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逃离国内的人情世故,我来到了北欧!在北欧生活可以有多爽?

厌倦了国内的虚与委蛇,累了人情往来应酬,我来到了北欧。

先说感想:爽爆了,不用社交,不用担心食品安全,基本不用担心有坏人。出门的时候很多人会和你微笑。

“我在的地方是芬兰,有一句话就是,有十个人在芬兰丢钱包,到最后九个都会找回来。

我有一次是丢了信用卡,结果过了一个星期警察局给我发邮件,让我去警局取。

我还有一次丢了钥匙,就是很普通的钥匙,然后挂一根蓝绳子,前两天着急死了了,因为丢钥匙要赔300欧(因为要换锁,我住在公寓),结果三天之后,有人把我钥匙挂在楼下了。神奇。(我在的是一个小城,整个市中心很小)

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担心丢过东西,反正过两天都会找到,要不就在警局,要不有人给你送到家门口。

但是冬季夜晚的漫长真的不是说着玩的,早上十点十一点还是阴的,到了下午三点就开始天黑。只喜欢在家呆着的人,感觉还挺好。

芬兰森林覆盖率很高!房间的窗就是面对的森林,想一下,每天早上起床看见一大片森林是啥感觉,哈哈哈。

PS:芬兰的男女极度平等,唯一的缺点就是很少有娱乐方式,很无聊。芬兰有着极高的税收,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有着高福利,社会贫富差距不是很大。

芬兰的抑郁,自杀率不高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查一下。芬兰政府为了降低自杀率,实施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大幅度提高烟酒的税,这就是为什么芬兰的烟酒价格奇高的原因。”

“如果你喜欢独处,热爱大自然,喜欢缓慢的生活节奏,那挪威会是天堂。

在挪威,走出家门就是森林和湖泊,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小池塘脱光衣服扑腾两下是挪威人的日常。

挪威人几乎从不加班,不同工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正常工作的人都能买得起小房小车。

假期长得惊人,基本上整个七月都没啥挪威人会上班,因为都去度假了。

福利很棒,教育免费(包括大学),如果出国留学,政府提供贷款(并且报销很大一部分,我当年是报销40%,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天很蓝水很清,自来水打开就能喝,感觉不比依云矿泉水味道差。世界上很少有比挪威的自然景色更美的地方。”

“来瑞典三年了,常常有很多令我感慨的事发生。在我们家,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觉得在这里生活真的太幸福了。

有一个刚从国内来不久的朋友却跟我说:瑞典人情很冷漠。因为有一次她坐公交车,看到一老师带了7、8个6岁左右的孩子上车后没有位置坐,老师也没有要求那些大人给让座,只是嘱咐孩子们各自站好抓紧,而乘客们看那些摇摇晃晃的孩子似乎习以为常,都没人给他们让座。我告诉她,这种事我也遇见过,但当地的一个瑞典朋友告诉我,其实并不是瑞典人冷漠,而是他们只当这是孩子们必须要学习的生存技能。我儿子来这里以后,生存技能就比国内好很多,在公交车上站半个多小时都不觉得累,而且不用我提醒,他自己会去找安全的把手抓紧,他说他们学校每次组织出去游玩,老师都会告诉并提醒他们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如何自救和逃生。现在,如果他想去哪,都是自己买票自己搭车去,而在国内,我是绝对不敢让他独自出门的,我邻居家的孩子8岁了被拐走,到现在好几年了仍没找到。”

“不过,瑞典人虽然友善,但做事很讲原则,有时还真是让你受不了。记得我来瑞典的第一年,有一天推女儿在车站等公车,车来以后,发现车上停婴儿车的地方已经有三辆婴儿车停满了(瑞典公车出入口处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是不允许站人或放物品的,那是专门为婴儿车或老人轮椅准备的位置),我本来不想挤上去,但此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还是推着女儿的车使劲往里挤了挤,总算贴着车门上去了。但奇怪的是,司机不知说什么后车就不开了,全车人也默默地等,我听不懂瑞典语,也就和他们一样安静地等,没人吵也没人闹。过一会,司机不知又说什么了,这时,有个中国人过来告诉我,司机让我下车,他说我停婴儿车的位置太靠门了,这是不安全的,如果我不下车,他就不开了。当时我很生气,用中文问他:司机没看见车外面在下着雨吗?他告诉我,司机说:纵使大雨瓢泼也必须要下车,因为安全比淋湿更重要。”

这在中国来说可能就非常不近人情甚至显得迂腐了吧。

在北欧人眼中,车只是代步的工具。为了低碳环保,街上随处可见骑单车出行的人。

他们并不会以财富的多少论地位等级,所以也极少像我们一样对高薪工作有着热烈的渴求,更不用说会有攀比工资所带来的压力。

但北欧人的佛系也仅仅表现在冷淡的物欲上,他们对于生活品质和精神富足的追求,绝不会松懈半分。

如果结婚会降低生活品质,他们就选择不结婚;如果因为买了房而不敢轻易换工作或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工作,北欧人宁可一生居无定所。

相比于财富的积累,他们更注重精神层次的修炼。

北欧人爱读书,电车上,咖啡馆里,草坪上,到处都是读书的人,大大小小的书店随处可见。他们选择开始一段友谊,往往不会因为对方多有钱,很可能是他恰好读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所以,在北欧,至少在瑞典,可以说没有上流社会,只有拼人品、拼才能的主流社会。

钱不必太多,够用就好;衣服不必大牌,适合舒服最重要。屋子也不必太热,保暖就好等等。

近两年,北欧“刚刚好”的概念传入我国,对于喜欢买买买的国人,“极简生活”逐渐变成一种流行。人们一面在双十一等折扣日摩拳擦掌,一面张罗着要断舍离。

但北欧人所倡导的极简,可并不是单纯的主张“什么都不买”或者“不管不顾丢丢丢”,而是在舍弃的过程中,分辨哪些是废物,哪些还能物尽其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每天不断更新的新闻讯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各式各样的手机APP分散着我们的精力,消耗着我们的时间。

以往追求信息多而全的媒体平台现在都开始帮受众筛选精拣信息,或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干脆请专家讲师降低内容的理解成本,帮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但这些信息对我们而言都是必要的吗?我们真的能从中汲取大量有效的知识吗?我们是否想过,被动地接受过多的信息,很可能会削弱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开始变得依赖各种APP推送的消息向我们展示周围的世界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把我们感知世界的权力交给了一个毫无感情只知道汇聚信息的机器。

于是亲朋聚会变成一群人围着饭桌刷手机,下班回到家,老公孩子也拿着手机低着头各玩各的,没有任何交流,仿佛像进了另一间办公室。

打开消息APP,生怕自己错过了当日的热点;打开购物APP,生怕没赶上促销活动……,这些形形色色的App为我们提供了无尽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在社交方面,北欧人是出了名的“社交恐惧”,前段时间他们在车站候车的排队场面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芬兰人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仿佛南极企鹅在大风雪中御寒的样子:

大家都精准地计算好彼此的间距,一个萝卜一个坑,沉默而内敛地站着,不要交谈,也要避免与他人的目光直视。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认为多结交一些各领域的朋友总不是坏事,在各种社交场合里,从不吝啬向对方递出微信添加好友的二维码,而验证通过后开启的又是长时间的沉默,偶尔朋友圈点个赞,过年过节群发个祝福就算是联络了感情,但是却仍然把联系方式囤积在自己的通讯录中,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北欧人眼中,这种带着功利主义色彩的社交,并不一定在日后的生活中真正可以为你所用。你认为重要到人生会重新修订的一次谈话,其实在别人那里不过是一杯酒的应酬!

所以懂得分寸的北欧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而内敛的。连坐公交车都要一个人一排座位,身边最好不要再坐其他人。

瑞典的公交车上,几乎没有人与他人同坐一排。

与其说他们不擅长社交,不如说北欧人更擅长独处。有距离的相爱,是北欧人人际交往的理论核心。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来完成日积月累的自我精神体系的构筑。

一个有精神内涵的人,常常自我探索与反省的人,才有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专注做事的能力、成熟地爱一个人的能力,以及对整个家庭和社会负责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与每天独处的习惯分不开的。

罗敷说,虽然在北欧生活了这么久,仍然对北欧人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只要决定了就很少轻易放弃的坚持感到讶异和由衷的敬佩。

北欧人喜欢为生活制定各种计划,他们认为“有计划的生活更自由”,而且对既定计划的执行,几乎有着强迫症般的偏执。

对于不在计划内的事情,北欧人通常不会答应。但是如果答应了,哪怕经历千难万险,也一定会践行诺言。这就是北欧人的交往原则。

认真生活 专注工作

他们认为,有时候,让人疲累的不是有计划的生活,而是没有计划的生活。

别人一个电话你就到,或者随便地应约,又随便地爽约,这样的你在朋友那里是得不到尊重的。随心所欲的生活看似自由,其实极大地消耗着人的时间和精力,你连自己每天要做什么都不清楚,每天不敢拒绝加班,下班后懒懒地往沙发上一躺。

你以为你为生活奋斗了,其实你没有。

北欧人不仅在生活中如此认真,工作上亦是如此。虽然身在高福利国家,但对待工作绝不马虎。面对想要完成的事情,心无杂念,投入十二分的精力。

罗敷的瑞典厨师朋友麦克,立志要成为米其林大厨。

为了体味世界各地著名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各个风味,他白天在餐馆工作,晚上骑单车送报纸,奔波在凌晨三点的大街小巷赚旅费;为了摆盘的美观,专程在日本生活两年,学习日本人的插花艺术和禅意境界。

用了十年时间,一路从负责整理蔬菜、汁料的打杂,升为副厨、厨师,最终如愿成为一名米其林三星的大厨。

当罗敷问他十年磨一剑的心情如何时,麦克云淡风轻地答道:“当你知道三文鱼的105种吃法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这是北欧人身上的执拗,也是难得的专注。

在表现专注上 ,北欧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慢。

明明三天可以搞定的活,非要一周甚至更长;明明可以齐头并进的三个项目,却非要闲置两个,一个一个慢慢进行。

这在讲求高效率的我们看来,好像是被高福利惯出来的拖延症,但在北欧人眼里,这叫“慢工出细活”。

对多个方案进行多次的模拟实践,收集充分的数据参考,才能保证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万无一失,避免二次返工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此慢慢来,可能真的比较快。

自律,让生活品质始终如一

北欧之所以被比喻为幸福的世外桃源、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每个人多有钱,家庭有多富足,而是因为人的素质。

绝大部分人的高度自律,才是北欧社会为世人称颂的最宝贵的财富。

自律成就了北欧社会的文明、整体的富足和重精神轻物质的丰富精神内涵。如果没有高度的自律,北欧的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经济模式恐怕一天也实行不下去。试想,到处都是偷税漏税、或是不上班等福利救济的人,高效经济模式如何运转?

在如今的北欧,路不拾遗仍然是一个美好的传统。让路人掉的东西待在原地,已经是北欧人对待失物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套路”。一串钥匙、单只手套、各种小毛绒玩具等,看见的人都会绕着走。不是北欧人冷漠,而是为了方便失主顺原路回来寻找。

再比如瑞典的公交车,无人监管,靠自觉刷卡或自动售票机买票。偶尔有工作人员抽查,一个月也碰不到两回。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逃票。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张票25克朗,逃票的罚款却是票价的40倍。而更得不偿失的,是会在逃票者个人信息里记上一笔,日后凡涉及诚信的问题,都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不仅如此,每年9月的龙虾节,捕捞者都会严格按照当日的限捕斤数捕捞,不小心超过的斤数,都一定要在深海海域放生,哪怕周围并没有人监督。

北欧的牧场里永远不会提供过期的牛奶给生产方,保证出现在人们餐桌上和孩子们的学校、幼儿园里的,永远是百分百新鲜的纯牛奶。

超市里过期的食品一定会被处理掉,哪怕是做成动物食品用来磨牙也不行。

正是这种自律,让北欧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是人与商家之间有着强烈的信念感和信任感,才会让北欧人的生活品质不会轻易地向利益妥协。

对于有追求想做事业的人来说,可能北欧不是最好的选择,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生活!如果你有能力,愿意去北欧生活吗?你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