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再分配与新价格新成机制10-17 23:59阅读 23474(神嘛事儿)谈一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与再分配的问题
很久没有写文章,各种原因,这次写文章时因为最近买了件不错的绒衣,这次买的绒衣质量相当好,才两百七,产地广东,极其细密的抓绒,还有专门做的含绒内胆,袖子为了顺滑有单独的高密度化学纤维面料,拉链是ykk的,拉链的带子有精细的等高线花纹样,这种品质的绒衣以前大概率都是供出口的,现在国内就可以以便宜价格买到,并且产地就在国内,好得很,优质的产品就应该卖给国内,次一等的才出口,除非对方付黄金或者人民币,才有资格跟我们国内老百姓同等水平议价,因此产生灵感,特写一篇文章,解释当前大家很困惑的关于价格变化以及再分配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总的来说是分配机制以及新分配机制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分配机制改革最大的改革就是产业链分配,说白了就是东西部价值重新分配,能源、碳排放、原材料,市场化浮动,取代以前的中央财政返还,东部地区以后通过市场化方式跟西部交易,西部的财政返还逐渐伴随全面小康和脱贫,逐渐就没了,所以价格下不去了。没有资源和能源的东部大企业,会纷纷与西部能源企业尤其是清洁能源企业签订电力长期协议,这也是发改委从19年开始力推的事情,最近也有很多东部企业组团去西部购买清洁电的合同新闻,这个有兴趣可以翻翻正规平台的报道。
西部地区过去是人为压低了以上三项要素的价格(当然还有其他要素,比如人),东部地区搞成产品后出口,间接补贴了欧美,以后欧美不会再得到便宜的商品,因为本来我国为了搞便宜的商品已经内部价值补偿太多,长期看是补尝不起的,因为没人会去做赔钱生意,更何况这种补偿换来的东西并不实在,总体而言超大场景基本上就是这个逻辑,没什么阴谋论,就是纯粹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不得不这样调整,因为没人愿意做赔本生意。
分配机制肯定最简单的就是价格机制,大宗商品价格,一时半会儿回不去,大宗商品价格不管怎么波动,对已经完成全产业链布局以及税链全程抵扣的大公司来说是很容易消化的,比如左手是矿右手是冶金,脚下还有金属加工,左手右手的问题,所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存在敞口的中小企业是不利的,比如你就是做金属加工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你怎么消化?那么扛不住大宗商品爆拉的中小企业就没了,变成要素被重组了,产业链大型企业是非常乐见大宗商品爆拉的,因为爆拉的始作俑方就是他们自己,专注单一产业的中小很难存续的,尤其是专注纯出口的,要尽快调整,把敞口想办法抹平,另外有很多搞投机期货的人没想明白这个道理,从简单的仓单需求去考虑,其实不是,本质是分配改革,爆拉基础大宗商品内涵丰富,需求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那个生产消费需求)其实没什么变化,变化的是分配机制还有由于分配机制变化导致的金融逻辑。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产业链方面的风险敞口,中小企业为了快速发展必然存在风险敞口,风险敞口的对应面就是利益敞口,没有风险哪有利益,如果中小企业都全程对冲了,他们的增长率就非常低,要想发财就必须存在风险敞口,所以营改增对中小企业其实是不利的,对大公司是有利的,大公司全程对冲了,税链是闭环的,大公司抵扣完了以后是没什么税的,营改增对大公司是非常好的政策,是真正的可以减税的,但是对存在风险敞口(利益敞口)的中小企业来说,就不利了,要硬抗13%。
中小企业转型必然困难,因为中小企业不能放弃他们的风险敞口,没有风险哪来利益,中小企业转型是很难的,政府只能想办法从其他方面去补偿,比如允许中小企业去科创或者北郊加速直融,政府没办法去再减税,因为本来营改增的自然税点就应该是17%,现在降低到13%,其实是亏的(为什么亏呢,以前有介绍,因为低于了自然税率),政府也没钱去补贴中小企业,那么补偿就只能靠资本市场。
所以资本市场必须不能倒下,并且要强化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型,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真的可以,他去直接市场找钱纷纷钟减压,怕就怕这个企业的生意是扯蛋的,因为资本市场可不傻,类似水变油或者永动机这种扯犊子的东西资本市场一下子就知道了,以前真能忽悠到一些急于搞产业的18线小城的补贴,现在走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没门儿。
所以整个政策循环是闭环的,是科学合理的,是公平的,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会走专特精,变成小巨人,以前那种搬砖玩法是没有活路的(我专门用了活路而不是出路这个词)。
所以就不得不提及猛干出口的企业,猛干出口的,我负责任的讲,100%没有活路(这里我补充下,是特指那些没什么真金白银的利润倒贴其他国家的猛干出口的企业,有的出口企业还是很赚钱的,赚到真金白银,并且符合专精特标准,这些企业是宝贝,要扶持),特别是猛干出口并且拼命收美元的,很早以前总经理就已经告知,要优进优出,自己浪费四五年时间,倒下了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以上是其一,其二就是猛干单一产业的,比如只干三产的,那你的闭环没有,日子会很难过,大宗商品、碳双减、电力,三项基本要素市场化浮动,根本扛不起,最典型的就是纯软件公司和互联网还有开发商,前两者还好点可以再定价,后者续存是很困难的,前两者最好的归宿就是融入已经全产业链对冲的更大的机构,或者接受混合所有制。
根本上:关于商品定价业内肯定需要一个再认知,这个再认知要深刻到货币发行层面,要从根子上去认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为什么过去国家鼓励出口换汇现在当然也在鼓励但是莫名其妙多了停电??还有外贸保证金、增值税的调整等,为什么嘴上就是不明说但是你就是有型或者无形中感觉到好像跟过去不一样,肯定是顶层的逻辑发行变化了。
一个国家经济的顶层无非就一个,信用货币发行机制的变化(信用货币的发行乃当今社会运转的发动机),过去为了快速增长gdp,一时半会儿抵押品是不够的,没有抵押品又要追求高增长,只能屈尊求一点外汇,这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当然发达国家吃生产效率落差的红利,当然乐见发展中国家拿走自己的信用货币,交出自己的商品,并将信用货币,也就是俗称外汇作为当局货币发行的抵押品的核心。这是任何一本现行国内财经院校但凡教授财政货币相关课程的老生常谈。
但是时代是在进步的,当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逐渐追平或者超过了以前的交易对手的时候,对方的信用货币就不能做为自己的货币发行的抵押品的核心了,道理很简单,从来都是黄金可以抵押了去换土豆,很少有人听说抵押了土豆去换黄金的,抵押品也有优先级的,那么就要反过来
货币当局的货币的发行机制就要变化,就不能在一味追求过去那种老老实实拿商品去换对方信用货币的逻辑,就会要求交易对手过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作为抵押品,第一步,过渡阶段就是优进优出的问题,会要求对方也应该拿出商品来,并且是我国需要的,否则总是拿钞票,我们就会赔本,就算不赔本,结汇后也会污染我国的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因为对方的生产效率不如你,你那对方的交易凭证(说白了就是一张白条)计入我国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那不是扯犊子是什么???
因此交易定价的逻辑就要变化,一个变化是希望进出口交易尽量拿回来实实在在的东西,俗称优进优出,纯外贸出口方一定要理解这个逻辑,否则你就是不断贱卖大家伙儿辛辛苦苦搞出来的东西,你赚钱了,后面的产业链赔钱了,国家赔钱了。
二个就是补偿机制会逐渐消失,为什么过去可以补偿现在不能补偿,道理很简单,因为生产效率(总体而言的生产效率)到位了,不需要再补偿,但是不再补偿的话原料价格一定会涨价,具体表现为我们可以去梳理过去的补偿机制,过去最典型的补偿机制就是西部补偿东部,农村补偿城市,现在没必要了,当然这个补偿机制要撤掉,肯定是市场化的,但不管怎么撤, 不管怎么交易,撤掉了补偿的前端产业,价格形成一定是看涨,并且这个看涨并不会影响已经意识到这个战略的大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已经战略布局完了,是全程对冲掉的,反而撤掉补偿机制恰好是这些大型机构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不撤掉补偿,大型企业如何与享受补偿的中小竞争呢??(关于这个问题当年格力的管家董总就专门谈过不要再搞补贴搞什么家电下乡了,要么就真材实料的斗一把,补偿机制其实不太好的,让大的发挥不出产业链优势,同时一对小米渣又在那传来传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几个方面,你可以说这个是变相垄断,但你没有证据,因为价格形成机制对大型企业一样有效,比如钢铁的价格大家成交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你请一个程序员的月工资和人家的也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人家左手还在挖矿,脚下还在搞五金,但是你确只有搞五金,去掉补偿机制对大型企业是无伤的,对中小,或者对执迷不悟看不透这个结局的中小是致命的。
新的价格形成机制说白了就是再分配机制,你转型不转型反正肯定往这个方向走,因为国家生产效率必然不断提高,这是自然规律,且不可回撤,你要觉得洋鬼子付钱痛快,人也单纯那你就坚持,这是自愿的,你自己去扛新的价值形成机制的新的价格,该咋地咋地,并且不要忘记,能源供应也不是连续的,挖煤的发电的供电的都是一伙的,对他们是无伤的,但是对存在敞口的纯出口的企业是有影响的
过去能源供应是很靠谱的,很多中小企业家压根就不认为可靠的电力供给是有昂贵的代价的,就像如果肺炎不来一次大多数老乡还觉得公共卫生体系太黑,结果肺炎以来大家都认可我国公共医疗保健体质的优越性,现在还有谁去批判医疗系统?都说医疗系统是英雄了,同样的道理,电力的供应其实成本是很高的,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以及电源的品质是全球最好的,拿示波器一量就知道,但是这需要昂贵的成本,过去是补偿的,怎么补偿,西电东输给你补偿的,那么逐渐这个补偿要变小,新的能源电力交易机制就要出来了,双减也来了,东部不可能再有这么便宜的、稳定的、优质的电力供给,以取代过去争议很大但是其实很有作用的财政返还机制。
最终,价格形成机制会影响到境外的买家,过去我国为了发展,吃点亏,便宜的把东西卖了,因为要发展需要抵押品,外面还是挑三拣四,现在不行,以后也不行,要跟国内消费者平起平坐,公平竞价最终的优质商品,只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参与人民币发行的新机制,说白了就是不要你的外币的,现在我国正在形成新的货币发行机制,你得用人民币。
经济层面,实际的物质的消耗层面,基本盘其实没什么变化,考虑到肺炎的影响,就算考虑完了,恢复到78成也没什么影响,那么如何解释商品价格大幅度的波动,且,关键农产品没什么太大的波动,比如典型的猪肉,本质也是补偿机制,要总体看这个补偿机制和定价机制,人的吃穿住行是基本盘,越是影响cpi的越稳定,甚至要负补偿,比如猪肉价格都搞成这样了,但是今年没有出现大规模杀母猪的新闻,因为母猪产能其实也是恒定的,变动的是价格以及对冲机制,越是大型机构越对冲,反而到了市场最终c端,老百姓有便宜的猪肉吃了,类似的一个例子在水产品上可以去看,水产品种类很多的,猪肉的价格最惨,但是水产品的价格上去了,因为并没有鱼期货,也没有龙虾期货,为什么没有呢,吃猪肉是基本盘对不对,最能影响幸福指数的东西,但是猪肉以外的那就是增值感受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首先是最大众的猪肉、基本主粮要稳定吃饱,但是海鲜鲍鱼生猛海鲜这些东西你就要多出点钱,但不影响大盘子,所以猪肉价格起不来,但是对冲的大型企业也不吃亏,别看他们说赔钱了,空单摆那的,合并报表不赔钱,集团是做平的,股份上市可能赔钱,那是直接投资人的事情,等于说通过股市结掉了仓单,投资人补偿了,但以后也很难起来,因为其他商品暴涨了,这个现象从罐头就看得出来,明明猪肉价格大跌了,为什么罐头价格上涨,因为马口铁皮贵。
现在有的第三产业的企业说人工价格暴涨,理解不了,其实也是补偿机制的变化,人的价格与他所在的经济场景的生产资料的先进性是有关的,过去我们说人工便宜,比如程序员,程序员从哪里来的?农村来的对不对,很多都是高考来的,最好的人才优选出来的,跑到12线城市,你给一个月1万块(几年前的平均价格),你觉得贵,现在一个月3万,为什么一个月现在程序员要三万,因为农村复兴了,各种基本生产资料加持了,这个人的潜在附加值就上去了,并不是说印钞导致的,我国cpi这个水平,其实是没有印钞的,是补偿机制发生变化了,举个例子:
还是这个程序员,你给他一个月1万,人家干什么不好,回去搞搞直播,整整农家乐,不比你996安逸?所以996自己都玩不下去了,大家不傻的对吧,所以倒逼出来就是大的it公司增加工资了,一个月3万,小公司就没出路了,补偿机制的变化直接导致中小企业现在请人都请不起,完了还在那吼我要裁员,这得多傻的老板才会这么去考虑问题,道理依然简单,你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堆砌的,是不是剩余价值堆砌的,你把人裁员了,你的公司的剩余价值的累积靠什么,所以科学的做法是什么,就是在现行的新的补偿机制下,你自己作为老板几想办法改善你的基本生产资料的先进性,人还是那么多,把附加值干上去,单纯的裁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加速你的灭亡,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你的竞争对手比如大公司,或者那些搞清楚了套路的同等规模的你的竞争对手,那些同样行业的中小的聪明的老板,分分钟笑纳你赶走的人,35岁大限这个故事是大公司将给中小企业听的,你信了就是傻子,最后人家收掉你的老手,你一肚子新人,人走茶凉顺便带走你的客户,你等着去死吧,秘诀在于什么地方呢,还是基本经济学原理,当效率不断提高,社会平均收益率是下降的,此刻还想活下去靠的一定不是什么996,因为你再怎么996你的收益率也是趋进极限的(因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你还想怎么一个666??双击老铁嘛?),靠的是老手的风险防范技能,越是低gdp增长周期,活下去越重要,很明显这不是一股热血啥都干干的年轻人可以理解的象限,这个问题本质其实是回答息差、杠杆、风险、准入,四大赚钱秘籍的关键其一,很多公司其实并不是不肯干,是干没了,以及风险意识不够干赔了,老员工不会犯这种错,管公司的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未来发财的8字秘诀。
新的价格补偿机制的形成是市场化的,但是市场化不代表说某一类商品他的价格是无极限的,道理非常简单,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1、首先不管什么商品,不管任何涨跌,他都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宏观场景,也就是说商品的总的价值相对而言是基本稳定的,比如1块钱的桃子+4块钱的栗子,和1块钱的栗子+4块钱的桃子,从经济总量讲是一个意思,这是国家视角,假设经济总量就是5,你不可能搞成1-块钱的桃子+6块钱的栗子,这是不可能的
2、遵循内部有限空间的均衡博弈原则,基于第一条,当大量的商品尤其是主流商品开始进行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博弈的时候,价格都是浮动的,准确的说是互为补偿,总量基本恒定,内部博弈, 比如煤炭便宜了,钢就贵,但是煤炭又要与石油竞争,参量一点多起来就很复杂,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总量基本恒定的空间,一定要存在一个补偿的商品,比如典型的猪肉,为什么是猪肉补偿了,因为你不能让价格新的形成机制最终稳定以前,老百姓压力很大,所以有序安排不同的商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形成新的定价补偿机制,很重要,这个可以近似的理解为宏观调控的一种形式
3、底线思维,商品价格互相补偿,但是遵循12原则,不可能变成负数(上次原油变成负数是极其罕见的,因为谁都没想到过是油库没地方存了,当然我想到了,可惜我并不投机),也不可能一个或者一类商品突破天际,那么,在不同的商品在最终找到他合理的价格以前,肯定是直线上升或者下降的,但是当新的价格形成机制接近定型的时候,在最低位,还有最高的位置,会呈现动能二次衰减的现象,类似震荡的衰减,一开始会非常的剧烈,比如类似这次棉花这种,但是长期看基本还是围绕一个新的平台震荡衰减,最终达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准
4、当1234基本完成的时候,等于说市场已经基本接受了新的价格水平,剩下的就是下一个经济大周期的,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再临的问题,在这以前一定是比较夸张的大涨,然后剧烈震荡直至衰减平衡,大经济周期都是这种逻辑
1234的逻辑很明显不是一般的产供销理论可以解释的,是新的产业链平衡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每一次新的价格形成都会导致产业升级,一般来说会出现以下3个特点:
1、不管新的价格机制如何形成,不能让民生感受到基本生活所需(即底线思维,你不能把吃喝搞上天了)很艰难,否则新机制新成会遭受质疑,高水平的新价格形成机制一定是民生底线思维有的,米面油猪肉这些东西管饱的。
2、伴随生产效率的提高,除了上面第一条管饱的东西,原则上价格会上涨,因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产业链的整合,可以消化价格上涨的商品,这一点有一个类似的行业就是证据,就是开发商,开发商长期以来借钱成本都非常高,结果前几年突然有个开发商进军故事了,一看炒股的这帮人太low了,直接狙击行业领头企业,为什么他就敢这么干呢,因为传统开发商已经习惯了非常贵的资金成本搞慢周转的地产开发,结果突然来到股市了,理论上股市可以搞到T+0,那就是野猪进了白菜院子,超开心,所以当生产效率提高,价格形成机制相互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只有更高效率的大型公司才能适应,一般的小公司,就很难了,这个问题在欧美也是普遍现象,考虑到效率的不可回撤性,这个价格平台是回不去的。
3、新的价格平台回不去,有什么好处?好处很多,更高的壁垒,原材料价格摆那的,只有更高效率的玩家才能消化,以及更丰厚的产业链利润,以及事实上的业务垄断,业务垄断的本质其实不是那种故意的垄断,是业务天然形成的垄断,是一个自然门槛,比如糖以前便宜的时候是个人都可以去开奶茶店,但是如果糖、牛奶、杯子的价格上涨了,新来的玩家自己就知难而退,这个原理在跨国竞争同样有效,因为价格是全球通用的,我们要承受这么高的价格,印度人也要承受,并且最好拉到更高,因为拉高原材料价格,极大的就可以稀释竞争对手国家的人工成本优势,那最终就会回到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率的问题,所以产能转移是不可能的,只有中国人的生产线效率最好,东南亚还有印度就算你人工再便宜,你能干的过大陆的黑灯工厂嘛?所以有智慧的中国老板应该尽快产业升级,尽快数字化转型,尽快实现产融一体化,不要再怀疑现在的新价格机制的科学性,也别留恋过去那种摆个床子就发财的时代。
最后就是细节解析,很多朋友一直不理解为啥商品价格上涨对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其实是无伤,或者说其实是可以消化的,这个还是要回到基本货币学原理 ,众所周知,商品才是真正的货币,这个应该大家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那么问题来了,假设有两个公司,一个是全产业链的A,一个就是拼命玩出口买材料简单生产然后赚外钱的B。
全产业链的A,那么很明显他假设有a1、a2、a3、a4,以此类推这样的产业链子公司,从货币学的角度说,同样的原材料抽象了看流转下去,高度抽象以后至少就是3个子公司,也就是说且不谈价格本身的问题,同样的商品,比如铁矿,挖出来,到炼铁厂搞成金属,再到基本金属加工卖掉,其实是一个商品流转了3个关,等于说就算价格涨了3倍,他稀释到产业链,也就是一倍的样子,那么如果说铁矿涨了1倍,他三大产业链也分别承担33%的成本上涨罢了,简化原理就这样
但是对于B公司,就非常具体了,他必须硬抗三倍原材料并且找不到稀释的地方。
以上是简单的产业链逻辑,万一情况更复杂,比如这个公司是做猪肉罐头的,就算铁矿上涨,做成马口铁,再做成罐头盒子,完了装入价格暴跌后的猪肉,最终到消费者那里,价格也是可以承担的,但是对于仅仅只靠养猪赚钱的,或者仅仅就是做铁盒子的中小企业,任何一个循环你去单抗你都恼火。
因此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大型公司反而乐见中小企业扛不住细分产业产品的价格暴涨,或者暴跌,导致的出局,最终市场经济就会天然的形成巨头,欧美的跨国公司怎么长大的,就是这样长大的。
完了如果再出现更加复杂的价格元素,比如天灾、非周期性拉闸、肺炎、外站说你刷单消号,中小企业很难扛得住。
最后依然不得不再次提及营改增的问题,营改增的增值税是流转税,流转税意味着上下游抵扣,为什么大型企业集团最终都喜欢把第一产业丰富,完了亲自上阵自己建设一个什么平台把属于第三产业的什么什么平台自己建设了,因为最终税链希望完全抵扣完毕,也就是说这个逻辑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型企业这几年特别喜欢IT领域的低代码开发平台,还有自己成立信息公司搞内部业务,这块肉就不给第三方了,这是战略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所以聪明的中小企业一定不要盯着那点退税或者贷款优惠,一定要精确计算自己的产业链的关系,用自然多级分拆的逻辑去消化吸收新价格形成机制带来的价格暴击,当然还有意外暴击,那么有的老板会说,我哪里有这么多钱,我搞不成,其实国家也考虑到了,假设你的企业真心不错,这种新价格形成机制还是不能误伤的,要给予保护和援助,说千言到万语,就是给你钱,怎么给钱让你转呢?加大直接融资,让你进入ipo快速通道,所以科创板北交所来了,这都很好的帮扶政策,前提是,你真的有两下子,否则我看还是想点其他的吧。
最后肯定是祝愿读者朋友们都顺利的完成当前新一代的价格形成机制闯关,当然里面肯定还有很多是搞企业的,今天的文章本来是因为买衣服兴起而做的,毕竟很久没写东西了,有的可能比较理论,也有的可能比较野路子不是院校派,反正大题上就是这个逻辑。
补充:现在对财经博主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了,这篇文章不知道是否合规,万一不合规了,那我又要禁言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瞎copy我东西的朋友要慎重。