是,老狮王的后代怎么办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遇到这种情况,母狮的处境就会非常为难,一边是自己的孩子,需要保护;而另一边则是自己的新丈夫,必须顺从。这个时候,母狮为了提防新狮王的突然袭击,常常会将幼狮藏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可是,这一举动常常是徒劳无功的。

老鼠的做法比狮子更精明、更彻底,也更绝情。新鼠王登基之后,常常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正在怀孕的雌性老鼠闻到这种物质后,就会导致流产,从而彻底断绝了繁衍老鼠王后代的希望。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当食物非常短缺的时候下,一些动物为了使更多具有生命力的幼体存活下来,常常会从幼体中挑选比一些比较弱小的个体,将它们杀死后与其他幼仔共同分食,以便渡过难关。

其中,狐狸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当遇到大饥荒的时候,它们就会采用这种办法来渡过危机。如果情况依然难以改善。这种方法就将继续下去,直到危机解除为止。

野狗这样做的理由和狐狸稍稍不同。在产下一窝小野狗后,野狗妈妈会挑出其中较弱的一只,然后自己吃掉。这样一来,它既可以集中精力将其他比较健壮的小野狗抚养好,同时还能够在生育后及时补充食物,迅速恢复体力。

如果说狐狸和野狗的行为情有可原,那么河鲈的做法就让人非常痛恨了。由于嘴巴太大,成年河鲈很难捕食到水中的微生物和水藻。为了获得食物,这些家伙想出了一个非常“缺德”的办法:它们一次产下大量的卵,等这些卵发育成熟后,就会变成小鱼。由于这些小鱼体小口微,所以能够很轻松地捕捉到食物,并且迅速长大。到了这个时候,成年河鲈的嘴脸就暴露出来了,它们将这些小鱼当成了生存的食粮!

这种杀婴行为除了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外,还表现在不同生物—尤其是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和猎豹就是这样。为了让幼狮在出生后有足够的食物,母狮常常捕杀小猎豹,以此来减少猎豹的数量,从而为子女减轻未来生存竞争的压力。

多闻物语

由此可见,这种杀婴行为并不是生物界共有的一种必然现象,而是常常伴随着食物的短缺,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优势个体的保留以及对领袖地位的占有而产生的。

(0)

相关推荐

  • 寓言故事8则

    寓言故事8则

  • 【美日单词本】<动物>

    <动物> [矮河马]小人河馬こびとかば [鹌鹑]鶉うずら [八哥]九きゅう官かん鳥ちょう [白长臂猿]白手長猿しろてながざる [白貂]アーミン.オコジョ.エルミン [白额雁]真ま雁がん [ ...

  • 故事 | 金翅鸟

     金翅鸟  我是个翡翠玉石爱好者,2004年的夏天,我去了一趟新疆和田,每天在玉龙喀什河边寻找玉石.其实我做的都是无用功,这河里的玉石几十年来早就被懂行情的当地人给筛选走了,留下的不过是一些普通石头, ...

  • 老子为什么说赤子“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

  • 草木类

    (有名未用)     马唐 一名羊麻.羊粟.尔雅云.马唐马饭也.马逢.     牛舌实 一名喙尸.牛耳菜.     犀洛 一名星洛.泥洛.     雀梅 一名千雀.     雀翘 一名去母.一名更生. ...

  • 好听的粤语DJ歌曲《爱的故事上集》完整版广场舞

    好听的粤语DJ歌曲《爱的故事上集》完整版广场舞

  • 动物故事:小松鼠大智慧

    张冲 文   张裕元 图   6岁 森林里住着两只松鼠,雄的叫机机,雌的叫灵灵. 机机和灵灵的家在一棵大柳杉树的树杈上. 不久前,灵灵生下了五只小松鼠,全家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 为了有充足的奶水喂养孩 ...

  • 老照片故事:上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圣洗都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通过老照片一起回忆

    老照片故事:回味百年来中国教会圣洗礼仪,丰满的记忆恍如隔日,感慨多多. 上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圣洗都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通过老照片一起回忆. 民国时期神父修女为婴儿受洗,他们都为接受洗礼而高兴 教会历史有 ...

  • 海洋动物故事:驼背鲸的“泡泡网”

    张冲 文   张裕元 图   5岁+ 大海里的驼背鲸虽然体型庞大,但性情非常温顺,游起水来总是不急不慢,晃晃悠悠的. 它们还喜欢一边吐出泡泡,一边做追尾巴.兜圈子的游戏. 一群小黄鱼听说了,就从老远的 ...

  • 繁昌区孙村镇:农贸市场的故事上中下

    繁昌区孙村镇:农贸市场的故事上中下 上篇:听民声 "新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啦!"喜人的消息不胫而走,成了轰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的一大新闻.为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把建 ...

  • 广场舞《爱的故事上集》口令分解

    广场舞《爱的故事上集》口令分解

  • 339 漫游世界-非洲动物篇(上)

    非洲是野生动物最后的领地,是地球上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向往非洲,向往拍摄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 为此,我特意准备了150-500mm焦距的镜头,重2kg.靠这支镜头,才得以完成动物猎影.照片远非完美,一些 ...

  • 诗歌:山楂树的故事 | 上京墨珺 朗诵 | 上京墨珺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风起金源,长歌当酒 山楂树的故事 上京墨珺 最初我没有说 现在我不想说 这中间的情节 如何说得明白 日子贴近耳朵 倾听四季的声音 影子打开视觉 占据日夜穿行的河流 我不说 你墙上跳跃 ...

  • 读《西顿动物故事》有感

    读<西顿动物故事>有感 在某一个不怎么有阳光的下午,我因捉弄一只小猫而遭到妈妈的痛斥.这时,妈妈递给我一本书,说:"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对待生命的." 原来是<西顿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